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用甘农2号小黑麦于2017年在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筛选小黑麦青贮的最佳刈割期和青贮添加剂,旨在丰富该地区牧草饲喂方式,为科学应用小黑麦提供技术支持。试验设2个因素,分别为小黑麦刈割期(A_1:抽穗期;A_2:开花期;A_3:灌浆期;A_4:乳熟期;A_5:蜡熟期)和添加剂种类[B_1:Sila-Max;B_2:Sila-Mix;B_3:CK(不添加)]。通过评价不同刈割期和添加剂间青贮饲料营养品质的差异,结合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小黑麦的生长发育,CP含量逐渐降低,各刈割期小黑麦的WSC含量普遍较高且乳熟期达到最高,抽穗期小黑麦的NDF、ADF含量和DMD显著低于其他时期;开花期pH值最低,乳酸含量在灌浆期最高,乙酸含量随小黑麦的生长发育呈下降的趋势;在开花期以后,ADF含量显著降低,DMD显著升高;乳熟期和蜡熟期的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刈割期。添加Sila-Max显著提升了小黑麦的青贮品质,提高了乳酸含量,降低了pH值和氨态氮/总氮,尤其在乳熟期和蜡熟期。以收获草产量为目的,则应该在蜡熟期刈割,要获得较优的营养价值以及青贮品质,兼顾较高草产量,则应在乳熟期刈割。  相似文献   

2.
以饲用型小黑麦品系C35为试材,黑麦品系C39和当地种植的燕麦品种(岷县燕麦)为对照,对3种牧草4个刈割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的草产量、营养价值和干物质消化率进行了测定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乳熟期小黑麦,黑麦和燕麦的平均干草产量最高,抽穗期CP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最高,株高,NDF含量和ADF含量最低。小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显著高于燕麦,虽然干草产量与黑麦无显著差异,但CP含量显著高于黑麦,NDF和ADF含量显著低于黑麦。综合评价,3种牧草最佳刈割时期均为乳熟期,乳熟期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γi(小黑麦)>γi(黑麦)>γi(燕麦);小黑麦品系C35在该地区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具有明显区域优势,适于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采用二因素试验设计,以无添加剂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了甲酸以及两种乳酸菌类青贮添加剂(Sila-Max,Sila-Mix)对小黑麦和黑麦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小黑麦和黑麦青贮饲料的调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甲酸处理组的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DM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青贮营养品质最优;Sila-Max和Sila-Mix处理组的DMD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值和NH3-N/T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均优于对照组,其中Sila-Max用量最少,发酵品质最优;青贮原料间小黑麦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均优于黑麦,更适于调制青贮饲料。综上,小黑麦添加甲酸调制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最优,小黑麦添加Sila-Max处理调制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因素试验设计,以无添加剂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了甲酸以及两种乳酸菌类青贮添加剂(Sila-Max,Sila-Mix)对小黑麦和黑麦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小黑麦和黑麦青贮饲料的调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甲酸处理组的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DM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青贮营养品质最优;Sila-Max和Sila-Mix处理组的DMD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值和NH_3-N/T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均优于对照组,其中Sila-Max用量最少,发酵品质最优;青贮原料间小黑麦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均优于黑麦,更适于调制青贮饲料。综上,小黑麦添加甲酸调制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最优,小黑麦添加Sila-Max处理调制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5.
以第2茬初花期(10%植株开花)刈割的紫花苜蓿为原料进行青贮,针对甲酸添加剂和青贮时间设计两因素试验,甲酸添加剂浓度为3(A1)、6(A2)和9 mL·kg-1(A3),以不添加作为对照(CK),分别在发酵30、60和120 d开袋分析。结果表明,适量的甲酸添加剂和适当的青贮时间能够改善青贮品质,甲酸添加剂能够显著降低青贮的pH、氨态氮/总氮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值(P<0.05);除粗蛋白(CP)外,青贮时间对青贮原料的其他营养品质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所有处理中,甲酸添加剂浓度6 mL·kg-1(A2),青贮时间60 d,苜蓿青贮效果最佳;甲酸添加剂和青贮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粗脂肪(EE)含量(P<0.05),对其他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提高不同品系小黑麦青贮饲料利用率,以筛选营养价值较高的青贮饲料。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以无添加剂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乳酸菌添加剂(Sila-Max)对不同品系小黑麦(C16、C27和C35)青贮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黑麦品系C27在添加剂处理下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最低,分别为54.37%和34.18%,p H值最低,为4.04,各品系小黑麦的粗蛋白含量均在10.50%以上。研究表明,3个小黑麦品系中,小黑麦C27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均优于其他两个品系,更适合调制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定不同生育期虉草的营养价值,分析体外产气法和CNCPS法两种营养评价方法的相关性。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4个生育期虉草的体外发酵产气量、发酵参数(a、b、c)、DM消化率、NDF和ADF降解率,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ornell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CNCPS)分析方法测定相应组分,评价其营养价值,并比较研究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体外发酵至72 h结束,累计总产气量和产气参数a以开花期最高(122.68 和4.46 mL),显著高于各组(P<0.05),且从抽穗期、灌浆期、乳熟期有降低的趋势;抽穗期和开花期的DM消化率、NDF和ADF降解率分别显著高于灌浆期和乳熟期(P<0.05)。随着虉草生育期的延长,CP和SOLP呈递减趋势,即抽穗期和开花期显著高于灌浆期和乳熟期(P<0.05);NDF、ADF和ADL呈递增趋势,但NDFIP、ADFIP呈递减趋势。灌浆期和乳熟期的CHO含量显著高于抽穗期和开花期(P<0.05),而CA和CNSC含量则相反,且CC含量同样以灌浆期与乳熟期较高;蛋白质组分中,PA与CA及CC与PC组分呈现同样的趋势。虉草CNSC、CA、CB1、CB2、PA、PB3组分含量与不同时间点产气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P<0.05或P<0.01)。因此,开花期虉草营养价值最高,其次为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产气法和CNCPS评价牧草具有相关性,用体外产气量估测牧草CNCPS组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科纳燕麦为研究对象,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与乳熟期刈割,测定其产草量和营养成分等指标,探讨攀西地区冬闲田种植晚熟型燕麦的最佳刈割时期。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刈割时间的推移,科纳燕麦的干重呈现逐渐积累的趋势。乳熟期干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拔节期和抽穗期(P0.05),与灌浆期差异不显著。随着刈割期的推迟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乳熟期和灌浆期显著低于拔节期和抽穗期(P0.05)。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表现为先升后降,不同刈割期的RFV值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乳熟期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抽穗期、灌浆期,RFV值为108.63,高于抽穗期、灌浆期。综合产草量和营养品质得出,攀西地区种植晚熟型燕麦最佳刈割时间应为乳熟期,但考虑到届时恰逢雨季,为获得较高产量同时不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以选择灌浆期刈割为宜。  相似文献   

9.
黔饲1号小黑麦适宜刈割次数及刈割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饲草型小黑麦新品系黔饲1号不同刈割次数及在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与乳熟期不同刈割时期,测定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鲜干比、株高、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等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该品系的最佳刈割期。结果表明,刈割2次处理鲜草产量达45.638 t/hm~2;不同刈割时期以乳熟期干草产量最大,为19.45 t/hm~2;抽穗期粗蛋白产量2.24 t/hm~2,均高于其他生育时期,且综合评价也最高。要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率,应选择乳熟期刈割;要得到最佳利用率,应选择抽穗期刈割。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的可行性,为该地区草产品加工提供技术依据,在甘南州夏河县研究了青贮时间与添加剂对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品质的影响。在燕麦灌浆期、箭筈豌豆开花期刈割,添加玉米粉(4%)、尿素(0.4%)、Synlac Dry(0.002 g/kg)和Sila-Max 200 (0.0025 g/kg),以直接青贮为对照(CK),进行捆裹青贮。分别在青贮第40,80,120天开包取样,每处理各时间点3个重复,测定其营养指标、发酵指标和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结果表明:青贮时间对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品质影响显著。由于高寒牧区秋冬季气温很低,完成青贮发酵所需的时间明显增加,在青贮80 d左右发酵才能完成。添加尿素显著提高了青贮料的粗蛋白含量,但同时其氨态氮含量在青贮40,80和120 d时一直保持最高值,较对照分别增加了73.70%、189.60%和185.27%;pH值下降缓慢,青贮120 d后pH仍在4.2以上。添加玉米粉效果明显优于添加尿素。和非生物型添加剂相比,乳酸菌制剂的青贮效果更佳,不仅促进了发酵进程,而且提高了青贮发酵品质。添加Sila-Max 200青贮效果优于添加Synlac Dry,其LAB 数量在青贮40 d后较对照增加了9.88%,乳酸含量增加了110.77%,pH值显著(P<0.05)下降;在青贮80 d后乳酸含量仍为对照的2倍,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处理,pH已降至4.1以下。因此,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在燕麦灌浆期、箭筈豌豆开花期刈割,添加Sila-Max 200后捆裹青贮80 d即可获得优质的青贮料。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石河子市第八师147团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探究不同刈割茬次及生育期苜蓿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间的差异。选择3个刈割茬次,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3个生育期处理;分别于青贮发酵第3、9、15、30、45、60天取样测定其青贮品质。结果表明:苜蓿青贮过程中,刈割茬次与生育期的交互作用对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乳酸和乙酸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苜蓿青贮在发酵过程中会降低营养物质的含量,发酵60 d时,第3茬盛花期苜蓿青贮的DM含量最高,达到39.03%,第3茬现蕾期苜蓿青贮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第1茬现蕾期CP、WSC含量最高,分别是20.21%和4.39%,第2茬现蕾期的乳酸和乙酸含量相对其他处理较高,第1茬现蕾期氨态氮含量最低。各处理综合评价排序:第1茬现蕾期处理>第3茬现蕾期处理>第1茬初花期处理>第2茬现蕾期处理>第3茬初花期处理>第1茬盛花期处理>第3茬盛花期处理>第2茬初花期处理>第2茬盛花期处理。刈割越早,苜蓿越幼嫩,营养品质高,适口性好,并有利于植株再生,苜蓿青贮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也较晚刈割的其他处理好。因此,控制苜蓿刈割时间可改善苜蓿青贮营养、发酵品质,提高苜蓿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添加剂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品质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原料,经蒸汽爆破处理后,添加Sila-Max、Sila-Mix、纤维活性菌(活性菌)进行密封发酵,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对照(CK),发酵60 d后取样分析不同处理秸秆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以及微生物数量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添加剂处理下汽爆玉...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添加剂对不同茬次混播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品质的影响。以不同茬次(第1茬、第2茬、第3茬)的混播苜蓿(金皇后?3010=4?1)为材料,刈割后用Sila-Max(宜生贮宝)、Sila-Mix(宜生贮康)、亚芯生物、百奥民、台湾鲜得利5种添加剂进行桶装青贮,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对照(CK),青贮发酵60 d后进行实验室评定。结果表明:随着茬次的递增,青贮苜蓿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乳酸(lactic acid,LA)及乙酸(acetic acid,AA)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H和干物质(dry matter,DM)含量呈上升趋势,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以及粗灰分(crude ash,Ash)含量第3茬最低(P>0.05),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s,WSC)和单糖(monosaccharide,ESC)含量在第3茬显著高于其他茬次(P<0.05)。添加剂对混播苜蓿青贮品质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其中,添加亚芯生物提高了第1茬青贮苜蓿的CP、WSC、磷(P)和钾(K)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0%、32.94%、2.44%和0.99%,LA和AA含量也均有所提高;百奥明处理下第3茬青贮苜蓿的CP、可溶性蛋白/总蛋白(soluble protein/total protein,SP/CP)和WSC含量分别较CK提高了1.37%、6.39%和10.72%;台湾鲜得利处理下中性洗涤不溶蛋白(neutral detergent insoluble protein,NDIP)和酸性洗涤不溶蛋白(acid detergent insoluble protein,ADIP)含量有所增加,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第2茬次的苜蓿青贮品质相对较好,且所有添加剂中亚芯生物处理的苜蓿青贮品质最好,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添加剂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品质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原料,经蒸汽爆破处理后,添加Sila-Max、Sila-Mix、纤维活性菌(活性菌)进行密封发酵,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对照(CK),发酵60 d后取样分析不同处理秸秆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以及微生物数量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添加剂处理下汽爆玉米秸秆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粗灰分(crude ash,Ash)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汽爆前干黄玉米秸秆相比,青贮后的汽爆玉米秸秆CP含量提高了2.01~2.05倍,NDF和ADF含量则分别降低了18.16%~20.17%和2.38%~3.94%,淀粉含量活性菌组最高,与Sila-Max、Sila-Mix组无显著差异(P>0.05).2)发酵过程中,活性菌组、CK组出现霉变情况,霉变量分别达5.07%和7.75%,而其余处理组未出现霉变现象.3)活性菌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Sila-Max组汽爆玉米秸秆的乙酸、丙酸、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4)不同添加剂处理下,发酵后汽爆玉米秸秆中微生物数量出现不同变化,乳酸菌数量Sila-Max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好氧细菌和梭菌数CK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但与Sila-Max组无显著差异(P>0.05);霉菌在Sila-Max、Sila-Mix组均未检测到,在CK组和活性菌组中分别达3.17和3.47 lg cfu·g-1.5)主成分与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Sila-Max(0.55)>Sila-Mix(0.42)>活性菌(0.41)>CK(0.20).综上,不同添加剂发酵处理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有一定影响,活性菌虽能增加乳酸含量,但在抑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霉变方面有所欠缺;Sila-Max可以提高乳酸菌、乙酸、丙酸含量,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防止霉变,并具有抑制二次发酵的潜力;Sila-Mix能够提高汽爆玉米秸秆乳酸菌数量,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防止霉变.综合主成分与隶属函数得分,汽爆玉米秸秆青贮时添加Sila-Max综合表现最优,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乳酸菌制剂和麸皮对去穗玉米秸秆在不同装填时间青贮质量的影响,利用自制青贮发酵桶研究了乳酸菌制剂Sila-Max、Sila-Mix及麸皮和在2种装填时间(1次和3次装填)条件下对去穗玉米秸秆青贮的发酵参数、营养组成、发酵后干物质含量、干物质损失率以及48 h体外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封发酵45 d后,各试验组玉米秸秆青贮质量良好,未添加组中,3 d延迟装填使发酵产物的乙酸、氨氮、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钙及干物质损失率分别提高了22.05%、50.00%、10.34%、5.19%、10.92%、20.51%和48.37%,干物质含量降低了7.37%,差异显著(P<0.05);1次装填,同时添加麸皮和Sila-Max组与未添加组相比,使发酵产物的乳酸、粗脂肪和干物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2.98%、12.46%和5.57%,干物质损失率降低了39.27%,差异显著(P<0.05),添加Sila-Max组干物质含量提高了6.41%,干物质损失率降低了45.80%,差异显著(P<0.05),添加麸皮使粗蛋白含量降低了9.17%,差异显著(P<0.05);3次装填,添加Sila-Max组相比未添加组,使发酵产物的乙酸和木质素含量分别提高10.94%和9.14%,粗脂肪含量降低了11.29%,差异显著(P<0.05),添加麸皮组,使乙酸含量提高10.94%,粗脂肪含量降低了11.29%,差异显著(P<0.05),同时添加麸皮和Sila-Max使产物乙酸、木质素和干物质含量分别提高9.67%、12.13%和6.23%,粗脂肪含量和干物质损失率分别降低了15.81%和26.73%,差异显著(P<0.05);所有处理均未对去穗玉米秸秆青贮的48 h体外干物质消化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可见,延迟装填会使去穗玉米秸秆青贮的干物质含量降低,有氧发酵增加,降低发酵品质,增加干物质损失率,1次装填添加Sila-Max及其与麸皮混合添加均可以提高发酵品质,减少营养物质损失,3次装填同时添加Sila-Max和麸皮,不能提高发酵品质,但可以减少营养物质损失。  相似文献   

16.
含水量及添加剂对燕麦捆裹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搞清不同含水量和添加剂对燕麦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2个含水量(45%~50%,65%~70%)和5个添加剂处理进行研究。5个添加剂处理分别为玉米粉(4%)、尿素(0.4%)、Synlac Dry(0.002 g/kg)、Sila-Max 200 (0.0025 g/kg) 和直接青贮(CK)。以灌浆期全株燕麦为青贮原料,捆裹青贮40 d后取样,测定其营养指标、发酵指标和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结果表明,含水量与添加剂对燕麦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非常显著。与45%~50%含水量相比,65%~70%含水量下各处理的CP、主要有机酸含量和LAB数量比较稳定;NDF、ADF、WSC和M&Y数量降低,青贮效果较优。与CK相比,最佳含水量下玉米粉和尿素处理的青贮燕麦NDF、ADF、NH3-N均显著增加(P<0.05),WSC显著减少。Sila-Max 200处理的NDF、ADF含量最低(P<0.05),分别为52.12%和32.14%;LA含量最高,LAB数量也显著提高(P<0.05),抑制了好氧细菌的生长繁殖,效果优于Synlac Dry,青贮品质最佳。综上所述,在65%~70%原料含水量条件下选择合适添加剂处理可显著提高燕麦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添加剂对青贮燕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灌浆期全株燕麦为青贮原料,设置无添加剂对照(CK)和尿素(0.4%)、玉米粉(4%)、Synlac Dry(0.002g/kg)及Sila-Max 200(0.002 5g/kg)4个添加剂处理,捆裹青贮120d后取样,测定其营养指标、发酵指标和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研究不同添加剂对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添加尿素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CP含量、添加玉米粉处理可显著提高LA、AA含量,但两者并不能显著改善燕麦青贮品质;Synlac Dry和Sila-Max 200显著改善了青贮燕麦发酵品质并有利于青贮料长期保存。各添加剂中Sila-Max 200能够在较好保持青贮品质的同时,有利于青贮燕麦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8.
苜蓿含水量与添加剂组分浓度对青贮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刚收获及收获后经6,18和28 h晾晒的初花期苜蓿青贮料中,加入不同糖分、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浓度的乳酸菌复合添加剂进行青贮,并按正交原理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青贮新鲜苜蓿,其pH值呈不断上升趋势,青贮效果不佳。晾晒6,18和28 h之后,苜蓿青贮效果最好的复合添加剂组合分别为纤维素酶(0.1 g/kg) 葡萄糖(15g/kg)、纤维素酶(0.025 g/kg) 葡萄糖(20 g/kg)、乳酸菌(107cfu/g) 葡萄糖(20 g/kg)。随着苜蓿青贮添加组分浓度的增加,其青贮pH值下降更快,青贮料中氨态氮含量逐渐降低,乳酸含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