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胺为对照,在南疆研究滴施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艾氟迪对棉花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棉花优质高产高效化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棉花滴施艾氟迪后株高变矮,单株果枝数增加,单株铃数、铃重增加,籽棉产量增加6.8%,皮棉产量增加7.9%,对棉花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施药后连续种植不同作物评价了咪唑乙烟酸对后茬作物安全性。结果表明,咪唑乙烟酸108g/hm~2、216g/hm~2处理在壤土、砂土处理区对花生田杂草防除效果均在9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对花生出苗率没有显著影响,均在90%以上,但216g/hm~2有效量处理对花生生长产生轻微药害,其中壤土处理花生产量明显低于对照处理;对后茬作物安全性表明,施药后4个月种植小麦、12个月种植玉米、棉花,壤土、砂土处理组咪唑乙烟酸108g/hm~2处理对小麦、玉米、棉花药害不明显,216g/hm~2处理对后茬作物小麦、玉米、棉花均产生轻微药害,小麦株高、鲜质量、分蘖、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玉米出苗后叶片黄化,苗期株高、鲜质量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棉花苗期株高、鲜质量、成株期株高、铃数、铃质量显著低于对照处理;施药后12个月种植甘薯、黄瓜、西瓜各药剂处理区药害明显,其中后茬作物甘薯、黄瓜在相同剂量处理下壤土处理组药害较砂土处理组严重。因此,在使用咪唑乙烟酸防治花生田杂草后,尽量避免种植甘薯、黄瓜、西瓜等作物,可与小麦、玉米、棉花进行合理轮作,但应考虑施药土壤环境、控制咪唑乙烟酸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相似文献   

3.
间作对红壤旱地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红壤旱地棉花适宜的耕作方式,增加棉花产量、改善品质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以棉花单作为对照,分别比较了棉花与大豆、玉米和甘薯间作对棉花株高、果枝数等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较单作可提高棉花第一果枝高度和第一果枝节位;促进棉花株高、果枝数、真叶数的增加;可增加棉花成铃数,特别是提高伏桃比例从而提高棉花产量;可降低马克隆值和提高断裂比强度从而改善棉花纤维品质。综合分析认为,棉花间作甘薯的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源库关系改变对棉花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剪叶、疏蕾处理棉花以研究其时主要光舍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棉花群体叶面积适宜范围内。库的增大有利于促进叶片光舍功能增加、光舍产物的输出速率加快。叶铃比和叶面积栽铃量与产量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较低的叶铃比和较高的叶面积载铃量是高产的保障。高产品种后期群体具有较强的光舍能力且对强光的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5.
杏棉间作复合系统中棉花生长及生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大田棉花为对照,与杏、棉间作下棉花的株高、LAI、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杏、棉间作下棉花的株高和LAI相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且随着距杏树垂直距离的增加,其变化呈偏态分布趋势;间作下棉花的铃重、株铃数、有效果枝数和衣分相比对照均有一定的减少,各处理与对照间单株铃数和果枝数差异极显著,间作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有效果枝数株铃数铃重衣分;间作减少了棉花的单位面积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在杏、棉间作下试验的3个品种中鲁棉研28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田旋花的防除效果,明确脱叶剂混配草甘膦异丙胺盐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棉花收获期开展第二次叶面喷施脱叶剂(540 g·L-1噻苯·敌草隆)时加入41%(质量分数)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7 500 mL·hm-2的效果试验,以常规喷施脱叶剂为对照。结果表明:第二次药后7 d,处理对田旋花株防效为40.14%,药后15 d株防效在80.15%;药后15 d,处理和对照的棉花铃重、衣分无显著差异,棉纤维的马克隆值、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断裂伸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见,第二次喷施脱叶剂噻苯·敌草隆时加入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7 500 mL·hm-2对田旋花有较好的防效,且对棉花安全。  相似文献   

7.
花铃期增温对棉花生理指标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杂棉7号为材料,研究了花铃期增温处理对棉花几个生理生化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增温处理棉花叶片的SOD、POD活性低于常温处理,MDA含量高于常温处理,并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增温处理下皮棉产量、铃重、单株成铃数及衣分显著低于常温处理。因此,高温逆境对棉花生长有很大影响,最终表现为棉花产量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小麦新品种豫农202植株上部三片叶对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别在小麦开花期和灌浆中期进行了不同的剪叶处理,分析了不同剪叶处理对剩余叶片的SPAD值、籽粒灌浆速率及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开花期和灌浆中期剪叶后,植株上部三片叶的SPAD值在不同处理间具有明显差异,剪去部分叶片后剩余叶片的SPAD值均有所提高。从剪叶对籽粒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来看,开花期剪叶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灌浆中期剪叶。不同剪叶处理间籽粒的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存在明显差异,开花期剪去倒一叶对灌浆速率具有较大的负向效应,其干物质积累量比对照降低了21.22%;剪去倒三叶对灌浆速率具有较大的正向效应,其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了12.20%。灌浆中期剪叶后,所有剪叶处理的籽粒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对照,且剪去的叶片越多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下降的幅度越大,同时剪去倒一叶和倒二后下降的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城市发酵污泥在棉花上的最佳施用方式及其增产机理,降低棉花生产成本。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土壤中不加污泥为对照(CK),探讨污泥与土壤混合(A)、污泥覆盖土壤表面(B)、混合+覆盖(C)3种施用方式对棉苗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的施用显著促进棉花苗的生长,棉花出苗率、健苗率、株高、叶面积、叶片数比CK极显著增加;对棉花苗根有诱导和促进生长作用,根长、根数量、根粗、根体积施用污泥的处理显著高于对照,A、B和C处理的总根量比CK分别增加20.0%、15.7%、18.4%。  相似文献   

10.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UV-B辐射增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人工增加对棉花UV-B辐射,设置4个处理,各处理的辐射剂量分别为0W·m^-2(RO)、0.5W·m^-2(R1)、1.0W·m^-2(R2)和1.5W·m^-2(R3),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棉花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表观伤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增强,R1、R2和R3处理组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分别与对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R3与各个处理之间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棉花叶片可见伤害症状越来越严重,各个处理的棉花产量和品质显著低于对照。UV-B辐射增强使棉花形态、产量和品质之间存在密切的直接关系,UV-B辐射强度越大对棉花的影响就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