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干腐病是张掖市马铃薯窖藏期间的主要病害,且在马铃薯播种后发病也呈逐年加重趋势。种薯切口是病原菌主要的侵染途径,栽培方式与发病关系密切,土壤温湿度影响较大,品种之间抗性不同,生产上应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天水市马铃薯窖藏病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天水市马铃薯窖藏病害主要有马铃薯干腐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软腐病,其中马
铃薯干腐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病害比例之和达到66.32 %,是天水市马铃薯窖藏期间最主要的病害。  相似文献   

3.
经过3a(年)系统调查,宁夏中南部马铃薯病害以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干腐病和马铃薯Y病毒发生为害严重,且马铃薯黑痣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马铃薯虫害主要以地下害虫和蚜虫为害严重,其中华北大黑鳃金龟、黑皱鳃金龟、细胸叩头虫以及桃蚜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4.
经过3 a(年)系统调查,宁夏中南部马铃薯病害以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干腐病和马铃薯Y 病毒发生为害严重,且马铃薯黑痣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马铃薯虫害主要以地下害虫和蚜虫为害严重,其中华北大黑鳃金龟、黑皱鳃金龟、细胸叩头虫以及桃蚜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5.
石榴干腐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石榴干腐病危害症状、致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发生和流行规律、影响致病主要因素,提出了石榴干腐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豫南地区石榴干腐病的发生较为普遍,是石榴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均有发病,遇到多雨年份病害大发生,病果率高达30%以上。我们于近年对石榴干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1危害特点  相似文献   

7.
苹果腐烂病与干腐病的区别苹果腐烂病与干腐病是果树枝干上的两个主要病害。生产上对它们的防治方法常常是混同的,为了更好的控制它们进一步为害,只有把两者的防治方法区别开.正确应用,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那么如何区别它们的防治呢?首先,在防治策略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梨干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李仁烈,黄柏麟(江西农业大学植保系330045)(江西抚州地区农校)梨干腐病亦称苹果干腐病,是梨、苹果枝干的重要病害之一,寄主除梨和苹果外,还有桃、柑桔、柳等十余种木本植物。此病在我省为害梨树甚为普遍,个别地区还很严重。据1981...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种类和杀菌剂对其防效,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方法获得石榴干腐病病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的毒力;对戊唑醇进行安全性试验;两种药剂都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石榴垫壳孢菌Coniella granati;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抑制石榴干腐病菌的EC_(50)值分别是(1.784 4±0.129 9)mg·L~(-1)和(1.793 4±0.219 5)mg·L~(-1),这两种药剂对石榴干腐病菌有较好的室内抑菌活性;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对石榴枝长和形态生长安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最高防效为79.42%,苯醚甲环唑最高防效为77.78%,这两种药剂对石榴干腐病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结论】石榴干腐病病原菌为石榴垫壳孢菌Coniella granati,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石榴干腐病病原菌有很强的毒力,戊唑醇对石榴安全,且两种药剂都有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苹果干腐病,是苹果枝干重要病害之一.有些果农此病防治不得法,随之放任不管,致使染病不断发生.甚至造成了整个枝子干缩死亡的严重后果.为此,根据有关生产经验和笔者的实践,采用以下方法防治苹果干腐病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霞浦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从霞浦县马铃薯种植区采集马铃薯黑胫病病样分离病原菌,通过菌落形态、致病性、16S rDNA序列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序列分析和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引起福建省霞浦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采集的5 个菌株均有致病力,马铃薯植株被侵染后茎部出现黑腐症状,块茎组织发生浸渍。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6%氢氧化铜可湿粉剂1 000倍液和2%春雷霉素水分散粒剂300倍液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产量和商品薯率显著提高,综合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糖苷生物碱是一种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糖苷生物碱含量过高会使马铃薯产生苦味,过量食用会导致中毒。本文对马铃薯糖苷生物碱的种类、分布、含量和影响因素以及生物合成的调控机理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灌溉马铃薯施肥现状及肥料利用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马铃薯的生产面积及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养分管理不合理是限制马铃薯产量的 重要因素。2013~2016 年在内蒙古9 个马铃薯主产旗(县)对灌溉马铃薯养分投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灌溉 马铃薯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高,磷、钾肥投入过量与不足并存;58% 的农户氮肥偏生产力低于100 kg · kg-1,具有较大的提 升空间。农户种植规模、产量、氮肥施用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干腐病拮抗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铃薯干腐病发生严重地区,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1株拮抗菌BAM-2,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AM-2对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接骨木镰孢菌(Fusarium sambucin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及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率均达80% 以上,其胞外抗菌物质经60~100 ℃处理30 min、胰蛋白酶及胃蛋白酶处理、紫外线照射及反复冻融处理,抑菌率均维持在95%以上;pH值在2~11之间抑菌率保持在83%以上。说明BAM-2的胞外抗菌物质对植物真菌病害抑菌谱广,在热、酸碱、蛋白酶、紫外线照射及反复冻融方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研发为抗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农药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土传病害日益严重,对病原菌进行快速检测是病害早期诊断、预测监控、综合防治的重要基础。本文综合比 较了普通PCR、巢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多重PCR 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在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方面的特点, 以及在检测马铃薯土传病害时的优缺点;总结了各病害检测报道的引物信息和检测体系的优势。同时,对各技术的应用前景 进行展望,旨在对马铃薯土传病害的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薯形是马铃薯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马铃薯块茎形状在块茎发育的早期就已确定。选取长、圆薯形的马铃薯,在匍匐茎弯钩期、次顶端膨大期、块茎形成初期、块茎形成期4个块茎发生时期,制备石蜡切片并进行组织细胞学观察,研究长、圆薯形块茎发生时内部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匍匐茎弯钩期髓部组织的细胞层数差异可能是造成长、圆薯形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匍匐茎弯钩期可能是造成薯形差异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针对马铃薯真菌病害发生严重、多种病害混合发生、缺乏安全有效防治方法的问题,对前期筛选出的高效拮抗 菌株BA-26 进行分类鉴定,研究其胞外代谢产物的稳定性,明确防病促生作用。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及 16S rDNA 序列分析,BA-26 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对8 种马铃薯病原真菌均表现出 较强的拮抗作用,对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 的抑菌率大于80%;胞外代谢产物经100 ℃处理30 min、紫外照射8 h、pH 2~10 酸碱处理、蛋白酶处理1 h 后,相对抑菌 率均维持在80% 以上;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BA-26 滤液对茄病镰刀菌的抑制率为91.3%;盆栽试验中,每盆施用 20 mL 浓度为4.0×109 cfu · mL-1 的BA-26 发酵液使马铃薯根长、须根数、株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2.07%、 111.94%、48.0%、19.6%。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BA-26 对马铃薯真菌病害抑菌谱宽,胞外代谢产物稳定性强,有较强的防病 促生作用,具有开发为马铃薯专用生防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对山西省马铃薯主要种植区的23 个县(村)进行化肥、农药抽样调查分析,以明确马铃薯种植基地化肥、农药 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山西省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以化学农药为主,使用的农药产品有28 种(杀虫剂10 种、 杀菌剂14 种、除草剂4 种),其中化学农药占97.26%;主要用于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二十八星瓢虫和地下害虫; 商品薯和种薯种植基地的平均用药次数分别为2.28、4.67 次,平均农药使用量分别为1.61、1.55 kg·hm-2;禁用农药还在使 用,中高毒农药占比为17.9%。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施用的肥料以复合肥为主,占比为54.55%;商品薯和种薯种植基地的平 均氮肥施用量分别为235.17、308.82 kg·hm-2,磷肥施用量分别为129.28、105.81 kg·hm-2,钾肥施用量分别为144.83、214.31 kg·hm-2。各种植基地间农药和肥料的使用差异较大,种薯种植基地的农药使用次数多于商品薯种植基地;肥料的施用多依 赖氮肥,忽略了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施。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马铃薯种质资源耐寒性鉴定指标和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筛选不同耐寒性马铃薯材料,采用电导率法和田间自然霜冻法进行鉴定,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03 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耐寒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半致死温度和霜冻表型分级鉴定结合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能够有效评价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耐寒性。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到21份不耐寒材料和16 份较耐寒材料,为耐寒马铃薯资源定向收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生物炭添加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 号为试材,在土壤中分别添加10、20、40 t·hm-2 玉米秸秆生物炭,利用ITS 高通量测序技术, 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物炭处理均降低了土壤真菌丰度,其中 以T3 处理(添加生物炭20 t·hm-2)丰度最低。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主要包括5 个门、25 个纲、62 个目、120 个科、201 个 属和345 个种,在门分类水平上优势真菌群落为子囊菌门,相对丰度为86.86%~95.86%。添加生物炭处理有利于提高子囊 菌门的丰度,降低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的丰度;在科分类水平上,添加生物炭处理提高了粪壳菌目Incertae sedis 23、小子囊 菌科、毛壳菌科、丛赤壳科的丰度,降低了子囊菌科、粪壳菌科、粪壳菌目Incertae sedis 的丰度。添加生物炭处理提高了马 铃薯单株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商品薯率,其中T3 处理效果最显著。综合产量指标和真菌多样性分析,T3 处理最有利于马铃 薯产量提高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