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稻颖壳叶绿素含量与籽粒灌浆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4个类型水稻品种为例,对开花后水稻颖壳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与籽粒灌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花当天强势粒的颖壳叶绿素含量高于势弱,但开花10d后强势粒颖壳叶绿素含量下降,弱势粒颖壳叶绿素含量下降慢,开花后颖壳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籽粒与籽粒尤其是弱势粒的灌浆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关系,强,弱势粒颖壳最大的叶绿素含量的差异与最终粒重差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在开花授粉后,套不透明袋能显著降低谷粒的千粒重,据此推测,水稻颖壳的叶绿素可能参与了光合作用并对最终粒重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品种Soissons为试验材料,探讨灌浆期钾在籽粒中的累积特性以及籽粒与旗叶叶片、旗叶叶鞘、节、节间、穗轴和颖壳钾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着灌浆时间延长,籽粒钾含量逐渐降低。在灌浆16 d时,籽粒钾累积速率达到最高,钾总量接近最大值。叶片、叶鞘、节间、穗轴和颖壳钾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相关分析显示,籽粒钾含量与叶鞘、节、节间和穗轴的钾含量呈负相关,与旗叶和颖壳钾含量呈正相关。表明小麦籽粒钾主要来自根系吸收和转运,并非旗叶钾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品种Soissons为试验材料,探讨灌浆期钙在籽粒中的累积特性以及籽粒与旗叶叶片、旗叶叶鞘、穗下节和节间、穗轴和颖壳中钙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着灌浆时间延长,籽粒钙含量和钙累积速率逐渐降低,籽粒钙总量逐渐提高。相关分析显示,籽粒钙含量与叶片、叶鞘、穗下节和节间、穗轴和颖壳中的钙含量呈负相关。随着灌浆时间延长,节间、穗轴和颖壳钙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叶片和叶鞘钙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表明叶片和叶鞘钙并不能向籽粒中转运,籽粒钙主要来自根系的转运。  相似文献   

4.
水稻花后颖壳和果皮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897-5900
[目的]研究水稻颖壳和果皮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水稻颖壳和果皮的光合功能。[方法]以扬稻6号为试验材料,测定了颖果发育过程中颖壳和果皮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荧光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颖壳和果皮也具有叶绿素荧光特性,但它的Fv/Fm值不如正常叶片中Fv/Fm值高;叶绿素荧光各项参数的变化表明,叶绿体的PSⅡ的结构随着颖壳和果皮的发育进程和衰老不断受到损害,使Fv/Fm、qP、ФPSⅡ和NPQ下降;随着颖果发育天数的增加,颖壳和颖果叶绿素含量先上升,然后下降;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水稻果皮具有光合功能,颖壳和果皮光合能力的强弱与颖果的发育状况相适应,颖壳和果皮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可以作为颖果成熟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选择粒质量不同的2个小麦品种,研究开花期外源喷施茉莉酸(JA)对小麦强势粒和弱势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外源喷施JA对小麦强势粒灌浆无显著影响,但其显著降低小麦弱势粒灌浆前中期的籽粒灌浆速率,从而抑制小麦籽粒灌浆,降低小麦粒质量和产量。进一步分析表明,开花期外源喷施JA对小麦籽粒灌浆的抑制作用与旗叶衰老及抗氧化酶活性无关。JA通过阻止可溶性总糖向弱势粒的转运以及淀粉合成抑制小麦弱势粒籽粒灌浆。除此之外,外源JA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粗面筋含量,改善小麦品质。说明开花期外源喷施JA不利于小麦粒质量及产量形成,但是有利于籽粒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灌浆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抗旱性不同的西农979(干旱敏感型)和长旱343(抗旱型)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控水模拟干旱胁迫,研究灌浆期干旱对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其与内源激素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品种籽粒灌浆对干旱的响应不同,相比较于对照(正常水分处理,灌浆期土壤水势保持在-20~-30kPa,T1),重度干旱胁迫(灌浆期土壤水势保持在-70~-80kPa,T3)显著降低西农979强势粒和弱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粒质量,且对弱势粒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强势粒,而重度干旱胁迫仅降低长旱343弱势粒籽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粒质量,对其强势粒籽粒灌浆无显著影响。与重度干旱不同,中度干旱(灌浆期土壤水势保持在-40~-50kPa,T2)显著促进2个小麦品种籽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增加籽粒质量。激素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中度和重度干旱对长旱343强势粒IAA、Z+ZR、ABA和GAs的质量分数变化均无显著影响,对于长旱343弱势粒和西农979强、弱势粒,中度干旱胁迫显著提高IAA、Z+ZR和ABA的质量分数,降低GAs的质量分数,而重度干旱胁迫显著降低IAA和Z+ZR的质量分数,提高ABA和GAs的质量分数。说明,小麦弱势粒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强于强势粒,适度干旱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而重度干旱对小麦籽粒灌浆存在明显抑制作用。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与多种内源激素的变化有关,不是通过某一种激素调节籽粒灌浆。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紧凑型小麦冠层叶片对籽粒的影响,选用紧凑型小麦高优503、郑麦004、济麦20为材料,对小麦冠层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不同剪叶处理籽粒灌浆期的千粒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紧凑型小麦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为旗叶、倒2叶>倒3叶;光合速率表现为旗叶>倒2叶>倒3叶;旗叶对强势粒和弱势粒的影响最大,冠层叶片对强势粒的影响是旗叶、倒3叶>倒2叶,而对于弱势粒则是旗叶>倒3叶、倒2叶。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干物质积累及籽粒灌浆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籽粒灌浆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分配和籽粒灌浆特点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百农矮抗58籽粒灌浆过程中干物质积累的中心,在籽粒形成期为茎叶鞘和颖壳穗轴,随后逐渐由茎叶鞘、颖壳穗轴向籽粒转移;籽粒增重总的趋势表现出“慢—快—慢”的特点;籽粒灌浆中期和籽粒灌浆末期有2个灌浆高峰;百农矮抗58籽粒灌浆渐增期短,快增期长,缓增期较长,有利于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9.
为给小麦品种的选育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黄淮南片主栽小麦品种西农979、周麦22、郑麦769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熟期及落黄类型小麦品种花后至成熟期间籽粒灌浆和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籽粒干重均呈"S"型曲线增长,籽粒灌浆期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三个阶段;经logistic方程模拟,各品种的拟合效果均较好;据logistic方程综合分析,不同品种间籽粒灌浆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旗叶叶绿素含量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全身落黄型小麦品种郑麦7698灌浆特性较优,旗叶叶绿素含量衰减发生晚,下降速度缓慢,籽粒饱满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0.
灌浆期干旱条件下不同衰老类型小麦生理和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以灌浆期大田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绿素降为0的时间为标准,将11个品种分为不同的衰老类型,比较不同衰老类型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用logistic方程对小麦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并分析不同灌浆参数与小麦粒重的关系及小麦的灌浆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抗衰老小麦叶绿素含量、有效光合叶面积降为0的时间较非抗衰老小麦推迟7~15 d,但千粒重却较非抗衰老小麦降低10 g左右 干旱条件下子粒灌浆速率对小麦粒重影响显著,而灌浆持续时间与粒重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叶绿素和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灌浆期高温胁迫下旗叶叶绿素含量、千粒重、穗粒重均下降,不同品种(系)下降幅度差异较大;从灌浆期到成熟期高温胁迫下春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降幅明显高于常温。高温胁迫和常温下春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与千粒重、穗粒重均呈不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小麦开花及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麦开花及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9个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系为材料,对旗叶和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千粒重、穗粒数、单穗重等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小麦在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小麦旗叶和倒二叶在开花期和灌浆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都表现为先缓慢升高,灌浆1、2期达到最高峰后慢慢下降,灌浆3期下降较快,灌浆4期表现最低。旗叶在灌浆2、3期的叶绿素含量与单穗重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灌浆2、3、4期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倒二叶在开花期和灌浆1、2、3期叶绿素含量分别与单穗重和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倒二叶在灌浆3期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小麦高产育种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5个抗早衰能力有明显差异的籼稻恢复系灌浆中后期上3片功能叶的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进行测定,分析了叶绿素含量及其变化趋势与谷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灌浆中后期各功能叶中叶绿素含量与单穗粒重关系最为紧密,但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抽穗后15~20d之间,剑叶和倒二叶中叶绿素降解速率与单株粒重呈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而倒三叶中叶绿素降解速率与单株粒重相关程度较低,育种上选择抽穗后15 ~20 d期间剑叶和倒二叶叶绿素降解速率较慢的恢复系作为父本将有利于提高杂交水稻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下冬小麦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 ,以豫西地区种植的 6个主要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 ,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拟合 ,并推导出一系列次级参数 ,用相关与逐步回归等分析方法对不同灌浆参数与粒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干旱条件下籽粒灌浆速率对小麦粒重形成作用显著 ,而灌浆持续时间与粒重形成无显著相关关系 ,特别是提高渐增期和快增期灌浆速率对提高粒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干旱条件下绵阳26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大田干旱情况下绵阳26及其姊妹系小麦籽粒灌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大田持续干旱条件下,以绵阳26及其姊妹系共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拟合,并推导出一系列次级参数,用相关、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方法对不同灌浆参数与粒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干旱条件下,绵阳26及其姊妹系小麦的平均灌浆时间相对缩短;籽粒灌浆速率对小麦粒重形成作用明显,而灌浆持续时间与粒重形成无明显的相关关系;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灌浆持续期对千粒重可通过间接作用产生影响。[结论]在大田持续干旱条件下,绵阳26及其姊妹系小麦可通过不同的策略达到较高的千粒重。  相似文献   

16.
黄淮麦区不同习性小麦籽粒灌浆参数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目前河南省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高肥小麦品种和洛阳市农科院新培育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用Logisitic方程对不同习性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用相关分析研究了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所有参试品种来说最大灌浆达到时间Tmax、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和各阶段灌浆速率是影响粒重的主要因素,而且R对粒重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对春性品种,与粒重显著相关的灌浆参数为Rmax、R、R2;半冬性品种,平均灌浆速率R、R1和T2与粒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刘艳阳  蒋达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639-15640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对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及参数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9356为供试品种,设置3个播期,分析播期与小麦籽粒灌浆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小麦籽粒灌浆过程可以用Richards方程描述;播期对籽粒灌浆参数均有一定影响,但不同参数影响也不同;平均灌浆速率与小麦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播期对籽粒灌浆持续时间和籽粒灌浆平均速率均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对平均灌浆速率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3种类型专用小麦(强筋小麦郑麦9023、中筋小麦温麦4号和弱筋小麦豫麦50)在籽粒灌浆过程中旗叶、倒一茎节、倒二三茎节、倒四五节茎节、叶鞘中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及籽粒中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灌浆过程中,中筋小麦温麦4号和弱筋小麦豫麦50旗叶中可溶性总糖、蔗糖、SS和SPS活性均高于强筋小麦郑麦9023,温麦4号略高于豫麦50。SS和SPS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早于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在花后12 d至成熟期间,豫麦50籽粒中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温麦4号次之,郑麦9023最低;豫麦50淀粉含量显著高于温麦4号和郑麦9023,灌浆后期的ADPP活性也高于温麦4号和郑麦9023。相关分析表明,开花后18 d至成熟期茎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与籽粒淀粉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叶片中可溶性总糖、叶片中蔗糖、籽粒中可溶性总糖与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茎鞘可溶性总糖含量对籽粒淀粉的贡献率存在基因型差异:豫麦50和郑麦9023以倒二、三节间最大,而温麦4号则以倒四、五节间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