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安吉白茶(绿茶)的新品种——花香白茶的加工工艺机理,研究安吉白茶具有浓郁花香和醇厚茶味的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安吉白茶的栽培种植历史、栽培技术措施、生化品质和返白机理四个方面对安吉白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提出了安吉白茶的发展现状和思路,为发展和引种安吉白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安吉白茶品质的气候成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安吉白茶的品种特性、品质特性,安吉白茶原产地范围及自然环境特征,安吉白茶品质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气温、光照、降水等气象因子与安吉白茶的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密切相关,安吉白茶优良品质的形成需要良好的气候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4.
正安吉白茶是安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全县安吉白茶规模茶园面积17万余亩,年产量1800余吨,产值超2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占农民年均收入的25%。上世纪80年代安吉白茶为全手工制作,到90年代中期逐步改进为单机作业加工。近年来,随着名茶连续化加工生产线示范项目的实施,安吉白茶加工也逐渐向连续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根据安吉白茶加工工艺流程,组建机械设备,优化技术参数,提高安吉白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水平,推进安吉白茶产业"机械换人"。  相似文献   

5.
《茶叶》2011,(2):135
安吉白茶产于"四净"之地的生态示范县——安吉,安吉白茶叶白脉绿,氨基酸含量高达6.25——10.6%,是普通绿茶的3—5倍,罕见的高氨低酚是安吉白茶香高味鲜的品质基础。研究发现,安吉白茶对保护神经细胞、降低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都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评价安吉白茶:"集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于一体,是不可多的的茶中珍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凭借其优异的自然品质、母子品牌建设的推进安吉白茶知名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赖建红 《中国茶叶》2007,29(1):30-31
一、安吉白茶证明商标促进安吉茶产业的发展 安吉白茶证明商标于2001年1月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获准注册,是全国茶叶类的第1只证明商标。安吉白茶产业快速发展,与证明商标的规范管理与使用不可分离,安吉白茶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科技工作者发现,经试验、示范推广,到1996年全县种植的安吉白茶面积只有1082亩。近十年以来,在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安吉白茶种植面积每年均以5000~6000亩飞速增长,到2006年冬全县拥有安吉白茶面积4.2万亩,产量由2002年的13.5吨增长到2006年的260吨,产值3.2亿元。  相似文献   

7.
江西宜春引种安吉白茶的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宜春市袁州区引种安吉白茶为例,通过与原产地浙江省安吉县的气候条件对比分析,得出袁州区引种安吉白茶具有提早开采的优势,但也存在“倒春寒”、早春霜冻、高温干旱的不利方面;提出引种安吉白茶趋利避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安吉白茶放异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赖建红 《茶叶》2005,31(1):11-11
“川原五百里,修竹半其间”,安吉白茶生长在浙江西北部天目山北麓安吉县,全县境内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有寒潮,夏有伏早,地形起伏高差大,温光热水时空变化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安吉特定的自然条件,构成了有利于安吉白茶生长发育的优越环境,为安吉白茶独有品质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安吉白茶中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形成和积累,为安吉白茶香郁味鲜的品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安吉白茶”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元义  游继芳 《茶叶》2013,39(2):75-78
本文通过对安吉白茶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提出了安吉白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安吉白茶多糖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MTT法研究了安吉白茶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通过测定安吉白茶多糖对荷瘤小鼠抑瘤率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研究其体内抗肿瘤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安吉白茶多糖体外能显著抑制S180细胞的生长,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体内试验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安吉白茶多糖对小鼠S180实体瘤和H22腹水型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荷瘤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也有较强增高作用。体内免疫调节试验结果显示,安吉白茶多糖可使荷S180实体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1.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比较了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两种典型白茶及同一品种鲜叶制成的绿茶、红茶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白茶与绿茶、红茶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白茶的香气成分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在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中含量分别达到70.74%和60.13%,明显高于绿茶(27.56%)和红茶(45.30%);白茶的酯类含量高于绿茶和红茶,醛类、酮类和碳氢化合物等含量低于绿茶和红茶,酸类、杂氧化合物等在白茶中未检出。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苯甲醇等是白茶香气的主要成分,分别占白毫银针香气提取物总量的35.70%、23.47%、5.87%、7.06%、2.02%,分别占白牡丹香气提取物总量的35.40%、11.94%、10.72%、6.80%、2.71%。  相似文献   

12.
白茶品质形成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茶加工工序包括萎凋和干燥,其中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鲜叶经过较长时间的萎凋,内含物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包括多酚类、氨基酸、糖类等,多酚类氧化缩合产物形成了白茶特有的杏黄汤色和醇爽清甜的滋味。氨基酸在茶叶加工中转化成挥发性的醛或其他产物形成茶叶香气。萎凋中氨基酸与儿茶素的邻醌结合而成的有色化合物,对白茶汤色有着良好的影响。可溶性的糖是构成白茶茶汤滋味和粘稠度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13.
陈明成  王敏  解娟  贺鼎  薛红  张凯 《中国茶叶》2020,(1):9-11,14
巴渝特早是从福建引进的福鼎大白茶群体中,经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和多年系统观察、筛选、培育而成的适制绿茶的茶树新品种。多年的品系比较及区域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春季萌芽特早、春茶产量高、适应性强、全年生育期长、适制性好、综合性状优的特点,尤其适合开发名优早茶,制作的名优茶品质优异,春茶萌展期较福鼎大白茶提早10~15 d,全年生育期达280 d左右,较福鼎大白茶长15~22 d,平均单产较对照福鼎大白茶高20.5%,水浸出物含量35.43%、多酚类23.01%、咖啡碱2.82%、氨基酸3.15%、酚氨比7.30;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福鼎大白茶,酚氨比明显低于福鼎大白茶;适制名优绿茶,制茶品质优良;抗旱性和抗虫性较强,可在西南、江南、华南茶区海拔1000 m以下地区作为名优绿茶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4.
酶促合成茶黄素的茶鲜叶酶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采摘标准的20个茶树品种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其同工酶分析,筛选出了3种PPO活性较高的茶鲜叶原料,然后以其匀浆液以及在匀浆液中添加速溶绿茶的方法,以催化速溶绿茶酶促合成茶黄素的效率为标准筛选了酶促合成茶黄素的茶鲜叶酶源。结果表明,各茶树品种茶鲜叶PPO活性以夏季一芽二叶较高,酶活性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政和大白茶、福云6号及桃源大叶;不同品种茶鲜叶的PPO同工酶在谱带数目、迁移率和谱带染色深浅3个方面有差异,20个品种有2条相同的同工酶带,其Rf值分别为0.27和0.53,政和大白茶、桃源大叶、福云6号均有5条明显的同工酶带,且以政和大白茶的谱带染色最深;单位质量的政和大白茶鲜叶匀浆液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的量高于桃源大叶与福云六号;参加酶促反应合成茶黄素的儿茶素主要为EC、EGCG和ECG;添加速溶绿茶作为底物合成茶黄素的量远高于茶鲜叶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的量,其中政和大白茶反应体系中茶黄素的质量浓度达212.01mg/L,为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质量浓度(39.05mg/L)的5.43倍。  相似文献   

15.
景宁县白茶品系性状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柳蓓  叶丽敏  朱焕明  刘饶  王建林  刘慧平 《茶叶》2010,36(3):156-158
白茶是我国特有的茶树品种资源。通过对景宁白茶6个品系性状特征观测比较,春茶生化品质检测和加工产品感官评审,为该县茶叶品质提升和白茶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白茶功能性成分及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茶是我国传统六大茶类之一,近年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品质和良好的保健功能日益受到人们青睐,其产量在六大茶类中的占比逐年增加.文章重点对白茶中主要功能性成分以及白茶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突变、抗癌及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保健功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白牡丹与白毫银针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郭雯飞  孟小环  罗永此  林健 《茶叶》2007,33(2):78-81
白茶是中国特有的茶叶品种,文中对白茶的两个主要品种:白牡丹和白毫银针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1种香气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1-戊烯-3-醇、(Z)-3-己烯醇、香叶醇、苯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这两种白茶的香气组成总体上具有相似性,但两者的香气组成也略有差异。白茶在存放过程中,精油含量呈降低趋势,但香气组成上仍具有明显的白茶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王辉  龚淑英  李淦成 《茶叶》2011,37(2):102-105
通过对县城41家代表性的茶叶店和25家专业的茶馆以及"中国白茶第一街"的15家茶叶店的问卷调查,发现长兴县茶叶店和茶馆行业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许咏梅 《茶叶》2014,(1):24-29
白茶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珍稀茶类,中国是世界白茶的唯一产地,福鼎是中国白茶最重要的产地之一,其白茶产量占中国白茶的70%以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呼声日益高涨,白茶简单、自然而生态的加工工艺越来越受到欢迎,那么白茶的成本-价格到底是怎样的?本文以福鼎市白茶产地实地考察为依据,对福鼎白茶的茶农户、茶叶加工企业、茶叶交易市场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对福鼎白茶的生产成本-价格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福鼎白茶生产成本包括鲜叶种植成本、初加工成本、精加工成本,其中鲜叶种植成本占总成本的重要部分,加工成本(初加工+精加工)低;在生产成本中主要是人工费用.(2)福鼎白茶的产地批发价格较低,一般略高于成本价格;而福鼎白茶市场售价比批发价格高出1倍以上,茶商销售到外地价格会上涨5倍以上;茶农户、茶企业、茶叶商相比较,茶农户获利最少,茶叶企业和茶叶商获利最多,甚至利润高达几百倍,茶商利用别人不了解白茶有价格炒作趋势,白茶几乎是一本万利.  相似文献   

20.
‘白叶1号’茶树品种在溧阳开采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润  钱半吨  蒋文妍  王文斌 《茶叶》2014,40(3):134-137
本文分析了溧阳地区引进种植白茶品种‘白叶1号’10年以来,前期气象条件与茶树萌动、春茶开采的关系,制定白茶萌动期和开采期预报方案,结果表明:日均温大于10℃后进入春茶生长关键阶段,本地白茶的萌动起点应在稳定通过5℃和6℃的初日之间;开采期积温预报法需要过10℃有效积温达到67℃或稳定通过6℃有效积温达到147℃,其中过10℃有效积温指标的稳定性更高;气象因子预报法选择气温和降水为主要影响因子,拟合回归方程进行预报.实际生产中综合参考各项指标,并结合白茶生长情报,可以跟踪指导茶区适时开采,对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