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时代主题之下,该文陈述了山西省废弃煤矿土地复垦的背景和意义,并针对山西省废弃煤矿土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西煤矿废弃地土地复垦的优化模式,即基于不同区域优化的土地复垦模式和基于不同地块优化的土地复垦模式及相应的废弃煤矿土地复垦保障机制。通过生态文明对山西省废弃煤矿土地复垦的影响分析,切实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采煤区土地复垦区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将气候、地形、开采方式作为划分土地复垦类型区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山西省煤炭分布情况,对山西省采煤区进行了区划,提出适合不同条件下采煤破坏区的不同复垦模式建议,以满足煤矿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黄淮海平原的沛北8矿为研究区域,从压力-状态-响应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提取数据,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模型对土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受煤炭开采的影响,沛北8矿的土地生态质量均未达到一等,其中与最优方案贴近度最高的是孔庄煤矿,贴近度最低的是龙固煤矿;多数评价指标与土地生态质量的关联度都在0.7以上,其中工矿用地比例、土地损毁(压占、塌陷、废弃)比例和土地复垦率等因素与矿区土地生态质量状况的关联度尤为显著。需要政府和采矿企业在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过程中,转变"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土地利用模式,重视土地生态质量的防治和保护,积极推进土地复垦工程,实现沛北8矿土地生态与矿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形势下国土空间开发的关键,对于统筹推进土地整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古田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类型构成的基础上,按照乡镇不同土地利用方向,提出全县土地整治的3种模式:粮食主产区土地整治模式、建设用地复垦区土地整治模式、生态脆弱区土地整治模式。为保障土地整治的实施,应该完善土地整治规划制度体系、鼓励多元资金参与土地整治、提升技术队伍及先进技术支撑、强化土地整治生态人文理念。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县域土地整治工作应在分析土地利用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土地整治方向,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目标。  相似文献   

5.
废弃土地复垦与生态环境改善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特别是废弃矿山的土地复垦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道真自治县非煤矿山(石山)、煤矿资源的开采为我县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土地复垦要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统一发展;努力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积极为“三农”服务,将土地复垦工作与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相结合,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矿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复垦研究的基础,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五峰山煤矿山区地形的实际出发,对煤矿区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首先,划分评价单元和确定限制因子,然后运用指数和法、极限条件法计算综合指数,得出适宜性评价结果。2种方法综合使用避免了只用一种方法的极端性,最后结合最小限制因素法找出限制因素,以分析不同评价单元适宜的土地复垦方法及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煤矿区自然地理条件、区位条件等实际情况,提出了2种适合五峰山煤矿区的复垦模式:果草林生态利用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此外,五峰山煤矿区属于山地煤矿,以其作为研究对象,以便为山地煤矿区合理利用复垦土地提供依据,同时为此类地区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和模式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整合山西省煤矿分布数据、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数据、气象等数据,综合主要影响因素,运用GIS手段划分了山西省采煤破坏区,建立了基于WebGIS架构的山西省矿区复垦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B/S网络结构,采用C#开发平台和WebGIS组件技术,对WebGIS、数据库和模型库进行耦合与集成,实现了煤矿生产潜力评价;矿区生态适宜性评价;煤矿资源信息和复垦模式决策信息查询、更新等主要功能。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对省域煤矿资源高效管理、复垦模式的决策和面向公众的矿区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胡振琪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42-45,64
从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卓越经济贡献及其造成的严重环境破坏出发,回顾了山西省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领域出台的关键政策法规和实施的重大项目与工程,在分析了山西省土地复垦面临的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土地复垦在法规、技术革新等多方面的挑战及任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赋予了土地资源管理新的科学内涵和发展方向,国家和地方对土地管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该文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分析了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现有模式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思路与措施,以期为石河子大学该专业的未来发展以及学生的就业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通过对磷矿山废弃土地状况及其磷矿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探讨废弃磷矿山土地复垦规划及复垦后土地功能分区及用途。【结果】磷矿露天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极大,严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成为环境灾害发生的高风险区,必须明确划分土地复垦目的与用途,对废弃土地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复垦。【结论】磷矿废弃土地主要成因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地表形态的破坏及弃石排土占地。通过对废弃土地的复垦规划有效协调复垦工程中的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因地制宜确定废弃土地复垦后功能分区及用途管制,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山西煤炭开采在保障全国能源供应、促进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但与这些破坏不相符的是全省的土地复垦率只有2%左右。因此,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中,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成为山西省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紧迫任务。通过对山西省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现状的分析,提出山西省土地复垦工作未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瓮福磷矿废弃土地复垦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旭  罗海波  黄光柱  穆江  刘应发  李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84-11986
瓮福磷矿作为贵州省主要的磷矿基地,其不断扩大的开采范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实现磷矿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复垦的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的角度,探讨了瓮福磷矿山废弃土地生态复垦思想、目标、规划的制定和典型复垦技术,为贵州省磷矿山废弃土地生态复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通过对重庆市渝北区铜锣山工矿废弃土地现状的调查,总结该区域工矿废弃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详细阐述工矿废弃地复垦操作路径,分析工矿用地复垦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意义,为县域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利用实施提供参考。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在生产建设中,因工程施工挖损、压占等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及生态环境的恶化。为及时对破坏土地复垦利用和恢复建设区生态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是全国工矿区土地和生态破坏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目前煤炭、冶金、建材等行业造成的塌陷、破坏和占地已累计达16.7万公顷,而且正以每年1.23万公顷的速度递增,其中40%为耕地,土地复垦率却只有2%左右。由山西省科技厅牵头、山西省农科院土吧昕主持的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与农业生态再塑项目就是在工程复垦的基础上,开展工矿区土地沉陷规律、复垦土壤快速熟化技术和林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及生物多样性动态研究;研制开发生土熟化专用肥和工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剂,引进土地复垦先锋植物,集成配套土地复垦综合技术,形成土地复垦综合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5.
煤矿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被破坏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破坏状况,将社会经济因素作为背景条件,来评定煤矿区土地复垦治理后对农、林、园、草利用方向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是一种预测性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本文通过对位于现已废弃的海州露天煤矿内的井工开采煤矿——兴海西部煤矿待复垦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待复垦土地中已损毁的土地复垦为灌木林地,沉陷区复垦为原地类,主要采取监测措施,对于沉陷严重地段将利用原海州露天煤矿地质灾害专项治理资金进行治理。该评价可以为同类煤矿的编制复垦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投影寻踪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扰动区不同单元适宜的复垦方向,进而指导扰动区的生态恢复,研究提出了基于投影寻踪算法的模糊识别模型用于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并选择黑河市堤防扰动区为研究区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各评价单元因基本条件不同,在复垦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将待复垦土地最终确定为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2个不同的利用方向。投影寻踪法得到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符合扰动区实际状况,对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并可将模型推广应用于类似工程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
大规模的煤炭开采造成土地的大面积沉陷,严重破坏了陕北神府矿区生态环境,也造成大量耕地的流失,给矿区及矿业城市的生态文明、社会和谐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为此,以神府矿区沉陷破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研究对象,以"生态重建""景观再造"为目标,从土地复垦管理技术的角度探讨陕北神府矿区沉陷破坏地合理开发利用的配置模式和沉陷地复垦的过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矿区复垦土地农业利用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区复垦土地农业利用的优化是土地资源优化方法在复垦土地利用问题上的具体运用。考虑到复垦土地的农业利用模式是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体现,因此,其优化选择问题必须受到这3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其综合效益获得整体提升。结合具体矿区的复垦土地农业利用问题,采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优化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具有针对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伴随经济产业的大力发展,也造成了大量工矿在资源枯竭后废弃,既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对废弃矿区周边环境产生巨大危害,对工矿废弃地进行整治复垦,已成为我国适应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以神木市大柳塔镇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为例,从拟开发区域土地开发适宜性分析出发,介绍了项目区工程建设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为我国工矿废弃地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郭家山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是煤矿复垦工作的基础。以山西省柳林县郭家山煤矿为例,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参考评价单元划分方法,确定了10个评价单元,选取评价因子,得出土地复垦方向,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该研究对同类地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