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筛选具有溶磷能力的薏苡内生细菌并明确其类型,为后续研制生物菌肥提供优良菌株资源。【方法】以播种25 d的薏苡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研磨稀释涂板法从薏苡的根、茎、叶中分离筛选具有溶磷能力的薏苡内生菌,探索该类菌溶解有机磷、无机磷、分泌磷酸酶的能力;通过盆栽试验探究溶磷内生菌对薏苡幼苗的促生长作用。【结果】筛选到溶解有机磷细菌8株,溶解无机磷细菌5株。其中,编号为R24的菌株溶解有机磷能力最强,摇瓶5 d后,上清液可溶性磷含量为37.20 mg·L-1;编号为L21的菌株溶解无机磷能力最强,摇瓶5 d后,上清液可溶性磷含量为62.93 mg·L-1。2株溶磷菌及等比例混合菌液能够促进盆栽薏苡的株高、茎粗、分蘖数,促生长能力从大到小为:L21>R24>混合菌液[V(R24)∶V(L21)=1∶1]。通过16S rDNA序列鉴定,R24为短小芽孢杆菌,L2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结论】溶磷菌L21和R24对薏苡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的多样性,分离鉴定内生固氮菌并筛选具有促生作用的菌株,为水稻生产中固氮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无氮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拔节期和抽穗期佳辐占根系中分离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16S rRNA方法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透明圈法进行溶磷解钾能力验证;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将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单独接种盆栽水稻幼苗,测定其对株高、根长、鲜质量的影响;将内生固氮菌混合菌液接种水稻品种佳辐占和台粳8号,于齐穂期测定倒1、倒2和倒3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结果】从拔节期和抽穗期水稻根系中分别分离出10和20株内生固氮菌,且两个时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拔节期以克雷伯氏菌属为主,而抽穗期以假单胞菌属为主。筛选出7株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分别是J3、J10、J23、H27、H30、H33和H37。乙炔还原法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内生固氮菌均具有弱固氮活性,其中 H33和H40-2菌株固氮能力相对较强。将固氮菌回接水稻幼苗,H40-2和J3菌株对水稻株高、地上鲜质量、根长均有显著影响,可促进水稻生长。将固氮菌混合回接水稻根系,发现佳辐占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台粳8号显著提高。【结论】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H40 2和J3在水稻苗期具有明显促生作用,可作为功能性内生固氮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将采集的常年施用磷肥和钾肥的土壤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分别涂布于难溶无机磷和难溶无机钾的固体培养基上,分别获得24株解磷菌和15株解钾菌。将获得的解磷菌和解钾菌分别接种到含有难溶无机磷和解钾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通过测定发酵液中可溶性磷和可溶性钾含量,筛选出5株高效解磷菌和3株高效解钾菌,其中溶磷效果最好的菌株为P-6-1,培养7d后发酵液中可溶性磷增加量达33.07μg·mL~(-1);菌株K-1-1的解钾效果最好,发酵液中可溶性钾增加量可达0.081g·L~(-1)。为获得兼具溶磷和解钾能力的菌株,将24株解磷菌接种到解钾液体培养基中,同时将15株解钾菌接种到难溶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通过分别测定解磷菌的解钾能力和解钾菌的溶磷能力,成功筛选出2株兼具溶磷和解钾能力的菌株,分别为K-1-1和K-6-4。其中解钾菌K-1-1可使含磷培养基中可溶性磷增加量达6.81μg·mL~(-1)。与目前报道的解磷或解钾菌株相比,菌株K-1-1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4.
对江苏省道地药材茅苍术叶片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固氮、解磷、解钾、产生长素的能力进行研究.依据菌落形态的不同,共分离得到52株内生细菌.能正常传代培养的45株内生细菌经ARDRA分析后归入14个聚类簇,簇内菌株的BOX-PCR指纹图谱相似度不高,在属水平上显示出茅苍术内生细菌丰富的多样性.各聚类簇代表菌株16S rDNA的序列分析表明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与泛菌属、微杆菌属、短杆菌属、农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细菌亲缘关系相近,优势内生细菌与假单胞菌属细菌亲缘关系相近.45株能正常传代培养的内生细菌中,有10株能够在无氮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具固氮潜力.使用nifH基因通用引物对其基因组进行扩增后,除ALEB 33外,其它9株内生细菌均可获得与nifH基因片段大小相近的条带.分别使用NBRIP培养基和蒙金娜有机磷培养基筛选后获得19株和15株能够溶解磷酸钙和卵磷脂的内生细菌,其中ALEB 43溶解无机磷的能力最强,达(251.43±6.55) mg/L;ALEB 4A溶解有机磷的能力最强,达(23.63±1.46) mg/L.部分内生细菌溶解无机磷的能力与其产酸能力呈正相关,而菌株溶解有机磷的能力却无此相关性.通过硅酸盐培养基的筛选,获得具有解钾潜力的菌株24株.43株内生细菌能够将色氨酸转化为生长素,其中ALEB 44产生长素的能力最强,达(268.44±10.12) μg/mL.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江苏省道地药材茅苍术体内丰富的内生细菌资源及其促生长潜力,对进一步阐述茅苍术与内生菌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别利用钼蓝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元素分析仪和Salkowski比色法测定5株蕲艾内生细菌溶磷、解钾、固氮和产IAA的能力,并比较它们对黄州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菌株Acinetobacter pittii lzy-1、Pseudomonas psychrotolerans lzy-2和Pantoea sp. Lzy-3既能溶剂有机磷(8.28~23.72 mg/L),也能溶解无机磷(75.57~342.77 mg/L);Curtobacterium luteum lzy-9只能溶解无机磷(358.02 mg/L)。5株待测菌株都具有解钾能力(5.77~19.77 mg/L),lzy1和lzy9具有固氮活性,且固氮能力相当(发酵液氮含量分别为8.55、8.73 mg/L)。除了lzy1,其余4株菌都能产IAA(10.38~15.43 mg/L),其中lzy2产IAA活性最高。5株菌均对黄州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lzy2提高发芽势的效果最为显著,lzy9对下胚轴长和株高的促生效果最为显著,增长率分别为191.22%和83.23%;Bacil...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米槁(Cinnamomum migao)根部内生促生真菌菌株,探究其对米槁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方法】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祥乐村、坝碰村和平艾村采集米槁鲜根,分离纯化得到内生真菌,利用透明圈法对所得菌株进行促生作用研究,将所得菌株接种至蒙金娜无机磷固体培养基、解钾固体培养基及King液体培养基进行促生能力测定,筛选促生能力强的菌株;再将筛选所得菌株分别回接至米槁幼苗,以接种等量空白培养基为对照,培养180 d后测定幼苗的生长生理指标。【结果】从米槁根部分离纯化得到41属177株内生真菌,利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16株具透明圈的真菌;促生能力测定结果表明,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Acrocalymma vagum)4株菌株具有较高促生潜力。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球毛壳菌能显著促进米槁幼苗对钾的吸收,哈茨木霉能显著促进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幼苗对磷的吸收,深绿木霉能显著促进米槁幼苗苗高及地下部分的生长,深色有隔内生真菌能显著促进幼苗SOD活性。4种促生菌对米槁幼苗的促生作用不同,其中促生菌的产IAA能力与米槁幼苗的生长显著相关,溶磷、解钾能力与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球毛壳菌、哈茨木霉、深绿木霉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米槁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不同菌种对米槁幼苗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7.
探究2株薏苡内生菌株(L21、R24)分泌嗜铁素、羧甲基纤维素酶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的能力,并通过纸床发芽法评价这2株内生菌对薏苡、玉米、水稻、大麦、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2株薏苡内生菌都具有产生嗜铁素、羧甲基纤维素酶和ACC脱氨酶的能力,其中,菌株R24合成嗜铁素的能力最强,其嗜铁素相对含量为95.80%;菌株L21产羧甲基纤维素酶和ACC脱氨酶的能力最强,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为0.61 U/mL,滤纸酶活性为1.43 U/mL,ACC脱氨酶活性为2.30μmol/(μg·h)。种子发芽试验结果显示,2株内生菌及其混合菌液都能提高薏苡、玉米、水稻、大麦、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及促进幼苗生长,尤其是在幼苗根系的生长方面影响较为显著;其中,编号为L21的菌株的促生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稳定薏苡产量,减少化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为后续研制生物菌肥提供了优良的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8.
水稻根际促生菌筛选及其对水稻促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自生固氮菌13株、硅酸盐细菌15株、溶磷菌8株,经筛选N11、K01、P07分别具有较强的固氮、分解难溶态钾和降解难溶态磷的能力。经水稻平皿栽培试验证明各菌株对水稻苗期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经初步鉴定N11、K01、P07分别属于固氮菌属、芽孢菌属和假单孢菌属。  相似文献   

9.
玉米根际溶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溶磷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法,对玉米根际溶磷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出38株解无机磷菌株和35株解有机磷菌株,并发现无论是细菌总数,还是溶磷细菌总数,根际土壤都比非根际土壤要多.对筛选获得的73株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发现,大多数菌落呈乳白色或黄色、形状不规则或近圆形、光滑黏稠、扁平、不透明、边缘不整齐.进一步利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其溶磷能力,发现无机磷菌株溶解的有效磷含量与培养液pH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有机磷菌株则无明显相关.各菌株溶解磷酸钙和卵磷脂的能力差异较大.无机磷菌株和有机磷菌株对无机磷(磷酸钙)和有机磷(卵磷脂)的溶磷量分别为8.88~108.31和0.51~3.53 mg/L.菌株中SWJ1-4和SWJ3-1溶解无机磷能力较强,RYJ1-6溶解有机磷能力较强,且这3株菌株生长快、生长状况良好,在后续微生物菌肥研制中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试3株甘蔗内生细菌的抗病促生长活性,并确定优良菌株的分类学地位,为后续甘蔗生防菌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材料。【方法】以分离自甘蔗栽培种闽糖69-421和滇蔗01-58的3株芽孢杆菌P8、Q2和P7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广谱抑菌活性和促生长活性指标;检测菌株的常规生理生化指标,对菌株16S rRNA和GyrA两个看家基因进行测序,采用MEGA软件邻接法对3株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3株菌株对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烟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icotianae Avern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大斑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turcicum)和玉蜀黍离蠕孢菌(Bipolaris maydis)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菌株Q2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81.60%,对其余病原菌抑制率也达到61%以上;其嗜铁素合成能力强于P8和P7;其无机磷利用能力强于P8和P7,可溶性磷含量达166.95 mg/L;培养3 d时,Q2的纤维素酶活...  相似文献   

11.
以从小麦分离出的127株内生细菌为研究对象,体外试验测定内生细菌分泌生长素(Indole acetic acid,IAA)、解无机磷和有机磷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内生细菌浸泡小麦种子,通过室外盆栽试验测定内生细菌对小麦的株高、根干重、茎叶的干重等指标的影响。分别采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综合统计分析法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7株内生细菌分为四大类,最优第一类有6个菌种,分别为RC79和SB127(Bacillus cereus)、LD161(Pseudomonas fluorescens)、RA135(B.subtilis)、JD204(P.putida)、RB132(B.megaterium),其小麦生长的株高、茎叶干重、根干重、解无机磷解磷圈、解有机磷解磷圈、解无机磷能力、解有机磷能力和分泌生长素含量等8个观察指标都高。第二类为18株,第三类为27株,第四类为76株。小麦生长指标(株高、茎叶干重、根干重)与菌株的解无机磷解磷圈、解有机磷解磷圈、解无机磷能力、解有机磷能力和生长素含量等指标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解无机磷和有机磷能力、分泌生长素含量对小麦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的内生细菌促进小麦生长的作用不同。选择能够分泌生长素含量高、解无机磷和有机磷能力强的最优内生细菌菌种,对促进小麦生长,防治小麦病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甘蔗及甘蔗近缘属内生菌的筛选、鉴定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挖掘甘蔗栽培种及其亲缘野生种中内生菌的功能与价值,筛选出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功能活性的微生物菌株,用于促进甘蔗产业的增收增产。以前期分离纯化获得的589 株甘蔗内生细菌为基础,筛选并鉴定具有固氮、溶磷、解钾等促生长特性的功能菌株。在此基础上,对菌株产生的有机酸、吲哚乙酸(IAA)和嗜铁素也进行了定量测定与种类划分。结果表明:共有12 株功能菌株被筛选得到,分别编号为B7、B9、C9、D5、E12、F5、G3、H5、J8、L9、M3、O9,其中多株菌株同时具有固氮溶磷解钾等生物学活性;12株菌株分别属于PantoeaPseudomonasEnterobacterSerratiaAcinetobacterBacillus 6个属。进一步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3与C9对于无机磷和有机磷的溶解能力较强,溶磷量分别为1 386.97±331.96与2 523±68.17 mg/L;菌株M3解钾能力较强,解钾量为8.59±0.08 mg/L;各菌株所产生的有机酸主要为酒石酸,其次为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12株功能菌株可产生IAA及嗜铁素,但产生嗜铁素的种类随菌株而异;各菌株与甘蔗种苗共培养过程中均能促进甘蔗种苗芽长与根长的生长,其中表现较优的有E12、C9、G3菌株处理组。该研究可为后续微生物菌肥开发奠定材料基础,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刺槐根瘤菌溶磷和分泌植物生长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磷圈法、钼锑抗比色法和Salkowski比色法,对分离自陕西6个区(县)的25株刺槐根瘤菌菌株进行了溶磷和分泌植物生长素(IAA)能力的定性和定量测定。在溶磷能力的定性测定中,菌株SLCH171对有机磷和无机磷的溶解能力均最强;在定量测定中,菌株SLCH171对有机磷的溶解能力最强,SLCH184对无机磷的溶解能力最强,有10株菌既能溶解无机磷又能溶解有机磷。分泌IAA测定显示,有21个菌株具有分泌IAA的能力,以SLCH184的分泌能力最强;各菌株分泌IAA能力的定量测定结果与定性测定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处理对蚕豆根系及根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蚕豆品种89-147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蚕豆根系及根瘤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磷肥和磷钾肥配施在现蕾期和开花期对根系和根瘤生长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单施钾肥在各个时期对根系和根瘤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大;氮磷钾肥配施对根系生长较好,但在现蕾期和开花期对根瘤生长有抑制作用。从经济产量结果看,氮磷钾肥配施的产量最高,其次为单施磷肥和磷钾肥配施,单施钾肥增产效应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为丰富具有产吲哚乙酸(IAA)功能的芽孢杆菌菌种资源,开发高效根际促生微生物菌肥,从玉米、生菜和绿化带植被的根际土壤中筛选产IAA的芽孢杆菌,最终获得3株高效产IAA的菌株——YC9L、YC3172和YC5064,其IAA产量分别为46.72、79.75、67.55 mg·L-1。对其进行理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YC9L和YC3172菌株为大猩猩芽孢杆菌(Bacillus massiliogorillae),YC5064菌株为栗褐芽孢杆菌(Bacillus badius)。玉米种子发芽试验显示,YC9L和YC5064菌株对玉米种子发芽,以及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生菜盆栽试验显示,YC9L、YC3172、YC5064菌株对生菜植株生长具有促进效果。玉米盆栽试验显示,YC9L、YC3172、YC5064菌株对玉米植株生长有良好的促进效果,且以YC9L的效果最优。YC9L、YC3172、YC5064菌株均具有解钾能力;YC9L和YC3172菌株具有解磷能力;YC9L、YC3172、YC5064菌株对镉、锌、铜均具有耐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螃蟹脚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其产IAA、铁载体及解磷、解钾能力,筛选具促生活性菌株,为后续植物内生细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寄生植物螃蟹脚为研究材料,采用4种分离方法和5种不同培养基分离其内生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对内生细菌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确定内生细菌的分类地位;从分离获得的螃蟹脚内生细菌中筛选具有ACC脱氨酶活性菌株,并对含ACC脱氨酶内生菌株的产IAA、铁载体及解磷、解钾能力进行测定。【结果】从螃蟹脚中共分离纯化获得60株内生细菌,通过16SrRNA测序及比对分析,去重复后共获得52株螃蟹脚内生细菌,分属于15科22属,其中以悬浮法(Z法)和纤维素—脯氨酸培养基(4号)的分离效果最佳,分别获得16和17个菌属,且以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为优势菌属,占23.08%。促生能力测定结果表明,12株具ACC脱氨酶活性的内生细菌中7株菌(占58.33%)具有产IAA能力,其中菌株SWFU34产IAA能力最强,为4.95mg/mL;10株菌(占83.33%)具有产铁载体能力;8株菌(占66.67%)具解磷和解钾能力,其中有4株菌株(占33.33%)同时具有产IAA、铁载体及解磷、解钾能力。【结论】螃蟹脚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及具促生活性的菌株,其中短小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假单胞菌属菌株SWFU34的促生活性最突出,具有农业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从大豆根际及根瘤中分离获得2株具有较高解磷能力的细菌PSB-1和HZP1,通过Salkowski比色法和钼锑钪比色法,对这2个菌株产生IAA(indole-3-acetic acid,IAA)的能力和溶解无机磷的能力进行了测定,同时对紫云英和大豆进行接种,并对田间栽培的大豆进行了菌剂接种试验。结果显示:PSB-1及HZP1均具有解磷及产IAA的特性;单接种解磷菌HZP1或PSB-1均有促进紫云英和大豆生长的作用;相比于单接种根瘤菌,将这2株解磷细菌分别与根瘤菌混合接种能进一步提高大豆和紫云英的地上生物量、根瘤鲜质量和根瘤数。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单独接种根瘤菌剂或解磷菌剂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双接种根瘤菌剂和解磷菌剂的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38株温莪术根际菌的产铁载体、解磷、产IAA的能力和抑制致病菌的能力。这些菌株中25株菌分泌IAA的量可达到1 mg·L-1以上;23株菌铁载体产量达到10+;10株菌解磷能力在2 mg·L-1以上;有3株菌对4种植物致病菌都有抑制效果。经综合评价筛选出3株菌进行盆栽试验。WP0702产较高的铁载体,抑菌能力较强;WK0101铁载体、解磷、产IAA的能力均较高,但无抑菌能力;这2株菌株均明显促进温莪术的产量。试验数据证明具有抑制致病菌的能力、解磷和分泌适当浓度IAA的菌株都有作为生物有机肥的可能。用lux AB基因标记菌株WP0702,证明该菌株在不同土壤中可以持续存活。WP0702和WK0101具有作为温莪术生物肥料、克服连作障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水稻根际土壤溶磷菌的分离、鉴定及对水稻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明确水稻根际溶磷菌株溶磷能力及其对水稻植株及根际土壤磷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溶磷圈法从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具有较强溶解Ca3(PO4)2能力的2株细菌NDW1和NDW3,根据16S r DNA对菌株进行鉴定。以NBRIP为基础培养基,通过正交试验对2株菌株利用氮源、碳源及初始p H进行优化,鉴定菌株的吲哚乙酸(IAA)分泌量,研究溶磷菌对水稻的促生作用,以及对土壤速效磷和水稻幼苗全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菌株NDW1和菌株NDW3分别被鉴定为Enterobacter sp.和Serratia sp.,2株菌株溶磷的最佳条件组合均为葡萄糖、蛋白胨及初始p H 6。2株菌株24 h内最高溶磷量分别为294.95和312.93μg·m L-1,且都可分泌IAA。土培和沙培条件下,溶磷菌NDW3对水稻株高、根长、最大叶长及地上干质量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NDW3在2种种植条件下均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速效磷及水稻植株全磷含量。【结论】从水稻根际土壤分离获得2株溶磷能力较好的细菌菌株Enterobacter sp.NDW1和Serratia sp.NDW3,菌株NDW3对水稻的促生作用强于菌株NDW1。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处理对蚕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蚕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蚕豆植株的营养生长性状和产量性状均无极显著差异。施氮肥、磷肥均可抑制单个根瘤的生长发育,单施氮肥和磷肥均可增加植株的根瘤数,蚕豆对氮和磷的吸收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