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十字花科蔬菜(大白菜、甘蓝、萝卜等)是湖北省高山蔬菜主栽种类之一,近年来害虫的为害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及品质。本文采用田间调查、灯光诱集和询问农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1~2015年对湖北省长阳县火烧坪乡和资丘镇不同海拔高度(400、800、1 200、1 600、1 800 m)的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种类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湖北长阳高山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涉及2个纲7个目28个科54种,严重发生的有16种。高山地区害虫集中于6~9月发生,且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害虫种类减少;海拔1 200 m以上区域极少发现直翅目害虫,鳞翅目害虫在400~1 800 m海拔区域严重为害,半翅目和鞘翅目害虫主要在400~1 200 m海拔区域为害。  相似文献   

2.
茄果类蔬菜如茄子、番茄、辣椒种植效益高,是当前保护地越冬促早栽培和高山栽培中的主要蔬菜。然而由于受连年种植、难以轮作等因素影响,近年来茄果类蔬菜青枯病为害逐年加重(图1,2)。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在气温高、土壤潮湿条件下发病严重。番茄青枯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及美国南部均有发生,在我国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发生严重,每年造成的减产可达50%-100%。茄子青枯病是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茄子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损失达50%-60%。在美国,茄子因青枯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为50%,在印度可达60%-65%,而在法国的马提尼克岛损失可高达100%。辣椒青枯病是我国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辣椒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辣椒的栽培种多数属青枯病敏感型,高温高湿的小环境以及土壤酸化导致辣椒青枯病的发生有上升的趋势。茄果类蔬菜青枯病因发病速度快、为害重,目前已成为茄果类蔬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3.
茄科蔬菜害虫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果类是长江流域夏秋季上市的主要蔬菜品种。为了摸清这类蔬菜的害虫发生种类、为害特点及科学防治,从1985年至1989年,我们在安徽合肥、庐江、舒城、石台、毫县、淮南等地设点对茄、番茄、辣椒等茄科蔬菜的害虫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有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平均海拔1800m,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本市充分利用高海拔地区夏秋气候温凉的特点,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全市夏秋反季节蔬菜面积已达1.3万hm^2,其中茄果类蔬菜居多,番茄的病虫害种类多且为害严重,由于连年种植,病虫为害有加重趋势。经多年调查摸索,现将六盘水市夏秋反季节番茄虫害种类及防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海拔地区夏季气温低、降雨量丰富、紫外线辐射强等,使得高山红菜薹病虫害发生种类与平原地区有差异。高山红菜薹主要病害有6种,虫害有11种,病毒病及有些害虫只在低海拔发生,随着海拔升高,病虫害种类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6.
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借风、雨、灌溉水传播和再侵染,扩散速度快,危害严重。 疫病病菌的寄主范围广,如瓜类、茄果类、葱蒜类蔬菜等,危害的蔬菜种类多,常常造成番茄、辣椒、黄瓜等绝产。在我国北方每年的晚秋至春保护地及南方的冬季(包括保护地及露地)以及高山蔬菜栽培中,发生普遍。  相似文献   

7.
1 发生与为害 茄果类蔬菜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由细菌性病菌破坏植株茎部疏导组织,使其丧失输送水分和水溶性营养物质的功能而引起,主要危害番茄、茄子、辣椒等茄果类蔬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8.
由于蔬菜保护地生产周年不断,使得蔬菜病害发生严重,不论何种病害以及发生轻重,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减收现象,其中以黄瓜霜霉病,番茄早疫病。辣椒疫病以及各种蔬菜灰霉病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而且近几年不断有新的病害发生。如番茄溃疡病,黄瓜黑星病、黑斑病。通过自1987年起进行 蔬菜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的调查,以及对一些严重为害生产的病害进行的防治研究总结出 海省保护地蔬菜病在种类的42种,并将病害发生情  相似文献   

9.
<正>棉铃虫是棉铃实夜蛾幼虫的名称,烟青虫是烟草夜蛾幼虫的名称。这两种害虫在分类上属鳞翅目夜蛾科昆虫,是两个近缘种,体形、颜色、花纹极其相似,较难区分。棉铃虫和烟青虫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寄主植物非常广泛,在蔬菜田主要蛀食茄果类蔬菜的果实。这两种害虫常混合发生,其中棉铃虫偏嗜番茄,是番茄田的主要害虫;烟青虫偏嗜辣椒,是辣椒田的主要害虫。1为害特点棉铃虫和烟青虫蛀食茄果类蔬菜的花蕾、  相似文献   

10.
1 鄂西北高山反季节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 鄂西北高山反季节蔬菜栽培主要有十字花科的甘蓝和萝卜,茄科的番茄、辣椒、马铃薯等。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菜青虫,马铃薯、番茄晚疫病,辣椒青枯病、炭疽病,甘蓝软腐病,萝卜软腐病等。这些病虫害均适宜温凉多雨的气候条件,常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甘蓝软腐病、番茄晚疫病在个别年份造成惨重损失,有的甚至绝收。2 综合防治技术 ①进行必要规划与合理轮作 目前高山反季节栽培的蔬菜主要是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在这些蔬菜的病虫害中,许多能交叉为害,如马铃薯晚疫病也可以引起番茄晚…  相似文献   

11.
2010~2013 年,在海拔1 800 m 的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乡萝卜生产基地,通过田间调查和黑光灯诱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山萝卜地下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结果显示:高山萝卜常见地下害虫有4 目7 科11 种,其中以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和灰地种蝇〔Delia platura(Meigen)〕为害最重。高山萝卜地下害虫发生程度与季节有关,小地老虎的为害集中于6 月中下旬及7 月中旬;黄曲条跳甲的为害集中于8 月;灰地种蝇的为害集中于5 月。高山萝卜地下害虫的防治应以小地老虎、灰地种蝇和黄曲条跳甲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估算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对湖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进行评估,并研究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7 年湖北 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为206 万t,其中有机质164 万t,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5.12 万、2.79 万、5.74 万t,占全省化肥 用量的4.08%。武汉市蔬菜废弃物资源量最高,占全省的19.36%。湖北省各地市单位面积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平均为1 666 kg·hm-2,其中有机质和氮、磷、钾总养分平均量分别为1 334 kg·hm-2 和126 kg·hm-2。全省地市单位面积蔬菜废弃物资源量 以仙桃市和鄂西南较低,其次是鄂东南和鄂西北,湖北中部包括江汉平原分布最高。湖北省24 个蔬菜监测县市蔬菜废弃物 资源量平均为4.22 万t,其中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和嘉鱼县较高,有机质和氮、磷、钾总养分平均量分别达到了3.38 万 t 和3 180 t。全省各县市单位面积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以枣阳市最高,宣恩县和咸丰县较低。不同种类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差异 较大,为2.71 万~47.32 万t,其中根茎类蔬菜最高,其次是甘蓝类和豆类。  相似文献   

13.
采用菌液接种法,利用Williams 鉴别系统,对采集自我国8 个省市14 个地点的18 份根肿病
菌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采自云南魏山、盘龙、玉溪,重庆武隆,湖北长阳,山东青岛,陕西
太白,四川郫县、彭州、什邡,上海嘉定,辽宁大连等地的16 份根肿病菌均为4 号生理小种;采自四川
甘孜的根肿病菌为7 号生理小种;采自云南通海的根肿病菌为2 号生理小种。说明目前我国的十字花科蔬
菜根肿病菌以4 号生理小种为主。  相似文献   

14.
以河北省11 个地级市8 大类主要蔬菜废弃物为研究对象,利用草谷比估算了河北省不同蔬菜废弃物资源量。结 果表明:2011~2016 年期间河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平均以每年4.26 万t 的速度增加,2016 年达到了230.37 万t。其中, 甘蓝类(57.87 万t)、白菜类(43.42 万t)和茄果类(29.98 万t)蔬菜废弃物资源量最高,比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00.98%、 50.80%、4.12%,其次为根茎类、豆类和瓜菜类,叶菜类和葱蒜类最低。废弃物资源量在各地级市间分布不均衡,变异系数 为50.57%~82.52%。以唐山市(40.81 万t)、石家庄市(35.17 万t)、保定市(29.78 万t)和张家口市(27.96 万t)蔬菜废 弃物资源量最多,总量占全省的58.04%。将全省蔬菜废弃物全部进行肥料化,相当于每667 m2 农田间接施加纯氮3.01 kg、 纯磷1.85 kg、纯钾2.99 kg 和有机质72.61 kg,相当于全年化肥用量的6.68% 和有机肥299.20 万t,其中,甘蓝类、白菜类和 茄果类蔬菜氮磷钾养分量最高,总量占8 类蔬菜的57.73%,有机质含量根茎类最高。全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在2011~2016 年期间呈稳定上升趋势,且不同地区各类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和养分量差异突出,其中,蔬菜产量和产废系数成为了影响蔬菜 废弃物资源量差异高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辣椒白粉病抗性QTL 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Capsicum annuum)白粉病抗、感病亲本H3 和83-60 构建的包含142 个重组自交系的RIL(H3×83-60) F8 群体为试验材料,基于亲本重测序数据设计KASPar 引物,构建了包含16 个连锁群的辣椒遗传连锁图谱,总图距1 356.5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4.69 cM。基于2016 年和2017 年重组自交系群体白粉病发病表型数据,获得了PMR6.1、PMR9.1、 PMR11.1、PMR11.2 和PMR5.1 等5 个白粉病抗性QTL 位点,其中PMR6.1、PMR9.1 在两年中均被检测到,表型贡献率在 10.8%~21.4% 之间。通过辣椒白粉病抗性QTL 定位,开发与白粉病抗性基因连锁的SNP 分子标记,对于辣椒抗病辅助育 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华中地区小菜蛾对9 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浸叶法,测定了华中地区5 个蔬菜产区(河南洛阳白马寺镇、湖南岳阳广兴洲镇、湖北武穴梅川镇、湖北宜昌当阳市、湖北云梦隔蒲镇)田间小菜蛾种群对2% 阿维菌素乳油(EC)、16 000 IU·mg-1 Bt 工程菌WG-001 可湿性粉剂(WP)、20% 高效氯氰菊酯EC、5% 氯虫苯甲酰胺EC、2.5%多杀菌素悬浮剂(SC)、10% 溴虫腈EC、5% 氟啶脲EC、20% 丁醚脲EC、5% 茚虫威EC 等9 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5 个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抗药性倍数为44.5~92.0 倍)、Bt(抗药性倍数为66.5~202.1 倍)、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倍数为76.2~146.4 倍)已产生了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对氟啶脲(抗药性倍数为32.5~82.5 倍)的抗药性达到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多杀菌素(抗药性倍数为6.5~19.4倍)、氯虫苯甲酰胺(抗药性倍数为3.1~23.1 倍)、溴虫腈(抗药性倍数为2.6~22.3 倍)和茚虫威(抗药性倍数为7.1~26.3 倍)表现为中等及以下水平抗性,对丁醚脲(抗药性倍数为2.3~7.7 倍)表现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因此,华中地区的小菜蛾防治应注重氯虫苯甲酰胺、溴虫腈、丁醚脲与多杀菌素、茚虫威、氟啶脲交替、轮换使用,以便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取得更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桃蚜内共生菌Buchnera aphidicola对桃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有效控制桃蚜提供新的思路,本试验以十字花科(萝卜)、茄科(辣椒)和葫芦科(黄瓜)蔬菜为试材,比较健康桃蚜和利福平处理后的桃蚜在3种蔬菜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利福平处理后桃蚜Buchnera的DNAK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200μg·m L-1利福平处理后的桃蚜产蚜量、寿命和体重都显著低于健康桃蚜。说明桃蚜的内共生菌Buchnera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降低内共生菌的量对桃蚜可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8种海南主要栽培的蔬菜为受体,采用室内生测法研究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L.)茎叶水浸提液对其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苦瓜茎叶水浸提液对8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化感效应,且化感作用方式和强度在受体间及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化感作用综合效应的平均值大小顺序为:辣椒黄瓜豇豆菜豆萝卜樱桃番茄胡萝卜番茄。试验结果为建立合理的栽培制度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选择天津和海南为代表性区域,监测了2014年和2017年田间烟粉虱隐种种群动态以及两地烟粉虱(成虫、若虫、卵)对阿维菌素、噻虫嗪、螺虫乙酯、溴氰虫酰胺和吡丙醚等药剂的敏感性。烟粉虱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天津种群全部为烟粉虱MED,海南种群局部出现烟粉虱MED、MEAM1混合发生。烟粉虱药剂敏感性监测结果表明,两地烟粉虱种群对阿维菌素依旧维持在相对敏感水平,但对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的抗性增长较快,对噻虫嗪、吡丙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综上,阿维菌素仍可作为天津和海南地区烟粉虱防治的有效药剂,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在田间应控制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