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索餐厨废水资源化利用,以生产生物肥料的可行性.[方法]以餐厨废水为原料,分别接种粘红酵母(R.glutinis)和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进行发酵培养,获得生物菌肥,以基肥形式进行芸豆盆栽肥效测试,分别测定了粘红酵母菌肥、地衣芽孢杆菌菌肥及二者的混合菌肥对芸豆豆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粘红酵母利用餐厨废水发酵24h以后可积累生物量10 g/L以上,地衣芽孢杆菌利用餐厨废水发酵60h后高温淀粉酶活力可达950 U以上;施以单一菌肥时,粘红酵母菌肥和地衣芽孢杆菌菌肥对豆苗径粗增长均有促进作用(前者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对豆苗株高增长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以不同剂量、不同比例施以混合菌肥时,当粘红酵母与地衣芽孢杆菌质量比为4∶1,总施肥量为0.2g/盆时,混合菌肥对径粗的促进作用最大,对株高的抑制效应最小.[结论]粘红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混合菌对芸豆豆苗径粗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作为生物肥料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我国餐厨垃圾污染环境,资源化利用程度低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试验将餐厨垃圾与猪粪混合发酵。得到餐厨垃圾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的最佳原料比例为1:1.5,得到餐厨垃圾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的最佳搅拌频率为60r/min,餐厨垃圾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的最佳温度为38°C,餐厨垃圾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的最佳时间为10h,餐厨垃圾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的最佳pH为7。为我国餐厨垃圾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我国餐厨垃圾污染环境、资源化利用程度低的问题,本研究将餐厨垃圾与新鲜猪粪混合发酵,以测定其生产甲烷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餐厨垃圾与新鲜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的最佳原料比例为1∶1.5,最佳搅拌频率为60 r/min,最佳发酵温度为38℃,最佳发酵时间为10 h,最适pH值为7。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餐厨垃圾与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 L.)联合厌氧发酵产沼气最优发酵工艺,本研究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考察活性底泥接种量、餐厨垃圾占总固体的百分比、香根草粒径、总固体含量和装罐率5个因素对CH4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餐厨垃圾占总固体的百分比、香根草粒径和总固体含量对CH4产量影响显著(P0.05)。采用单因素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间,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上述3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优化后工艺为:活性底泥接种量10%、餐厨垃圾占总固体的百分比40.13%、香根草粒径8.71mm、总固体含量12.45%和装罐率85%。按照该工艺进行3组平行验证实验,经优化后CH4产量提高了46.03%,CH4产量达到19 006mL,模型理论值与实际值误差为1.27%。  相似文献   

5.
餐厨垃圾在储存过程中极易腐烂变质,散发恶臭,容易传播细菌和病毒。目前,餐厨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推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化害为利已经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餐厨垃圾发酵制备肥料的专利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从好氧发酵、厌氧发酵及好氧厌氧综合发酵的角度,梳理餐厨垃圾发酵制备肥料的方法,对于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提出部分拙见,以期使餐厨垃圾资源化的利用程度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餐厨垃圾单独发酵时容易发生酸化等问题,以餐厨垃圾和牛粪为原料,在35℃下,采用批式厌氧发酵方法,研究了不同餐厨垃圾和牛粪配比对混合厌氧发酵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餐厨垃圾和牛粪比例为3∶1时反应效果最好,累积产气量为3 750.5 m L,是餐厨垃圾单独厌氧发酵(T6)产气量的3倍,气体甲烷含量可达52.1%。反应后期消化液的p H保持在7.3~7.5,没有发生酸化现象;氨氮浓度保持在2 000~2 200 mg/L;辅酶F420最大值为0.72。而餐厨垃圾单独厌氧发酵时发生酸化效应,反应运行失败。由以上结果可知,混合发酵有利于厌氧发酵的进行,用混合发酵方法处理餐厨垃圾可以提高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效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餐厨垃圾产量逐年增加,亟需寻求一种综合处理餐厨垃圾的技术。运用厌氧发酵处理餐厨垃圾转化为清洁能源沼气,对于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餐厨垃圾污染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沼渣和牛粪接种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沼渣沼液和新鲜牛粪接种餐厨垃圾,发酵产气效果良好,40℃条件下产气周期为15 d。可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气效率,为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提供理论参数和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制氢技术实现了城市固体废弃物向清洁能源的转化,有利于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本文介绍了厌氧发酵制氢机理,从产氢菌、工艺运行参数和抑制因子三方面讨论了餐厨垃圾发酵过程的影响因素。餐厨垃圾发酵制氢工艺已达到中试试验规模,但如何实现该工艺的高效稳定连续运行仍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接种比对餐厨垃圾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7±1)℃条件下采用批式厌氧消化试验方法,研究接种比(m(接种物)∶m(底物),按挥发性固体(VS)计)为1∶1、2∶1、3∶1和4∶1时去油和未去油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性能。结果表明:未去油和去油后餐厨垃圾发酵过程中,接种比为3∶1时产气量最高,单位挥发性固体(VS)沼气累积产气量分别为951.2和851.4mL/g,单位VS甲烷累积产气量分别为546.1和499.1mL/g;接种比为1∶1时,产气量最低,单位VS沼气累积产气量分别为831.5和730.3mL/g,单位VS累积产甲烷量分别为524.1和425.8mL/g。接种比为1∶1时,未去油和去油后餐厨垃圾在厌氧消化初始阶段pH较低,且沼气日产气量和甲烷浓度也明显低于其他各组。未去油餐厨垃圾累积产气量比去油后餐厨垃圾累积产气量高12.6%。随着接种比逐渐提高(1∶1~4∶1),未去油和去油后餐厨垃圾发酵过程延滞期逐渐缩短;未去油餐厨垃圾在适宜接种比(2∶1~4∶1)范围内延滞期均高于去油餐厨垃圾。餐厨垃圾油脂含量较高,厌氧消化延滞期较长;提高接种比有利于缩短消化时间,提高反应器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餐厨垃圾固废资源化利用不足的问题,将餐厨垃圾固液分离后的固相部分经高温好氧发酵制备餐厨发酵物料,研究其在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以餐厨发酵物料、草炭、蛭石和珍珠岩作为复配基质原料,根据不同比例进行复配并得到CK、T1、T2、T3、T4和T5共6组处理。研究发现随餐厨发酵物料比例升高,不同复配基质的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养分含量显著增长;草莓植株生长状况以T2和T3效果最好,与CK相比,草莓植株的叶柄长最高增加7.01%,分支数最高增加10.34%,叶面积最高增加7.80%,冠幅最高增加12.85%,有效叶片数最高增加6.73%;餐厨发酵物料在草莓品质改善方面有显著作用,与CK相比,T1—T5草莓单株产量最高增加11.14%,平均单果重最高增加6.27%,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增加4.11%,可溶性固形物增加最高3.71%,VC含量最高增加25.52%。主成分分析法对草莓生长、产量和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得分评价结果表明,T3处理配方(餐厨发酵物料30%、草炭35%、珍珠岩17.5%和蛭石17.5%)的效果最...  相似文献   

11.
胶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固态发酵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化胶红酵母固态发酵底物与发酵条件,提高类胡萝卜素产量,改善发酵产物营养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方法】选用胶红酵母TZR2014作为发酵菌种,采用Design-Expert软件的Mixture-Design设计固态发酵底物的配比,各底物原料的范围如下:麸皮50%—80%、豆粕6%—20%、玉米粉3%—15%、米糠2%—14%、玉米浆2%—10%、硫酸铵0.4%—2.5%、磷酸二氢钾0.05%—0.5%和硫酸镁0.03%—0.3%,通过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类胡萝卜素,并根据类胡萝卜素的产量来确定最优的发酵底物。确定最适发酵底物配比后,利用L16(45)正交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设计,各参数的范围如下:接种量5.0%—12.5%、发酵时间60.0—96.0 h、发酵温度26—32℃、p H4.0—7.0、含水量60.0%—75.0%,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胶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优发酵条件。研究优化的胶红酵母固态发酵工艺对发酵产物粗纤维、粗蛋白质、水分、粗脂肪、粗灰分、钙、磷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胶红酵母发酵产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固态发酵底物中麦麸的添加量呈显著负相关(r=-0.336,P=0.045),与发酵底物中玉米浆的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r=0.344,P=0.040),与发酵底物中米糠添加量为正相关(r=0.329,P=0.050)。发酵产物中胶红酵母活菌数与底物中豆粕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10,P=0.001)。接种量、发酵温度、p H、底物含水量对胶红酵母活菌数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但其中发酵温度对胶红酵母菌体数影响最大,其次是底物含水量,之后依次是接种量和p 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p H均显著影响发酵产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P0.05),其中发酵温度对发酵产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最大,p H次之,发酵时间影响最小。经过发酵工艺的优化,发酵产物中类胡萝卜素产量提高到4 535μg·kg-1,发酵产物中的活菌数为3.79×109 CFU/g;发酵后粗纤维、粗蛋白质、粗灰分、苏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发酵前(P0.05),而组氨酸、水分、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发酵前(P0.05)。【结论】胶红酵母固态发酵产类胡萝卜素底物的最佳配比为麦麸52.5%、豆粕20.0%、玉米粉3.00%、米糠14.0%、玉米浆10.0%、硫酸铵0.40%、磷酸二氢钾0.05%和硫酸镁0.04%;最佳发酵条件为菌液接种量5.0%、发酵时间72.0 h、发酵温度28.0℃、p H 6.0、底物含水量60.0%。经过优化胶红酵母发酵工艺,类胡萝卜素产量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发酵产物营养价值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草莓根腐病菌拮抗细菌GF-16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为了确定草莓根腐病菌拮抗细菌GF-16的最有利的发酵液组成和发酵条件,分别采用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结果表明: 发酵液中的C、N 源组合,C、N 源及NaCl的含量都对拮抗细菌GF-16的抑菌活性有不同的影响,用1%的葡萄糖、1.5%的黄豆饼粉及0.5%的NaCl配制的发酵液对拮抗细菌GF-16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好。在研究的几个发酵条件中,拮抗细菌GF-16的最适条件为发酵时间36h,pH7,接种量4%,500mL摇瓶装液量110mL,180r/min,28oC恒温培养。  相似文献   

13.
以豆渣为原料,利用混合菌种固态发酵将其转变成一种耐贮藏、适口性强反刍动物饲料。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培养基组成、接种物配比、接种量及培养温度对发酵品质影响。结果表明,35℃最适温度下培养基组成为豆渣麦麸=73,接种物配比为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11,接种量5%时为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种植与养殖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近年山东省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现状,以种植业废弃物资源产生量、养殖饲料需求量、养殖业废弃物产生量、养殖废弃物农田消纳限量为依据,根据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原则,分析山东省种植与养殖结构优化配置量化关系。结果表明,在现有沼气工程数量和耕地面积下,目前山东省的剩余有机废弃物农田消纳环境容量为8588万t,其中聊城市和临沂市的剩余空间较大,泰安市、济宁市、菏泽市、枣庄市、青岛市、潍坊市、烟台市也有较大的消纳空间,德州市、日照市、东营市都超过其自身消纳能力,其中东营市更是超过其自身消纳水平的30%。说明尽管目前山东省农田对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有一定的消纳空间,但各地市之间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这为今后山东省种养结合的优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地衣芽孢杆菌的豆粕固态发酵实验室小试工艺中豆粕的粒度和容器内堆料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在建立豆粕内活菌的有效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混匀方式对发酵豆粕中菌量计数的影响,并研究不同发酵容器、豆粕粒径和堆料厚度对发酵豆粕菌浓度的影响。[结果]发酵后豆粕在PBS振荡1 min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其中的细菌,以便后续计数;以4层报纸封口的50 m L离心管为发酵容器,采用经80目筛孔的豆粕颗粒和1.5 cm堆料厚度能获得最优的实验室小试发酵效果,菌浓度能达到1.65×1010~1.76×1010CFU/g。[结论]研究为发酵豆粕实验室小试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中试规模条件下,以餐厨垃圾为底物,研究有机负荷对餐厨垃圾单相厌氧发酵的影响。[结果]低有机负荷[0.75~1.25 g/(L.d)]时,发酵过程的pH、氨氮、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维持相对稳定,提高有机负荷有利于提高沼气产量和产率,而当有机负荷达到一定高度[1.50 g/(L.d)]时,发酵过程的pH下降,氨氮和SCOD含量上升,说明单相厌氧发酵工艺对餐厨垃圾的处理能力较低。餐厨垃圾中的氮含量高,发酵前应调节碳氮比。沼气中甲烷浓度都在50%~75%,不受有机负荷影响。[结论]低有机负荷[0.75~1.25 g/(L.d)]有利于餐厨垃圾单相厌氧发酵。  相似文献   

17.
玉米芯发酵饲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玉米芯综合利用的潜力,以玉米芯中分别加入豆粕、花生粕、麸皮和玉米粉为发酵原料,选用酵母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进行单菌和混合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纯玉米芯在自然条件下,好氧发酵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的含量,厌氧发酵有利于提高还原糖的含量;玉米芯中加入蛋白质源饲料辅料(花生粕和豆粕)后,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厌氧发酵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的含量,黑曲霉好氧发酵有利于提高还原糖的含量;玉米芯中加入能量饲料辅料(麸皮和玉米粉)后,黑曲霉发酵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硫素对不同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硫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硫水平,以其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改善其品质。选用‘黑农48’(HN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HN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HN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每个品种设S1、S2、S3、S4 4个硫处理(即每千克土壤施用单质硫0 g、0.02 g、0.04 g、0.06 g)。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处理大豆总异黄酮含量,HN37与HN44两个品种都表现为S2处理含量最高,HN48在S3处理下含量最高,3个品种都是适宜的硫素有利于提高总异黄酮含量;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在4个施硫条件下均表现出HN44含量最高,其次是HN37和HN48;在不同品种不同处理中,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峰值出现在HN44的S3水平下;施硫对3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硫可有效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食用菊花研究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煜坤  郑丽 《农学学报》2013,3(2):54-56
中国自古就有“食菊”的传统,但中国目前对于食用菊花的研究应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笔者查阅了近年中国关于食用菊研究相关论文,从食用菊种质资源、生产繁殖方法以及高产栽培措施等方面总结了国内食用菊研究应用现状。并指出国内栽培的食用菊花种类绝大多数为国外引进,这极大限制了中国食用菊的规模化生产和普及。  相似文献   

20.
基质对西瓜幼苗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降低西瓜工厂化育苗生产成本,解决育苗基质的配方问题,以‘黑翡翠’西瓜为试验材料,配制7个育苗基质,通过测定幼苗农艺性状与生理指标,研究不同配方的育苗基质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配方对西瓜幼苗的生物产量、根系活力、叶片光合色素和蛋白质含量有影响,且不同基质配方间差异显著。比较西瓜幼苗的出苗率、苗农艺性状、生理指标以及生产成本,以珍珠岩︰泥炭土︰菇渣比例为1︰1︰2的配方基质最宜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