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滑盖式现代节能日光温室采用基质袋培方式开展了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研究,通过分析番茄不同垄向栽培的冠层小环境、植株长势、产量、品质指标,探讨日光温室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产量形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栽培密度相同时,与南北垄向相比,东西垄向番茄冠层辐射量和冠层空气温度较高。东西垄向EW-4处理(2.9株· m~(-2))、南北垄向SN-1处理(2.9株· m~(-2))和SN-3处理(2.9株· m~(-2))的茎粗、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及地下部干质量无显著差异。EW-4处理株高比SN-3处理显著提高13.07%;地上部干质量为473.10 g,分别比SN-1和SN-3处理显著降低19.26%和6.86%;平均单果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高于SN-1和SN-3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SN-1和SN-3处理。东西垄向不同栽培密度处理中,EW-1处理(2.2株· m~(-2))植株冠层辐射量较高,EW-4处理冠层空气温度较高。EW-5处理(3.3株· m~(-2))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处理;EW-4处理叶面积及地上部干质量较大;EW-1处理地下部干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方面,EW-3处理(2.6株· m~(-2))的平均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3.68 kg ·株~(-1)和9.57 kg · 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番茄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VC含量和糖酸比均无显著差异。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果质量和平均单株产量对不同垄向袋培番茄单位面积产量有直接影响。综上,在滑盖式日光温室内,基质袋培番茄采用东西垄向栽培时产量高于南北垄向,以东西垄向栽培密度为2.6株· m~(-2)进行生产可得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无土栽培基质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栽培基质对比试验,对草炭、樱花~农用岩棉、椰糠及自主设计的混合基质(草炭+珍珠岩)进行筛选,以探求上海周边地区最适合番茄生长的无土栽培基质。试验结果表明,樱花~农用岩棉栽培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其产量最高为30 kg/m~2,分别比纯草炭、椰糠、混合基质增产42.86%、20.00%、36.36%;水分生产效率最高,为54.08 kg/m~3;维生素C、番茄红素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分别为8.30、3.40、0.76 mg/100 g,亚硝酸盐含量最低;其经济效益最高,每1 m~2达到97.8元,较纯草炭、椰糠、混合基质增加45.31%、11.89%、31.81%。樱花~农用岩棉能明显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更适合在上海周边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番茄栽培行间铺设秸秆及栽培行底铺设秸秆,研究了两种栽培方式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种栽培方式番茄根际温度较对照有显著升高,其中,栽培行底铺设秸秆方式1月份秸秆内平均温度较对照高3.1℃,根际温度较对照高1.8℃;栽培行间铺设秸秆内平均温度较对照高1℃,根际温度较对照高1.1℃;行底铺设秸秆总产量比对照高25.8%,行间铺设秸秆总产量较对照高26.4%。  相似文献   

4.
在番茄栽培行间铺设秸秆及栽培行底铺设秸秆,研究了两种栽培方式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种栽培方式番茄根际温度较对照有显著升高,其中,栽培行底铺设秸秆方式1月份秸秆内平均温度较对照高3.1℃,根际温度较对照高1.8℃;栽培行间铺设秸秆内平均温度较对照高1℃,根际温度较对照高1.1℃;行底铺设秸秆总产量比对照高25.8%,行间铺设秸秆总产量较对照高26.4%。  相似文献   

5.
采用控温电伴热加热系统对根系直接进行加温,设置基质加热温度分别为22、28、34 ℃,研究不同加热温度下根系温度场的分布以及对无土栽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椰糠作基质时,22、28、34 ℃的加热温度可在夜间使基质内中心位置平均温度分别提高到22.4、29.8、35.2 ℃; 与不加温对照相比,22 ℃和28 ℃加温处理能显著提高番茄单株产量,株高、茎粗、叶片数、根系干质量和鲜质量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等品质指标显著提高;22 ℃加温处理中番茄植株的单株能耗为11.33 kWh,明显低于28 ℃处理的14.86 kWh,节能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王老吉茶渣栽培双孢蘑菇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王老吉茶渣为主要原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按不同比例混合成3种基质处理,研究3种处理方法对双孢蘑菇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2(主料80%杏鲍菇菌渣、20%王老吉茶渣)栽培双孢蘑菇产量为15.62kg·m~(-2),生物学效率为26.03%,比处理1(对照,主料100%杏鲍菇菌渣)略低,但二者差异不显著。处理2利润为34.25元·m~(-2),比处理1提高0.69元·m~(-2),比处理3(主料100%王老吉茶渣)提高2.09元·m~(-2)。处理2的双孢蘑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为29.9g·(100g)~(-1),比处理1提高7.55%。总氨基酸含量为23.56g·(100g)~(-1),比处理1提高7.14%。鲜味氨基酸含量为10.76g·(100g)~(-1),比处理1提高12.2%。这说明处理2的基质栽培双孢蘑菇产量高、经济效益高、营养价值好,味道更加鲜美,且重金属汞、铅、砷、镉含量均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可在双孢蘑菇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龙雅宜 《西南园艺》2002,30(4):52-53
(续前期 )3 栽培设施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须进行保护地栽培。冬季若能加温至 1 2~ 1 5℃ ,并于植床地下 2 0cm以下深处埋电热线加温 ,则冬季可开花不断。保护地设施栽培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土壤的盐渍化 ,从而使非洲菊生长不良。用栽培槽离地基质栽培是解决此问题较好的办法 ,荷兰Florist公司即采用基质栽培和滴灌设施灌溉 (参见封面图 )。也可建宽 1 0~ 1 2m ,高 0 4~ 0 6m的槽 ,底部通热水管 ,上面铺基质进行栽培。基质栽培效果好 ,但成本较高。4 土壤准备非洲菊忌连作 ,否则病害严重。对于连作的土壤 ,必须进行消毒 ,国外…  相似文献   

8.
唐粉108是以自交系YT-01-12-04-12-10为母本,自交系LT-05-06-12-14-0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番茄一代杂种。属于无限生长型,早熟,耐低温弱光,坐果率高,果实高圆形,粉红色,平均单果质量281.2 g,前期产量高,占总产量的40%~45%,冬季日光温室每667 m~2产量7 500 kg,适宜的栽培密度为3 000~3 500株·(667 m~2)~(-1),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TMV)和枯萎病,适合华北地区冬季日光温室、早春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9.
以H型和A字型2种不同高架栽培模式下的连栋温室热水管道根区加温系统为试验对象,采用在北京地区冬春季最寒冷时段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温度环境和加温均匀性的影响,以期对草莓根区加温方式优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H型和A字型栽培模式下的空气温度平均值分别为14.4℃和15.5℃,A字型栽培模式下的最高空气温度较H型高1℃;2种栽培模式下的基质温度平均值均为13.8℃,A字型栽培模式下的最高基质温度较H型高1.3℃;A字形栽培模式下中间槽的基质温度最低值较左右槽高1.3℃。H型栽培模式下基质温度测点的最低值偏离度为0%~11%,平均值为1.1%;A字型栽培模式下基质温度测点的最低值偏离度为4.5%~25.3%,平均值为17.4%。2种栽培模式下的空气和基质温度均基本达到草莓生长环境需求,H型栽培模式加温均匀性较A字型高。  相似文献   

10.
营养液膜栽培技术(NFT)是无土栽培的重要形式,为了探究中原地区日光温室早春茬番茄营养液膜栽培的供液制度,以"双抗1号"番茄品种为试材进行营养液膜栽培试验,采用间断循环供液的方式,白天以1h为循环周期,根据间隔供液时间的长短及地面上下情况设置6个处理(20、25、30、35、40、45min·h~(-1)),夜晚各处理均采用3h供液15min的供液制度。通过调查不同处理番茄生长指标、光合特性指标、产量构成指标及果实的营养品质指标,观测了栽培槽设置在地面上和地面下的根际温度,研究了间断供液制度对营养液膜栽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供液制度地上部茎叶鲜质量和干质量指标差异不显著;随着白天供液时间的延长,番茄的株高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对茎粗、叶片影响不明显;番茄根系鲜质量和干质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平均单果质量、优果率、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供液25、30min·h~(-1)处理下667m~2产量分别为7 948.06、7 960.93kg。随供液时间延长番茄果实干质量比呈降低趋势,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含量差异不显著。相同供液制度地上栽培槽番茄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净光合速率等指标均高于地下栽培槽,地上栽培槽相比较地下栽培槽可提高根系温度1~2℃,单株坐果数增加了2.2个,优果率提高了11.75%、产量提高9.48%。  相似文献   

11.
以优质番茄品种京采6 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3.8、5.0 株 · m-2)与离子处理(K+、Na+)对基质培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构建了番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指数TQI。结果表明:提高营养液中的K+ 浓度,能够在不影响产量的同时增加番茄第2 穗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和VC 含量;栽培密度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小;栽培密度× 离子互作显著影响了第1 穗果实有机酸、亚硝酸盐含量与糖酸比;第2 穗果是生产高品质番茄的关键,其在3.8 株 · m-2与高K+ 营养液条件下可获得最高的TQI。综合来看,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控制栽培密度为3.8 株 · m-2,同时采用高K+ 营养液灌溉,可在稳产条件下获得高品质番茄。  相似文献   

12.
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材,在日光温室中进行土壤栽培、半基质栽培和高架栽培3种方式的促成栽培,比较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基质栽培和高架栽培的缓苗速度明显比土壤栽培快。在物候期方面,半基质栽培草莓的初果期和盛果期均为最早,土壤栽培最晚。草莓植株长势由强到弱依次为高架栽培、半基质栽培、土壤栽培。土壤栽培、半基质栽培和高架栽培春节前每667 m~2产量分别为461.40、587.20、506.80 kg,总产量分别为1 873.96、1 873.43、1 919.42 kg。土壤栽培的草莓果实糖酸比、16种氨基酸总量、VC含量均最高,高架栽培最低。土壤栽培、半基质栽培和高架栽培每667 m~2总收入分别为51 321.20、55 084.60、53 592.40元,纯利润分别为12 276.95、18 149.42、13 523.73元,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31、1∶1.49、1∶1.34。综上所述,在日光温室促成栽培草莓时,采用半基质栽培模式早期产量高,经济效益最好;高架栽培模式总产量最高;土壤栽培模式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气源热泵的温室冬季加温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气源热泵配合管道通风的方式对日光温室进行加温处理,测量室内热环境、计算空气源热泵的性能系数(COP)以及与传统燃煤锅炉加温进行节能比较,研究空气源热泵冬季温室的加温效果。结果表明:典型晴天空气源热泵的平均COP 值为1.76,与燃煤锅炉加温相比节能23.4%。采用空气源热泵加温,温室白天平均温度可达23.09 ℃,夜间8.68 ℃,比对照温室分别提高6.95 ℃和3.99 ℃,增温效果明显;温室白天平均相对湿度为47.45%,夜间为70.02%,比对照温室分别降低18.56、18.75 个百分点,除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温室内土壤有效热量从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流失,以无保温基础作对照,在热阻值相同的前提下,设置外置、内置聚苯乙烯泡沫板(EPS)2个处理,探究不同位置隔热层对温室地温及室内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隔热层内置还是外置,温室内平均地温均极显著高于对照。隔热层内置处理的保温效果优于外置处理,水平方向地温较外置处理、对照平均提高0.5、1.3℃;垂直方向地温显著高于外置处理(平均提升0.6℃),极显著高于对照(平均提升1.3℃),5~25cm范围内随耕层深度增加增温幅度先增后减;番茄植株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外置处理,极显著高于对照;番茄产量较外置处理、对照分别增产10.9%、29.1%。综上,内置隔热层可有效提高温室内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地温,不同位置地温均匀度更好,番茄根系活力和产量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灌溉量对限根栽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灌溉量对番茄品质的调控效果,利用限根槽培无土栽培系统,对不同灌溉量(2.0、1.6、1.2、0.8、0.4 L · d-1)下番茄的生长、叶片光合参数、产量、品质及代谢相关酶等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减少灌溉量显著抑制了番茄的生长,降低了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蒸腾速率,单株产量和单果质量也均显著降低;但果实中葡萄糖、果糖、VC 含量及糖酸比明显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增加。灌溉量的减少降低了番茄果实中蔗糖合成酶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提高了中性转化酶和酸性转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了蔗糖的含量。利用熵权法和TOPSIS 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得出番茄在限根栽培下的最佳日灌溉量为0.8 L。  相似文献   

16.
以番茄品种罗拉为试材,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CK,定植密度33 300株·hm~(-2),留6穗果;T1,49 500株·hm~(-2),留4穗果;T2,66 000株·hm~(-2),留3穗果;T3,49 500株·hm~(-2),单株留2穗果与留6穗果相间;T4,66 000株·hm~(~(-2)),单株留2穗果与留4穗果相间,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留果方式对外保温覆盖大棚内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品质、群体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T2和T1处理生育期平均温度、温度适宜度较高;T1和T3处理摘心前的叶片SPAD值显著高于对照;T1、T2处理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番茄红素等果实品质以T1处理最优。综合产量、品质以及大棚内的温湿度和光照适宜度,T1处理种植风险较小,是外保温覆盖大棚中较为合适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以番茄材料A20为试材,采用2因素5水平响应面中心复合设计,研究不同的氮钾营养组合处理对番茄单株产量、果实品质及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营养的增加(74~414 mg · L-1范围内),番茄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和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钾营养的增加(101~525 mg · L-1 范围内),番茄叶片糖含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活性呈增加趋势,而氮代谢产物和蔗糖合成酶(S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通过建立各指标与氮钾二因子的二次回归方程发现,氮钾营养是影响番茄叶片氮代谢和碳代谢的主要因子,氮钾互作对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番茄产量、品质与叶片碳氮代谢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氮钾共同作用于番茄叶片的碳氮代谢过程,进而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当营养液氮营养为300~350 mg · L-1、钾营养为370~520 mg · L-1 时,番茄叶片碳氮代谢旺盛,产量和品质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氮肥基追比对设施番茄产量及基质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品种罗拉为试材,设置9个氮肥基肥与追肥比例(基追比)处理,研究氮肥基追比对番茄品质、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结果期施氮量的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产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T3处理(氮肥基施、苗期追施、结果期追施比为15%、0、85%)叶片净光合速率和产量最高,分别为14.14μmol·m~(-2)·s~(-1)、11 008 kg·(667 m~2)~(-1),较对照(氮肥基施、苗期追施、结果期追施比为0、0、100%)分别提高17.15%、21.75%;番茄果实VC、番茄红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也随结果期施氮量的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T3和T4处理糖酸比分别为8.76、8.14,口感较佳。T3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基质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均较高。综上,合理的氮肥基追比可显著提高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以T3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