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马兆宜  冯淑慧 《新农业》2014,(14):36-36
<正>粘虫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飞和短时间内暴发成灾的毁灭性害虫,俗称行军虫、夜盗虫。粘虫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主要以幼虫取食玉米心叶或叶鞘为害,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麦穗、玉米穗亦能被咬断。当食料缺乏时幼虫成群迁移为害,老熟后则停止取食。义县的粘虫主害代为二代,偶尔三代粘虫也较重发生,如2012年8月三代粘虫大面积发生,危害较重。总结近年粘虫的发生规律,结合测报资料、气象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迁飞性害虫粘虫在天津市的发生特点,探究粘虫发生程度与气候、田间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笔者自2012年开始在全市各主要虫情监测点开展了关于粘虫成虫、幼虫及成虫发育情况调查。调查显示,粘虫一代成虫一般于5月下旬迁入本市,并在小麦田产卵,第2代幼虫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苗期玉米;二代成虫于7月中下旬进入卵盛期,3代幼虫为害期为7月底至8月中旬。综合分析表明,导致粘虫暴发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虫源充足。各代粘虫成虫量显著高于历年均值,同时迁入成虫集中产卵;二是气候适宜。成虫产卵及幼虫孵化阶段气候湿润、温度适中;三是食源丰富。近年来我市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完全满足了各代幼虫的生存需要。  相似文献   

3.
1黄骅市玉米螟发生情况玉米是黄骅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占粮食播种面积60%左右。黄骅市每年都发生玉米螟危害,属玉米螟三代区,春夏玉米均有受害,为害高峰主要有3个时期:第1危害高峰为春玉米心叶期,主要是第1代玉米螟为害;第2危害高峰为春玉米穗期、夏玉米苗期,第2代玉米螟为害;第3危害高峰为夏玉米穗期,第3代玉米螟为害。  相似文献   

4.
当前正值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重要时节,是三代粘虫等重大病虫的暴发危害期,也是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据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监测和各地反映,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发生重于常年和上年,尤其是玉米粘虫将在东北、华北、黄淮部分地区出现集中暴发危害,水稻"两迁"害虫在南方大部稻区将偏重至大发生,东北稻区稻穗颈瘟、华北西北马铃薯晚疫病大面积流行风险增加,对秋粮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5.
2012年8月份吉林省玉米粘虫大面积发生,对玉米产量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充分认识玉米粘虫的发生及为害规律,积极进行科学防治,可以将粘虫对玉米产量的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广南县境内二代粘虫暴发,发生面积大、范围广、密度高为2000年以来之罕见,对广南县的甘蔗、玉米、水稻等大春作物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粘虫发生与防治情况1.1发生情况据不完全统计,二代粘虫全县发生面积3 400hm2,其中甘蔗2 466 hm2、玉米800 hm2、水稻133.3hm2;虫口密度:甘蔗平均505头/百株,最高1899  相似文献   

7.
粘虫是一种全国大区迁飞性的突发性重大害虫,我省虫源主要来自江淮麦区。由于6月下旬二代粘虫在我省发生范围较广,田间残虫数量较大,同时部分二代成虫受天气条件影响未能及时回迁南方,以致滞留我省产卵将孵化出三代幼虫进行危害。且三代粘虫又有集中、隐蔽、暴发、成群迁移危害的特点,主要取食玉米、小麦、谷子、高粱、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如防治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作物严重损失,甚至大面积绝产。且近期气温升高,降雨较多,田间湿度较大,利于粘虫发育为害。为及时有效控制三代粘虫的危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必须做好监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粘虫具有暴食、迁飞和集中危害的特点,主要危害玉米和水稻等禾本科作物,2012年三代粘虫在天津市大发生,对天津市玉米产量造成一定损失.今年我国南方一代粘虫量较高,天津市各区县要高度重视二三代粘虫发生危害,发现虫害及时组织防治.具体防治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9.
粘虫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的杂食性害虫。2012年6月下旬以后,东北、华北地区降雨频繁、温度适中,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粘虫的集中迁入和发生为害。8月初,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等地三代幼虫相继暴发,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密度之高为近20年罕见。对玉米、谷子、水稻等秋粮作物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有效控制粘虫危害,保证人畜安全,针对我市粘虫的发生特点,深入探究粘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粘虫是农业生产中一种历史性,偶发灾害性害虫,其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发生地的环境条件。在陕西关中地区,二、三代有时局地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根据近年来3代粘虫在陕西关中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的特点,以兴平市为重点,剖析了粘虫暴发成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滨海生态脆弱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河北省重要的生态脆弱区——黄骅市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的生产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4个角度切入,构建土地利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黄骅市2003—2012年土地利用功能的动态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03—2012年,黄骅市土地利用总功能动态变化度达97.30%,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2年土地利用功能实现率为0.65,处于中度可持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黄骅市土地利用功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特点,生产功能主要集中在市域远离海边的西部,生态功能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市域东北部,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处于优势地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骅市中部。结果表明黄骅市土地利用功能逐渐向着多功能方向发展,但是协调度依然很低。  相似文献   

12.
2012年福清市气候条件对甜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1 ~2010年福清市气象资料,分析了福清市甜玉米种植适应性,并探讨了2012年福清市气候条件对甜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根据甜玉米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及福清市气候规律,得出甜玉米种植的最佳播种期:春播在3月中旬播种较适宜,秋播选择在8月下旬至9月初播种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993--2012年河南省林州市20年气象备件统计与形成夏玉米产量和品质的诸多要素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影响当地夏玉米优质高产的主要气象因素是温度、光照和降水。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品质,应选用中早熟竖叶型品种,适时早播种,改善田间小气候,加强田间管理,控制夏玉米长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黄骅市栅格影像的景观指数计算,获得10个斑块类型的景观指数和9个景观水平的指数。对黄骅市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重分类,通过对景观指数的分析,得出黄骅市农业景观、荒漠景观等景观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骅市景观整体聚集程度较高、多样性显著、均匀度较高、破碎化程度较高,形成以农业景观为景观基质,荒漠、陆地景观散碎分布,工业、水域景观团块式分布,居住、交通运输景观规律分布的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15.
黄骅湿地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湿地生态功能法,分别对黄骅湿地的植物、土壤、生物栖息地、补给地下水需水量进行计算,以得出黄骅湿地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黄骅湿地的生态需水量分为3个级别,即最小生态需水量(0.462~0.778亿m3)、最适宜生态需水量(1.912~2.994亿m3)、最大生态需水量(4.354~5.064亿m3).从黄骅湿地的现状来看,黄骅湿地年总入流量为0.494亿m3,而黄骅湿地年水面蒸发量为0.978亿m3,因此,黄骅湿地的自产水量不能满足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需要人工补水,而保证黄骅湿地最佳水量的补水量是黄骅湿地最优需水量和总入流量之间的差值,即1.418~2.500亿m3.  相似文献   

16.
陈斌艳  周家立 《广西农学报》2009,24(1):25-26,32
为探讨可操作性强、防效好的第三代稻纵卷叶螟防控措施,本文对贺州市近10年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在稻作区的发生为害情况和消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在贺州市具有迁入时间早,迁入量大、发生面广等特点。结合多年经验,提出防治对策,以供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甘薯蚁象在重庆地区的发生规律,2011—2012 年对甘薯蚁象在重庆巫山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甘薯蚁象在重庆地区主要以幼虫、蛹、成虫在窖藏薯块和田间遗留的薯块中越冬。甘薯蚁象在育秧田发生集中,危害严重。育秧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玉米套种田发生危害较轻。成虫发生高峰期在8 月上旬—10 月上旬,没有明显的世代数。甘薯蚁象繁殖力强、能够安全越冬和不间断食物链是重庆地区甘薯蚁象成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深入分析了黄骅市蝗区东亚飞蝗的发生特点、发生趋势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针对2013年度五(2)代褐飞虱短翅型在徐州市杂交稻上的发生特点,分析出短翅型成虫比例高的原因主要与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条件、气候条件等密切相关;另外还讨论了影响短翅型成虫分化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宜州市蔗区甘蔗螟虫的发生动态,为有效防治甘蔗螟虫提供参考。[方法]在宜州市洛东乡、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定有代表性的蔗地作为测报点,共设3个,每个测报点设3个诱捕点,每个诱捕点进行条螟、二点螟和黄螟的性诱测报,调查螟蛾诱捕量。[结果]宜州市蔗区条螟占总诱蛾量的71.6%,二点螟占24.5%,黄螟占3.9%,2010~2012年螟虫始见日分别出现在3月下旬、4月下旬和4月上旬,盛蛾期出现在4和6月,2次盛蛾期中二点螟较条螟分别早7和20 d,2012年诱蛾量较2010、2011年明显突出。[结论]宜州市蔗区主要受条螟为害,二点螟次之,黄螟零星发现,条螟、二点螟交叉为害,性诱剂对发生于前期的第1、2代螟蛾测报效果明显,防治应于4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重点喷药,2012年宜州蔗区条螟、二点螟暴发性突出,螟害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