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亚洲小车蝗是我国北方草原重要害虫,具有特定的食物选择性和适应性。为揭示其食物选择的形成机制,测定了典型草原克氏针茅、羊草、糙隐子草和冷蒿4种优势牧草的黄酮、萜类、生物碱、酚类和单宁5种次生代谢物含量,并研究了这些次生代谢物对亚洲小车蝗生长发育及关键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蒿、羊草中5种次生代谢物含量最高(P0.05),克氏针茅中含量最低(P0.05);与冷蒿、羊草处理相比,克氏针茅处理的亚洲小车蝗存活率、发育速率、生活力最高(P0.05),氧自由簇(ROS)浓度、解毒酶活性、保护酶活性最低(P0.05);克氏针茅作为最优食物资源,最利于亚洲小车蝗的生长发育和发生。该研究对于揭示蝗虫-植物特异性关系的形成机理,指导亚洲小车蝗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植物角质层蜡质在保护植物免受极端环境危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内蒙古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分别选取围栏封育样地和自由放牧退化样地,在植物生长季采集3种植物(羊草、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的叶片,采用色质谱技术分析了植物叶角质层蜡质总量、组分及碳链分布特点,比较了几种植物叶角质层蜡质特征对过度放牧的响应机制,旨在为合理利用和管理草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几种植物叶角质层蜡质总量存在显著种间差异,整体表现为羊草>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羊草中,鉴定出7类化合物,分别是脂肪酸、烷烃、次级醇、初级醇、β-谷甾醇、β-二酮和烷基间苯二酚;在克氏针茅中,鉴定出5类化合物,分别是脂肪酸、烷烃、初级醇、α-香树脂醇以及β-谷甾醇;在糙隐子草叶中鉴定出6类化合物,分别是脂肪酸、烷烃、醛类、初级醇、烷基酯和β-香树脂醇。羊草次级醇相对含量最高,糙隐子草初级醇含量最高,而克氏针茅烷烃含量最高。草地类型显著影响了糙隐子草蜡质总量及其烷基酯的相对含量、克氏针茅烷烃相对含量及羊草次级醇和β-二酮相对含量。而草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了糙隐子草脂肪酸相对含量、克氏针茅蜡质总量、α-香树脂醇和β-谷甾醇相对含量及羊草蜡质总量和次级醇相对含量。在典型草原,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叶角质层蜡质总量均表现为自由放牧草地>围封草地(P<0.05);而羊草与之相反。在草甸草原,糙隐子草叶角质层蜡质总量样地间差异不显著;克氏针茅表现为放牧草地>围封草地(P<0.05);羊草叶角质层蜡质总量表现为围封草地>放牧草地(P<0.05)。不同植物角质层蜡质表现出的差异性响应模式,说明不同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特有的适应机制。综合分析认为,草地植物可以通过调整自身蜡质合成,改变蜡质组分和含量以适应外界环境引起的胁迫。  相似文献   

3.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植物多样性和蝗虫种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4种群落(羊草+糙隐子草、大针茅+羊草、克氏针茅+冷蒿、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对各种指数与蝗虫群落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低于大针茅+羊草群落,但高于克氏针茅+冷蒿群落,优势度指数高于大针茅+羊草,均匀度指数低于克氏针茅+冷蒿群落;克氏针茅+冷蒿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生态优势度指数较高,群落均匀度指数高于其他3种群落;大针茅+羊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相关分析表明,蝗虫种类数与均匀度指数极显著相关,蝗虫个体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亚洲小车蝗是内蒙古草原主要优势种害虫,主要取食针茅、羊草等禾本科植物,植物种类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可反映蝗虫群落与植物群落的关系。采用室内饲养与野外笼罩的方法,进行了不同生境亚洲小车蝗3个密度处理生活力指标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针茅喂养的亚洲小车蝗雌虫相对生长率高于羊草。植物盖度和虫口密度是影响亚洲小车蝗生活力的主要因素。当针茅盖度<25%时,亚洲小车蝗生活力随盖度增加而缓慢增长,当针茅盖度>25%时, 生活力增长较快。当羊草盖度<25%时,亚洲小车蝗生活力随盖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当羊草盖度>25%时,生活力随盖度增加而增长,且在针茅样地的生活力高于羊草样地。当亚洲小车蝗密度<18头/m2时,生活力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在牧草布局时应合理调整针茅、羊草盖度,监测蝗虫密度,预防蝗虫爆发。以上结果为草场植被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减少亚洲小车蝗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羊草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和克氏针茅的数量减少,星毛委陵菜比例增加;随牧压的增加,绵羊采食黄囊苔草的比例显著增加,在重度放牧区,绵羊没有采食西伯利亚羽茅和米氏冰草,而是增加了对星毛委陵菜的采食;达乌尔黄鼠在围栏内采食羊草的比例显著高于围栏外放牧区;但在围栏内没有采食米氏冰草、黄囊苔草和星毛委陵菜;围栏内无法捕捉亚洲小车蝗,在放牧区亚洲小车蝗对克氏针茅的采食随牧压的增加显著降低,但增加了对米氏冰草和星毛委陵菜的采食。三者同时采食羊草和糙隐子草,且对羊草的选择性指数最高;随牧压的增大,绵羊的生态位宽度变宽,而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生态位宽度变窄,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类似。因此,重度放牧改变了羊草群落的植被组成,使其演替为星毛委陵菜群落,从而导致了草地的退化,而鼠类和蝗虫的危害则加剧了草地的退化演替,三者对草地资源的共同掠夺导致草原严重退化。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以呼伦贝尔5种不同草地类型(线叶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各类菌群数量分布在5种草地中均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但不同菌群数量及区系组成在各草地类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细菌数量在5种草地中依次为:羊草>贝加尔针茅>克氏针茅>线叶菊>大针茅,真菌数量依次为:线叶菊>克氏针茅>羊草>贝加尔针茅>大针茅,放线菌数量依次为:克氏针茅>羊草>线叶菊>贝加尔针茅>大针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在不同草地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线叶菊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显著高于其他草地类型(P<0.05),其中大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较低。研究还表明,各草地类型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表层土壤(0~10cm)酶活性大于下层土壤(10~20cm)酶活性,不同草地类型间土壤酶活性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线叶菊草原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贝加尔针茅草原和大针茅草原;土壤脲酶活性以克氏针茅草原最高,且与线叶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和大针茅草原差异显著;而土壤磷酸酶活性则为羊草草原显著高于其他样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状之间均存在相关性,从回归分析得出的2个方程可知,土壤微生物量碳随着土壤含水量、细菌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微生物量氮则随着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容重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Ovis aries)、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和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的数量减少,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比例增加;绵羊、达乌尔黄鼠、亚洲小车蝗3种食草动物采食的牧草种类和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同时采食羊草、猪毛菜和大针茅时优先采食羊草;随牧压的增大,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生态位宽度变宽,且在放牧区绵羊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类似.放牧改变了大针茅群落的植被组成,使其演替为糙隐子草群落,3种食草动物对草地资源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控制鼠、虫的种群密度,防止鼠、虫害的发生对保证放牧家畜的食物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希拉穆仁典型荒漠草原封育措施(完全封育、季节封育)下优势植物短花针茅及克氏针茅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叶片、枯落物和土壤C、N、P 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分析封育措施下两种针茅养分变化特征及养分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两种针茅叶片及枯落物C、N、P含量均表现为完全封育>季节封育,土壤N含量为完全封育(2.54 g·kg-1)<季节封育(2.75 g·kg-1);2)两种针茅植物叶片C/N、C/ P表现为季节封育>完全封育(P<0.05),说明完全封育降低了两种植物的固碳能力,土壤C/N与C/P均表现为完全封育(6.03、39.80)>季节封育(4.92、36.58)且差异显著(P<0.05);3)不同封育措施两种针茅叶片N/P>16,说明封育下两种针茅植物在研究区内主要受P的限制。研究结果进一步为荒漠草原可持续恢复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内蒙古荒漠草原主要植物营养成分含量及消化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内蒙古荒漠草原4种主要植物短花针茅、克氏针茅、羊草、冷蒿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期的粗蛋白、粗灰分、粗纤维及消化率的月份动态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同一物种不同月份间、同一月份不同物种间各营养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牧草的体外消化率呈现出递减趋势;粗灰分含量在不同物种之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冷蒿的粗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短花针茅、克氏针茅、羊草则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粗纤维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升高。牧草的消化率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粗灰分与粗蛋白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提高该地区荒漠草原生物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华北农牧交错带放牧绵羊的食性与草原退化的关系,本文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羊草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食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和野韭(Allium ramosum)的数量减少,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冷蒿(Artemisia frigida)和马蔺(Iris ensata)的比例增加;绵羊采食的牧草种类和比例各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绵羊优先采食羊草、野韭和花苜蓿,其次为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冷蒿,绵羊不喜食克氏针茅和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拒食马蔺。因此,重度放牧改变了羊草群落的植被组成,优质牧草减少,群落演替为冷蒿、克氏针茅和杂类草群落,从而导致了草地的退化。  相似文献   

11.
星毛委陵菜乙醇浸提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娟  黄顶  唐士明  张亚军  王堃 《草地学报》2012,20(4):711-717,723
用土壤营养成分分析法及室内生物检测方法,研究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退化草地主要植物斑块土壤的营养成分,以及星毛委陵菜地上、地下部分的乙醇浸提物对4种受体植物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羊草(Leymus chinens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从化学生态学角度阐明星毛委陵菜作为草原沙化的阻击者,对典型草原优势植物种群存在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星毛委陵菜斑块土壤的营养成分除有效氮含量低于冷蒿斑块土壤外,其他营养成分含量均最高;星毛委陵菜地上、地下部分乙醇浸提物的化感效应因受体植物和浸提物浓度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星毛委陵菜地上、地下部分浸提物均显著抑制克氏针茅幼苗的生长(P<0.05),且随着浸提物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对羊草和冷蒿幼苗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效应:浓度≤0.004 g·mL-1时促进羊草和冷蒿幼苗苗的伸长生长,浓度>0.004 g·mL-1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浓度为0.002 g·mL-1时,地上部分浸提物能够促进冰草幼苗苗和根的伸长生长。星毛委陵菜乙醇浸提物对受体植物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要大于对幼苗苗生长的作用,并且星毛委陵菜地下部分的化感作用大于地上部分的。对星毛委陵菜化感作用最敏感的植物是克氏针茅,其次是羊草、冷蒿和冰草。  相似文献   

12.
卢辉  韩建国 《草地学报》2008,16(5):480-484
通过田间罩笼试验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3种蝗虫成虫种群死亡率和竞争。供试蝗虫分别为: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 B.Bienko),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pis(Zub.))和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nn.)。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和宽须蚁蝗食性相似,喜食禾本科牧草,而短星翅蝗则喜食菊科牧草,为了获取更多食物,短星翅蝗种内竞争强于亚洲小车蝗和宽须蚁蝗;30 d后在3种密度(24、16、8头/m2)下,亚洲小车蝗存活数均高于另两种,其竞争也强于另两种;3种蝗虫24头/m2死亡率均高于80%,其中短星翅蝗达86%,说明在高密度下有很强的种内竞争,随着密度的减少死亡率降低,种内竞争也随之减少;3种蝗虫混养时,亚洲小车蝗和宽须蚁蝗的死亡率比在单种时有所降低,而短星翅蝗死亡率比单种时则有所增加,表明亚洲小车蝗和宽须蚁蝗有较强的种间竞争,短星翅蝗的竞争较弱。  相似文献   

13.
典型草原亚洲小车蝗危害对植物补偿生长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辉  韩建国  张泽华 《草业科学》2008,25(5):112-116
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为对象,通过田间罩笼和人工模拟取食2种方式,比较了亚洲小车蝗4个龄期及3种密度下对典型草原不同植物补偿性生长反应的特点。结果表明,3龄、4龄期罩笼试验地上生物量高于模拟取食(P<0.05),5龄、成虫罩笼试验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模拟取食试验(P<0.05),说明亚洲小车蝗的取食对植物生长存在明显的补偿生长作用。5龄亚洲小车蝗密度小于16头/m2时,地上生物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P>0.05),植物表现等补偿生长;成虫亚洲小车蝗密度大于4头/m2时,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植物表现欠补偿生长;3龄、4龄亚洲小车蝗密度大于4头/m2时,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植物表现超补偿生长。亚洲小车蝗3、4龄期,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出现超补偿生长,其他植物种群均出现等补偿生长;5龄和成虫期随密度增加,均出现欠补偿生长。  相似文献   

14.
选取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Stipa grandis)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等8种植物,通过在夏秋季节每隔15天采样,重复测定其地上部分氮(N)和磷(P)浓度变化,确定不同植物的氮和磷养分回收特征。结果显示:每种植物的氮和磷回收过程基本同步,但不同植物的回收时间存在差异;羊草和大针茅的养分回收起始时间最早(7月15日~7月30日),而冷蒿最晚(8月30日),这与不同植物种的物候期相对应。在植物群落水平,氮和磷的回收起始时间均为7月30日。植物氮回收效率范围为41%~70%,磷回收效率范围为52%~84%;羊草养分回收效率最高,大针茅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次之,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冷蒿最低。羊草和大针茅的较强的养分回收能力可能是其在典型草原保持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植物养分回收时间,确定草场年度终牧时间是保持草原植物活力、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土壤磷梯度对成株与幼苗间菌根效应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AMF和不同磷添加量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成株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幼苗间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AMF显著增加了羊草成株的生物量;冷蒿幼苗的菌根效应和菌丝的吸氮吸磷贡献率仅在P1添加水平(2 mg·kg-1)时为正效应,其余磷水平下均为负效应。接菌降低了冷蒿幼苗生物量达到最高值时所需要的磷添加水平。研究表明羊草成株旁冷蒿幼苗的建植受到土壤磷含量的影响,当磷添加量大于2 mg·kg-1 时,AMF的存在可能会抑制冷蒿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生物学试验和栽培试验,研究了冷蒿浸提液对3种牧草生长过程中植株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25mg/mL)甲醇浸提液完全抑制牧草生长,在低浓度(5mg/mL)水浸提处理下各项指标多数表现为促进作用,其他各个浓度处理对阿尔冈金苜蓿、黄花草木樨根长和苏丹草茎叶长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8.0%~100.0%、22.5%~30.9%、19.7%~100.0%,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冷蒿浸提液对植株生长存在明显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水分对克氏针茅和冷蒿生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的生殖枝数量、重量以及水分对繁殖分配与种群密度、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加水分有利于克氏针茅的生殖生长,而不利于冷蒿;增加水分时,克氏针茅繁殖分配比例随着密度和生物量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但冷蒿则呈降低趋势,但随着生物量的增加二者变化不大;水分、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对克氏针茅和冷蒿繁殖分配比例均产生影响,表明两者的繁殖分配是与表型可塑性的变化密切相关,而不受遗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