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以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建立生态综合监测体系为目的,利用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复查森林资源的调查方法。固定样地中各因子的调查,包括森林、林木、林地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及动态变化,森林健康状况与生态功能,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土地沙化、石漠化、湿地类型的面积、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广西森林生态监测中心成立于2016年5月,是自治区林业厅管理的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中心承担着广西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综合监测和土地石漠化、沙化、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林业碳汇等专项监测以及林业生态建设的相关技术工作,是广西  相似文献   

3.
吴霖 《广西林业》2007,(6):22-23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自我调控的肺,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护神。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林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目前生态状况还处于恶劣地位,土地沙化、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现象屡禁不止,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对林业的威胁仍很严重。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4.
《绿化与生活》2012,(10):9-11
湿地包含了土地、水体和野生动植物等多种要素资源,是各种要素资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有研究表明,单位面积湿地年生态服务价值是森林的8-10倍。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摇篮、物种基因库,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对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着至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森林和湿地的过度开发利用,加剧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湿地减少、物种灭绝等生态问题,严重危及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促进绿色增长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主题。在发展经济和减少排放的双重压力下,保护和增加森林资源,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6.
移动GIS平台在湿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月涛 《中国林业》2009,(17):62-62
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体系。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被喻为“地球之肾”。湿地的吸碳能力是其他生态系统的10倍,能减缓气候变化。为此,有必要进行全国性的湿地调查以更好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而如何进行湿地调查,如何能高效准确地完成调查,成为湿地调查工作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森林和湿地是陆地最重要的两大生态系统,分别被称为“地球之肺”和“地球之肾”,它们以70%以上的程度参与和影响着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在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发挥着中枢和杠杆作用。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湿地被认为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河北林业》2009,(1):F0002-F0002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新梅 《中国林业》2010,(16):33-33
<正>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的保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是抢救性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功能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湿地保护能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地球表面43%的土地分布在干旱地区,110多个国家受土地荒漠化之害,全世界每年为此造成的损失420亿美元之巨。我国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国家林业局第二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截至1999年底,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841个县(旗)。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是我国主要沙源地,南方沿江、河、海也有零星沙地分布。沙漠化是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及社会问题,是地球的癌症,对我国的危害也十分惊人。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相当于10…  相似文献   

11.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喻为"地球之肾"、"生命之源"。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地方随意侵占、破坏湿地,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质量恶化、  相似文献   

12.
湿地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湿地蕴涵着北京历史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底蕴,也是北京城市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国土绿化》2013,(11):1-1
湿地被比喻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宝贵自然资源。加强湿地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改善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与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冯宁  张璐 《陕西林业》2008,(2):31-32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土、蓄洪防旱、净化水质、控制污染、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好湿地资源,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气候、地貌、土壤等自然因素和森林植被遭破坏,坡耕地面积逐年增加等人为因素是云南省沙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据沙化土地的特点,将其划分为河漫滩沙化、淤积沙化、风沙化、沙石化和土林等5个沙化土地类型。沙化土地造成土地生产力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省现有沙化土地面积6425.2hm2经过近5年的治理,各类土地面积有明显变化,对今后沙化土地的治理提出了综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地球之肾",是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保护湿地,对于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生态状况综合指数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开展全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三大监测对象,提出应从森林状况、湿地状况和土地退化状况3个方面对森林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综合指数法提出了森林生态指数的系统评价方法,为我国开展森林生态状况综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而生物多样性被称为地球之免疫系统,起着保护生态系统健康、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生物多样性在时间与空间中演化,从无到有,由简变繁。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2日,是第4个“世界湿地日”。笔者特写此文章,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保护。 湿地是地球上的土壤、水和生命经过几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可有效控制洪水,防止土壤沙化;可调节气候,制造氧气,防止水土流失,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降解环境污染。湿地犹如一块大“海绵”,当洪水涌来时,会以惊人的“胃口”将其吮吸进“体内”;而干旱时,则会慷慨解囊。如果说森林是“自然之肺”的话,那么湿地就是“大地之肾”。湿地不但是众多…  相似文献   

20.
乌苏湿地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护海岸和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持碳循环等巨大的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文明的摇篮。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