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不同品种苜蓿中营养成分相互关系及生物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品种苜蓿营养成分含量与变异程度以及各纤维成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不同品种苜蓿的生物产量。【方法】选用WL343HQ、WL353HQ、WL354HQ、WL363HQ、WL366HQ、阿尔冈金、金皇后、中苜3号、中苜6号、鲁多、鲁黄1号、无棣苜蓿、鲁丰1号、保定苜蓿、中原804、敖汉苜蓿16个品种苜蓿,于2016年10月2日播种,每个品种设2次重复,小区随机排列,每个品种苜蓿种植面积为18 m2(3 m×6 m),行距30 cm,播种10行。2018年5月23日初花期时收割,测定其生物产量;制备32个样品,测定其干物质(DM)中的粗灰分(ASH)、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木质素(ADL)等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1)不同品种苜蓿DM中,ASH、NDF、ADF、半纤维素(HCEL)、纤维素(CEL)和ADL的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EE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527)。WL363HQ苜蓿的ASH含量最高,为8.53%;金皇后苜蓿的CP含量最高,为27.19%;保定苜蓿的EE和CF含量最高,分别为3.01%、36.69%;中原804苜蓿的NDF、ADF、CEL和ADL含量最高,分别为57.02%、42.73%、34.43%和7.92%;不同品种苜蓿DM中的ASH、CP、EE、CF、NDF、ADF、ADL、CEL和HCEL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83%、21.58%、2.51%、33.25%、50.12%、36.76%、6.98%、29.43%和13.36%;变异系数(CV)在5.16%—12.06%之间。(2)苜蓿中ADF与NDF、CEL、ADL含量呈强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56、0.9955、0.9455;CF与ADF、CEL、ADL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14、0.8849、0.9375;CF(含AIA)与CF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997;NDF与CEL、ADL、HCEL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71、0.9396、0.8736;ADL(含AIA)与ADL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989;RFA与ADF、CEL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26、0.9700。(3)相对饲用价值(RFV)与NDF含量之间呈强相关(r=0.9938),可用于苜蓿RFV的估测:RFV=287.0677-3.4709NDF(%) n=16 P0.01。(4)不同品种苜蓿生物产量不同,保定苜蓿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半纤维素和纤维素产量最高,分别为393.59、9 308.22、1 976.32和4 208.05 kg·hm-2;金皇后苜蓿粗蛋白质产量最高,为2 697.23 kg·hm-2,保定苜蓿消化能(DE)产量最高,为126 814.45 MJ·hm-2。【结论】不同品种苜蓿纤维成分含量之间呈强相关,苜蓿RFV值与NDF成分呈强相关;不同品种苜蓿生物产量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苜蓿秋眠级与其生产性能及越冬的关系,筛选适宜在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方法】以国内外5个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为材料,2014-05-20将其播种于和林格尔试验地,2015-2017年连续3年调查物候期和越冬率,测定苜蓿鲜、干草产量及营养成分(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计算相对饲用价值(RFV),根据3年平均干草产量与RFV的耦合作用筛选出最优苜蓿品种。【结果】秋眠级越低的苜蓿品种,其春季返青越晚;秋眠级越高的苜蓿品种,其越冬率越低。5个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3年平均鲜、干草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金皇后苜蓿鲜、干草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P0.01);草原3号苜蓿的3年平均CP含量和RFV值最高、ADF和NDF含量最低;驯鹿苜蓿的3年平均ADF、NDF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除金皇后ADF含量外)。根据苜蓿3年平均干草产量与RFV值的耦合结果,确定金皇后和草原3号属于最佳苜蓿品种。【结论】苜蓿秋眠级别与越冬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秋眠级为1~3级的苜蓿品种金皇后和草原3号在3年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越冬率及营养品质方面均表现较好,适宜在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合新疆北部的苜蓿品种,引进‘WL168HQ’、‘WL343HQ’、‘WL363HQ’、‘WL354HQ’等4个美国‘WL’系列苜蓿品种,进行2年的生育期和产草量测定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育期无明显差异,越冬率均在95%以上,在当地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WL’系列苜蓿品种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新疆大叶苜蓿,其中‘WL168HQ’初花期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达20.32%,中性洗涤粗纤维含量35.0%。生长第2年‘WL168HQ’、‘WL343HQ’年总产量最高达24024.7、23590.7 kg/hm2,比新疆大叶苜蓿增产25.2%、23.8%(P0.01)。经分析‘WL168HQ’和‘WL343HQ’品种在北疆平原区适应性比较强,干草产量高,营养丰富,建议同类区域广泛推广种植,也可以作为育种材料加以创新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出适合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高产优质的苜蓿新品种。[方法]引进北美高秋眠级苜蓿新品种在银川市西夏区进行麦后复种品比试验。[结果]参试品种WL712、WL656HQ、WL525HQ的鲜草产量和株高较高,而WL440HQ、WL525HQ、WL656HQ的平均茎粗较大。以粗蛋白(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为主要参考指标,各参试品种均达到NY/T 1170—2006质量标准。[结论]在宁夏引黄灌区西夏区麦后复种高秋眠级紫花苜蓿是可行的,以WL525HQ、WL656HQ和WL712表现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弱秋眠性紫花苜蓿饲用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个强秋眠性苜蓿品种为对照,对13个弱秋眠性苜蓿品种的叶茎比、蛋白质含量(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纤维素(C)、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弱秋眠性品种叶茎比均在69%以上, 粗蛋白含量平均为21.4%,IVDMD均达到了65%以上的水平。在本试验中,有4个苜蓿品种(Hunter River,德福,GT13R,路宝)的NDF和ADF含量达到了美国苜蓿等级1级标准的要求。在6个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指标中,ADF,NDF,C与IVDMD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①IVDMD(%)=95.569-0.698×NDF(%),r=-0.902,N=15; ②IVDMD(%)=88.198-0.595×ADF(%), r=-0.820,N=15;③IVDMD(%)=84.291-0.698×C(%),r=-0.844,N=15。其中,NDF对IVDMD的影响最大。13个弱秋眠性苜蓿品种产生泡沫平均值为33.6 mL/g,其中 Hunter River,GT13R,牧歌701和爱博产生的泡末体积小于30 mL/g,属于致膨胀病较弱的苜蓿资源。云南野生苜蓿地方品种——德钦苜蓿产生泡沫最多,超出其它品种8 mL/g以上。上述结果表明,引进云南的13份弱秋眠性苜蓿品种具有较高利用潜力,可作为云南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和冬春优质牧草的重要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大豆(Glycine max L.)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油脂,因而成为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探究不同大豆品种的腐竹加工产量及不同大豆品种生产的腐竹在蛋白质、油分、可溶性糖、异黄酮之间的相关性,为制作生产高异黄酮腐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来自黑龙江和广东大豆产区的品种24份,用同一工艺制作腐竹,然后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大豆和腐竹中蛋白质,用索氏抽提法测定油分,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和腐竹中的异黄酮含量。【结果】不同品种在腐竹产量和品质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大豆品种华夏8号制得腐竹产率最高,达到60.50%;其次为品种华春2号,为52.44%,这两个品种是制作腐竹的理想品种;此外,绥农37、华春6号和黑河43的腐竹生产率分别达到了48.59%、48.37%和47.91%,也是产率比较高的品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腐竹产量与大豆中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98**),与大豆中的可溶性糖呈负相关(r=-0.423*)。腐竹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及异黄酮含量3个性状都分别与大豆种子对应的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00**、0.537**和0.879**);腐竹可溶性糖含量与大豆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1*)。腐竹中的蛋白质含量与大豆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19**)。腐竹中的油分含量与大豆中蛋白质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9**),与大豆中可溶性糖和异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14**和0.574**);腐竹中异黄酮含量与大豆中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89**),与大豆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68**)。【结论】大豆品种的腐竹产率和主要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华夏8号、华春2号是制作腐竹的高产品种,大豆品种的品质特性决定了腐竹的品质特性,其主要由大豆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盛晓燕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3):149-149,153
通过对榆林风沙草滩区柠条、紫穗槐、踏朗、花棒、沙打旺等5种常用沙生植物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并与苜蓿的营养成分进行对比。测定结果表明,柠条DM、CP、NDF、Ca、P含量较高,营养成分全面,紫穗槐CP、Ca、ASH含量较高,花棒CF、NDF、ADF、P含量较高,这3种沙生植物可代替苜蓿作为优良饲草。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适宜内蒙古土默特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资源,确定合理的管理模式,为当地建立苜蓿栽培草地提供优良种质。【方法】对国内外12个苜蓿品种进行区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2-2014年每年的初花期进行3次刈割,测定草产量及营养成分(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计算相对饲用价值(RFV),根据产量和RFV的耦合作用筛选出最优苜蓿品种。【结果】2012年中苜2号的草产量、CP及RFV值均为最高。2013年草产量最高的是惊喜,但与中苜2号、草原3号无显著差异(P0.05);中苜2号、草原3号和惊喜的CP含量均高于20%;RFV值最高的是中苜2号,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2014年草产量最高的是惊喜,其次是中苜2号;CP含量最高的是中苜2号;RFV值最高的是中苜2号,其次为草原3号和惊喜。12个苜蓿品种的第1茬草产量对总产量的贡献率均最高。根据苜蓿产草量和RFV值的耦合结果,确定中苜2号、惊喜和草原3号属于较佳品种。【结论】中苜2号、草原3号和惊喜3个品种在年产量及营养品质方面表现较好,均更适合在土默特地区种植,且应在第1茬牧草收获期间做好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9.
日粮纤维水平对鸸鹋日粮纤维及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苜蓿粉为纤维源 ,通过对成年鸸鹋投喂不同纤维含量的 5种饲料 ,研究了日粮纤维水平对日粮纤维及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酸性洗涤纤维 (ADF)、中性洗涤纤维 (NDF)及粗纤维 (CF)的消化率在苜蓿含量 (质量分数 ,下同 )为 10 %以内时 ,不受日粮纤维含量增加的影响 ;但含量的进一步上升 ,降低了日粮纤维的消化率。日粮纤维在饲料中适宜含量的上限是 :ADF 7 8%、NDF 16 7%及CF 6 1%。蛋白质消化率在苜蓿含量为 5 %时最高 ,在含量为 5 %以上时显著降低 (P <0 0 5 )。蛋白质消化率最大时的日粮纤维含量分别是 :ADF 7 4 %、NDF 16 4 %及CF5 5 %。以上结果表明 ,日粮纤维水平影响鸸鹋对日粮纤维和蛋白质的消化率 ,日粮纤维在鸸鹋饲料中的适宜含量是ADF 7 4 %、NDF 16 4 %及CF 5 5 %。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600份不同血缘的玉米自交系茎秆为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分别对茎秆中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纤维素(CEL)、半纤维素(HCEL)、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等6个品质性状及与倒伏相关的3个性状茎秆茎粗(SD)、穿刺强度(RPR)、抗弯折能力(S)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并对细胞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6个与茎秆资源化利用相关的性状ADF、NDF、CEL、ADL、HCEL及IVDMD均存在广泛的遗传差异。IVDMD的变化范围最大为12.04%~58.77%,ADL的变化范围最小为1.06%~6.93%。IVDMD与其他5个品质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NDF和ADL对IVDMD的影响较大,二者合计可以解释56.18%的表型变异,茎粗、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对茎秆消化率的影响较小。与倒伏相关的3个性状茎粗、抗弯折能力及穿刺强度经测定发现,倒伏率与茎粗、抗弯折能力及穿刺强度均成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抗弯折能力变幅、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分别为15.10%~93.80%和29.3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弯折能力对倒伏率的贡献达到极显著水平,抗弯折能力可以解释25%的表型变异。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品质性状差异显著的自交系茎秆,其细胞结构特征差异明显。本研究为玉米茎秆饲料化、能源化及抗倒伏育种提供了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筛选并综合评价适合新疆阿拉尔地区栽培的青贮玉米品种。【方法】 采用小区试验,测定9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对其营养品质进行相对饲用价值RFV评价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结果】 9个青贮玉米品种干草产量、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及淀粉(Str)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新饲玉12号鲜草产量最高为1.19×105kg/hm2,NDF含量最低为51.87%;新沃1号CP含量最高为7.60%,ADF含量最低为28.53%;机玉336EE含量最高为3.16%,Ash最低为6.06%,Str含量最高为30.87%。【结论】 华牧3号、机玉336、新饲玉11号和屯玉168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不同生育时期水稻植株细胞壁化学组分变化规律。[方法]应用Van Soest法对普通栽培稻与东乡野生稻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等含量进行研究。[结果]NDF、ADF、ADL含量的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是55.63% ~71.70%、31.98% ~49.61%、2.68% ~5.71%,其中以蜡熟期的东乡野生稻各含量最高,以抽穗期的协青早B各含量最低。在同一生育时期,不同种类水稻的NDF、ADF含量(除抽穗期的NDF)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东野的含量最高,秀水110其次,以协青早B含量最低。在同一种类水稻中,不同生育时期的水稻NDF、ADF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以抽穗期的含量最低,乳熟期其次,至蜡熟期含量达到最高峰。[结论]籼亚种水稻的NDF、ADF等含量比普通野生稻和粳亚种水稻低,具有一定的秸秆饲料利用价值。籼型水稻若能尽早收割,秸秆配合青贮发酵与酶解等技术可以作为牲畜的有效日粮。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含8种等能量等蛋白的不同苜蓿粉配比的结构日粮饲喂3月龄鹅。测定鹅血浆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胆碱酯酶(CHE)、肌酸激酶(CK)、脂肪激酶(LPS)、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E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并将其与纤维消化率、钙(Ca)表观消化率、蛋氨酸(Met)和胱氨酸(Cys)的表观消化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粉比例的增加,鹅血浆中的AKP活性呈显著性升高的趋势(P=0.005),并与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呈显著负相关忙0.02,0.04,0.03),与Ca消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7);其他7种酶的活性与CF,NDF,ADF消化率.Ca,Met,Cys表观消化率呈弱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用纤维等饲料成分预测鸭饲料TME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 30只天府肉公鸭为对象 ,采用Sibbald的“TME”法测定了用统糠、小麦麸、菜籽饼、玉米和豆粕为原料配成的CF为 2 %、4%、6 %、8%和 10 %的 5种饲粮的TME ,同时测定了 5种饲粮GE、Ash、CP、EE、CF、ADF和NDF等营养成分。利用SAS(1998)软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 ,建立了以纤维成分为主体的预测鸭饲料TME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纤维成分与鸭饲料TME间呈极显著的负强相关关系 (P <0 0 1) ,并且以NDF的效果最好 ,可建立以下回归方程 : TME =- 1.6 5 18- 0 .0 42 3NDF + 1.410 1GE         (R2 =0 .986 2 ,RSD =0 .0 5 0 6 )TME =10 .376 7+ 0 .2 2 82NDF - 1.0 2 2 3GE - 1.5 82 6Ash  (R2 =0 .9883 ,RSD =0 .0 6 5 9)TME =3 .890 6 - 0 .0 44 9NDF  (R2 =0 .9377,RSD =0 .0 878)  相似文献   

15.
玉米自交系秸秆品质性状鉴定评价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30份高油和30份普通玉米自交系秸秆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粗蛋白(CP)、粗脂肪(EE)、可溶性糖(WSC)、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木质素(ADL)、中性洗涤纤维(NDF)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比较了普通和高油系秸秆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各性状自交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WSC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33.49%;IVDMD与NDF,ADF,ADL极显著负相关,与WSC,EE极显著正相关,与CP显著正相关。根据青贮玉米育种的要求,筛选出5份IVDMD和WSC含量高、NDF和ADF含量低的自交系。高油系表现为高IVDMD,WSC和低NDF,ADF含量,总体上高油系秸秆品质优于普通玉米。  相似文献   

16.
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县境内围封8 a的荒漠草原(DR)、高山草原(AST)、草甸草原(MS)、沼泽草甸(SM)、高寒草甸(AM)和高寒灌丛(ASH)为对象,研究6种类型草地的物种多样性、生产力与牧草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在AM和MS中显著高于ASH、AST、SM和DR。可食牧草地上生物量在AM中最高,在MS中最低,而不可食牧草地上生物量在各类草地中为AM>SM>DR>ASH>AST>MS;牧草中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在ASH中最高,在DR中最低,而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变化正好相反,体外干物质消化率(DMD)、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NDFD)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ADFD)在SM和ASH中最高,而在AST和DR等低海拔的草地中最低;牧草中CP、EE、DMD、NDFD和ADFD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而牧草中的NDF、ADF含量和粗蛋白消化率(CPD)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牧草饲用价值作为评价牧草营养品质的综合性指数,在不同草地间的变化规律与CP和EE等指标基本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不同苜蓿品种对蚜虫的抗性。[方法]在青岛地区采用蚜情指数法对来自国内外的32个苜蓿品种进行了田间抗蚜性评价。[结果]蚜情指数法所确定的不同抗性品种的结果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品种之间的抗性。将32个品种对蚜虫的抗性分为5类,即南澳、Baralfa 421Q、TG4 CW044026、新牧2号、无名4、Bar003 A12-3136F12、天山苜蓿、WL319HQ和Baralfa 321Q为高感品种;无名3、WL525Q、新牧1号、加拿大为感蚜品种;赛迪10、甘农4号、TG3(CW0530)、敖汉苜蓿、三得利、WL323、无名2和WL343为中抗品种;赛特、Millionaire、5S43、甘农1号、公农1号、无名1、TG7 CW2883、三得菲和中牧3号为抗性品种;而WL363HQ和Brarlfa 53HQ为高抗品种。[结论]该研究初步筛选出以WL363HQ和Brarlfa 53HQ为主、适合在青岛地区种植、具有抗蚜性的19个抗性品种,为科学利用优质苜蓿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喷施硼、钼肥对新疆绿洲区滴灌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共设置4种处理:施钼(Mo)、施硼(B)、硼钼配施(B+Mo)、不施肥(CK),分别测定各处理条件下紫花苜蓿的生长性状、干草产量、营养品质。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B+Mo处理的紫花苜蓿干草总产量最高,达17 186.41 kg·hm-2,但与B处理的差异不显著。株高、茎粗、叶茎比、生长速度中,与干草产量关联度最高的是株高,关联度最低的是叶茎比。B+Mo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比CK处理增加了13.96%~27.64%。除第3茬外,B+Mo、B处理的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均显著(P<0.05)大于CK处理;除第4茬外,B+Mo处理的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显著(P<0.05)大于Mo处理。B+Mo处理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CK处理。紫花苜蓿的总干草产量与粗蛋白含量、相对饲喂价值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相对饲喂价值呈显著(P<0.05)正相关,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在新疆绿洲区,硼钼配施更有利于促进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干草产量的形成及其营养品质的提高,若单独考虑一种元素,施硼的效果优于施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