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81~1983年,我们在海安县仇湖公社湖中三队和八队进行了棉花稳产高产试验.试验地为水稻土,含有机质1.806~1.823%,全N0.088~0.114%,速效N12.0~12.8ppm’全P0.156~0.161%,速效P2~9ppm,属中等偏上肥力,土质粘重.稻棉两熟,复种指数为212.6%.品种为岱宁棉15号.三年的种植面积和皮棉单产:1981年200.2亩,148.02斤;1982年208.5亩,151.29斤;1983年161.23亩,172.8斤.其中1983年有8块田18.84亩单产皮棉200斤以上,最高田块(1.8亩)单产皮棉235.6斤.而每亩棉花成本平均为37.27元,比一般大田低23.2%;每百斤皮棉成本平均为23.79元,比一般大田低48.2%;每亩棉花纯收入平均为263.31元,比一般大田增加39.6%.  相似文献   

2.
盐城市地膜棉栽培是从1981年小面积试种开始.1982年在全市各县大面积试验示范种植.1983年推广种植26.8万亩,占棉田铺地面积的7%.其中两熟地膜棉22.4万亩,亩产皮棉112.9斤,比露地棉89斤增产23.9斤,增26.85%.三年来实践证明,地膜覆盖棉花栽培在全市不同的土壤、气候、栽培水平的地区都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 清丰县古城公社东佛店大队,1982年春与地,县农业局、公社农技站签订千亩棉田技术联产承包合同,定产指标亩产皮棉120斤,由于双方严守合同,1982年1000亩棉田,亩产皮棉l75斤,总产17.5万斤,比承包单产每亩增产55斤,全大队向国家交售皮棉16.5万斤,仅棉花就收入43万元.由于棉花丰收,一年还清了国家贷款1.5万元,新打机井5眼,大队搞农业积累2万元.实行  相似文献   

4.
<正> 我所从1982年开始试验示范麦茬棉花大苗移栽,与早熟棉花比较,第一年试验0.3亩,单产皮棉86.1公斤,比中棉所十号增产69%;1983年在所内试验0.5亩平均单产皮棉97公斤,比直播中棉所十号增产34.7%.亩增经济效益百元以上.在水肥条件效好的生产队可推广应用.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常年棉田面积900至1千万亩,约占全国棉田面积的八分之一,总产量占全国第三位.但总的来看,单产不高,与全国平均单产相比,有27年低于全国平均单产,一年持平,只有两年略高于全国平均数2-3斤.各地单产也很不平衡,以1980年为例,高产地区单产140斤,低产地区29斤,相差一百多斤;高产县256斤,低产县15斤;公社间相差更为悬殊,高产公社276.5斤,低产公社只有10斤.这些都说明我省棉花的增产潜力很大.现就如何挖掘我省棉花增产潜力,迅速提高棉花产量,充分发挥我省棉花优势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棉花生产传统上惯用早抪、稀植,人工整枝,争取“三桃”,生育期长,病虫危害重,管理繁杂,劳动强度大,投资多,产量不高.为了改革栽培技术,提高棉花单产,几年来,我们和裴村大队科研站,共同进行了棉花高密度化学除草、不中耕试验和大田生产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成果。1977年示范种植186亩,平均亩产皮棉114.2斤,其中有14.5亩达168斤。1978年示范种植127亩,平均亩产皮棉131.5斤。较常规种植增产2—3成。前茬油(艹才)平均亩产86斤。高密化除棉田在栽培管理上和常规管理不同,也和过去“万株小棵早打顶”不同。  相似文献   

7.
<正> 棉花是我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为了确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1992年全省棉花总产15亿斤的计划,除了调整政策、保证面积之外,很重要的是靠科技兴棉,提高单产。为此,省农业厅提出了双二工程(200万亩棉花亩产皮棉200斤)。现将亩产200斤皮棉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当前棉花大面积增产,主要是迅速消灭低产,力爭平衡增产,即从三五十斤皮棉的单产,如何提高到《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要求的六十、八十、一百斤的指标。以江苏省而言,爭取平均单产八十至百斤皮棉是可能的。但并不是輕而易举。过去我們对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这一問題的认識是不全面的。认为单产百斤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塑料薄膜在生产上的大量推广应用,一个以地膜覆盖为中心的棉花栽培新体系,正在我省逐步形成和完善。据1983年统计:全省植棉面积84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25斤;其中覆膜棉田33万亩,亩产皮棉160斤,仅这一项全省就增产皮棉20余万担。  相似文献   

10.
<正> 1981年我区棉花生产,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全区棉田面积l48万亩,单产皮棉117斤.我们获得棉花丰产的原因是:找到了一套适合本地区自然条件的技术措施,这套措施概括起来就是:麦棉套、营养钵、优良品种三结合,施肥、治虫讲科学.并在大面积上迅速传播推广这些技术,从而收到较好的增产效果.一、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花育苗移栽,在淤地、肥地、盐碱地增产效果都很显著.1981年全区棉花育苗移栽面积达66万亩,比1980年增加26万亩,占棉田面积的44.59%.在前旱后涝的情况下,营养钵育苗移栽充分发挥了保全苗、防晚熟的作用.1981年棉花播后干旱50多天,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今年的棉花是获得空前丰收的。据初步统计,皮棉总产量达400万担,比去年增产3成以上,提前一年超额完成本省第一个五年计划棉花生产的指标。 根据统计局的数字,今年按实播棉田面积计算,平均单产皮棉达46.7斤,按实收面积计算,则达49.1斤,比去年平均单产32.2斤,约增加45%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 棉花地膜复盖栽培是一项新技术,它对土壤具有增温保墒,改善理化性状的作用.从而促使棉花根系发育,现蕾开花早,有效结铃期长,结桃多,产量高,品质好,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一般地膜复盖棉田能增产15%以上,高的达50%.增产效果的大小与地膜复盖栽培技术密切相关,为了充分发挥地膜复盖的增产作用,在栽培技术上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天門县历年棉田面积达七十万亩左右,是湖北省最大的产棉县,一向以大面积平衡增产著称全国,农民在棉花栽培技术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貴經驗。解放后在党的正確领导下,該县棉花产量逐年递增,如平均单产1949年为皮棉12.0斤,52年为45.4斤,57年为72.8斤,58年为81.0斤,58年比49年增加了5.7倍。今年遭到80天不下雨的严重旱災,  相似文献   

14.
棉花营养钵育苗是栽培技术上的改革,是夺取棉花高产的有效途径。我们从1970年推广育苗移栽以来,面积逐渐扩大,1978年全社6500亩棉花,育苗移栽5500亩,占棉田面积84%,一般亩产皮棉150斤以上。河(?)大队769亩棉花,全部育苗移栽,单产皮棉200.7斤。实践证明,棉花营养钵育苗比直抪好处多。主要是:1.早种、早发、早结桃。一般3月15日抪种,比直抪棉花早一个多月,可以抓住伏前桃。据1976—1978三年调查,育苗移栽的  相似文献   

15.
我县是棉麦两熟制的棉花集中产区。1964年全县农业生产获得了全面丰收,棉麦两熟生产更是获得了持续增产。夏收小麦35万亩,平均亩产达210斤,较1963年增产8.3%;棉花实收26万亩,平均亩产皮棉96.5斤,较1963年增产3.2%。1964年棉花生长季节并不是风调雨顺的。播种时期的阴雨,盛蕾时期的暴雨,初花时期的干旱,  相似文献   

16.
1988年,我省棉花生产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发展,出现了面积、单产、总产、收购量四增的好形势。据农业部门统计,全省880万亩棉田,比上年增加64.27万亩,增7.78%;亩产皮棉62.5公斤,比上年增产8.5公斤,增15.74%;总产皮棉55万吨,比上年增产10.62万吨,增23.78%;至1988年12月底全省收购皮棉50万吨,比上年增10.35万吨,增26.10%。1988年是我省棉花生产自1984年以后增产幅度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群众实惠最多的一年。 1988年,我省棉花大面积增产是政策、科  相似文献   

17.
油菜地膜全覆盖栽培具有增温、保墒、保肥、除草四大功效,且可提早成熟 7天,油菜增产显著,是山区群众提高油菜单产和品质、增加收入的一种高效种植方式。据我地连续两年来栽培表明:地膜油菜平均单产 495.8斤,比非地膜种植增产 116.2斤,增幅 30.61%,亩增加收益 93元,投入产出比为 1: 2.91。  相似文献   

18.
<正> 1980年新乡县棉田春播单作面积7万亩,棉麦套作6万亩,麦垄点播和麦茬棉2万亩,合计15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96,5斤,还收小麦170多斤.1980年全县向国家交售皮棉2867.4万斤,平均每个棉农贡献95.6斤,比1979年人均贡献45.3斤增加一倍多.棉花总产、亩产、人均贡献都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获得大面积丰产的原因,除适宜的气候条件外,还狠抓了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渡乡位于举水西岸,年平均温度16.4℃,无霜期约240天,常年降雨量1,200多毫米;大部系砂质土壤,棉田习惯为小麦棉花两熟栽培。全乡耕地9,418亩,其中旱地7,636亩。1956年棉田面积5,689亩。去冬今春已有98.5%的农民入社,并有86.7%的农户加入高级社。 本乡种棉历史很久。1950年前都是种“大毛子”、“绿绒茧”等中棉品种,一般年成亩产皮棉30——40斤。自1950年开始引种岱字棉后,产量逐年提高,如51年平均亩产皮棉41.1斤,52年45.1斤,53年53.2斤,54年全部被洪水淹没,55年平均亩产73.1斤,56年获得亩产101.2斤的大丰收,比55年增产37.3%,较全县平均亩产61斤,增产66%。取得了百斤皮棉的光荣称号。这是实现农业合作化后农业生产上第一年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20.
武穴市棉花常年播种面积6 700 hm^2,最近10年平均单产1 517 kg/hm^2,年皮棉总产量1万t以上,商品率达95%以上,是湖北省优质棉花板块基地建设县市之一,1957年被国务院授予"皮棉单产百斤县",1997年通过湖北省"双百棉示范县"建设验收,2008年参加湖北省棉花高产创建活动,2009年、2010年被农业部列为棉花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