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料栽培平菇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接种后7~15天内有效地防止霉菌污染,使平菇菌丝得以迅速生长。经常污染菌块的霉菌是木霉、青霉、黑曲霉、链孢霉和毛霉等,这些霉菌在雨季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更易污染菇床,短时间内便大量繁殖,占领料块表面并向内部蔓延,与平菇菌丝争夺营养,抑制其生长。有时整个料块、整个菇床、甚至整批栽培料,都会由于严重污染杂菌而报废。因此,防止霉菌污染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棉子壳,玉米芯等生料栽培平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菇农乐于接受.但在发菌期易为杂菌污染导致失败.为了确保栽培成功,近年来我们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对生料栽培平菇的技术进行探讨.从实践中发现,生料栽培平菇成功与否在于发菌期,只要发菌期平菇菌丝能迅速地占领培养料,形成优势,杂菌即表现不出来,就算成功了.反之,发菌期平菇菌丝在培养  相似文献   

3.
在平菇的生料栽培中用0.005%的氨基寡糖替代0.1%多菌灵(或克霉灵)可有效地抑制杂菌的生长,促进平菇菌丝的生长,平均长速比对照快4.8%,比加多菌灵的快8.1%;生物学效率比对照增加44.78%,比加入0.1%多菌灵的增加20.68%,对照由于污染袋数比较多,对产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棉籽壳生料栽培平菇新工艺的出现,对推广平菇生产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缺乏一套相应的技术要领,在推广中往往套用灭菌培养基纯培养法,不少地方发生大面积的杂菌污染,造成很大损失。我们经反复试验,体会到要使生料栽培获得成功,除了选育健壮菌种外,不能套用灭菌培养基纯培养法,也就是不能单纯着眼平菇菌丝生长的各种因素,要考虑棉籽壳生料培养基在整个培养过程如何抑制杂菌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5.
平菇生料栽培中很容易发生杂菌污染,主要是一些竞争性杂菌,如木霉、青霉、毛霉和根霉等最为常见。目前,有不少防治杂菌污染的方法报道,但是在栽培过程中一旦出现杂菌污染,无论是采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棉籽壳栽培平菇,一般采用生料栽培,此法虽然简便,但在发菌期经常出现青霉、木霉和毛霉等污染。为了摸索一套简便而有效的控制杂菌污染技术,我们进行了棉籽壳发酵栽平菇试验,取得了较显著的增产效果,并在洛阳郊区等地试用,年发酵料达50万公斤,杂菌污染不超过10%,生物效率在80~100%。发酵方法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7.
棉籽壳价格低廉,营养丰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平菇培养料,但生料栽培容易污染杂菌,特别是在一处连栽的情况下,杂菌污染更为严重。为此,我们进行了多菌灵拌料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试验在24℃的室内堆置的平菇菌砖上进行。按1:1.5的料水比配料,水中溶入多菌灵等。菌砖堆好后,上铺一层报纸,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定期观察,结果见表1。15天后拌300倍多菌灵的菌砖上菌丝生长旺盛,没发现杂菌污染;拌1%石灰的菌  相似文献   

8.
培养料处理方式对平菇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料栽培平菇菌丝细弱、污染率高、产量低、品质较差 ;熟料栽培菌丝粗壮洁白、污染率低、产量高、品质好 ;发酵料栽培平菇菌丝的污染率低、菌丝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平均值介于生料栽培和熟料栽培之间 ,但有的品种菌丝生长和产量均理想 ,表现出对发酵料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生料栽培平菇防杂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慈桐 《食用菌》2002,24(5):33-34
生料栽培平菇,培养料不需高温灭菌,既节省能源、劳力,又阵低了成本。但杂菌污染机会多,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杂菌污染,造成严重损失、笔者经过多年研究与分析,总结出一套用生料栽培平菇防治杂菌污染的措施。1 培养料选择与处理1.1 培养料的选择 生料栽培平菇的培养料,应选择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1.2 阳光暴晒处理 培养料在使用前,要置阳光下暴晒2~3天杀菌。笔者曾进行原料不暴晒、暴晒2天、暴晒3天后栽培试验,结果发菌时期杂菌污染率分别为14%、5%和2%。证明原料经暴晒2~3天栽培,杂菌污染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李庆利 《食用菌》2007,29(4):61-61
平菇在发菌培养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由于菌袋隔氧使袋内菌丝萌发后受到抑制,导致杂菌增加,使生料栽培成功率大大降低。为了使菌袋尽早发满菌,在发菌过程中用针刺微孔来增加氧气促进菌丝生长,但用手拿针刺孔速度慢,不易操作。笔者在作生料栽培时用针制做了一个器具,使用方便快捷,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比较研究平菇、香菇及其代料栽培中的主要污染真菌菌丝生长对温度和几种杀菌种的反应。平菇P82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而其主要污染菌绿色粘帚霉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香菇X10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5℃;其主要污染菌哈茨木霉、绿色木霉和长枝木霉菌丝生长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0℃。 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使百克对木霉和绿色粘帚霉有较强抑制作用,而对平菇P82和香菇X10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2.
吴凤林 《食用菌》2007,29(4):52-52
目前生料发酵栽培平菇较普遍,但是有不少菇农因发酵方法不当造成接种后发菌慢、延长了发菌时间,造成绿霉和各种杂菌污染,造成栽培失败。为此笔者根据菇农常用的几种发酵方法和本人自配发酵方法做了比较试验,试图找出一种栽培平菇的较佳方法,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以香菇、木耳、平菇等为主的农作物秸杆栽培的食用菌,其经济效益主要取决菌筒制备过程中污染率的高低.常见的污染霉菌有青霉、木霉、链孢霉、黄曲霉和黑曲霉,其中以青霉和木霉危害最重.侵染培养料与菌丝争夺营养,分泌毒素,影响菌丝生长发育.因此,要提高食用菌成品产量,在菌筒培料过程中应采取以下10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19,(6)
<正>平菇栽培料堆制诱发灭菌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成功的一项栽培料绿霉污染控制技术[1]。当时,以棉籽壳为原料栽培平菇,用多菌灵来抑制杂菌孢子萌发和生长,其效果受杂菌基数、温度的影响很大。越夏存放的棉籽壳中杂菌种类多、基数大,若发菌时气温偏高或发菌垛内高温,提高了料  相似文献   

15.
桑枝熟料与生料栽培平菇的对比试验,观察菌丝生长情况、污染、出菇及产量等.结果表明生料栽培在产量上与熟料栽培差别甚小,而成本相对熟料栽培大大降低,所以生料桑枝栽培平菇更适合.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省平菇生产中杂菌污染严重,有的菇场甚至因此绝产,消除杂菌污染已成为平菇生产中急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一、常见杂菌棉子壳生料栽培平菇,因未经高温灭菌,一般播种后二、三天,料面就会长出疏松的灰白色的毛霉和根霉,统称为“长毛霉”。如果料面上出现绿色、青绿色、桔红色、黄色、黑色粉状孢子,表明已污染木霉、青霉、链孢霉、黄曲霉和黑曲霉。这几种杂菌危害极大,尤以木霉、青霉、链孢霉更甚。  相似文献   

17.
小集锦     
《食用菌》1993,(4)
栽培平菇如何防止杂菌污染生料栽培平菇,成败的关键在发菌,而发菌的成功在于防止杂菌污染。目前对杂菌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一)选择新鲜培养料棉子壳是栽培平菇的优良原料,但一定要选新鲜、短绒多的棉子壳。淋雨受潮、变质的棉子壳不能用。因这种棉子壳带有大量杂菌。棉绒多的棉子壳栽培菇类产量高。  相似文献   

18.
平菇生料栽培常因杂菌污染而失败,特别是半知菌类的青霉、木霉危害最大。采取低温播种可以控制杂菌发生,但生长周期过长,不能进行两次栽培。为此,我们又在82年“不同剂量托布津防污试验”的基础上,选定了一个较合适的剂量进行重复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9.
平菇生料栽培,在菌丝生长发育阶段,易出现杂菌(主要是青霉和木霉)污染。因此,控制杂菌污染,是平菇栽培中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实践中,我们除注意选用优良菌种和新鲜培养料等措施外,也很重视对环境的消毒。试验证明,每立方米空间先用16毫升甲醛和8克高锰酸钾熏蒸24小时,再各喷一次0.2%甲级托布津和1%波尔多液,效果良好,但仍不能杜绝污染。因此,我们又用多菌灵处理培养料,取得了明显效果,现简介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中高温型微生物发酵棉子壳栽培平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奋勇  林晖虹 《食用菌》2004,26(3):20-20
棉子壳接种发酵微生物经50小时后,接种平菇菌种,菇筒不仅无杂菌污染,而且菌丝生长良好,只需19天就长满菌筒,提早了出菇时间,其产量与对照的熟料相比,差异不显著。该技术简化栽培工艺,有利于平菇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