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明确短期低温和高温对草地贪夜蛾蛹和成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设置低温10?13?16?19℃和高温35?38?41?44℃共8个温度梯度, 将初化蛹和新羽化成虫分别处理2 d和4 d, 之后置于28℃下继续饲养, 观察了不同处理下蛹的发育历期?羽化率?成虫寿命?成虫产卵期及繁殖力等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 草地贪夜蛾蛹经10~19℃低温2 d和4 d处理, 羽化率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最高达到100.0%, 而经35~38℃高温2 d和4 d, 其羽化率降至30%~60%?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 41℃以上高温处理2 d时蛹全部死亡, 即蛹的致死高温≤41℃?在10~19℃时, 成虫寿命随着温度升高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在16℃处理4 d时雄成虫和雌成虫寿命达到最高值, 分别为10.2 d和11.1 d, 44℃处理2 d成虫不能存活, 即成虫的致死高温≤44℃?雌蛾产卵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19℃处理4 d的产卵量最高, 为984.5粒?35~41℃处理2 d或4 d, 雌蛾不产卵或产卵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 16~19℃短期低温有利于草地贪夜蛾雌成虫产卵, 而16℃以下短期低温或35℃以上短期高温对草地贪夜蛾蛹和成虫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不同温度锻炼对高温胁迫下Q型烟粉虱存活及生殖的影响。[方法] 将Q型烟粉虱成虫在45 ℃下暴露1 h直接进行高温胁迫,及温度锻炼后再胁迫,即在不同温度(10、33、39 ℃)下暴露0.5 h,再45 ℃处理1 h,然后在26 ℃条件下饲养,观察其存活率、寿命及产卵量。 [结果] 在产卵量无明显变化时,低温锻炼后雌雄虫寿命缩短,以存活率升高的方式维持其种群。高温锻炼后存活率降低,以延长雌虫寿命的方式,使其种群数量维持在一定水平。[结论] 不同温度锻炼后,Q型烟粉虱的种群动态与存活率、寿命、产卵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权衡。  相似文献   

3.
温度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高温逆境作为一种绿色防控手段可以有效控制温室害虫种群发展。为了探究高温处理西花蓟马若虫对其种群发展的影响,本试验用41℃和43℃两个温度分别处理西花蓟马初孵若虫2、6、12、24和36h后,观察并记录其雌成虫寿命、繁殖力及后代发育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两个高温处理后西花蓟马雌成虫寿命,子代若虫总数、成虫总数和总存活率(若虫发育到成虫的存活率)均显著下降,后代雌雄性比呈总体下降趋势。41℃处理后,性比从2.30∶1降低到2.13∶1;43℃处理后从2.25∶1降低到2.07∶1,均明显低于对照的2.69∶1。另外,两性生殖种群相比于孤雌生殖种群更易遭受高温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卵期短时高温暴露对B型烟粉虱存活和繁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探明B型烟粉虱卵期的高温适应性,研究了B型烟粉虱卵在不同温度(39℃和41℃)条件下暴露不同时间(1、2和4h)后转至适温(27℃)饲养,对其存活和繁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卵期短时高温暴露的温度和时间对B型烟粉虱的存活率、性比、雌虫寿命和产卵量具有显著影响。卵期在41℃暴露1h和4h后烟粉虱的存活率分别为73.0%和72.3%,显著低于对照,其它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卵期在41℃暴露1h后,雌成虫比例为61.3%,显著高于对照,其它各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卵期在41℃暴露2h和4h后烟粉虱雌成虫寿命均为23.9天,较对照显著延长;产卵前期均为0.1天,较对照显著缩短;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38.6粒和149.1粒,较对照显著增多。其它各高温暴露处理也导致雌成虫寿命显著延长。此外,卵期短时高温暴露后羽化雌虫的产卵节律和成虫生存曲线也发生显著变化,成虫产卵高峰期和存活期延长。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和蛹经短时高温处理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将草地贪夜蛾卵和蛹在34、38、42、46℃高温下分别处理2、4、6 h后,测定短时高温下草地贪夜蛾卵的孵化率、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蛹的羽化率和雌成虫及其子代的繁殖力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和高温持续时间延长卵的孵化率逐渐降低,卵在38℃及以上处理6 h或高温46℃处理2 h以上孵化率显著降低;46℃处理6 h的孵化率最低为12.21%,幼虫不能成活;在42℃处理4 h以上和46℃处理2 h以上卵的发育历期延长,与对照差异显著,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对照,蛹的发育历期与对照比无显著差异;38℃处理6 h、42℃处理6 h成虫的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短时高温处理蛹后,雌蛹和雄蛹在46℃处理2~6 h后羽化率分别为0~15.00%和0~6.75%,均显著低于对照,雌蛹在42、46℃下的羽化率高于雄蛹,蛹在38℃处理6 h和42℃处理2 h以上后羽化的成虫产卵量较低,为121.25~186.75粒。表明高温38℃以上持续6 h或42℃以上持续2 h以上草地贪夜蛾种群生长会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温度对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茶银尺蠖成虫在8个温度(13、16、19、22、25、28、31℃和33℃)下的寿命和产卵量。结果表明,温度对茶银尺蠖单雌产卵量、成虫寿命和雌成虫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后期均有显著影响。在13、16、19、22、25、28、31℃和33℃下,其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48.3±13.58)、(168.6±17.44)、(219.5±21.74)、(279.9±24.59)、(250.0±19.94)、(64.7±17.09)、(54.3±16.29)、(15.4±2.93)粒。在13~33℃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雌成虫寿命从(33.9±1.97) d缩短到(10.8±0.45) d,雄成虫寿命从(23.8±1.14) d缩短到(8.1±0.34) d。在31℃下,雌雄成虫的寿命差异不显著,其他温度处理时,雄成虫寿命均显著短于雌成虫。雌成虫的产卵期在13℃时为(24.6±1.46) d,当温度升高至33℃时,产卵期缩短到(4.2±0.40) d。本研究可为茶银尺蠖的室内饲养、产卵模型的构建和其他...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室内研究不同温度下悬铃木方翅网蝽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雌成虫的产卵量,组建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显示,在15~33 ℃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育速率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悬铃木方翅网蝽卵、1龄、2龄、3龄、4龄、5龄若虫、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42、9.49、7.89、10.12、8.82、7.80、9.69和10.42 ℃,有效积温分别为153.9、38.8、41.4、31.8、42.0、69.5、101.9和479.3日·度。悬铃木方翅网蝽世代存活率和单雌产卵量在测定温度范围内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抛物线关系,在25 ℃时最高,分别为57.81%和87.71粒/雌。成虫寿命和雌成虫产卵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5 ℃时,种群内禀增长率和种群趋势指数最大,分别为0.0388和22.46。25~30 ℃是该虫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区。  相似文献   

8.
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是云南石榴上最为重要的蛀果害虫,为明确不同性比对该虫成虫寿命及生殖力的影响,在温度(25±1)℃、光周期L∥D=15h∥9h,RH 70%±10%条件下,分别设置1∶4、1∶3、1∶2、1∶1、2∶1、3∶1和4∶1(♀∶♂)共7种雌雄性比处理,研究了性比对井上蛀果斑螟雌雄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和子代卵孵化率等主要生物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性比为2∶1时的产卵期、雌雄成虫寿命均显著长于其余性比,产卵前期短于除3∶1外的其余性比;性比为1∶2时产卵高峰单雌日产卵量显著大于其余性比;性比为1∶3时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大于其余性比,卵的孵化率显著大于除1∶2外的其余性比。无论在偏雄或偏雌性比条件下,随着雄虫或雌虫比例的增大,产卵前期均先减小后逐渐增大,产卵期均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平均单雌产卵量均先逐渐增大后减小。偏雄性比条件下子代卵的孵化率高于偏雌条件下。性比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寿命及生殖力有显著影响,性比偏高或偏低均不利于井上蛀果斑螟种群的生殖。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异色瓢虫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探索饲养异色瓢虫的最适温度,了解其对高温的耐受性,在15、20、25、30和35℃恒温条件下,研究温度对异色瓢虫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5℃时,异色瓢虫各虫态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5℃和30℃时世代历期最短,分别为23.0天和22.4天;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54℃和432.61日.度。在20~30℃时,雌性成虫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且雌雄个体间无明显差异;25℃时单雌产卵量最高、产卵历期最长,为2193.0粒和63.6天,但产卵历期与20℃时无显著差异。在25℃下,异色瓢虫的种群趋势指数和内禀增长力均较高,分别为916.7和0.12,表明25℃是异色瓢虫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二点委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明确温度对二点委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恒温饲养方法,设置16、20、24、28、32和36℃6种温度,研究不同温度对二点委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雌成虫产卵量的影响,并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36℃的恒温条件下,二点委夜蛾不能完成其发育史。在16~32℃范围内,二点委夜蛾各虫态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世代发育历期在32℃时最短,为27.17天;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69℃和604.45日.度。在20~32℃时,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且雌雄个体间无明显差异。20℃和24℃时单雌产卵量较高,为283.8粒和261.8粒,二者差异不显著。24℃时二点委夜蛾的种群趋势指数和内禀增长率均最高,分别为82.0和0.82。表明24℃是二点委夜蛾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1.
不同温度下苹果蠹蛾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15、20、25、28、31、34℃的恒温条件下,测定了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L.)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产卵量,组建了苹果蠹蛾实验种群生命表,以探讨温度对苹果蠹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15~31℃范围内,苹果蠹蛾各阶段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世代平均发育历期在15、20、25、28、31℃时分别为112.0、46.8、33.3、29.6、26.2天;在34℃时,苹果蠹蛾发育受阻,世代平均发育历期延长为31.4天。成虫寿命亦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单雌平均产卵量在25℃时最高,为92.7粒;在15和34℃条件下,没有有效卵产生。生命表分析显示,种群趋势指数(I)在20~31℃时均大于1,25℃时苹果蠹蛾种群内禀增长率(rm)和种群趋势指数最高,分别为0.0972和39.70。研究表明,25℃左右是苹果蠹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温度过高或偏低均不利于苹果蠹蛾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测试了不同温度(22℃、25℃、28℃)和不同光周期(LD11:13,LD12:12,...,LD15:9)对甜菜夜蛾发育历期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甜菜夜蛾卵期、幼虫期、蛹期、蛹重都呈下降趋势,温度对卵期、幼虫期、蛹期、蛹重都有显著影响(P=0.000)。随着温度升高,每雌产卵量呈上升趋势,温度对每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P=0.004);随着温度升高,雌虫寿命呈下降趋势,温度对雌虫寿命有显著影响(P=0.001);雄虫寿命也呈下降趋势,但温度对雄虫寿命没有显著影响(P=0.289)。在22℃、25℃、28℃条件下,在所有的光周期下,甜菜夜蛾滞育率都为0,没有光周期反应。在22℃条件下,不同光周期幼虫期、蛹期存在显著差异(P=0.002,P=0.011),蛹重没有显著差异(P=0.171);在25℃条件下,不同光周期幼虫期、蛹期、蛹重都无显著差异(P=0.973,P=0.069,P=0.862);在28℃条件下,不同光周期幼虫期没有显著差异(P=0.207),蛹期、蛹重存在显著差异(P=0.000,P=0.006)。  相似文献   

13.
成虫日龄与交配状态对棉褐环野螟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棉褐环野螟(棉大卷叶螟)[ Haritalodes derogata (Fabricius)]产卵量、孵化率及成虫寿命的因素,为性信息素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温度(25±2)℃,光周期L∥D=14 h//10 h的条件下,研究棉褐环野螟的繁殖适度.[结果]交配时间短于40min时成虫的产卵前期明显延长,而交配时间长于40 min时成虫产卵期延长,产卵量与孵化率显著提高.0次交配产卵量极小且不能正常孵化,交配1次或多次能使产卵量与卵孵化率明显提高.雌虫延迟交配对其产卵期、产卵量、孵化率和雌虫寿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与正常交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3日龄的雌性成虫与7日龄的雄性成虫交配后产卵期(4.2±0.76)d、寿命(15.40±0.62)d最长,产卵量(189±17.17)粒/头、孵化率(54.39±0.07)%最大.[结论]明确了雌虫交配持续时长、交配次数以及雌雄不同年龄组配对繁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巴氏钝绥螨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5℃、20℃、25℃、30℃、35℃五种恒温、湿度72%,光照L∶D=12∶12的人工气候箱中,测定巴氏钝绥螨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巴氏钝绥螨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产卵前期、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8.07℃、12.65℃、13.66℃、13.25℃、15.85℃、11.90℃;有效积温分别为:11.57、10.95、23.08、20.90、24.20和126.87日·度.根据有效积温法则预测巴氏钝绥螨在南昌地区的发生代数为21代.  相似文献   

15.
双纹须歧角螟(Trichophysetis cretaceaButler)是为害茉莉花的重要害虫。本文于室内就温度、湿度及极端高温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5~30℃范围内,双纹须歧角螟的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温度超过30℃时,发育速率减慢。在各虫态中,蛹期的存活率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大。卵、蛹在温度持续高于35℃时不能存活。40℃高温处理4~8h能显著缩短卵发育历期,延长成虫寿命,提高产卵量。在适宜的温度下(23~25℃),湿度对双纹须歧角螟各虫态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食锈菌瘿蚊蛹发育及成虫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英  南小宁  贺虹 《植物保护》2012,38(2):130-132
为了明确温度对食锈菌瘿蚊(Mycodi plosis sp.)蛹发育和成虫寿命的影响,为利用该类昆虫进行植物锈病的生物控制提供基础,在智能人工气候箱内5个恒温条件下(18、22、26、30℃和34℃)测定食锈菌瘿蚊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并对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在18~30℃的温度范围内,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从18℃的11.23 d和5.58d缩短至30℃条件下的5.98d和2.98d,与温度呈负相关,且温度对食锈菌瘿蚊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具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达到34℃时,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略有延长;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5.82±2.28)℃,有效积温为(142.03±17.52)日·度.食锈菌瘿蚊蛹的发育速率总体趋势符合逻辑斯蒂曲线;而成虫寿命则随着温度的升高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高温不利于其存活.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杀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后代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采用联苯肼酯、三唑锡和哒螨灵对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的致死中浓度处理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测定其后代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寿命、雌性比例及繁殖力,构建亚致死条件下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的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并模拟其种群增长模型,分析不同杀螨剂亚致死效应对捕食螨后代的影响。结果表明,联苯肼酯处理能显著缩短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的未成熟期(4.81 d),显著延长双尾新小绥螨后代雌成螨的寿命(45.43 d),且对存活率、产卵前期、雌性比例和净增殖率无显著影响。三唑锡处理降低了双尾新小绥螨后代雌性比例(0.37)并显著降低了其后代净增殖率(15.91),对未成熟期、产卵前期和雌雄成螨寿命均无显著影响。哒螨灵处理对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的未成熟期、存活率、雌成螨寿命、产卵前期、和雌性比例均未产生显著影响,仅显著延长了雌雄成螨寿命(51.22 d和44.23 d)。经所建Timing种群模型模拟,3种杀螨剂处理后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种群均可以继续增殖,经过60 d无限制增殖后,联苯肼脂处理的双尾新小绥螨后代种群数量是对照的1.62倍,达4 976头;哒螨灵处理(2 101头)和三唑锡处理(983头)的种群数量较对照分别减少了31.43%和67.92%。表明联苯肼脂对双尾新小绥螨后代影响较小,是较为安全的杀螨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22、25、28、31和34℃)对稻飞虱卵期优势寄生蜂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的生态适应性的持续影响。结果表明,28℃和31℃对稻虱缨小蜂的幼期发育、羽化率、成虫寿命和性比的持续影响不明显。22、25和34℃下幼期发育历期随世代增加而延长,羽化率随世代增加而降低。成虫寿命在22℃下随世代增加而延长,34℃下随世代增加而缩短。22℃和25℃下稻虱缨小蜂幼期发育历期有显著的累积效应,34℃下对羽化率的影响有显著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