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被毛纤维特征、生长时间和颜色特点等,可将绒山羊分为长毛型和短毛型,粗毛型和细毛型,嵌合型,穗状弯曲型和直绒型,常年长绒型和季节性长绒型,白绒、青绒以及紫绒等不同类型。相较于其他分类,目前对粗毛纤维性状的多样性研究较为丰富,其不同类型与其他重要经济性状具有中等偏下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对绒毛经济性状的间接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根据近年来绒山羊的相关研究资料,探讨了绒山羊毛被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划分依据的差异,并对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的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和思考,以期为进一步对不同毛被类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新品系选育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对中华绒山羊发展研究中心恩格贝基地引入的辽宁白绒山羊及其纯繁后代中长粗毛型、短粗毛型和多绒型三种类型成年白绒山羊的外形特征的毛被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测定了抓绒量、净毛绒率、密度和绒毛比。研究结果显示:三类型山羊在毛被外观、抓绒量、绒毛密度和绒毛比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MD山羊外观粗毛稀短而绒毛长密;SH型山羊粗毛虽短但较粗密;LH型则粗毛长密而绒毛短,MD型山羊产绒量、绒密度及绒毛比均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被毛类型对白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通过对毛长测量值进行数据分析后分成9组,利用SAS9.0软件GLM以及Duncan’s多重比较方法,研究其对重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绒山羊的绒厚、产绒量、抓绒后体重、绒长、毛细、绒细等性状均随毛长的增加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且差异极显著(P0.01)。毛长对绒细的影响不及对其他性状的影响显著;而毛长对产绒量的影响关系较为复杂,即被毛或长或短两个极端表现型的个体产绒量更大,且越趋于极端型,产绒量越高,处于两个极端表现型之间的个体产绒量最低。将内蒙古白绒山羊群体的被毛类型按其毛长测量值分为三个类型,即1~3分组(毛长≤13 cm)的白绒山羊为短毛型,4~6分组(13 cm毛长≤22 cm)的白绒山羊为中间型,而7~9分组(毛长22 cm)的白绒山羊为长毛型。  相似文献   

4.
多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毛被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永年  王薇 《中国养羊》1996,16(1):38-39
随机取多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各 1 53只 ,经一年的跟踪测定统计发现 ,辽宁绒山羊为双层组织结构毛被 ,绒和毛分层清晰 ,成年公母羊平均毛长分别为 1 5.50厘米和 1 4.95厘米 ,平均绒长 8.6 4厘米和 6 .32厘米 ;多绒山羊为单层组织结构毛被 ,除背线、颈、腹部稍见到粗毛外 ,全身长着厚密长绒 ,毛稀短 ,酷似绵羊 ,成年公母羊平均毛长分别为 1 1 .85厘米和 1 0 .85厘米 ,平均绒长为 9.50厘米和 8.51厘米。在绒毛比、绒自然长度和产绒量上 ,多绒山羊均高于辽宁绒山羊 ( P<0 .0 1 ) ;净绒率略高于辽宁绒山羊 ,绒细度略粗于辽宁绒山羊。  相似文献   

5.
安哥拉兔的繁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哥拉兔的繁育法国H.deRochambeanandR.G.Thebault潘君乾摘译一、安哥拉兔被毛的特性安哥拉兔的被毛由三种毛纤维类型组成,粗毛、两型毛和绒毛。它的被毛还具有典型的野生被毛类型。根据纤维的长度和直径很容易识别并划分成不同的类型(表...  相似文献   

6.
粗毛型长毛兔遗传参数的初步估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粗毛型长毛兔的产毛性状和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测。估测结果为:年产毛量、粗毛率、初生个体重,泌乳力和断奶个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295,0.134,0.117,0.233,0.161;产毛量与粗毛率,初生个体重与21天个体重、21天个体重与断奶个体重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131,0.405,0.511。  相似文献   

7.
正阿拉善型绒山羊被毛由髓质层(粗毛)和无髓质层(山羊绒)两部分组成,粗毛长而粗,构成被毛的外层毛,绒毛短而细,构成被毛的内层毛。绒毛纤维细、长、均匀、柔软、光泽性能好、弹性好、拉力大,是纺织工业高档原料,用于纺织羊绒衫、围巾、披肩以及绒呢高档织品,具有轻薄、柔软、保暖、穿着舒服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内蒙古阿拉善型白绒山羊,以其绒纤维细长、洁白、柔软、强伸度大、光泽性好等特点,被誉为草原上  相似文献   

8.
兴盛期是绒山羊毛囊周期性发育的3个阶段之一,山羊绒纤维生长主要在该时期进行。了解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兴盛期次级毛囊生长发育规律,可为指导绒山羊选育及提高产绒性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组织切片技术,对1.5岁成年母羊皮肤毛囊组织结构和性状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兴盛期次级毛囊结构由外到内分别由结缔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毛干及毛球几部分组成;同时发现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次级毛囊的兴盛前期为7-8月份,兴盛期为9月至次年2月份,兴盛期持续时间较长,且兴盛期次级毛囊深度与毛球宽度呈极强正相关(r=0.995,P=0.00003)。详细了解了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兴盛期次级毛囊结构,发现其兴盛期持续时间长且次级毛囊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兔毛主要有大粗毛、兔绒、中粗毛、剪毛4个规格类型。根据兔毛应用上的差异,大粗毛分为朵型大粗毛、散型大粗毛、绒粗(手拔兔绒拔下的粗毛);兔绒分为手拔兔绒、机梳兔绒;中粗毛分为剪中粗、拔中粗(第一、二次拔大粗时拔下的背毛);剪毛分为原生毛、配拼毛(长毛兔毛与机梳毛渣、獭兔毛、菜兔毛不同比例的混拼毛)。配拼毛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低廉。长毛兔兔毛中拼配獭兔毛、菜兔毛原先一直被认为是以次充好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BMP-2基因在常年长绒型和季节长绒型辽宁绒山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β-actin基因作内标基因,分析了BMP-2 mRNA在季节与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皮肤中的表达量,结果发现在常年长绒型和季节长绒型辽宁绒山羊皮肤组织中,BMP-2 mRNA的表达量常年长绒型略高于季节长绒型(P=0.079)。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及其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间的相关性,为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及皮肤毛囊性状在绒山羊选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制作陕北白绒山羊皮肤组织切片,用显微照相系统观察皮肤毛囊形态特征,统计分析皮肤和毛囊的特征参数,并用SPSS 17.0软件分析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陕北白绒山羊毛囊成群分布且以三元型毛囊群为主,占总毛囊群的85.80%;产绒量与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次级毛囊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长度与产绒量、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体重、S/P值、次级毛囊直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细度与S/P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S/P值影响绒细度,而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囊密度(绒密度)显著影响产绒量(P<0.05)。综合分析认为,S/P值可以作为陕北白绒山羊选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性状指标,在育种工作中选择高S/P值个体,不仅能够提高产绒量,而且能够提高绒长度、降低绒细度,解决产绒量和绒品质同时提高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chi-miR-107-3p和菱形家族蛋白2(rhomboid family member 2,RHBDF2)基因在不同品种(系)和光控增绒绒山羊兴盛前期(5~7月份)皮肤毛囊重建时的表达差异,本试验在7月份采集内蒙古阿拉善型绒山羊、敏盖绒山羊和光控增绒技术处理的阿尔巴斯型绒山羊体侧皮肤毛囊组织,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组织形态比较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hi-miR-107-3p和RHBDF2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皮肤毛囊兴盛前期,阿拉善型绒山羊次级毛囊正处于重建阶段,敏盖绒山羊和阿尔巴斯型绒山羊(光控增绒)次级毛囊重建已基本完成;在阿拉善型绒山羊皮肤组织中chi-miR-107-3p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敏盖绒山羊和阿尔巴斯型绒山羊(光控增绒)(P<0.01),而RHBDF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其他两品种(系)(P<0.01),且RHBDF2基因表达量在敏盖绒山羊皮肤组织中显著低于阿尔巴斯型绒山羊(P<0.05)。不同品种(系)和光控增绒绒山羊皮肤毛囊兴盛前期组织显微结构与chi-miR-107-3p、RHBDF2基因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结果相一致,次级毛囊重建初期chi-miR-107-3p表达量较高,而RHBDF2基因表达量极低,随着次级毛囊重建完成,chi-miR-107-3p表达量明显降低,RHBDF2基因表达量逐渐增高,且在不同品种(系)内蒙古绒山羊绒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机制基本相同。因此,chi-miR-107-3p和RHBDF2基因是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用8只平均(15±2)月龄、平均体重(32.08±3.12)kg半同胞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研究自然条件下绒山羊生绒期皮肤脱碘酶(MD)活性与绒毛生长的关系,从酶活性途径探讨绒山羊绒毛生长机理。结果表明:绒毛开始萌发到绒毛生长旺盛期,羊绒生长速度与粗毛生长速度呈高度负相关(r=-0.92,P<0.05);羊绒生长速度与皮肤二型脱碘酶(MDⅡ)活性呈正相关(r=0.95,P<0.05);羊绒生长速度与皮肤三型脱碘酶(MDШ)活性(r=-0.90,P<0.05)及MDШ/MDⅡ比值(r=-0.91,P<0.05)呈负相关;粗毛生长速度与MDⅡ活性存在高度负相关(r=-0.98,P<0.01),与MDШ活性(r=0.90,P<0.05)及MDШ/MDⅡ比值(r=0.97,P<0.01)呈现正相关。因此,皮肤组织中MD活性与绒山羊绒毛生长的生理过程具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绒山羊皮肤毛囊的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山羊绒的产量和品质,而毛囊发育周期性变化过程受一系列因子调控。论文综述了近年来绒山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从山羊绒品质分析试论中国绒山羊遗传资源保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绒山羊生产的特种动物纤维是当今天然纺织纤维之珍品,绒山羊已被列为国家第一类遗传保护资源。为了实施有效保护,必须对保护对象的特异性状进行研究评估,这是认识种质资源特点的基础工作。因此,展开我国绒山羊羊绒品质的全面检测与研究是遗传资源保护的基本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绒山羊主要品种(类型)羊绒纤维品质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采用统一方法检测了全国10个省区16个类型母羊羊绒纤维品质,结果表明:中国绒山羊所产羊绒的平均直径在15.0~16.0 μm,与历史报道相比存在羊绒平均直径趋向于15.5 μm的趋同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羊绒直径与羊绒长度及产量存在正的遗传相关及多年来对产绒量的过于追求。作者提出了绒山羊遗传资源保护的具体内容——特有纤维品质的保护,结合目前我国绒山羊遗传资源的特点,明确了实行“按质论价”的原绒收购体制是山羊绒产业健康发展和健全绒山羊遗传资源保护机制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毛囊形态发生和分子调控及其在绒山羊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囊是皮肤重要的附属器官,它是由上皮细胞和真皮细胞间相互作用发育而形成的,有很多信号分子控制着这一过程。毛囊相关性状对于绒毛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从人和小鼠的研究现状着手,详细阐述了毛囊形态发生的规律以及它们的分子调控机理,并与绒山羊毛囊的变化作了比较,同时对近年来绒山羊毛囊分子调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有关绒山羊毛囊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绒山羊与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周期性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对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皮肤及毛囊的组织学周期性变化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表皮生发层细胞从3月份开始活动并向下延伸,此时毛囊也开始重建,绒山羊毛囊8-9月份进入兴盛期,12月份进入退行期,2-3月份为休止期。它们进入兴盛期和持续的时间不同,初级毛囊除毛球宽外,其它各性状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均大于辽宁绒山羊,而次级毛囊各性状辽宁绒山羊都大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在大多数月份二者差异显著。毛囊深、密度、S/P、毛球宽和生长期是影响产绒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培育优质高产陇东绒山羊群体,利用引进的绒细型和绒长型种公羊进行分区域杂交改良和品系繁育,培育出适宜陇东干旱半干旱自然生态条件的陇东绒山羊专门化品系。培育结果表明:绒细型特一级成年公母羊平均产绒量分别为601.67g和465.76g,体重分别为36.16kg和29.31kg,羊绒细度分别为14.49μm和14.25μm;绒长型特一级成年公母羊平均产绒量分别为626.49g和506.37g,体重分别为37.74kg和29.65kg,羊绒细度分别为15.02μm和14.82μm。同时利用微卫星DNA技术研究了9对基因座位在陇东绒山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标记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最小二乘线性模型,进行了分子标记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并在这些位点上找到经济性状优势基因型以及对相应性状具有正效应或负效应的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9.
辽宁绒山羊胎儿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辽宁绒山羊胎儿期的发育过程对于指导其妊娠期和出生后饲养管理及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对妊娠后45、60、75、90、105、135 d的辽宁绒山羊胎儿外形、体尺、体重及部分器官发育速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的胎儿在45日龄时已经具备其固有体型;135日龄时其形态、机体的所有器官均已发育完全;135日龄的胎儿体重、体尺已经接近出生羔羊;胎儿在90 d胎龄前,绝对增重不大,但相对体重增长快速;90 d胎龄后绝对增重加快,尤其是120d胎龄后,日增重可达40~80 g,说明辽宁绒山羊与其他羊一样,胎儿发育主要以后3个月为主;胎儿器官的发育速度与相应器官的生理机能是密切相关的,凡是代谢旺盛的器官均优先发育;胎儿的粗毛在105d时已全部生长于皮肤之外,而胎儿绒则是在120 d开始出现,在135 d时能够覆盖全身。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内蒙古二郎山绒山羊体尺、绒毛性状与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关系,选取1 000只3岁成年母羊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利用SAS 9.0和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二郎山绒山羊体尺、绒毛性状中体高(X1)、体斜长(X2)、胸围(X3)与体重(Y)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最优回归方程为Y=-12.0856+0.0821X1+0.4053X2+0.1624X3,回归方程的截距和3个偏回归系数都达到了极显著的程度(P<0.01),说明该方程是最优回归方程。胸围对体重的影响最大,而体高、体斜长和绒细度主要通过胸围对体重产生影响;体高对产绒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绒厚度,但是就体高、体斜长、胸围、绒细度、绒厚度、毛长与产绒量之间并未找到最优回归方程。表明二郎山绒山羊体尺、绒毛性状与经济性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