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筛选出适宜贵阳地区大棚栽培的辣椒类品种,调整设施大棚种植品种结构,为贵阳地区大棚栽培辣椒品种提供参考依据,以线椒类、陇椒类、羊角椒类、泡椒类、尖椒类5类为研究对象,共引进41个辣椒品种(系),分别以1088-线椒、博陇(37-94)-螺丝椒、利箭-羊角椒、37-136-泡椒、HP20107-尖椒5个品种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1)线椒类以23号-线椒、24号-线椒综合表现最好,属有限生长型,其果长、果宽、单果重、产量间存在显著优势,果形属大果型,鲜果绿色光亮,色泽好,且产量表现突出,其产量分别为5 220.00 kg/667m2、5 186.00 kg/667m2,较1088-线椒分别增产2 313.20 kg/667m2、2 279.20 kg/667m2,增产率为79.58%、78.41%;2)陇椒类以SVPB2104-陇椒、SVPB2102-陇椒综合表现最好,属无限生长型,其果长、果宽、单果重均优于博陇(37-94)-螺丝椒,果形属大果型,鲜果品相好,微辣,且产量高,其产量分别为8 90...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迅驰(37-74)牛角椒在江西省的适宜种植模式,试验设置了不同大棚种植模式(普通大棚种植、大棚种植+黑色地膜覆盖、大棚种植+黑色地膜覆盖+开天窗),并以露天栽培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中牛角椒的株高、经济性状、抗病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大棚种植可以显著提高牛角椒单株结果数和产量,其中以大棚种植+黑膜覆盖+开天窗处理最好,其单果重和产量分别比露地栽培提高了18.23%和52.44%。同时,普通大棚种植显著增加了辣椒的发病率,而通过开天窗方式则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正安县辣椒市场供应和加工等不同用途需求,筛选出适宜在正安县种植的辣椒新品种,引进丰辣18、安禧8号、黔椒8号3个辣椒新品种,以当地长期种植的主推品种辣丰53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黔椒8号产量最高,为2 687.7 kg/667m2,较对照增产183.4 kg/667m2;单株结果数最多,为60个,单果鲜重为18.25 g;生育期为212 d,属中晚熟种;株型大,株高62.00 cm,茎粗1.63 cm,开展度64.33 cm×54.33 cm,最大叶片10.30 cm×5.30 cm;叶色绿色,青熟果绿色,果形长指形,果面光滑,果肉粗老,适宜鲜食;抗青枯病、病毒病,轻感叶斑、病疫病;耐旱性、耐涝性、耐贮性均为强;适宜外销和加工,可作大面积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卓椒8号辣椒的适宜栽培密度,设置6个不同密度栽培试验,分析其辣椒产量和产值。结果表明:在余庆县海拔850m地区,卓椒8号移栽3 500株/667m~2产量最高,达1 261kg/667m~2。  相似文献   

5.
辣椒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品种天椒12号、天椒14号为试材,观察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辣椒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较小(80 000~116 000株/hm~2)时,种植密度对辣椒生育期与农艺性状影响不大;当种植密度较大(116 000~140 000株/hm~2)时,株高与果实畸形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株幅、有效分枝数与单果重则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辣椒折合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呈抛物线变化。天椒12号辣椒折合产量以密度为104 000株/hm~2时最高,为92 045.4 kg/hm~2;密度为116 000株/hm~2折合产量较高,为91 666.7 kg/hm~2。天椒14号辣椒折合产量以密度为116 000株/hm~2时最高,为86 931.8 kg/hm~2;密度为104 000株/hm~2折合产量较高,为85 984.8 kg/hm~2。综合考虑,建议在天水市辣椒生产上天椒12号种植密度以110 700株/hm~2左右为宜,天椒14号辣椒种植密度以112 10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甘谷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筛选出适宜当地大棚栽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辣椒新品种,以当地种植的甘科4号为对照,引进天椒16号、天椒20号、天椒2151、航椒8号、航椒9号、捷椒1号、捷椒4号和捷椒5号在园区大棚内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从生长势、抗病性、单株结果数、产量等方面综合考虑,天椒20号为本次试验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卓椒八号在道真县的推广种植施肥提供依据,设置田间试验比较商品有机肥6 000kg/hm~2+复混肥750kg/hm~2(处理1)、商品有机肥7 500kg/hm~2+复混肥1 125kg/hm~2+硼肥15kg/hm~2(处理2)、商品有机肥9 000kg/hm~2+复混肥1 500kg/hm~2+硼肥22.5kg/hm~2(处理3)3个施肥处理对卓椒八号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施肥处理辣椒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均以处理3最优,其中,株高为85.6cm,株幅为98cm×78cm,茎粗为2.4cm,门椒高度为28.4cm,分枝数为124个,果长为19.2cm,果径为1.4cm,单株果数为117个,单果重为10.5g,产量达30 264kg/hm~2,极显著高于处理1和处理2。卓椒八号以施用商品有机肥9 000kg/hm~2+15%复混肥1 500kg/hm~2+硼肥22.5kg/hm~2处理的植株长势最好,产量最高,建议生产上以此次试验结果为基础,结合辣椒种植地的实际肥力情况调整不同肥料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8.
对引进的辣椒新品种37-94和常规种植辣椒陇椒2号、陇椒3号、陇椒5号、陇椒10号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辣椒37-94为羊角型早熟品种、产量高、耐寒性好、连续座果性好、农艺性状优良,适宜在高台县日光温室中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种瑞克斯旺的6个辣椒品种,对其开花情况、株型及果实外形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以筛选适合浙江地区种植的辣椒品种。结果表明,37-74品种的始花节位较低,开花率较高,株高和主茎高较大,果形适中,单株产量1 580.8 g,小区产量达154.2 kg,较和椒1号高54.2%,可作为早熟大株型品种。37-701和37-79品种可作为中晚熟品种,属较大株型品种,且小区产量均达175 kg。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合道真县推广的辣椒品种,选用遵辣9号、骄阳6号、艳椒908、明椒9号、艳椒4255个辣椒品种进行种植试验,分析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在5个辣椒品种中,艳椒908产量最高,为1 636.9kg/667m~2;其果实个头较大,单株结实较多,商品性较高,当地适应性较强,综合性状最好,是最适合在道真县进一步推广种植的指型朝天椒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不同海拔高度下花生的适宜种植密度,设1.24万株/667m2、1.42万株/667m2、1.66万株/667m2、2万株/667m~2和2.48万株/667m~2 5个种植密度,分别在铜仁市470m、650m和800m~3个海拔高度地区进行海拔与密度对黔花生4号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花生生育期相应延长,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花生全生育期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花生主茎高、侧枝长表现为低海拔大于高海拔,单株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均随海拔高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随密度增加其变化各异;花生产量随海拔高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470m和650m地区均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均在2万株/667m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219.6kg/667m~2和316.9kg/667m~2,800m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48万株/667m~2,其产量最高,为195.7kg/667m~2。  相似文献   

12.
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辣椒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筛选适合河西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的辣椒品种,在高台县合黎镇八坝村戈壁滩引进了8个辣椒品种进行温室基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陇椒11号综合表现优于其他品种,生长势好,果实长26.6 cm,果肩宽32.3 mm,果肉厚2.5 mm,单椒重54.6 g,单株产量1.4 kg,折合产量达71 401.5 kg/hm~2,适宜在河西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栽培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遵辣9号辣椒是遵义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属干鲜两用型。2019年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实训基地,1月中旬采用大棚漂盘育苗,4月中下旬采用地膜覆盖栽植,按照行株距70cm×30cm双行单株定植,定植3 000株/667m2。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平均产干椒310kg/667m2、产鲜椒1 260kg/667m2,比对照品种遵辣6号增产24%。  相似文献   

14.
制干辣椒新品种天椒1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辣椒新品种天椒11号是以自育自交系24-1-2-1-1-1-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34-1-1-1-1-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制干辣椒杂交种。在2013—2014年进行的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干椒平均折合产量5 739.00 kg/hm~2,较对照品种甘谷线椒增产27.00%。天椒11号为线椒,从定植到红果成熟95 d左右,生长势中等。红熟果深红色,果面微皱,果长21.6 cm,果径1.54 cm,果肉厚0.19 cm,单果质量15.6 g,单株结果 61个,辣味强。适宜在甘肃省及气候条件相近的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5.
辣椒产业为贵州省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提升辣椒种植技术水平是促进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辣椒种植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提供支撑,以软皮2307-羊角椒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施肥处理的羊角椒种植试验,考察施用同一底肥基础上额外施用其他肥料处理的羊角椒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额外施用凹凸棒菌肥、微生物菌剂2(菌思富颗粒菌剂撒施,菌思富有机水溶肥,复合霉素,两者混合均匀对水喷施)、土壤复活水的羊角椒株高和株幅均大于对照(仅施用常规底肥),其中施用微生物菌剂2的羊角椒株高及株幅均最大;施用爱格瑞·思达(松土促根剂)的羊角椒茎基部直径最大;施用爆根1号的羊角椒第一花序着生节位最高。17个额外施用其他肥料处理中有11个处理较对照增产25.33~566.67 kg/667m2,增产率为1.79%~28.70%,其中产量排名前四的分别为施用爱格瑞·思达(松土促根剂)、沃土改良剂1、微生物菌剂1、爆根1号的处理,其产量分别为2 541.33 kg/667m2、2 484.00 kg/667m2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定植方式和密度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定植和双株定植对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地上部、地下部干重无明显影响,随着单株定植密度的增加,地上部干重呈下降趋势;单株定植较双株定植可显著提高辣椒根系伤流量和粗根数;定植密度为83 370株/km2时,单株定植(株距20 cm)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为22 816 kg/km2、98 227 kg/km2,较双株定植(对照)分别增加13.7%和11.2%,宜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毕节地区名优辣椒的种植水平,开展不同栽植密度对金椒1号和黔西泡通椒产量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金椒1号、黔西泡通椒栽植密度分别为8 596、8 748株/666.67 m2时,最高产量分别可达225.55、248.17 kg/667.67 m2,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定植方式和密度对辣椒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贵州省辣椒产量及经济效益,以大方皱椒和毕节线椒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定植方式和密度对辣椒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株定植移栽方式,大方皱椒和毕节线椒分别在密度为9 391~11 139株/667m2和7 977~9 831株/667m2时辣椒产量分别可达194.4~233.37 kg/667m2和1...  相似文献   

19.
对引进的7个辣椒品种在水泥拱架塑料大棚进行品种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综合产量、产值亨椒龙腾最高,为67 965.0kg/hm2和149 526.0元/hm2,较其他品种分别增加834.0~7 561.5 kg/hm2和1 834.5~56 328.0元/hm2,增幅1.2%~11.1%;其次为航椒8号,为67 132.5 kg/hm2和147 691.5元/hm2,较其他品种增加1 728.0~6 727.5 kg/hm2,增幅2.6%~10.0%。2品种均适宜在彭阳县水泥拱架大棚早春茬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温室辣椒最适宜的栽培方式,为温室辣椒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秦椒1号"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穴距、行距、定植方式对温室辣椒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穴距35cm、行距为窄行50cm/宽行70cm时,辣椒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物质质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定植方式对下层叶片光合作用影响较大,且单株定植时植株的光合作用较强。在穴距35cm、窄行50cm/宽行70cm条件下,双株定植时辣椒折合总产量最高,为102 583.5kg/hm2;单株定植时折合总产量为94 735.5kg/hm2,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穴距对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单株定植时果实的综合品质较好。【结论】穴距35cm、行距为窄行50cm/宽行70cm、单株定植时综合效益最好,是钢管骨架塑料大棚内"秦椒1号"辣椒品种适宜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