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通辽市 1960—2020 年的日降水量资料,分析暴雨站次及区域性暴雨过程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国家标准 GB-T 42075-2022 对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暴雨极值呈明显的南部地区大于北部,暴雨站次分布整体上北部和中西部少,南部和中东部多。年平均暴雨日数 0.8 d。7~8月为发生暴雨主要月份。(2)区域性暴雨过程共45次,年平均 0.7 d,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单日区域性暴雨占78%。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达11次。(3)利用国家标准定量评估,得出有 3 次特强区域性暴雨过程,依次为 2017 年 8月3日、1994年7月12~14日、1984年8月10~11日。结合本地情况,定义综合强度Z值在100以上为特强区域性暴雨,Z值在40以上为强区域性暴雨,Z值在30以上为较强区域性暴雨。区域性暴雨等级评估方法适用性较好,利于区域性暴雨过程强度的划分。  相似文献   

2.
基于通辽市1960—2020年的日降水量资料,分析暴雨站次及区域性暴雨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国家标准《区域性暴雨过程评估方法》(GB/T 42075—2022)对区域性暴雨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暴雨极值呈明显的南部地区大于北部,暴雨空间分布整体上北部和中西部少、南部和中东部多,年平均暴雨日数0.8 d;7—8月为暴雨主要发生月份;区域性暴雨共45次,年平均0.7次,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达11次);利用国家标准定量评估,得出有3次特强区域性暴雨,依次为2017年8月3日、1994年7月12—14日、1984年8月10—11日。结合本地情况,定义综合强度Z值在280以上为特强区域性暴雨,Z值在160以上为强区域性暴雨,Z值在120及以上为较强区域性暴雨。该区域性暴雨等级评估方法适用性较好,利于区域性暴雨强度的划分。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区域性特征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陕西省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要分析;在自然地理分异形成的自然区域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性生态学基础、区域性技术经济环境、区域性综合社会特征以及林业比较效益的弱质性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MM5模式对阿勒泰地区2005—2008年汛期降水预报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检验了阿勒泰地区2005—2008年汛期(5-9月)的降水预报效果。结果表明,MM5模式对阿勒泰地区区域性降水的定性预报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就该地区定量降水的预报而言,对小雨的预报准确率较高,其次是中雨和微雨,对大雨、暴雨基本无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5.
既然对定量因素饲养试验的统计分析回归分析方法较方差分析法更为合适,那么在饲养试验中当定量与定性因素共存时,相对定性因素不同水平的比较而言,定量因素就变成了协变量,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协方差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同时亦说明存在于一个饲养试验中的协变量数目将不只一个,面对多个协变量的饲养试验结果如何进行方差  相似文献   

6.
通过丽江市永胜县姜科站在涛源组织实施苦良姜(盾叶薯蓣)区域性肥效比较试验和苦良姜区域性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区域性密度试验每667m2栽9500塘到10500塘,是较为理想的种植密度;区域性肥效试验每667m2施用塘底肥40kg三元素(N∶P∶K=15∶15∶15)复合肥效较为理想,在盾叶薯蓣种植中,栽培技术以此试验标准作为参照,因地制宜,规范化种植。  相似文献   

7.
彭双云  杨昆  李石华  洪亮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9):4716-4719
针对传统IHS变换融合算法存在光谱扭曲、仅适用于多光谱影像3个波段的处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IHS变换融合算法。并以SPOT Pan(全色波段)和Landsat-TM321多光谱图像、worldview-2(全色与多光谱)、Quick Bird(全色与多光谱)3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传统IHS和自适应IHS变换融合算法分别对3组试验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自适应IHS方法优于传统的IHS变换融合方法,在定性方面自适应IHS可得到较佳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在定量方面自适应IHS方法各项定量指标均优于传统IHS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与某一变量 y 有关系的变量不只一个,而是多个,例如有 P 个变量:x)1,x_2,…,xp,研究变量 y 与 x 之间的定量关系问题称为多元回归问题。长期以来古典回归分析只是被动地处理已有的试验数据,而对试验的安排几乎不提任何要求,也很少研究回归方程的精度。这不仅盲目地增加了试验次数,而且试验数据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以致在多因子问题中达不到试验目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试验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需要以较少的试验建立精度较高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三年试验结果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结合4—9月份的不同降雨量条件,对旱地棉花增加种植密度以后各种促控措施(施(?)量、施磷量、打顶日期、化控日期)的合理定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早地棉花的高产栽培方案应以种植密度和磷肥的合理定量为基本內容,氮肥、打顶和化控作为依据天气情况和苗情酌情实施的调节措施。最后,依据试验结果,对方案的可行性及优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实际上是将生产目标、生育诊断与栽培管理技术三方面进行科学定量的水稻生产技术体系在大面积生产上的运用。 在生产目标的科学定量上,基本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各地区均能根据当地主体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状况等生产要素。提出并应用较为合理定量化指标。在生育诊断的科学定量上,大部分地区的基本生育诊断仍然凭经验、靠感觉,缺乏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为鉴定评价福建省三明市水稻联合体成员新选育的中籼迟熟品种在长江中下游稻区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米质及其它重要性状表现。2019年三明市水稻联合体开展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13个,其中续试并生产试验品种2个,续试品种2个,新参试品种9个。试验结果,遂两优164可以申报审定,两优8699、创优9708生产试验,鸿两优6363、两优1899、智两优6522续试和生产试验,禾两优6868、广两优366续试。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鉴定各供试种的区域适应性、经济性状、抗性反应、增产潜力等表现,评选出比对照种“桂夏1号”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夏大豆品种。为评审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09—2011年连续三年,每年一季,其中两年区域试验,一年生产试验。区域试验:每个区试点统一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方法,三次重复,小区面积6.67m^2,所得产量采用“T”法测定显著性,并采用中国农业大学“区试99”统计软件对各参试种产量进行联合方差分析;生产试验:试验采用小区顺序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133.34m^2,成熟时全区收获计产。2009—2011年,广西第十周期夏大豆区试结果表明,桂345、华夏6号和桂319三个品种的产量及综合性状较优。通过广西大豆区试。可供广西各地引种试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镇稻12号在水稻生产中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2008年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分析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镇稻12号和对照武运粳7号进行比较。[结果]在2006~2007年区域试验、2008年生产试验中,镇稻12号的平均产量分别为9225.0、8865.0、9379.5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2.07%、7.70%、6.50%;高稳系数分别为88.79%、94.48%和93.86%,均大于对照;产量变异系数分剐为4.32%、3.55%、3.07%,均小于对照;适应度分剐为75.0%、100.0%、66.7%,均大于对照.[结论]镇稻12号是一个高产稳产、丰产性好的晚粳稻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增产潜力大,适宜在沿江和苏南等中高产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The year 1970 has been suggested as a starting date for the "third age of quantum chemistry," in which theory takes on not only qualitative but also quantitative value. In fact, each of the years 1960, 1970, 1972, and 1977 is of historical value in the unravel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energetics of the CH(2) molecule, methylene. What took place for methylene, namely the establishment of credibility for theory, has subsequently taken place for many other molecules. Three important roles for quantitative theory are outlined: (i) theory precedes experiment; (ii) theory overturns experiment, as resolved by later experiments; and (iii) theory and experiment work together to gain insight that is afforded independently to neither. Several examples from each of the three classe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精确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1982年以来我国部分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资料,对比研究棉花、小麦、水稻和玉米试验的试验精确度(EP)和品种比较精确度(VCP)。结果表明,棉花和玉米区试的EP及一年一点试验的VCP普遍低于小麦和水稻,其试验误差有待降低;棉花一点两年试验的VCP严重不足,平均低于25%,各种作物一年多点试验的VCP控制得较好,其平均均在10%以内或左右;但多年多点的试验的VCP在不同试验中差别较大,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同一种作物的不同组别间。最后,针对区试中存在的精度问题,总结提出提高区精度的各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陈华  孙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483-7485,7488
以苏北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均方差权数决策分析方法,对苏北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并针对其区域特色,因地制宜的提出促进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水稻生产中合理利用镇稻10号提供依据。[方法]以2004~2005年度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分析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镇稻10号和对照武运粳7号进行比较。[结果]在2004~2005年区域试验、2005~2006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镇稻10号的平均产量分别为9 008.258、655.008、319.15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3.27%、3.59%、5.37%;高稳系数分别为90.56%、86.33%和70.41%,均大于对照;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3.53%、8.33%、26.50%,均小于对照;适应度分别为57.14%、71.43%、75.00%,均大于对照。[结论]镇稻10号是一个高产稳产、丰产性好的晚粳稻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增产潜力大,适宜在沿江和苏南等中高产地种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本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67-6170
从定量角度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总量增长及产业发展的作用,考察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现状,介绍了国外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及其特点。最后,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物理智能化测量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应用信息技术形成崭新的物理实验方法和技术,对传统物理实验方式的支撑力进行全新的改革。并以F-H实验和牛顿环实验为例,讨论了实验数据采集的自动化与数据处理的智能化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90、1999和2010年3期遥感数据获取吐鲁番绿洲土地利用的数据,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9年由于草地和水域的转移面积减少的负贡献,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指数下降,区域环境质量下降;1999~2010年耕地和草地转入面积增加的贡献,使区域生态环境指数上升,区域环境质量改善。近20年吐鲁番绿洲土地利用的环境效应明显,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指数上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趋势上升,环境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