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延安地区3种灌木叶旱性结构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第1层栅栏组织细胞单宽密集度、侧维管束单宽密度、主脉厚度作为叶片旱生结构指标,对比观测了3种灌木的抗旱性能.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种灌木在所选取的5项指标上均具极显著差异,因此对其进行了两两之间的单因素多重比较,结果表明,5项指标在反映抗旱能力上的灵敏度最高的是第1层栅栏组织细胞密集度和主脉厚度.用非加权指数法对3种灌木抗旱性能大小进行排序,其结果为:沙棘>文冠果>虎榛子.  相似文献   

2.
选取叶片厚度、主脉厚度、上表皮和下表皮厚度、上层栅栏组织和下层栅栏组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肉组织厚度等旱生指标,对3个黑杨新无性系、母本69杨、南抗杨和陕林3号的叶片旱生结构进行解剖比较研究,采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6个黑杨无性系(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8项叶片解剖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无性系(种)旱生能力强弱依次为.03-南4-1>03-北1-15>南抗杨>69杨>03-南1-13>陕林3号.以叶片解剖结构作为评价指标,新无性系03-南4-1和03-北1-15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优于03-南1-13.8项叶片解剖指标与抗旱性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角质层厚度>下层栅栏组织厚度>上层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肉厚度>主脉厚度.其中角质层厚度、上层栅栏组织和下层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等可作为黑杨抗旱性主要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3.
西藏半干旱区5种灌木叶片结构的抗旱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生物显微制片技术,对西藏半干旱区5种抗旱灌木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测定了其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气孔密度、气孔长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和主脉维管束直径等10个旱性结构指标,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隶属函数对种间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的灌木叶片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这是植物长期适应高原干旱环境的结果;10个指标在各灌木树种间的差异极显著;筛选出了3项具有代表性的旱性结构指标——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和气孔长度。5种灌木的抗旱性大小顺序为:砂生槐>拉萨小檗>白刺花>江孜沙棘>矮锦鸡儿。  相似文献   

4.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对青藏高原25种灌木的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25种灌木叶片解剖结构和气孔特征,了解其水分适应机制,为青藏高原地区造林筛选优良耐旱植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比叶片角质层、上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片厚度等12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植物进行抗旱性能分析与评价.【结果和结论】25种植物叶片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叶片厚度最高为323.00μm、平均为186.25μm,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最高为4.83μm、平均为1.71μm,上表皮平均比下表皮厚30.00%,气孔小而密集,这是植物长期适应高原干旱环境的进化结果,12项指标的种间差异极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各指标的变异系数筛选出5项具有代表性的抗旱指标:气孔密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角质层厚度,运用隶属函数值法对各树种的抗旱性能评分排序,将25种植物分为抗旱性极强树种、抗旱性较强树种、抗旱性一般树种和抗旱性较弱树种.  相似文献   

5.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的12个杨树无性系抗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对12个杨树无性系进行抗旱能力评价,为杨树新品种选育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杨树无性系84K、I-101、107、A23、A39、A50、A54、La、Pa、Qg、Ta和Ti的1年生扦插苗成熟叶片为材料,通过常规石蜡切片法制作切片,Motic光学显微镜下观测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主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等7项抗旱性结构指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无性系间这7个指标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评判各指标间的关联程度,运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影响抗旱性的主要指标,最后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 12 个杨树无性系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2个杨树无性系的7项抗旱性指标之间差异较大,叶片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主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CTR分别为1.94~17.07 μm、5.82~26.23 μm、3.28~18.96 μm、39.62~201.59 μm、496.99~1 712.35 μm、25.53~86.94 μm和27%~66%,变异系数分别为40.11%,49.02%,50.08%,39.13%,32.04%,27.87%和59.09%。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角质层厚度与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主脉厚度、CTR 之间以及下表皮厚度与栅栏组织厚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指标间均呈极显著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和 CTR 3个指标为杨树无性系抗旱性评价的主要指标,最后运用隶属函数法得出12个杨树无性系抗旱能力排序为:A50>Qg>Ti>A23>La>107>Ta>A54>I-101>A39>84K>Pa。【结论】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杨树的抗旱特性,可以作为评价杨树无性系抗旱能力的指标。无性系 A50、Qg、Ti、A23和La抗旱性较强,可作为优良杨树无性系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6个杨树新无性系06-69×川1、06-57×川1、06-69×青1、07-69×青1、06-69×卜1、07-西大寨×卜1以及2个对照品种陕林4号、中绥12杨的叶片解剖结构进行研究,选择叶片厚度、主脉厚度、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等10项旱生指标进行测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出叶片厚度、主脉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3项主要指标,并结合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8个杨树无性系(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8个杨树无性系(种)抗旱性大小依次为:07-69×青1>06-57×川1>陕林4号>07-西大寨×卜1>中绥12>06-69×川1>06-69×卜1>06-69×青1。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苹果抗旱资源,采用石蜡切片法测定了4个苹果新品种/材料的叶片大小、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CTR、SR、角质层厚度、比叶重、气孔密度、气孔器面积、气孔宽度和保水力等与果树抗旱性相关的生理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苹果新品种/材料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王林苹果叶面积最大,叶片厚度和角质层厚度值最高,分别为36.87 cm2、233.25μm 和4.03μm;红富士短枝型芽变材料叶面积最小,为22.97 cm2,但比叶重最高,为9.96 mg/cm2;红富士叶片比叶重最低,叶片角质层厚度最小,分别为6.55 mg/cm2和2.81μm,但气孔宽度最大,达3.26μm。4个苹果新品种/材料叶片12 h 的失重率为35.10%~47.28%,红富士叶片保水力最差,而王林苹果叶片保水力最强,其抗旱力为王林>天红2号>红富士短枝型芽变材料>红富士。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抗旱性强的豆科植物用于北方干旱地区的栽培,以刺槐、合欢、柠条、伞房决明为试材,通过徒手切片,观察植物的叶片角质层、表皮层、栅栏组织层、叶片等的厚度,测定主脉的粗度、栅海比、叶片组织紧密度等7项指标。结果显示:柠条的角质层最厚,为13.31μm;其余依次为伞房决明、刺槐和合欢;合欢最薄,为2.64μm。表皮层最厚为柠条,为33.66μm;其余依次为刺槐、伞房决明和合欢;合欢最薄,为16.61μm。栅栏组织层最厚的是柠条,为338.8μm;其余依次为伞房决明、刺槐和合欢;合欢最薄,为115.5μm。叶片最厚的是柠条,为477.4μm;其次为伞房决明、刺槐;最薄的是合欢,为290.4μm。叶片主脉最粗的是伞房决明,为660.3μm;其次为柠条、刺槐;合欢最薄,为343.2μm。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比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柠条、伞房决明、合欢和刺槐。组织结构紧密度依次为柠条、伞房决明、合欢和刺槐。综合分析认为,4种豆科植物的抗旱性为:柠条伞房决明刺槐合欢。  相似文献   

9.
树莓、黑莓不同品种叶解剖构造与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7项叶片旱生结构指标(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肉组织厚度,细胞密集度,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厚度),观察测定了13个树莓和黑莓品种的叶片的相关指标。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3个树莓和黑莓品种在每个抗旱性指标上均差均极显著.对各品种进行了两两之间的单因素多重比较,以3个指标为主进行综合分析对各品种抗旱能力进行排序 威廉姆特>英国红> 彻斯特> 塞尔文> 百胜>图拉明>美国红>费尔多德>佳果>黑巴提>奥瑞斯>俄国红>秀美特。第1期彭少兵等树莓、黑莓不同品种叶解剖构造与抗旱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核桃和铁核桃品种(优系)叶形态构造与其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选取6项叶片旱生结构指标: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肉组织厚度,细胞密集度,主脉厚度和主脉两端厚角细胞层数,观察测定了13个核桃和铁核桃品种(优系)的抗旱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3个核桃和铁核桃品种(优系)在每个抗旱性指标上均差异极显著,故此对各品种(优系)进行了两两之间的单因素多重比较。依据前3个指标利用绝对法对各品种(优系)抗旱能力的大小进行了排序,其抗旱能力的次序为:新野,西洛2号,香玲,西洛6号,西洛3号,西扶2号,辽核1优,西林3号,辽核4号,辽核1号,西洛1号,西林2号,西扶1号,铁核桃(娘青夹绵)。  相似文献   

11.
沿海防护林造林树种抗旱性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过对胶南市4种乔木树种刺槐、麻栎、火炬树和山合欢以及4种灌木树种杜梨、胡颓子、胡枝子和紫穗槐的水分生理指标蒸腾速率和叶片水势以及它们的影响因子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 ① 4种乔木的日平均蒸腾速率为:山合欢<刺槐<火炬树<麻栎;4种灌木的日平均蒸腾速率为: ② 紫穗槐<胡枝子<胡颓子<杜梨.②4种乔木的日平均叶水势为:山合欢<刺槐 ③ <火炬树<麻栎;4种灌木的日平均水势为:紫穗槐<胡枝子<胡颓子<杜梨.③各树种水分 ④ 利用效率乔木树种中山合欢最高,灌木树种中紫穗槐最高.④从4种乔木和4种灌木的水分消 耗与水分摄取分析中,反映出它们的抗旱性顺序排列为:山合欢>刺槐>火炬树>麻栎;紫 穗槐>胡枝子>胡颓子>杜梨.   相似文献   

12.
东祁连山高寒灌丛植被类型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东祁连山金强河地区的高寒灌丛的植被类型,群落结构特征,种类组成,外貌特点,生态地理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的高寒灌丛有头杜鹃-百里香杜鹃灌丛,青海杜鹃灌丛,杯腺柳灌丛,金露梅灌丛,鲜黄上檗灌丛,短叶锦鸡儿灌丛,窄叶鲜木灌丛和藏沙棘灌丛8类,指出坡向,坡度和海拔是限帛本地区高寒灌丛群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5种苹果矮化中间砧的叶片解剖结构,筛选出抗旱性强的砧木组合,为生产上苹果砧木的栽培利用及杂交育种中砧木亲本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从法国新引进的矮化砧木1号、2号、3号、4号及当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M26(5号)为中间砧,八棱海棠为基砧培育的2年生苹果苗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正常生长(对照)和自然干旱胁迫下5种矮化砧木组合的旱害指数和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采用石蜡制片法和光学显微镜技术测定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等与抗旱相关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砧木组合的抗旱性强弱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号组合达到中度水分胁迫后40 d达到5级旱害,2号组合达到中度水分胁迫后24 d即达到5级旱害;达到中度水分胁迫40 d后,1号组合的旱害指数最低,其次为4号组合,2号组合的旱害指数最高。在水分胁迫下,5号组合叶片上表皮最厚,3号组合的最薄,其中2号与4号组合的上表皮厚度较对照大幅增加,3号组合大幅下降,1号与5号组合降幅不大;叶片下表皮厚度以2号组合最厚,3号组合最薄,其中2号与4号组合下表皮厚度较对照大幅增加,3号与5号组合大幅下降,1号组合降幅不大;4号组合叶片厚度最厚,3号组合最薄,其中1号、3号、5号组合叶片厚度较对照大幅下降,4号大幅升高,2号降幅不大;4号栅栏组织最厚,较对照大幅升高, 3号组合栅栏组织厚度最小,2号组合栅栏组织厚度降幅较小,1号、3号、5号组合均降幅较大;海绵组织最厚的为2号组合,最薄的为1号组合,其中1号、3号和5号组合海绵组织厚度较对照大幅下降,2号和4号组合略有上升;1号、4号、5号组合的栅海比较对照均上升,且1号最大,2号、3号组合的栅海比略有下降;1号和4号组合有较高的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较低的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结论】采用隶属函数法对5种苹果砧木组合抗旱性的综合评价为:1号>4号>2号>5号>3号。  相似文献   

14.
不同沙棘品种雌雄株叶片解剖结构及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沙棘品种抗旱性,选取6个沙棘品种雌雄株叶片,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叶片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以上9个指标均呈现明显的抗旱特征,且雌雄株均存在显著种间差异;雌株叶片角质层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变化幅度较大,雄株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在20%以上;雌株筛选出栅栏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5个抗旱指标,按照隶属函数值法对6种雌性沙棘控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抗旱顺序为浑金丘依斯克×中国沙棘中国沙棘楚伊太阳乌兰格木×中国沙棘;雄株以栅海比、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为抗旱指标,得到5种雄性沙棘抗旱顺序为丘依斯克×中国沙棘楚伊乌兰格木×中国沙棘浑金中国沙棘。   相似文献   

15.
以黄土丘陵区7种典型落叶乔灌木(山杨、辽东栎及刺槐,狼牙刺、黄刺玫、山桃和荆条)为对象,研究了其抵抗空穴化形成的能力与木质部解剖结构和木材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7种乔灌木中,狼牙刺和黄刺玫抵抗空穴化形成的能力最强;其次为山桃、荆条和山杨;而刺槐和辽东栎抵抗空穴化形成的能力最弱。2)7种植物中,黄刺玫、山杨和山桃的导管密度明显高于其他物种,而辽东栎、刺槐和荆条的导管密度相对较小,最大值(黄刺玫)为最小值(刺槐)的近10倍;导管腔平均直径以刺槐为最大,而黄刺玫和狼牙刺的导管直径最小,最大值为最小值(黄刺玫)的3倍左右;导管密度和导管腔平均直径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7种植物的木材密度介于0.43~0.70g/cm3之间,其中以狼牙刺的为最大,以山杨的为最小,比值为1.6倍。4种灌木的平均木材密度显著高于3种乔木。3)不同植物抵抗空穴化形成的能力与导管腔平均直径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木材密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因而二者可用作黄土丘陵区不同植物抵抗空穴化形成能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常见树种比叶重及其与光合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鲜叶重与叶面积之比得出叶比重,对刺槐、紫穗槐、柠条、山杨、沙棘、狼牙刺和黄蔷薇等7个树种的比叶重及其与光合能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个树种各自的叶鲜重与叶面积之间都显著相关,比叶重随生长发育节律的变动而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说明不同树种之间养分利用及贮藏方式存在差异.生长季平均比叶重沙棘>柠条>刺槐>狼牙刺>紫穗槐>山杨>黄蔷薇,不同树种及同树种不同季节比叶重变化速率不同,反映了树种之间及不同季节叶片发育过程的差异.刺槐、柠条、山杨和紫穗槐的比叶重(x)与光合速率(Y)相关显著,光合速率随比叶重的增加而提高,模拟回归方程刺槐呈指数函数型,山杨为一次线性函数.柠条和紫穗槐的相关曲线呈二次抛物线型,临界点之前光合能力随比叶重的增加而提高,超高临界点则光合速率下降.黄蔷薇、狼牙刺和沙棘的比叶重与光合速率之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松属9种植物叶的解剖结构及抗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陕西省引种的松属9种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及其抗旱性。[方法]对采自延安大学植物园引种栽培的9种松属植物针叶用石蜡切片法进行解剖学观察与测定,并选取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下皮层层数、气孔距离及叶肉厚度5项指标,作为9种植物叶片的抗旱性指标,对所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最后选取最具代表性的3项叶片抗旱性解剖结构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值分析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综合隶属函数值评定的抗旱性评价结果可知,9种松属植物抗旱性强弱顺序为:美人松〉奥地利黑松〉樟子松〉班克松〉西黄松〉白皮松〉小粒赤松〉欧洲黑松〉华山松。[结论]松属9种植物中抗旱性最强的为美人松,最弱的为华山松。  相似文献   

18.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用光学显微镜观测了5个品系橡胶树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主叶脉厚度等叶片解剖结构,并运用多重比较和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其抗旱性。结果表明:5个品系橡胶树叶片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主叶脉厚度等均有显著差异;根据隶属函数综合评价,5个品系橡胶树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保亭933热垦525RRIM513海垦1热研106。  相似文献   

19.
干旱是中国西北荒漠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干旱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分布等产生重要的影响。红砂是广泛分布在我国温带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和主要建群种之一,对多种环境胁迫尤其是干旱胁迫具有极强的耐受性。因此,研究红砂对不同水分生境的响应及适应机理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对不同水分条件自然生境中(小红山地区和长流水地区)的红砂叶片形态、表皮微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揭示红砂适应干旱胁迫的叶片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生境中土壤含水量的降低,红砂叶片厚度增大,叶面积及气孔开度减小,角质层增厚,从而降低植物蒸散过程中体内水分的散失。表皮细胞面积减小,表皮细胞密度增大,细胞壁增厚,增加了表皮细胞弹性,有助于降低干旱胁迫下植物失水造成的机械损伤。与此同时,栅栏组织增厚,且细胞排列更加致密,海绵组织的厚度减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行。因此,红砂叶片的形态结构特点使其对干旱具有极强的耐受性。研究揭示了荒漠植物红砂的叶片形态结构对不同水分条件的响应,为理解荒漠植物对水分限制的响应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