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对旱作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与不覆膜的对照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各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表现为半膜膜侧种植和半膜垄上种植明显高于对照,据此认为,而全膜双垄沟播和全膜双垄垄播则低于对照.半膜膜侧种植最有利于旱作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旱作全膜双垄沟播对玉米苗期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旱地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栽培技术对玉米苗期土壤含水量、水分空间分布状况及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较露地平作能显著提高玉米出苗率,与半膜平作和露地平作相比较,能显著提高玉米单株干质量和单株株高(P<0.05);全膜双垄沟播在播前0~5、5~10、10~30 cm土层的土壤平均含水量较...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区玉米全膜双垄一体化播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全膜双垄沟播生产过程中,通过农机与农艺结合,推广应用全膜双垄一体化播种技术,研究该技术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一体化播种技术的玉米垄形规范,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且集雨效果好,各生育期0~100 cm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所提高。玉米产量最高达9 545.45 kg/hm2,较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增收3 305.45元/hm2、较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增收4 658.25元/hm2,且该技术减少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作业工序,便于实现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4.
全膜双垄沟旋耕起垄覆膜机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全膜双垄沟玉米种植起垄前机械翻耕功率消耗大,玉米割茬难以清除影响覆膜等问题,设计了1种可一次完成局部旋耕整地、起垄埋茬、施肥、喷药和覆膜的联合作业机.该作业机实际旋耕面积仅占作业面积的45.4%,减少了旋耕时的功率消耗;作业机起垄时可将玉米残茬埋在新垄下,并将肥料通过施肥装置均匀撒到沟底之后进行喷药覆膜,充分发挥了肥效和药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经本机起垄后垄面光滑、无明显缺陷,且覆土后无机械破膜现象;大垄的垄宽和垄高平均值分别为70.05cm和14.98cm;小垄的垄宽和垄高平均值为39.86cm和19.92cm;纵向覆土厚度和宽度平均值为2.50cm和10.03cm,符合设计要求和全膜双垄沟玉米种植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5.
起垄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栽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以平畦不覆膜为对照,研究了平畦覆膜、全膜双垄垄播、全膜双垄沟播、半膜沟垄垄播、半膜沟垄沟播等5种起垄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栽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马铃薯的生长先降低后升高,而脲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不同覆膜栽培方式下,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土壤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活性均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而全膜双垄沟播方式下土壤脲活性在播种期显著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但随着马铃薯的生长,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的土壤脲酶活性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表明不同沟垄覆膜栽培模式下,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栽培的土壤酶活性优于其他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6.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对土壤全氮及全磷时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全生育期玉米露地平作、半膜平作、全膜平作及全膜双垄沟播处理下0~200cm土层全氮与全磷的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7~8月玉米全膜处理下40~60 cm土层氮吸收最强,全生育期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对110 cm以下土层氮影响最大;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全生育期20~40 cm处全磷含量下降幅度为0.255 ...  相似文献   

7.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效益与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年不同覆膜方式效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20cm土壤温度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早春全膜双垄沟播〉播期全膜双垄沟播〉秋季半膜覆盖〉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半膜覆盖,0~20cm土壤含水量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早春全膜双垄沟播〉播期全膜双垄沟播〉秋季半膜覆盖〉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半膜覆盖,产量和效益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早春全膜双垄沟播〉播期全膜双垄沟播〉秋季半膜覆盖〉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半膜覆盖,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比常规半膜覆盖增产25%-30%,优势十分明显。通过玉米不同补灌时期试验、不同海拔玉米品种试验、玉米密度试验、玉米大垄中间套种其他作物示范。初步完善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水分高效利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不同覆膜模式的水分高效利用机理。结果表明,玉米播前至拔节期,秋季全膜双垄、顶凌全膜双垄和播前全膜双垄0-20cm土壤含水量较传统播前半膜平铺分别提高5.5-5.8%、4.5-4.7%和0-3.2%,1m土壤贮水量较播前半膜平铺分别增加48.4-51.7mm、36.4-38.8mm和0-25.6mm,正是由于秋季全膜双垄和顶凌全膜双垄前期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从而有效解决了玉米4-5月份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瓶颈。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使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6.8%、平均达到70.2%,使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7.25kg/mm·hm2、平均达到32.10kg/mm·hm2,在旱作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平均增产率为42.6%、平均增产量为2699.6kg/hm2。其中,秋季全膜双垄、顶凌全膜双垄和播前全膜双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48.2%、45.0%、34.5%,平均增产量分别为3057.8kg/hm2、2852.9kg/hm2、2187.9kg/hm2。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总结出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后茬免耕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该技术选择前茬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玉米收获后地膜保存完好的地块。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马铃薯,在前茬大垄垄面上采用三角形双行错位破膜点播,每公顷保苗5.7万-6.0万株。生长过程中要注意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0.
起垄覆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定西旱川地进行了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保墒效果以单垄双行全膜覆土微沟垄侧栽培最好,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0~3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06.8、97.5、87.9 g/kg,比对照露地垄侧栽培分别增加18.5、14.3、23.0 g/kg。折合产量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最高,折合产量为32 366.67 kg/hm2,比对照露地垄侧栽培增产140.74%。综合考虑,全膜双垄垄侧栽培方式适宜在定西市安定区旱川地及同类地区马铃薯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全膜51K垄沟播栽培技术种植蚕豆研究结果表明,早春全膜5X垄沟播种植相对于早春半膜和露地种植在集雨、土壤水分抑蒸、土壤增温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优势。全膜5bl垄沟播种植能加快蚕豆生育进程,比露地常规种植提早7d左右;不同生育时期0~60cm土层含水量,全膜双垄沟播高于早春半膜、露地种植2、4个百分点;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温度逐渐降低。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在株高、单株分枝数、结荚数、百粒重等方面明显高于早春半膜和露地种植,而每荚粒数略少于早春半膜和露地种植,早春全膜覆盖种植较露地和早春半膜种植增产分别为774、600kg/hm^2,增幅分别为13.4%和19.9%。实施精细整地、科学施肥、合理密植、选用良种、适时防治病虫害技术措施能发挥蚕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增产增收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垄体结构对其水热效应的影响程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垄体结构和保温保水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参考现有的全膜双垄沟种床构建农艺要求建立4种垄体模型,分别为T1、T2、T3和T4模型,对其雨水入渗和热平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模拟结果对玉米全膜双垄沟垄体结构和相应的配套机具进行了优化。入渗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边界条件下T2模型垄沟内土壤平均含水率最高(含水率为18.0%),其次为T4模型(16.9%)。热平衡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度边界条件下T4模型垄沟内土壤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值为23.5℃),T2模型最低(22.8℃),兼顾保温性和保水性2个因素,T4模型为最优模型。在T4模型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全膜双垄沟垄体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垄体呈拱型结构,大垄拱顶弧半径为48 cm,大垄宽70 cm,垄高15 cm;小垄拱顶弧半径为22 cm,小垄宽40 cm,垄高20 cm;垄沟为梯形结构,沟底宽8~10 cm,沟底与大垄宽度比约1∶7,与小垄宽度比约1∶4。同时配套的起垄铺膜机具需要安装垄体整形装置,其形状和结构要与优化后的垄体相匹配,配套的直插式穴播机行走轮宽度应小于垄沟沟底宽度(8~10 cm),播种后膜孔半径保持在4~5 cm。  相似文献   

13.
蚕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个处理,对蚕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种植能加快蚕豆生育进程,比露地常规种植提旱7d;不同生育时期0~60cm土层含水量,全膜双垄沟播高于半膜、露地种植;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温度逐渐降低。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在株高、单株分枝数、结荚数、百粒重等方面明显高于半膜和露地种植,而每荚粒数略少于早春半膜和露地种植,早春全膜覆盖种植较早春半膜和露地种植增产分别为600.0和841.5kg/hm^2。增幅分别为13.4%和19.9%。  相似文献   

14.
渭北旱塬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沈单16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全膜覆盖下3种不同双垄行距、3种不同株距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渭北旱塬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最佳密度的筛选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的密度不同,导致其生育期发生变化,种植密度越大,生育期越长,反之则越短;通过垄宽、株距与产量的二元回归分析表明,垄宽为40cm+70cm和株距31.76cm是秦安等渭北旱塬地区玉米双垄沟播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5.
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和垄上覆膜垄沟覆秸秆栽培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两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提高57.79%、36.31%和54.08%、31.42%。土壤贮水量受覆盖栽培方式的影响较大,全膜双垄沟播、垄上覆膜垄沟覆秸秆、麦秸覆盖平作栽培能有效的提高0~110 cm土层的贮水量。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及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一项集覆盖抑制蒸发、垄面集流、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使土壤水分、地积温增加,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探讨最佳马铃薯适宜的种植密度,提高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增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唐莲莲 《农技服务》2012,29(2):136-137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现代旱作农业的一种新技术,其通过起大小双垄,实施全地面地膜覆盖,有效形成了抑制蒸发、集雨保墒、抗旱增温为一体的适宜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种植技术。从选地、施肥、覆膜、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就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阐述,为此项技术在旱作区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双垄全膜覆盖沟灌、条膜平铺覆盖和露地栽培马铃薯的土壤温度、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双垄全膜覆盖沟灌模式较条膜平铺覆盖栽培增产38.66%,较露地栽培增产99.02%;水分利用效率较二者提高了45.91%和124.48%;马铃薯苗期0~20cm土层地温垄上部位较地膜平铺增加0.25℃~0.7℃,较露地栽培增加5.4℃~8.3℃;沟内地温较地膜平铺降低1.2℃~2.1℃,较露地栽培增加3.0℃~5.9℃。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沟垄覆膜种植方式对旱作马铃薯田养分运移规律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平畦不覆膜(T1)、平畦覆膜(T2)、全膜双垄沟播(T3)、全膜双垄垄播(T4)、半膜膜侧种植(T5)及半膜沟垄垄播(T6)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沟垄覆膜条件下0~40 cm土壤养分运转分配规律及马铃薯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通过沟垄覆膜处理能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显著提高马铃薯根区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全生育期,各处理0~20 cm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7月份含量最高,且各沟垄覆膜处理均高于T1;20~40 cm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变化规律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以8月份养分含量最高,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而各沟垄覆膜处理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低于T1。与T1相比,T2、T3、T4、T5和T6分别增产36.3%、59.7%、60.5%、47.6%和46.0%,其中T4产量最高。沟垄覆膜种植提高了大薯率和中薯率总和。各处理综合表现以T4最好。  相似文献   

20.
2003-2004年在张掖市进行的春小麦垄作试验结果表明,垄作栽培有明显的边行优势,各处理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垄边均高于垄中;以75 cm垄宽处理产量最高,为7 000.0 kg/hm2.在0~120 cm土层灌三水后不同垄宽处理土壤水分均垂直分布在0~60 cm土层中,同一层次不同处理土壤含水量60 cm垄宽高于75、90 cm垄宽.在0~60 cm土层中,90 cm垄宽处理土壤含水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土壤水分发生侧渗,且不同垄宽处理在灌水后垄沟土壤含水量略高于垄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