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鱼菜共生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菜共生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结合的复合式农业耕作模式。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系统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使得整个系统的管理复杂程度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一问题,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实现实时环境监测的同时,对节约资源消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实现鱼菜的现代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在鱼菜共生系统上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农业物联网技术以及鱼菜共生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在鱼菜共生系统上的应用前景,为今后的现代农业可持续生态生产及智能化精准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鱼菜共生系统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一种循环水种养模式,是基于自然生态循环理念为基础,将水产养殖和水耕栽培有机结合的复合型生产系统,该技术不仅是一种高效生产技术,而且也是绿色的生态型农业技术.鱼菜共生整个系统呈现立体状态,在同一空间、不同层次,高效产出2种产物,更符合现代农业集约高效的需求,随着该技术的日趋成熟,逐步向植物工厂、家庭园艺、城市景观及休闲农业中扩展和应用.针对鱼菜共生系统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鱼菜共生立体生产系统类型、特点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同时,针对鱼菜共生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鱼菜共生技术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鱼菜共生技术是一种复合农业生产模式,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有机结合在一起,打造成一个闭环的生态系统,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节约资源开销,保证食品安全。由于鱼菜共生系统环节众多,想要做到整个农业生产过程有理论、有数据、有研究、有实践,就要结合物联网技术,最终才能实现整个系统“自动、自洁、自生”的三自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重庆市鱼菜共生池塘生态养殖项目在2010年试验成功后,逐渐在全市广泛推广,因综合效益显著,先后获得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和201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技术的原理、构成及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鱼菜共生种养技术的探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菜共生池塘养殖技术是针对目前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的环境污染、水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自主研发的池塘养殖技术。现以上海桂峰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鱼菜共生系统建设为例,从鱼菜共生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工程设计3个方面,介绍了鱼菜共生系统建设方法;同时,从种养田块、共生鱼类、共生蔬菜的选择,共生蔬菜移栽和采收,鱼塘的日常管理等方面,对鱼菜共生种养技术进行了综合探究;此外,初步分析了应用鱼菜共生种养技术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鱼菜共生系统是将水产养殖和水培蔬菜两种不同的农业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生态农业技术.本文主要对鱼菜共生的起源及发展、系统的配置模式、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一系列阐述.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科技》2016,(8):183-185
利用水面浮排种植水生植物的鱼菜共生池塘养殖生态系统,不仅可实现养殖水体环境的生物净化、污染物降解和生态自我修复,还能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增强水产的市场竞争力,是现代水产养殖业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本文介绍5种应用较多、比较成功的浮排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8.
在提倡循环农业和生态养殖的大环境下,以鱼菜共生循环种养模式生产蔬菜和养殖鱼类是一种绿色环保、环 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本项目以鱼菜共生循环种养模式,结合EM 菌的运用,维持鱼菜共生系统的生态平衡、增强系 统中养殖鱼类的免疫力、控制系统循环水水质变化。在种植方面,通过添加EM 菌增加作物产量、防治作物病虫害发 生,并利用EM 菌加快有机液肥的分解,为作物补充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9.
鱼菜共生系统经济可行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菜共生是水产养殖与无土栽培的互利结合,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快速发展。鱼菜共生可实现水和有机排泄物的循环利用,是应对食品安全危机、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有力措施,但目前关于鱼菜共生的经济可行性还不明确。为进一步明确鱼菜共生在经济上是否是可行的,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明确了鱼菜共生总体上是经济可行的;浮筏栽培和基质床栽培是主要的栽培模式;罗非鱼、罗勒是高效的鱼菜共生品种;温带地区具备盈利可能性;生产规模越大、产品类型越丰富,经济可行性越高;合适的市场渠道和消费意愿的提升,能促进盈利。阐述了鱼菜共生水培效益、养殖品种优化、外部效应内部化等需要加强的研究内容,为推进鱼菜共生产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日渐受到关注.鱼菜共生系统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鱼类养殖及蔬菜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实现对水资源的净化再利用.影响鱼菜共生系统中水质净化效果的因素众多,本试验在现有的叶菜生产温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循环式鱼菜共生系统,研究了蔬菜种类、栽培基质对鱼菜共生系统中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生态系统退化现象,可导致土壤退化、土地养分锐减、土地生产力低下和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我国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以中国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喀斯特为例介绍了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综述了有效微生物菌群(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在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畜牧业、水产养殖及种植业中的应用,并展望了EM在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红树林湿地在近海水体营养控制和营养盐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沉积物、水体和植被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其生态功能的运转,了解虾塘养殖对林下沉积物和间隙水养分特征影响对评价红树林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受虾塘养殖废水排放不同影响程度的红树林(无排放区、直排区、修复区)为研究样地,通过不同生境下沉积物与间隙水养分特征的分析,探讨虾塘养殖对他们的影响。结果如下:1)受虾塘养殖废水排放影响区中(直排区、修复区)红树林下沉积物TN与OM、TP呈正相关关系,虾塘养殖废水直排对林下沉积物具有明显酸化作用;2)NH4+-N是红树林下间隙水可溶性无机氮(DIN)的主要组成形式,无排放区沉积物还原性较强,更利于NH4+-N累积在间隙水中;NO3--N与DIN呈极显著相关,虾塘养殖废水排放增强了NO3--N、NO2--N和DIN的累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和间隙水的理化性质可作为评价虾塘养殖区边邻红树林生境变化规律的定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投喂含不同浓度铁元素的饲料对水体氮、总磷的控制作用。实验共设置5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铁浓度分别为0mg/kg,10mg/kg,20mg/kg,40mg/kg和80mg/kg,对照组使用饲料与0mg/kg组一致,不种植蔬菜。实验证明该系统对水体产生明显的净化作用;在脱氮除磷方面也效果显著:鱼菜共生系统能够增加水体的溶氧,使水体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同时显著降低氨氮浓度,提高了硝态氮浓度,并使亚硝态氮浓度最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在总磷方面,总磷在水体中的分布浓度同鱼体生长情况相关性显著,同对照组相比,该系统可以将总磷降低20%左右。鱼菜共生系统为池塘养殖提供了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新途径,是未来生态农业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河蟹的生态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蟹养殖已成我国水产业中一项支柱性产业。根据FAO专家制订的生态养殖三个基本原则分析,"种草、殖螺、稀放、轮养"等养殖方式不符合生态养殖标准。(1)河蟹养殖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有影响。河蟹养殖破坏水域的栖息地,排放营养物质,使用药物对水资源保护有负面作用;大量养殖导致野生资源种质下降,及对湖泊和海洋渔业资源过多的依赖均不利于相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河蟹养殖户获得权益不足。河蟹养殖业成为高投入的行业,河蟹养殖业发展一定程度并没有达到消除贫困和让更多人的权益人受益的目的。(3)河蟹养殖对其他部门发展有影响。河蟹养殖业对湖泊资源、湖泊生态、海洋渔业资源,沿海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负面影响。针对这一现状,按照生态养殖的三个基本原则,要从种质、饲料、设备方面规范河蟹养殖,降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发展保险支持,保障养殖户权益;加强部门合作,合理发展河蟹生态养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合理确定湿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促进湿地的生态功能持续发展.根据辽宁双台河口湿地开发利用现状及规划目标,选取湿地天然生态环境需水量、农业灌溉及养殖需水量、生活用水量为3个目标,以湿地各类面积为决策变量,并以恢复到2000年的湿地各类面积值为约束条件,以系统工程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多目标规划理论,构建了湿地水资源合理分配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建立了3种配置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只有优先满足湿地生态环境的需水量,使水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才能使湿地得到较好较快的恢复,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功能效果,对构建湿地系统生态恢复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协调利用的框架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产养殖业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之一受到广泛关注,养殖尾水的污染治理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了解养殖尾水净化的机理,促进净化技术效能的增强,研究介绍了中国水产养殖业污染的现状、危害和相关防治政策,并对近20年出现的水产养殖污水净化技术进行了综述.最终对养殖污水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可对沉淀单元进行强化、利用新型材料和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奶牛养殖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探讨了南方规模化奶牛场循环农业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策略。提出养殖场粪污(包括奶牛粪、尿和养殖废水)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子,牧草是消纳养殖场粪污,变废为宝,构成循环利用链的主要载体。因此南方规模化奶牛养殖可以就地取材、就近利用,构筑形成草基循环农业模式。草基循环农业模式结合规模化奶牛养殖对鲜草需要量大、杂交狼尾草产量高且对奶牛场污水氨氮吸收率高的三大因素而构建,是低耗高效、安全优质、清洁生态的循环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8.
China is facing a severe water resource crisis, and the shortage of water for agricultural consumption is a prominent problem. Irrigation with reclaimed municipal wastewater that can reach the agricultural recycling standard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deal with water shortag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wing to the complex sources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there are multifarious pollutants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Improper use of wastewater can cause potential risks to agoenvironment,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fety, and human health.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reclaimed wastewater for agricultural use in China and abroad; the potential risks to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rom the reclaimed municipal wastewater for agricultural reuse are also discussed.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advices of reclaimed municipal wastewater for safety of agricultural reuse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9.
扬州市邗江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对策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邗江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成因,采用综合调查的方法,研究邗江区13个乡镇区域内各类农业污染源的产生与排放,并对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内氮磷钾总投入量为15835.5 t,畜禽养殖业污水日产量为68.85 t,水产养殖水面使用药物为79.5 kg/hm2,是区域内水体富营养化风险的主要构成因子,也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重点。并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最主要的生产方式。针对传统散养池塘养殖废弃物过度积累、养殖水环境劣化等关键瓶颈问题,提出了能时时清除养殖固形废弃物、实现清洁养殖的圈养模式。该模式自成体系,包含圈养桶、圈养平台和尾水分离与处理等养殖装备,以及圈养池塘水体净化能力提升措施等,是一种养殖尾水零排放、节水、节地、节约饲料和人力成本、高产、高效的绿色健康养殖方式。圈养平台集成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装备后,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厂化池塘绿色高效养殖模式。本文系统介绍了圈养模式提出的缘由、设施结构组成、实际圈养效果及养殖废弃物收集与处理效率、圈养综合效益等,展望了圈养模式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圈养模式研究和应用推广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