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江西省新建茶园杂草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对江西省井冈山新城镇黄夏村新植茶园基地中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采用覆盖除草、绿肥控草和机械清草3种处理进行防除,比较不同防除技术对新植茶园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该基地中有杂草23科46种,菊科和禾本科杂草分别占总杂草的26.09%和19.57%;危害夏季茶树生长的杂草有45种,占总杂草的97.83%,危害茶树生长春、夏、秋季的杂草有13种,占调查茶园杂草总数的28.26%。不同除草方式均能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除草效果依次为覆盖除草绿肥控草机械清草不除草。建议茶园杂草绿色防控采用覆盖除草、绿肥控草与机械清草相结合进行防除。  相似文献   

2.
采用定点观察与踏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保护性耕作燕麦田的杂草种类及危害特点; 设置化学单因素和多因素除草、机械除草、农业措施控草、人工除草、机械+化学除草及综合除草6个大处理,37个小处理,研究了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综合防除的效果和草害水平。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燕麦田主要分布的杂草有6科14种,其中藜、猪毛菜和狗尾草为主要危害杂草,其发生时间主要在5月中旬—6月中上旬;不同措施对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差异明显,其对杂草的防除效果依次为综合除草>人工除草>机械+化学除草>化学多因素除草>化学单因素除草>机械除草>不同覆盖度控草>不同播量控草>耕作制度控草>不同播期控草。  相似文献   

3.
茶园不同控草措施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不同茶园杂草防控措施的效果,寻找出成本低、效果佳、无污染的除草方式,为防控茶园草害发生及指导茶农科学除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茶树自然生长为对照(CK),设套种绿豆(生物竞争)、人工除草(人工铲除)、剪枝覆盖(物理抑制)及喷施除草醋(化学清除)等4种不同控草处理,通过观测不同处理杂草数量、种类及株高等,计算杂草多样性指数,比较不同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试验区茶园共滋生杂草13科20属20种,4种不同控草措施对茶园杂草种类、数量、密度和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茶园杂草种类减少1~8种,数量减幅16.62%~89.06%,密度抑制幅度4.18%~100.00%,除套种绿豆处理下个别草种株高呈现出增高的趋势外,其余处理对茶园杂草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比较得出茶园杂草防控效果依次为除草醋>剪枝覆盖>人工除草>套种绿豆.[结论]喷施除草醋和剪枝覆盖处理对茶园杂草防控效果表现尤为突出,可在当前茶园生产实际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茶叶主产区杂草防控技术及成本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广东省茶叶主产区杂草防控策略与成本,为控草技术研发、改进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广东省茶叶主产区茶企(茶农)所采用控草方式、次数、成本和期望成本,以及对绿色控草技术的认知度与接受程度等进行调查。【结果】结果表明,广东省茶叶主产区控草策略以人工除草为主(93.94%),机械除草次之(42.93%),化学除草约占8.59%,而绿色控草技术如覆盖稻草、覆盖防草布、间作绿肥等仅占4.55%~7.07%。年均控草成本11507.55元/hm2,平均除草次数4.16次,期望年均控草成本6512.55元/hm~2。各项控草技术中,纯化学农药控草年均成本最低,约为2 805元/hm~2,纯人工控草年均成本最高,约为12 525元/hm~2,人工+绿肥、人工+地膜(防草布)等绿色控草模式成本介于7 500~8 985元/hm~2。绿色控草技术接受程度为84%,实际使用率不到10%。【结论】广东省茶叶主产区以人工除草为主,成本偏高,茶企(茶农)接受绿色控草技术意愿高,但实际使用率偏低。因此需进一步简化现有绿色控草技术实施难度,制定杂草防控规程,并加强绿色控草技术的宣传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茶园间作绿肥生态控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茶园杂草防控方面存在费时、成本高、污染重等问题,为有效控制茶园杂草生长,改进和推广防草新技术提供依据。选用了紫云英、黑麦草、白三叶为绿肥材料,于丘陵红壤茶园套种绿肥的方式对田间杂草进行绿色生态防控。期间分别对套种绿肥茶树生长情况、杂草控制情况、茶园虫害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比较。结果表明:间作黑麦草株防效、高度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种植绿肥能有效地控制茶园害虫的发生,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说明茶园中套种或间作适宜的绿肥,能有效地提高茶园生态生物多样性,减少茶园虫害、杂草的发生,从而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选择当地适宜的绿肥种植,能很好地控制茶园杂草的危害,改善茶园微生态环境,减少茶园虫害的发生,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6.
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是鄱阳湖区禾本科蜈蚣草属多年生乡土草种,因其具有株体低矮、耐旱、耐贫瘠、生长迅速、覆盖度高、耐粗放管理等特点,利于堤防维养和汛期查险,在堤防安全防护和景观生态护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湖区堤防假俭草草坪建植期与杂草高峰期重叠,极易因杂草滋生而导致建坪失败。因此,探索合理有效的假俭草草坪杂草防除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0年鄱阳湖区堤防杂草种类调查,提出未来在鄱阳湖区堤防建植假俭草草坪的强危害重点防除草种和弱危害非重点防除草种分类。并结合鄱阳湖区堤防假俭草草坪建植期杂草控制实践和国内外有关假俭草草坪杂草防除的相关研究,总结出鄱阳湖区堤防假俭草草坪建植前的土壤处理、建植初期杂草芽前防除、草坪成坪初期杂草处理和假俭草休眠期的除草处理等4个时期草坪杂草防除方法,为减少杂草危害、建植高质量湖区堤防假俭草草坪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是鄱阳湖区禾本科蜈蚣草属多年生乡土草种,因其具有株体低矮、耐旱、耐贫瘠、生长迅速、覆盖度高、耐粗放管理等特点,利于堤防维养和汛期查险,在堤防安全防护和景观生态护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湖区堤防假俭草草坪建植期与杂草高峰期重叠,极易因杂草滋生而导致建坪失败.因此,探索合理有效的假俭草草坪杂草防除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0年鄱阳湖区堤防杂草种类调查,提出未来在鄱阳湖区堤防建植假俭草草坪的强危害重点防除草种和弱危害非重点防除草种分类.并结合鄱阳湖区堤防假俭草草坪建植期杂草控制实践和国内外有关假俭草草坪杂草防除的相关研究,总结出鄱阳湖区堤防假俭草草坪建植前的土壤处理、建植初期杂草芽前防除、草坪成坪初期杂草处理和假俭草休眠期的除草处理等4个时期草坪杂草防除方法,为减少杂草危害、建植高质量湖区堤防假俭草草坪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4种栽培管理措施(间作周年绿肥、可降解除草布覆盖处理、不可降解除草布覆盖处理、常规管理)对幼龄茶园杂草生长密度、高度和生物量以及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和养分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防控方面,除草布覆盖处理防控效果最佳,不同季节杂草几乎无生长;间作周年绿肥处理不同季节杂草平均株高、生物量和发生密度均小于对照处理,尤其是杂草生长旺盛的夏季,平均株高、生物量、发生密度分别只有对照的53.12%、10.00%、30.90%;土壤物理性状方面,间作周年绿肥处理土壤含水量较高,比常规管理高9.29%~11.24%,土壤容重低而孔隙度大,2020、2021年变化趋势一致;土壤养分方面,土壤pH和全氮、全磷、全钾各处理间变化不大,但间作周年绿肥处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较高。幼龄茶园宜采用间作周年绿肥的方式,既可以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状,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为幼龄茶苗生长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雷山县茶园草害绿色防控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2021年9月以雷山县望丰乡、丹江镇、西江镇、大塘镇及达地乡5个茶园为样本点,对茶园杂草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雷山县茶园常见杂草有39科104种;危害度3级及以上的主要杂草种类有23属26种;可采取人工除草、物理除草、种草防草、生物防草、农艺防草6种绿色防控措施进行草害防治。  相似文献   

10.
茶园杂草生态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一种新技术——生态控草技术。茶园草害,特别是新辟茶园和幼龄茶园草害是茶叶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传统的人工除草耗工耗资,成效甚差,化学除草又污染环境。山地茶园无杂草使地面覆盖度下降,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山地茶园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生态控草技术的核心是在茶树空行间接一定的规范和密度种植豆科牧草,使牧草占据行问的空白生境,抑制杂草滋生,增加茶园覆盖度,降低雨水径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豆科牧草还为养畜提供饲料,每公顷茶园增加纯经济效益15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