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明确甘肃省燕麦主产区叶斑病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种类,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定西市通渭县、张掖市山丹县和民乐县、武威市天祝县和甘南州合作市大面积种植的燕麦田间叶斑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采集的病叶进行了病原菌的培养、分离、致病性测定及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燕麦叶斑病的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定西市通渭县最严重,平均病叶率为96.15%,平均病情指数为70.26;武威市天祝县的叶斑病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95.07%和69.16;张掖市民乐县叶斑病较轻,平均病叶率为8.78%,病情指数为2.45。分离纯化获得的真菌经致病性测定后发现发病症状与田间病害症状一致,经再次分离可得到相同的病菌。进一步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表明引起甘肃省燕麦主产区叶斑病的病原菌有10种,分别为燕麦内脐蠕孢(Drechslera avenae)、燕麦核腔菌(Pyrenophora avenae)、德氏霉菌(Pyrenophora chaetomioides)、细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苹果链格孢(Alternaria mali)、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芽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多主枝孢(Cladosporium herbarum)和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优势菌为燕麦内脐蠕孢和细交链孢,在各调查样地均能分离出。明确了燕麦叶斑病在甘肃省主要种植区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种类,除燕麦内脐蠕孢和燕麦核腔菌外,其他均为国内燕麦叶斑病新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2.
叶斑病(Drechslera avenacea)是燕麦(Avena sativa)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燕麦的品质和产量。天祝藏族自治县是甘肃省燕麦的主要种植区,为明确这一地区叶斑病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菌种类,本研究对天祝县5个村镇的燕麦田进行了叶斑病发生情况调查和病样采集,对病原菌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个调查区域中松山镇黑马圈河村和东大滩乡上泉村发病最严重,病叶率高达92%以上,病情指数60以上;安远镇柳树村、抓喜秀龙乡南泥沟村和东大滩乡酸茨沟村发病也较重,发病率在64%左右,病情指数23左右。经分离鉴定,发现引起天祝县燕麦叶斑病的病原菌共有4属5种,其中德氏霉属(Drechslera)2种,链格孢属(Alternaria)、附球菌属(Epicoccum)和枝孢菌属(Cladosporium)各1种。天祝县燕麦叶斑病发病较严重,共分离筛选出的5种病原菌,除德氏霉属的燕麦内脐蠕孢(Drechslera avenae)外,其它病原菌在国内燕麦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为鉴定燕麦叶斑病菌、筛选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对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燕麦叶斑病菌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不同碳、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情况;进一步地,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分离得到的43株燕麦叶斑病菌为燕麦内脐蠕孢(Drechslera avenae)。比较7种碳源和8种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发现供试碳源果糖和氮源酵母提取物对燕麦内脐蠕孢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室内药剂筛选试验表明,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对燕麦叶斑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0.894 mg·L-1和3.656 mg·L-1;而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代森联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在9.145 mg·L-1~12.850 mg·L-1之间。研究结果可为燕麦生产过程中使用杀菌剂防治燕麦叶斑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病害严重影响了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荞麦主要病害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以甘肃省荞麦的6种靶标病原菌和7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链格孢叶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葡萄孢灰霉病(Botrytis ci...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为初步明确引起青贮玉米(Zea Mays L.)叶斑病的蠕形菌种类,采集疑似病斑叶片样本,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形态特征观察,ITS-rDNA序列和GADPH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42株病原菌为3属6种真菌,其中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和玉米生平脐蠕孢(B.zeicola)为优势病原菌,分别为77株和48株;其次为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9株,疣状弯孢(Curvularia verruculosa)2株,新月弯孢(C.lunata)3株,穗状弯孢(C.spicifera)3株。致病性测定发现麦根腐平脐蠕孢和玉米生平脐蠕孢对青海省8个主栽青贮玉米品种均有致病性,其余4种病原菌的致病性各有差异。本研究初步明确引起青贮玉米叶斑病的蠕形菌种类及其致病性,为后续开展病害诊断及其综合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贡柑黑腐病是近年来在贡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该病害可导致嫩梢快速枯死,大量嫩叶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本研究从病区采集发病枝叶,对贡柑黑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贡柑黑腐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芸薹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 (Berk.) Sacc.)和柑桔链格孢菌(Alternaria citri Ellis & Everhart)的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结合形态学特征,推断该病原菌为柑桔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7.
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对采自重庆地区疑似由链格孢菌引起的枇杷叶斑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所得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与 GenBank中登陆的四株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登录号分别为:FJ228163、KT192329、KM100451、KP278185)的相似性均为99%,结合病原菌的菌落、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其鉴定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GenBank登录号为KY397985,并命名为24-CQYB。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咪鲜胺、嘧菌酯、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及苯醚甲环唑等5种杀菌剂对24-CQYB菌株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苯醚甲环唑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3.84 mg/L。  相似文献   

8.
青贮玉米是青海省玉米发展的优势产业,但是链格孢叶枯病的发生对青贮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了影响.为了对青贮玉米链格孢叶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及对其致病力进行分析,本研究从青海省不同海拔高度青贮玉米种植区采集病叶,从中分离得到177株病原菌,根据菌落和孢子等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根据对金皇828、铁研53号和中单2号青贮玉米的接种结果计算病情指数,对155株菌株致病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极细链格孢(A.tenuissima)、致密链格孢(A.compacta)和Alternaria sp,分别占病原菌总数的28.2%、17.5%、15.2%和21.5%,为优势病原菌.155株病原菌都能侵染3种青贮玉米,接种铁研53号后强致病力菌株、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分别有68、56和31株;接种金皇828后强、中等和弱致病力菌株分别有69、60和26株;接种中单2号后强、中等和弱致病力菌株分别有64、58和33株.本研究结果表明青贮玉米链格孢叶枯病是由多种链格孢属真菌共同侵染造成的,且病原菌存在致病力分化.  相似文献   

9.
几种真菌对3种常见冷季型草坪草的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我国北方常见的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为材料,将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枝孢(Cladosporium herbarum)、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德氏霉(Drechslerasp.)、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锐顶镰孢(F.acuminatum)、尖镰孢(F.oxysporum),腐皮镰孢(F.solani)和粉红粘帚霉(Gliocldium roseum)10种分离自草坪草的真菌接种,进行离体叶片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细交链孢、根腐离蠕孢、德氏霉、腐皮镰孢、粉红粘帚霉和枝孢对高羊茅具有明显的致病性;根腐离蠕孢、燕麦镰孢和锐顶镰孢对黑麦草有明显的致病性;而仅根腐离蠕孢对早熟未有较明显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以高寒草地优势植物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内生细菌RC14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能力;并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对RC14进行鉴定。结果表明:RC14对多种植物根部病原菌和叶斑病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的病原菌种类有葡萄孢属(Botrytis)、蠕孢属(Bipolaris)、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孢菌属(Fusarium)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等植物病原真菌属,说明RC14具有较广的抑菌谱。RC14菌体杆状,大小为1.9~3.3 μm×0.7~0.8 μm, G+,中生芽孢,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基因序列综合分析结果表明RC1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本研究结果为开发和利用高寒草地所特有植物的内生拮抗菌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开发生物农药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甘肃省燕麦(Avena sativa)产区白粉病的发生及其危害情况,本研究对张掖、甘南、武威和定西等市(州)主要燕麦产区进行了白粉病调查,同时采集病样对白粉病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除甘南州的合作市和碌曲县未发现白粉病外,其余调查县(市)均有发生,其中天祝县种植的‘甜燕麦’病情指数最高可达50.10,山丹县种植的‘牧乐思’和‘加燕2号’病情指数较低,分别为0.28和0.34;同一燕麦品种在不同调查区发病程度差异较大,其中‘甜燕麦’病情指数变化最大(3.40~50.10),‘白燕7号’在永登县病情指数高达43.29,在通渭县仅为1.22;不同品种在同一种植区的发病程度也有差异。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调查过程中采集的白粉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甘肃省燕麦白粉病可能存在禾本科布氏白粉菌黑麦专化型Blumeria.graminis(DC.)f.sp.secalis和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燕麦专化型B.graminis(DC.)f.sp.avenae共2种。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区生态环境对燕麦营养价值及干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2008年3月10月在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半干旱区)、通渭县华家岭(二阴地区)和天祝县打柴沟(高寒区),通过研究不同种植环境对燕麦(Avena sativa L.)营养价值及干草产量的影响,以期确立燕麦适宜种植的区域。结果表明:灌浆期燕麦干草蛋白质、酸洗纤维、及成熟种子粗蛋白含量在3个区域变化显著,不同种植环境对燕麦营养价值及产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灌浆期干草平均产量、干草平均粗蛋白产量均以华家岭为最高,分别为8894.07 kg·hm-2和951.84 kg·hm-2,因而华家岭最适宜燕麦生产;供试燕麦品种中,甘引1号和陇燕2号灌浆期干草平均产量和干草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可用来生产优质干草;白燕7号可用于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13.
根据《张掖市牛产业扶持资金肉牛冻精采购项目代理服务补充协议》要求,因冻精采购的特殊性,需在采购前做好各县区冻精市场需求调查及预判供应商考察等工作。某咨询代理公司于2022年3月3日至16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调查组,选择高台县、民乐县、临泽县、甘州区4个牛产业发展大县,作为张掖市肉牛冻精使用情况和市场需求的调查样本,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14.
充分了解本地奶牛结核病流行病学,预防人畜共患病,采用牛型结核分支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1996~2006年对武威市奶牛结核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1年间共检奶牛17 049头,检出阳性牛255头,平均阳性率为1.49%。该期间武威市奶牛结核病在古浪县、天祝县、民勤县和凉州区均有发生。从奶牛结核病的流行趋势分析,11年间奶牛结核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华和春  张桂芬 《草业科学》2010,27(7):168-171
豌豆(Lathyrus splendens)新品系古豌1号是采用6亲复合杂交与60Go辐射相结合的系谱法选育而成。半无叶型,中早熟品种,生育期90~95 d,株高75 cm左右,荚稍扁而长形,长5~8 cm,宽1.1 cm,双荚率高,单荚种子5~8粒,圆球形,嫩籽粒淡绿色,成熟籽粒呈白色,千粒重220 g;籽粒粗蛋白25.39%(干基),粗淀粉54.54%,赖氨酸1.98%,粗脂肪1.42%;在田间较对照绿豌豆感病相对抗病,和对照德引2号耐病抗性水平相当;在古浪县多点试验中,2年10点次均增产,平均产量6 411.0 kg/hm2,较对照麻豌豆增产36.5%。在武威市生产试验中,3年平均产量5 102.4 kg/hm2,较对照麻豌豆增产15.8%。研究证明,古豌1号在武威市的凉州区、古浪县、天祝县及同类气候区的张掖、白银、宁夏、内蒙古等半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具有种植潜力。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从甘肃省武威市4个县区(凉州区、古浪县、天祝县、民勤县)采集的320份牛血清样品效价进行了检测。中O型抗体检测免疫合格率分别是71.00%,86.30%,80.00%,91.30%,平均合格率为82.15%。检测出亚洲Ⅰ型抗体免疫合格率82.30%,76.30%,70.00%81.30%,平均合格率为77.23%;检测出A型抗体免疫合格率87.75%,93.50%67.30%,76.30%,平均合格率为81.50%。四县区散户肉牛血清样品中O型抗体检测免疫合格率分别:58.80%,61.30%,63.80%,86.30%,平均合格率为67.55%;检测出亚洲Ⅰ型抗体免疫合格率81.00%,75.00%,71.30%,78.80%,平均合格率为76.30%;检测出A型抗体免疫合格率71.00%,77.50%,83.80%,85.00%,平均合格率为79.00%。通过检测结果可以发现武威市肉牛口蹄疫三价苗抗体合格率高于70%,且武威市规模养殖场肉牛口蹄疫三价苗抗体检测合格率高于散养牛的。  相似文献   

17.
7个燕麦品种在甘肃二阴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甘肃通渭县华家岭二阴区对7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生产性能和种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在华家岭种植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对当地的适应性均较好,品种的平均生育期为107 d,在当地均能成熟.品种籽粒粗蛋白含量、β-葡聚糖含量及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籽粒β<葡聚糖含量和...  相似文献   

18.
红豆草黑斑病病菌生物学特性及产毒与侵染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红豆草黑班病病菌生长和产毒的影响因子以及病菌对温度、湿度的适应性和侵染方式。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5~40℃均能生长、繁殖,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佳培养时间为15d,最佳培养液为Fries培养液。黑斑病菌主要通过气孔侵入红豆草,在10-35℃下均能侵染红豆草,最适温度为20-30℃。且病原菌侵染速率与保湿时间关系密切,保湿8h以上,持续时间越长,发病愈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