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日本鸡爪槭中苹果根结线虫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口岸连续从来自日本的鸡爪槭根和根围介质中截获一种根结线虫,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苹果根结线虫。其主要鉴定特征是:雌虫会阴花纹卵圆形,线纹平滑细密,背弓和腹弓均低平,侧尾腺口大,侧尾腺间距大于阴门裂宽;雄虫背食道腺开口到口针基部球的距离较大,平均8μm;2龄幼虫体长和尾长均较短,分别为362~466μm和29.2~39.3μm,c=11.6~15.3。所截获的苹果根结线虫18S rDNA序列与已在GenBank登录的2个苹果根结线虫株系(登录号为EU669948和EU669949)最接近,相似度达99.4%和99.6%。这是我国首次报道截获该种线虫。  相似文献   

2.
在对广东省主要珍贵树种上的线虫进行调查时从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上分离到一种隐皮孢囊线虫,经形态特征观察和测量数据分析,将其鉴定为卡勒萨隐皮孢囊线虫Cryphodera kalesari。其诊断特征为:雌虫椭圆形至近球形,头部具有1个唇盘和2~3个唇环,口针长33.6~37.8μm,阴门唇突出,阴门与肛门之间区域凹陷,肛阴距为42~72μm;2龄幼虫头部具1个明显的唇盘和3个唇后环纹,口针长24.8~29.5μm,口针基部球前缘凹陷,侧区3条侧线,尾长圆锥形,长38~53.5μm,尾末端细圆,透明尾长17.1~25.1μm,侧尾腺孔位于肛门后2~5环;雄虫未发现。本研究首次获得了卡勒萨隐皮孢囊线虫的rDNA(LSU D2D3和ITS)序列,为此线虫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分子数据。本研究还分析了卡勒萨隐皮孢囊线虫与本属其他种类的系统进化关系。卡勒萨隐皮孢囊线虫为中国的地理新记录种。格木为隐皮孢囊线虫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3.
上海口岸从旅客携带进境的树苗中分离到1种孢囊线虫属的2龄幼虫,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特征分析,鉴定为无花果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ci Kirjanova,1954)。该2龄幼虫的主要形态特征为:体长409.9~454.4μm;唇环3个;口针发达,长22.6~24.0μm,基部球圆形略向前倾斜;侧线4条;尾长圆锥形,末端细圆,尾部透明区长24.7~30.5μm,约占尾长的1/2。序列分析显示其ITS区序列与GenBank中无花果孢囊线虫的序列相似性为99.48%~99.90%,序列差异为1~5 bp。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线虫与无花果孢囊线虫处于一个聚类组内。这是我国口岸首次报道截获无花果孢囊线虫。  相似文献   

4.
从宁波口岸进境的日本鸡爪槭(Acer palmatum)景观树根际介质中分离到1种胞囊线虫属的2龄幼虫,通过形态鉴定和分子特征分析,鉴定其为旱稻胞囊线虫(Heterodera elachista Ohshima,1974)。该日本群体的2龄幼虫体长374~421μm;唇区有3个唇环;口针粗壮,长16.5~19.2μm,基部球圆形或前端略凹陷;侧线3条;尾长圆锥形,末端细圆,透明尾长22.9~30.7μm,约占尾长的50%。基于核糖体DNA的28S-D2/D3区和ITS区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以及ITS序列酶切分析证实该鉴定结论,这是我国首次截获旱稻胞囊线虫。  相似文献   

5.
上海口岸从旅客携带进境的柠檬树苗中分离到1种半穿刺属线虫的2龄幼虫及雄虫,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特征分析,鉴定为柑橘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 Cobb,1913)。该线虫的主要形态鉴别特征为:雄虫虫体细,头部光滑、锥圆,口针和食道退化,排泄孔位于虫体中后部,单精巢、前伸,交合刺细、弓状,无交合伞,尾长圆锥形、端圆。2龄幼虫无直肠和肛门,排泄孔位于虫体中后部,尾部渐细、钝圆。这是全国口岸系统首次截获该线虫。  相似文献   

6.
北京口岸从英国邮寄进境的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 Benth)宿根植物根际介质中分离到1种孢囊线虫属的2龄幼虫,通过形态鉴定和分子特征分析,鉴定其为三叶草孢囊线虫(Heterodera trifolii Goffart,1932)。该英国群体的2龄幼虫体长439~539μm;唇区有3或4个唇环;口针粗壮,长26.3~29.7μm,基部球圆形或前端略凹陷;侧线4条;尾长圆锥形,末端细圆,透明尾长27.7~39.5μm,约占尾长的60%。基于核糖体DNA的28S区和ITS区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证实该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7.
南方根结线虫中国分离群体种内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上的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种类分布以及群体变异情况,基于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图谱及SCAR分子标记技术对2017—2019年从6省19种植物根部组织分离到的40个根结线虫群体进行鉴定,针对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群体分别通过寄主鉴别法进行生理小种鉴别,利用携带Mi抗性基因的番茄进行毒力测试,对2龄幼虫的口针长度和体长进行测量,并对核糖体ITS和线粒体Nad5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根结线虫分离群体经鉴定包括38个南方根结线虫群体和2个象耳豆根结线虫M.erterolobii群体;38个南方根结线虫群体中有35个群体被鉴别为1号生理小种,其余3个群体被鉴别为2号生理小种;发现1个南方根结线虫群体CN19可在携带Mi抗性基因的番茄上侵染繁殖,为毒性群体,其余群体无法进行侵染和繁殖,为无毒群体。南方根结线虫群体2龄幼虫的口针长度和体长均差异较大,而不同寄主来源分离群体的ITS和Nad5基因序列也存在一定变异。基于ITS和Nad5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所有根结线虫群体归为南方根结线虫和象耳豆根结线虫组成的2个独立分支,但不能确定南方根结线虫不同群体的分子进化与其寄主来源和地理分布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宁波口岸在对一批来自美国的火炬松原木线虫检疫时,发现少量口针退化的幼虫,疑似松材线虫滞育型4龄幼虫,但未发现繁殖型幼虫或成虫。由于这种现象极为少见,实验室进一步对这些幼虫进行观察测计和人工培养,并挑取单条线虫作核糖体28S基因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种线虫为松材线虫。由于松材线虫滞育型4龄幼虫头部口针退化,且尾部有尾尖突,不但难以判断为松材线虫,甚至容易被误判为腐生线虫,从而导致检测差错。因此,本文对松材线虫滞育型4龄幼虫形态进行描述,可供其他实验室检测鉴定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采自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那拉提草原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青德里乡甜菜根围的土样中分离到一种短体线虫,通过形态学特征以及基于核糖体28S D2/D3区序列比较,证实其为落选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neglectus(Rensch,1924)FilipjevSchuurmans Stekhoven,1941)。该线虫的主要形态鉴别特征为:唇区有2个唇环;平均V=80.4%~82.7%;后阴子宫囊小于阴门处体宽;口针长17.5~18.3μm;受精囊退化;尾末端通常宽圆,但有时也呈平截状或指状。这是我国新疆首次发现该种线虫。鉴于该种线虫目前已在我国普遍发生,建议将该种线虫确认为中国种。  相似文献   

10.
甘肃河西地区番茄根结线虫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形态特征对甘肃省河西地区番茄根结线虫病病原线虫进行鉴定,其重要的形态特征如下:雌虫体长L=599.0(510.0~690.0)μm,体宽W=439.0(409.0~473.0)μm,口针长ST=15.4(15.0~16.0)μm,背食道腺开口到口针基部球的距离DGO=3.6(2.0~4.3)μm。雌虫梨形,排泄孔位于口针基球处,会阴花纹背弓明显高,线纹由平滑到波浪状,有些线纹向侧面分叉,但无明显的侧线;2龄幼虫L=376.0(360.0~393.0)μm,W=14.8(14.2~15.2)μm,ST=11.7(11.2~12.5)μm,DGO=3.6(2.1~4.0)μm,头部前端平,口针基部球明显,半月体邻近分泌和排泄孔,尾透明且纤细,尾尖尖圆;雄虫L=1 411.0(532.0~1 720.0)μm,W=32.0(28.0~38.0)μm,ST=24.5(23.0~26.0)μm,DGO=3.2(2.0~4.1)μm,头区不缢缩,有不完全的头环,没有侧唇,口针基球圆形至扁圆形。综合以上雌虫、2龄幼虫和雄虫的形态特征,确定了该地区的番茄根结线虫病病原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际上把马铃薯线虫 Heterod-era(Globodera)rostochiensis 划分为两个种,即马铃薯金线虫(G.rostoch-iensis)和马铃薯苍白线虫(G.pallida)。G.rostochiensis 胞囊呈鲜黄色或金黄色;口针基部膨大,无分界。G.pallida 胞囊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小麦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鉴定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989-1990年对湖北省天门县、潜江县、仙桃市、新洲县,河北、河南、山西等省及北京市郊等地的矮黄麦株根、根围田土的直接检查和漂浮分离检查,都查到褐或黑褐孢囊,内有大量可育卵,经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孢囊阴门锥膜孔特征,二龄幼虫头部细微结构等的观察及对其有关体值的测量,鉴定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 1924,后有名Bidera avenae(Wollenweber,1924)Krall & Krall,1978)亦即燕麦孢囊线虫。其主要形态特征为孢囊较大,阔柠檬形,色深褐,长709(601-903)μm,宽523(436-612)μm,阴门锥顶为典型双膜孔型,无下桥,阴门锥下方有许多排列不规则的泡状突;二龄幼虫长550(477-602)μm,头骨架发达,口针长24μm,唇盘伸长与亚背唇和亚腹唇融合形成一近肾形唇区结构。禾谷孢囊线虫是世界性重要病原线虫,已在32个产麦国家被发现,本研究在我国小麦上初次发现,为我国孢囊线虫一新记录种;明确了我国南北两类型麦区一些小麦矮黄不长、根系分叉多,细而乱,甚至纠结成团,开花前后,根侧露出微小如粉末的发亮颗粒状物(孢囊),产量往往骤减,即系其危害所致;从而纠正了以前多归因于施肥不匀、生理失常的错误认识;对进一步正确诊断、调查、研究其在我国的发生分布、危害规律、生物学特性及控制方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分离自黑龙江省马铃薯中的1个线虫群体Hp1进行形态观察与测量,采用线虫通用引物对其rDNA-ITS进行扩增与序列分析,利用PAUP软件以ML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测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线虫群体有6条侧线,头部略缢缩,口针明显,中食道球呈长纺锤形,食道峡部窄而细长;雌虫阴门稍突起,后阴子宫囊较长;雄虫交合刺略向腹面弯曲,引带短,具交合伞。其形态测量值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基本一致。rDNA-ITS PCR扩增片段916 bp,经BLAST比对,该ITS序列与腐烂茎线虫序列相似度最高。系统发育树显示,该群体没有与腐烂茎线虫A、B基因型群体聚在一起,而是与C、D型群体聚为1个分支,且与C型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将群体Hp1鉴定为腐烂茎线虫C基因型,这是首次在黑龙江省发现腐烂线虫为害马铃薯。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分离自黑龙江省马铃薯中的1个线虫群体Hp1进行形态观察与测量,采用线虫通用引物对其rDNA-ITS进行扩增与序列分析,利用PAUP软件以ML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测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线虫群体有6条侧线,头部略缢缩,口针明显,中食道球呈长纺锤形,食道峡部窄而细长;雌虫阴门稍突起,后阴子宫囊较长;雄虫交合刺略向腹面弯曲,引带短,具交合伞。其形态测量值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基本一致。rDNA-ITS PCR扩增片段916 bp,经BLAST比对,该ITS序列与腐烂茎线虫序列相似度最高。系统发育树显示,该群体没有与腐烂茎线虫A、B基因型群体聚在一起,而是与C、D型群体聚为1个分支,且与C型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将群体Hp1鉴定为腐烂茎线虫C基因型,这是首次在黑龙江省发现腐烂线虫为害马铃薯。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桔小实蝇幼虫龄期的鉴别依据和划分标准。本研究将桔小实蝇幼虫置于25±1℃、60%~70%RH条件下饲养,幼虫发育历期约为6~8 d,观察各龄幼虫的前气门、后气门、头咽骨和口钩等形态特征,并对桔小实蝇幼虫口钩长、口钩宽、体长和体宽4个形态指标进行测量。桔小实蝇幼虫分为3个龄期,各龄幼虫在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口钩长度和宽度在龄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2、3龄幼虫口钩平均长度分别为0.0846±0.0005 mm、0.1512±0.0013 mm、0.2913±0.0015 mm,口钩平均宽度分别为0.0116±0.0003 mm、0.0308±0.0007 mm、0.0677±0.0013 mm,皆明显分为3个范围且互不重叠,口钩长和口钩宽与龄数之间符合指数回归模型,口钩长符合y=0.045e~(0.6182x),口钩宽符合y=0.005e~(0.8816x)。因此口钩可作为幼虫龄期鉴别和划分的重要形态特征,幼虫体长、体宽因重叠严重、变异性大,不适合作为龄期划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燕麦孢囊线虫在河北冬麦区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河北省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在自然环境下的侵染与发育特点,于2009-2012年分别采用漂浮法、浅盘法和酸性品红染色法在3个不同区域对土壤中孢囊和2龄幼虫(J2)以及根系内线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孢囊内卵的发育动态进行检测.在土壤中除6月上中旬未检测到J2外,周年均分离到J2.冬前J2出现小高峰,种群密度为12.3 ~18.6条/100mL土样;在4月上中旬J2大量发生,种群密度为52 ~ 65条/100 mL土样.冬前J2侵入小麦后能够发育至3龄幼虫,3龄幼虫发生高峰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4龄幼虫的发生高峰在5月中下旬,白雌虫形成高峰期在5月下旬,且1年后孢囊内卵孵化率达到86.5%.研究表明,燕麦孢囊线虫在河北省小麦上1年发生1代,关键侵染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蔬菜线虫种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蔬菜线虫病开我省发生普遍,危害较严重。据调查,大部分蔬菜区都有线虫病的发生,有些老菜区如南昌市郊杨子州蔬菜区的部分菜园受害严重,株发病率达100%。为了摸清我省蔬菜寄生线虫的种类,为防治提供依据,笔者于1989、1993年,对南昌市郊等15个地市县的62个菜国进行了调查,并采样分离。对分离的线虫进行了鉴定,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线虫的分离方法采用浅盘漏半分离法和直接剥离法。2.线虫的测量内容很据(Dcman)分工,根结线虫主要测量二龄幼虫体长,口针长和尾长。3.土壤线虫密度分级标准O级:无线虫…  相似文献   

18.
瓜实蝇幼虫的分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实蝇幼虫期共有3龄。对其1~3龄幼虫的体长、口钩长和口钩宽3个形态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瓜实蝇1、2、3龄幼虫的体长分别为2.9224±0.1196 mm,5.2422±0.3067 mm,9.3035±0.2300mm;口钩长分别为0.0818±0.0012 mm,0.1503±0.0020 mm,0.2636±0.0022 mm;口钩宽分别为0.0469±0.0007 mm,0.0777±0.0009 mm,0.1280±0.0011 mm。不同龄幼虫间的体长、口钩长和口钩宽均有明显差异,其中口钩长和口钩宽数值范围在相邻龄期之间无重叠,可作为瓜实蝇幼虫分龄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马铃薯甲虫自然种群的抗寒性,利用热敏电阻测定仪对马铃薯甲虫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和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和冰点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以卵和成虫的过冷却点最低,分别为:(-13.73±0.93)℃和(-7.89±0.07)℃,显著低于其他虫态。3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高,分别为:(-6.21±0.08)℃和(-2.80±0.08)℃;过冷却点由低到高顺序为:卵<成虫<1龄幼虫<蛹<4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冰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卵<1龄幼虫<成虫<2龄幼虫<蛹<4龄幼虫<3龄幼虫;同一虫态个体间的过冷却点频次分布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均服从正态分布。研究结果为制定马铃薯甲虫在我国潜在分布和风险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日本盆景中截获的短体线虫与根结线虫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天津口岸从日本进境盆景中截获3种短体线虫和1种根结线虫。通过形态学和DNA条形码方法将截获的短体线虫鉴定为朱顶红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hippeastri)、伤残短体线虫(P.vulnus)和穿刺短体线虫(P.penetrans)。根据形态学并结合特异PCR和DNA条形码方法,将截获的根结线虫2龄幼虫鉴定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朱顶红短体线虫是短体线虫属非中国种,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挪威槭和榉树盆景中截获该线虫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