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红枫湖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苔藓植物的保护提供本底资料,并为红枫湖地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环境污染检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相似性系数、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等对红枫湖4个岛屿的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枫湖苔藓植物共有18科34属107种,优势科为丛藓科、青藓科和羽藓科,美灰藓、东亚小羽藓和短肋羽藓为优势种。4个岛屿苔藓植物的 Dahl 指数、Shannon 指数和 Simpson 指数均表现为鸳鸯岛1>兴隆半岛>野鸡坡>鸳鸯岛2,鸳鸯岛1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0.9137;鸳鸯岛2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7044。苔藓植物群落相似性以鸳鸯岛1和鸳鸯岛2的最高,为0.3279;兴隆半岛和鸳鸯岛2的相似性最低,仅为0.1111。不同生境的 Dahl 指数、Shannon 指数和 Simpson 指数大小均为土生>石生>石土混生>树生≥腐生,土生和石生2种基质类型为该区苔藓植物最丰富的生境,腐木生生境的苔藓植物分布最少。苔藓植物多样性与岛屿面积、水分、土壤、基质及小生境多样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管涔山昆虫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以管涔山3 个不同海拔垂直梯度为研究样地,研究了不同海拔梯 度上昆虫多样性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中海拔生境样地下的昆虫物种数最为丰富,有昆虫10 目22 科,优势种为膜翅 目、半翅目和鳞翅目,优势度指数约为0.38,相对多度分别为19.03、18.88 和17.74;该海拔下昆虫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 数、均匀度指数和群落复杂性指数也均最高,分别为2.92、3.07、0.99、5.42;而低海拔生境表现出最高的优势度指数 (0.33)。综上所述,管涔山海拔高度差异是影响昆虫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红花荷天然林、桉树人工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和毛竹林5种不同林型林下植物组成和多样性格局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在珠三角地区设置47个样地进行林下植物调查,运用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探讨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林冠开度、林下光照等环境因子与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标之间的关系,利用随机森林分析方法预测各环境因子的重要性,采用第四角分析方法来检验林下植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间关系的显著性,揭示林下植物功能群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林型林下植物组成和多样性格局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林下植物组成和多样性格局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各因子作用的重要性存在差异,随机森林分析表明林下植物个体数和Simpson指数主要受到林分类型的影响,而坡向、坡度和林分类型对林下植物物种数起到重要作用,林下总光照对林下植物均匀度指数起到决定性作用,海拔和林分类型则对林下植物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起到主导作用。对于同一环境因子来说,不同林下植物功能群对其的响应和适应策略存在差异;生境异质性和植物自身生物学特性是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地形和光照因子对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测定了监测样地中52种苔藓植物的8种功能性状指标,包括株高、叶面积、叶长宽比、叶中部细胞长、叶中部细胞宽、蒴柄长、孢子直径和孢子外壁厚度,并结合地形因子数据(海拔、凹凸度、坡度和坡向)和光照因子数据(叶面积指数、冠层覆盖度、平均叶倾角、冠层下散射辐射、冠层...  相似文献   

5.
采用典型样带调查法,对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类型及其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森林群落基本上以西伯利亚落叶松为主体,垂直梯度分布较明显,伴生树种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红松沿海拔梯度出现了明显的替代现象.②乔木层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沿海拔梯度呈现下降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则沿海拔梯度无明显变化趋势.林下草本层α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均无明显的变化趋势.③乔木层β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现上升趋势,但在森林群落过渡区出现了明显的低谷.草本层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同样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地形生态因子对山地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地貌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其生态学意义和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已有大量的定性和定量描述和分析。地形特征与许多生境因子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反映生境异质性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明显体现了对生境条件的综合性指示能力。作为生境条件的一种综合指示,地形特征是一个多维变量,其影响也存在不同的尺度特征,需要一种等级性的观点来认识,在某一特征度上不同的特征对植被格局的影响强度可能会发生不同的梯度变化。不同地形因子对山地森林植被的格局有不同的影响,山地森林植被存在着多重尺度和方向的分异格局。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生态环境与昆虫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于2014年7-9月采用巴氏诱罐法系统调查了该保护区内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EDB),针阔混交林(MBC),针叶林(CON),落叶阔叶林(BD),山核桃林(CC),常绿阔叶林(EBL),菜园(GAR)等7种植物群落的步甲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并对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共诱捕步甲昆虫个体658头,分属于5属5种。其中,中华心步甲Nebria chinensis和大星步甲Calosoma maximovicz为优势种;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步甲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较高。基于IndVal方法的不同生境指示生物的指示值,中华心步甲可作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指示生物,而大星步甲可作为落叶阔叶林的指示生物。步甲群落结构与生境因子之间的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坡度、坡向和干扰程度是造成不同生境步甲群落组成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向北京市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实地样地调查结果,分析了北京山地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各海拔段内物种丰富度相差不大,大部分样地内物种数在35种左右,乔木样地内物种数大部分在35~40种之间,灌丛样地内平均物种数一般低于35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变化可以很明显的划分为3段,在海拔800m以下小于2.3,海拔800~1700m之间大于2.3,海拔1700m以上又小于2.3。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相同。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在海拔梯度上存在一个抛物线状的分布规律。Wilson指数和群落结构变异指数(CSV)在海拔700~900m和1300~1500m的范围呈现出2个高峰,说明两个海拔范围内物种交替速度快,物种间的差异性大。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除了受海拔梯度影响以外,还受到人为干扰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分析物种多样性指数时,应剔除非研究因素带来的影响。不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分析同一现象时,可能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它们对物种多样性的指示应从指数的计算方法上解释。  相似文献   

9.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结构和功能复杂性的一种度量,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受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运用多样性指数,多层感知器网络,分析了松山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类型、结构和生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果榆+山杨混交林、油松+青杨混交林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较高,而大果榆林、华北落叶松林的各项指数值均较低。Patrick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在森林群落中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Pielou指数在榆林中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而在其他森林群落中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2)功能层物种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趋势不同,在乔木层,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随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在灌木层,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呈比较明显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在草本层,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都呈下降趋势,而在草本层,均匀度变化不大。(3)用多层感知器网络预测功能层多样性效果很好,结果发现坡向对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大,而海拔高度对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杭州市区21个样点(178棵树木,2 848个样方)的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及生态因子进行调查研究,共发现树附生苔藓植物22科37属48种。双向指示种分析结果显示:所选的21个样点可划分为生境不同的5个组,样点组Ⅳ共计苔藓植物21种,总盖度最大(21.985 2%);样点组Ⅴ仅有中华细枝藓(Lindbergia sinensis),总盖度最小(1.368 8%),所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树附生苔藓植物分布与生境类型的正相关性。典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树附生苔藓植物倾向于分布在树干南面和树干基部,但苔藓植物种类对附生树干的高度和朝向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专一性。城市树附生苔藓植物对附生树干的空间位置要求并不严格,即树干朝向和高度对杭州市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分布没有显著影响,表明绝大多数的树附生苔藓植物种类和样点与朝向因子和高度因子间没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沿坡度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沿坡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植被分布、坡度的相关关系,基于数字地形图,使用ArcView和ERDAS软件制作了数字高程模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使用ArcMap软件提取了植被类型沿平坡、缓坡、斜坡、陡坡、急坡和险坡6个坡度级的分布图层和植被类型按13个海拔带沿6个坡度级分布的图层,并结合植被图制作了植被类型按6个坡度级分布的三维立体植被图。并且,用EXCEL软件统计了9个自然植被类型沿6个坡度级的分布面积和按13个海拔带沿6个坡度级的分布面积,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了坡度与植被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9个自然植被类型在6个坡度级均有分布;6个坡度级中除Ⅰ坡度级优势类型是水域外,其他坡度级的优势植被类型均是季风常绿阔叶林;坡度对季节雨林和暖温性针叶林的分布影响较大,对山地雨林、落叶季雨林和河谷稀树灌木草丛的分布有一定影响,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的分布影响较小,对暖热性针叶林和热性竹林的分布无影响。最后,确定了9个自然植被类型的适生坡度级。  相似文献   

12.
老杉木人工林与松阔混交林群落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 360 0 m2 标准地调查 ,研究福建南平溪后安曹下 76年生杉木丰产林取代松阔混交林后群落 α和 β多样性指数的变化 ,结果表明 :老龄杉木林群落科、群落物种、乔木层次和层片物种 α多样性指数小于松阔混交林 ,而草本层和藤本层物种 α多样性指数大于松阔混交林 ;灌木层次和层片物种α多样性指数大小为 :老龄杉木 (山坡 ) >松阔混交林 >老龄 (山洼 ) ;坡位梯度不同带来的土壤水分等生态因子梯度的变化对群落 β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较大 ,群落间坡位梯度相差越大 ,则群落间 β多样性指数也越大 ,而群落间相似性越小  相似文献   

13.
东灵山主要树种在不同环境梯度下的叶功能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发育阶段的辽东栎和五角枫为对象,研究了其5 种叶功能性状在不同海拔和不同坡位上的变化。结 果表明:1)2 个树种的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在不同坡位上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比叶面积为下坡位 上坡位, 叶干物质含量与之相反,且不同发育阶段的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随坡位变化的规律性相同,表明不同发育阶 段个体的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对坡位变化的响应相同。叶的氮、磷含量和氮磷比在不同坡位间没有显著差 异,表明坡位对叶的氮、磷元素影响不大。2)树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氮含量和叶磷含量 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都有显著差异,且变化规律不同;表明不同树种各发育阶段的叶功能性状对海拔梯度变化的 响应机制不同。氮磷比在不同海拔高度没有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在较小的生境范围内,海拔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浙江松阳县生态公益林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探讨多样性变化规律及种间关系,有助于揭示植物群落和多样性在复杂环境梯度上的分布规律。  方法  以松阳县重点公益林128个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典范对应分析(CCA)、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种间联结分析等对该县公益林群落特征展开研究。  结果  TWINSPAN结果显示:松阳公益林群落可分为6种群丛类型。CCA结果显示:松阳县公益林群落分布和类型在环境梯度上呈现明显的分异规律,其主要受到海拔、土壤类型和坡向的影响。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为主导的群丛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群丛,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主导的群丛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群丛。种间联结分析显示:样地内大多数乔木树种呈现不显著联结,正负关联比为1.9,说明群落整体稳定。  结论  松阳县公益林应进行差别化管理,积极推广针叶林混交化和阔叶化。可考虑对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的公益林进行不同的补植措施,对毛竹林进行边缘控制,对一些能适应各类环境的群落组合进行适当推广。图4表3参37  相似文献   

15.
白芝兵  张洪江  任改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39-14843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对重庆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等级分类将四面山50个调查样地划分为14类,代表14个群系,分类的结果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四面山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亚热带性质的次生植被类型。DCCA二维排序的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为一致,TWINSPAN分类所得到的14个群系在DCCA二维排序图上均有其相应的分布范围,但不同的森林植物群落间没有显著的分界界线。由海拔决定的土壤水分和温度的综合梯度是决定四面山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坡度和坡位对植物群落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大面积人工营造杉木林也对植物群落分布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梯度格局法研究毛竹林下植物沿海拔梯度的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毛竹林下植物的分布和各环境因子进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结果表明,灌木层、层间层、草本层的DCCA排序axes1效果和总体效果均为显著,其DCCA前2个排序轴特征值分别占总特征值的65.1%、65.6%、62.6%,排序效果良好;结合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和DCCA排序结果,海拔对毛竹林下植物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其次是坡向,而坡度和坡位与林下植物的分布规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森林立地条件影响着林木的生长。为了充分挖掘立地因子与林分生长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杭州市临安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差分方程法构建了基于Richard理论方程的地位指数模型;利用Apriori算法进行立地因子和林分生长因子的关联规则挖掘,得到175条置信度在80%以上、支持度在10%以上的因子关联规则,并从中提取了20条“林分因子-立地因子”规则。结果表明:影响临安区杉木用材林立地质量的主要因子是海拔、坡位、坡向、坡度级、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林下植被种类和林下植被覆盖度,各类规则揭示了杉木林分立地因子和立地质量、立地因子和林分生长因子,林分因子和林龄之间存在的变化规律以及隐含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坡向、不同海拔梯度的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差异,为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位于西天山支脉乌孙山南麓的昭苏县和乌孙山北麓的察布查尔县天然草地为对象,采用典型的样方调查法,分析不同坡向(南坡、北坡)和海拔梯度(1 600~3 000 m)的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研究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在不同海拔和坡向上的分布规律。【结果】同一海拔梯度上,南坡植物物种数多于北坡;在不同坡向上,基本上南坡各海拔草地植物群落高度大于北坡,而密度和盖度小于北坡。南坡各多样性指数沿着海拔高度变化呈现出双峰格局;北坡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沿着海拔高度变化均呈现出波浪型变化趋势,Patrick指数则呈现出双峰格局。【结论】乌孙山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是由海拔和坡向为主的多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附生兰的物种组成、分布及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的鹦哥岭地区的附生兰进行了调查,采用CCA探索了环境因子对物种组成的影响,计算了各环境因子对物种组成的总效应和净效应,并分析了附生兰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在不同环境梯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 所选9个环境因子共解释了物种组成变异的7.8%,其净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植被类型、树皮类型、年平均气温、每月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平均值、最干月降雨量、海拔、郁闭度、坡向、坡度,仅坡度的净效应未达到显著。(2) 随海拔升高,附生兰物种丰富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低海拔段(700~900 m)物种最丰富,附生兰多度呈现出递增的趋势;缓坡地段,附生兰物种丰富度与多度均较高,阳坡和半阳坡的附生兰物种丰富度与多度较阴坡与半阴坡少;粗糙的树皮更易着生附生兰,覆盖物为树皮上的附生兰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多数附生兰倾向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低地雨林中附生兰物种最丰富,热带针叶林中的附生兰具较高的优势度;附生兰倾向于分布在较低的气温、每月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差值在(7.8~7.85)℃之间的生境中;在降雨量较多的环境中,附生兰物种丰富度和多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橡胶树林长期喷施硫磺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橡胶林园长期大量喷施硫磺对橡胶林园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西双版纳橡胶园研究区4个硫磺喷洒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的橡胶林土壤细菌的16S序列,测定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并分析环境因子对细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TU水平上,序列分析得到的物种数(Sobs)以空白对照组土壤样本最低,其与喷施0.5、1.0倍和1.5倍硫磺土壤样本有显著差异;各组间的覆盖度指数(Coverage)、丰富度指数(Chao)和多样性指数(Simpson和Shannon-wiener)无显著差异;增加硫磺喷施浓度对Verrucomicrobia(疣微菌门)、Planctomycetes(浮霉状菌门)、Latescibacteria菌群生长有促进作用,1.5~2.0倍硫磺到达促进作用的顶点;土壤有机质与细菌群落间无显著相关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喷施不同浓度梯度硫磺的土壤,速效P、全K和pH是影响土壤细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当前硫磺喷施量对橡胶林土壤细菌α多样性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橡胶林土壤细菌的组成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