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促进广西隆林山羊杂交改良技术的应用,提高隆林山羊的生产效益,本研究以努比亚山羊、隆林山羊及努隆杂交F1代(努比亚山羊♂×隆林山羊♀)为研究对象,所有山羊都在相同水平下进行饲养管理,选取3个群体共205只山羊,分别对1、3、6月龄山羊的生产性能及体尺指标进行测定,选取6只6月龄的父母代及杂交F1代进行屠宰,取其背最长肌进行肉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努隆杂交F1代经产母羊的产羔率、羔羊成活率与父母代差异不显著(P0.05),初生重、不同月龄体尺指标与父母代差异极显著(P0.01),努隆杂交F1代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较隆林山羊都有显著提高(P0.05),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肌内脂肪含量、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游离脂肪酸与父母代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努比亚山羊在改善隆林山羊体型、生长速度和肉品质上综合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10.0版)统计分析了23只(约8-9月龄)波尔山羊与唐山奶山羊杂交后代公羊的体尺、体重和肉用性能。结果表明:(1)波尔山羊与唐山奶山羊杂交F1代体尺、体重与肉用性能指标的变异程度大于F2代,其中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和胸宽四项指标变异程度在F1和F2代中都很大;(2)杂交F1代、F2代各项指标t检验结果,除胸宽外其余指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3)波尔山羊杂交后代中胸宽与各项指标间相关不显著,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与体尺指标相关显著或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波尔山羊杂交后代体尺、体重与肉用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 SPSS数据处理软件 (10 .0版 )统计分析了 2 3只 (约 8~ 9月龄 )波尔山羊与唐山奶山羊杂交后代公羊的体尺、体重和肉用性能。结果表明 :(1)波尔山羊与唐山奶山羊杂交 F1 代体尺、体重与肉用性能指标的变异程度大于 F2 代 ,其中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和胸宽四项指标变异程度在 F1 和 F2 代中都很大 ;(2 )杂交 F1 代、F2 代各项指标 t检验结果 ,除胸宽外其余指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3 )波尔山羊杂交后代中胸宽与各项指标间相关不显著 ,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与体尺指标相关显著或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童雄  闵力  孙浩  徐斌  丁迪云  李大刚  王刚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10):3625-3634
本试验旨在研究广东地区夏季热应激对雷州山羊、努比亚羊及其杂交F1代生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而评估3个类群羊之间热适应性的差异。试验以各个类群5月龄的阉羊为研究对象,在广东夏季(2019年7月)全天温湿度指数(THI)均值为84.30的热应激环境下,正试期第1和2天在08:00、14:00、20:00 3个时间点测定羊群的4项生理指标,第3天采集羊群血液进行29项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3个类群羊的表皮温度(ST)、直肠温度(RT)、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随着08:00至14:00 THI的增高而增高,随着14:00至20:00 THI的下降而下降。在08:00和14:00平均THI高于82的热应激条件下,雷州山羊的RT和RR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努比亚羊(P<0.01;P<0.05)。白细胞分类指标中,雷州山羊的嗜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r)在3个类群羊中最高,且显著高于努比亚羊(P<0.05)。与此相反,雷州山羊的淋巴细胞比例(LYMPHr)在三者中最低,且显著低于努比亚羊(P<0.05)。血液电解质指标中,雷州山羊的钾离子(K+)在3个类群中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努比亚羊(P<0.01)。血清酶类活性指标中,努比亚羊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在3个类群中最高,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类群羊(P<0.05;P<0.01)。相比雷州山羊和杂交F1代,努比亚羊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更高,这与LDH的趋势一致,但其仅显著高于杂交F1代(P<0.05)。对比血清酶类活性指标(ALT和LD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激素水平在3个类群羊之间呈现相反的趋势,努比亚羊的T3最低,且显著低于雷州山羊(P<0.05)。应用3个类群羊组间差异显著性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PCA聚类分析时发现,雷州山羊与努比亚羊之间存在明显的群体分离,而杂交F1代介于2个亲本群之间。综合以上结果,试验羊在试验期间全天长时间处于热应激状态;试验羊的生理和血液生化指标受到热应激的影响,且反映出类群之间存在耐热性差异,雷州山羊的耐热性优于努比亚羊,而杂交F1代的耐热性介于2个亲本之间。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波尔山羊F3代、乐隆F1代山羊及隆林山羊在初生、一月龄、二月龄及三月龄的增重效果并分析了初生重对不同阶段体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冀祥  高爱琴  李卿  高栋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10):3224-3231
本试验旨在研究性别对苏尼特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从苏尼特左旗改良站种羊场放牧群中选取体况相同、6月龄苏尼特羊24只(公母各半),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屠宰试验结果显示,公羊骨重和骨肉比显著高于母羊(P<0.05),母羊净肉重和净肉率则显著高于公羊(P<0.05)。肉质性状测定结果表明,苏尼特母羊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苏尼特公羊(P<0.05),其余指标则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公羊肌内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母羊(P<0.05),母羊粗脂肪含量则显著高于公羊(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苏尼特母羊肌肉必需氨基酸比率显著高于公羊(P<0.05),形成肉品香味的前体氨基酸含量在公母羊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部位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公羊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比率显著低于母羊(P<0.05),肌内脂肪和尾脂中饱和脂肪酸比率公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母羊尾脂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比率显著高于公羊(P<0.05),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比率在公母羊间差异不显著(P>0.05);公羊肌内脂肪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比率显著高于母羊(P<0.05),而在皮下脂肪和尾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公母羊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性别对6月龄苏尼特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布尔山羊与关中奶山羊杂交改良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布尔山羊与关中奶山羊杂交一代羔羊的外貌体型近似母本,体尺、体重、适应性等趋向父本。杂交一代羔羊的初生重(3.5kg)与关中奶山羊的初生重(2.9kg)差异极显著,杂交一代羔羊1月龄体重(7.8kg)与关中奶山羊1月龄体重(6.6kg)差异不显著;2月龄体重和3月龄体重分别高出关中奶山羊2.6kg和3.2kg,差异极显著,杂交一代羔羊2月龄日增重(136.7g)与关中奶山羊2月龄日增重(90.5g)差异极显著,杂交一代羊平均屠宰率为43.76%,净肉率为33.36%,分别高于关中奶山羊9.57%和7.26%。  相似文献   

8.
苜蓿草粉替代花生秧对波尔山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苜蓿草粉替代花生秧对波尔山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75只3月龄、体重相近(24~28 kg)的雌性健康波尔山羊,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在基础饲粮中分别用0%,10%,20%,30%,40%的苜蓿草粉等量替代花生秧。结果表明:用苜蓿草粉代替等量花生秧,胴体净肉率得到显著改善(P<0.05)。和对照组相比,羊肉的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羊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随着苜蓿草粉添加水平的提升,羊肉的α-亚麻酸和γ-亚麻酸含量有依次递增、ω-6/ω-3比例依次下降的趋势,其中试验Ⅲ、Ⅳ组ω-6/ω-3符合人体需要的比值6水平。试验组羊肉中未检到二十碳五烯酸,对照组未检到亚麻酸。综合研究表明,用苜蓿草粉替代部分花生秧,改善了波尔山羊的肉品质。  相似文献   

9.
以12月龄努隆杂交黑山羊新品系和隆林黑山羊公羊为试验素材,测定其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化学指标。结果显示:(1)努隆杂交黑山羊新品系平均屠宰率为57.43%,比隆林黑山羊提高6.87百分点;净肉重比隆林黑山羊提高26.77%;眼肌面积比隆林黑山羊增加34.47%;产肉性能均显著高于隆林黑山羊(P0.05)。(2)肉品质中新品系比隆林黑山羊细嫩,粗蛋白高于后者,胆固醇(42.80mg/100g)低于后者;钙、铁、磷含量均较高,氨基酸总量68.46%。表明努隆杂交黑山羊新品系符合优质肉羊的基本要求,是生产高档羊肉的理想群体。  相似文献   

10.
波尔山羊改良仁寿山羊产肉性能测定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波尔山羊(Boer)对仁寿县本地山羊进行杂交改良,其产肉性能显著提高,屠宰测定结果表明,杂交一代公羊100日龄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分别为11.35±0.21kg,8.79±0.23kg,49.77%和38.22%,比同龄本地公羊提高了77.90%,85.84%,8.54%和7.74%(P〈0.01),杂交一代母羊110日龄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分别为12.15±0.92kg,9  相似文献   

11.
杨娟  郭帅  韩世昌  张年  张凤  陶虎  熊琪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4):1332-1342
【目的】 研究6月龄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胴体性状、肌纤维直径、肌内脂肪含量的差异情况,以期为2个品种山羊的饲养管理、引种改良及杂交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选取8只3月龄±5 d、健康的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在统一条件下饲养3个月,饲养结束采集血液测定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等14项血液生理指标及肌酐(CRE)、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血糖(GLU)、总蛋白(TP)等14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体重、体高、体斜长、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等12项胴体性状;屠宰后取背最长肌肌肉组织,切片后经苏木素伊红和改良油红O染色,分别检测肌纤维直径和肌内脂肪含量。【结果】 血液生理指标中,波尔山羊的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均显著低于麻城黑山羊(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中,波尔山羊的总蛋白、球蛋白、血磷含量与淀粉酶活性均极显著低于麻城黑山羊(P<0.01),钾离子含量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胴体性状中,波尔山羊的体重、平均日增重、背最长肌重、股二头肌重和胴体重均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眼肌面积极显著大于麻城黑山羊(P<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波尔山羊的肌纤维直径极显著大于麻城黑山羊(P<0.01),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结论】 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血液指标、屠宰性能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结果可为研究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的种质特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建斌 《家畜生态》2014,(12):55-57
选择南江黄羊、南江黄羊×本地黄羊的F1代黄羊以及本地黄羊母羊的生长发育资料,分别对其体重、日增重和体尺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南江黄羊对杂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F1代黄羊体重明显高于本地黄羊(P〈0.05);F1代黄羊与本地黄羊初生-6月龄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初生-12月龄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F1代黄羊与本地黄羊6月龄体长、24月龄胸围差异显著(P〈0.05),12月龄体高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显示,南江黄羊杂交改良本地黄羊母羊在生长早期效果明显,显著高于本地黄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试验旨在研究多形性腺瘤基因1(plemorphic adenoma gene 1,PLAG1)基因序列特征、多态性以及对山羊出生体重、体尺的影响。【方法】 以波尔山羊为研究对象,克隆PLAG1基因序列并测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其在不同年龄和体重波尔山羊组织中的表达模式,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LAG1在不同体重羔羊腿肌中的表达水平,进一步筛选PLAG1基因CDS和3'-UTR区SNP,并分析各位点不同基因型与波尔山羊出生体重、体尺的相关性。【结果】 波尔山羊PLAG1基因CDS全长1 500 bp,编码499个氨基酸,PLAG1蛋白相对保守。组织表达谱显示,PLAG1基因在出生体重较大的羔羊心脏、小肠和腿肌中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出生体重较小的羔羊,在胎羊各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成年母羊(P<0.05;P<0.01);PLAG1蛋白在出生体重较大的羔羊腿肌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出生体重较小的羔羊(P<0.01)。在波尔山羊PLAG1基因3'-UTR区共筛选到6个SNPs位点,分别为:2664 A>G、2712 A>G、2721 T>C、2879 T>A、2990 A>T和3270 A>G。关联分析发现,2664 A>G位点AG基因型个体出生管围显著大于GG基因型(P<0.05);2721 T>C位点TT基因型个体出生体长显著大于TC基因型(P<0.05);2879 T>A位点TA基因型个体出生管围显著大于AA基因型(P<0.05);2990 A>T位点AA基因型个体出生体重显著高于AT基因型(P<0.05);3270 A>G位点GG基因型个体出生体长显著大于AA基因型,AG基因型个体出生胸围显著大于AA基因型(P<0.05)。【结论】 PLAG1基因在波尔山羊胎羊各组织中表达水平均高于成年母羊,发育早期的表达水平与出生羔羊体重相关。PLAG1基因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波尔山羊早期生长选育。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适宜于河北省唐山地区养殖的肉用绵羊最佳杂交组合,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本研究以小尾寒羊为母本,分别以澳洲白羊(AWF)、杜泊羊和夏洛莱羊为父本,分3组进行杂交试验,其中,1组为澳洲白羊和小尾寒羊杂交(AH组),2组为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杂交(DH组),3组为夏洛莱羊和小尾寒羊杂交(XH组)。对3组肉羊杂交F1代羊的生长性能和CLPG基因的遗传效应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除夏寒F1代母羊的初生重略低于澳寒F1代母羊外,夏寒杂交F1代羊的初生重(公羊)、断奶重、6月龄体重、初生到断奶时的平均日增重均为最高,且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杜寒和澳寒F1代羊(P<0.05,P<0.01)。断奶到6月龄时的平均日增重,杜寒F1代公、母羊均为最高,其次是夏寒F1代公、母羊,杜寒F1代公、母羊与其余两组均未达显著性差异(P>0.05)。3月龄体尺指标除了体长和胸宽,6月龄体尺指标除了体长和体高,其余均是夏寒F1代羊最大,且部分指标极显著高于澳寒F1代羊(P<0.01)。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夏寒F1代羊,基础体重较高,出生后生长速度始终较快,而杜寒F1代羊在断奶后表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3个肉羊杂交组合F1代羊CLPG基因的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CLPG基因的第41 bp处存在一个错义突变位点(g.C > T),该位点有CC和CT 2种基因型,其中CC为优势基因型,C为优势等位基因。具CT型个体的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体重以及3月龄和6月龄各体尺指标,均明显高于具CC型的个体。综合以上结果,提示夏洛莱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优势较为明显,T等位基因可促进肉用绵羊的生长发育,建议在河北省唐山地区进行肉羊生产时,尽可能选择夏寒杂交组合且携带有T等位基因的个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泛酰巯基乙胺酶-1(panthenoyl mercaptoethamine-1,VNN1)基因多态性与F3代波杂山羊产羔数的关系,从而从分子水平指导F3代波杂山羊的育种工作。【方法】 选取107只F3代波杂山羊,采集血样提取DNA,根据VNN1基因(登录号:NC_030816.1)外显子序列设计7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及测序,运用DNAStar软件分析测序结果,对可能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外显子全群进行PCR扩增测序,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VNN1基因不同基因型与F3代波杂山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在VNN1基因在第5和7外显子中共发现7个SNPs位点:g.10956 A→G、g.11010 C→T、g.11103 C→T、g.11284 C→A、g.11313 T→C、g.18094 C→T和g.18158 G→C,且每个位点均存在3种不同基因型。χ2检验显示,g.10956 A→G、g.11010 C→T、g.11103 C→T、g.11313 T→C和g.18094 C→T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g.11284 C→A和g.18158 G→C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多态信息含量均为中度多态((0.25<PIC<0.5)。关联分析发现,g.11010 C→T和g.11313 T→C位点与F3代波杂山羊产羔数显著相关,其中g.11010 C→T位点CC基因型产羔数显著低于CT和TT基因型,g.11313 T→C位点TT基因型产羔数显著低于TC和CC基因型(P<0.05);g.10956 A→G、g.11103 C→T和g.18158 G→C位点对F3代波杂山羊产羔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VNN1基因在第5和7外显子中共发现7个SNPs位点,其中g.11010 C→T和g.11313 T→C位点对F3代波杂山羊产羔数有显著影响,VNN1基因可作为F3代波杂山羊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6.
旨在验证SMAD1基因在转录组测序中单羔组对多羔组上调的结果,并探究SMAD1基因对黔北麻羊产羔性状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健康、体重45 kg、4岁左右的单、多羔黔北麻羊母羊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法检测SMAD1基因在单、多羔组黔北麻羊母羊子宫、输卵管、垂体、下丘脑及卵巢组织的表达水平,PCR扩增黔北麻羊SMAD1基因CDS区,构建pEGFP-N3-SAMD1重组质粒,利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pEGFP-N3-SAMD1重组质粒进入卵巢颗粒细胞,分为超表达SMAD1试验组和pEGFP-N3空载体对照组,通过检测培养基中雌二醇和孕酮的浓度,利用CCK-8法和Annexin V-FITC法检测超表达SMAD1基因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qRT-PCR检测超表达SMAD1基因对SAMD1、GnRHRFSHRBMP4、TIMP3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来探究SMAD1基因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SMAD1基因在黔北麻羊各组织中均有表达。组间比较可知,卵巢和下丘脑组织单羔组极显著高表达于多羔组(P<0.01),输卵管组织中单羔组显著高表达于多羔组(P<0.05),其他组织未达到差异显著性(P>0.05)。本研究成功克隆了SMAD1基因CDS序列,未发现突变位点,并将pEGFP-N3-SAMD1重组质粒转染进入卵巢颗粒细胞,转染试验组培养基中E2含量在12、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4含量在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超表达SMAD1基因对细胞增殖在24 h达到显著促进作用(P<0.05),48、72 h达到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并且发现超表达SMAD1基因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与SMAD1基因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具有促进的结果是相符的。SMAD1基因超表达后繁殖相关基因GnRHRFSHRBMP4、TIMP3 mRNA的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表明,SMAD1基因超表达可提高E2、P4的生成,有助于黔北麻羊发情及妊娠的维持,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也极显著抑制繁殖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而这些繁殖相关基因都能够调控卵泡数、卵泡的发育与形成以及排卵。因此,SMAD1基因能够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致使黔北麻羊单羔组受胎率低,进而降低产羔数,这为产羔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初步认为SMAD1基因可作为探究影响山羊产羔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黔北麻羊黑素皮质素受体-4(melanocortin receptor-4,MC4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为黔北麻羊的选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96只6月龄黔北麻羊,利用DNA混合池结合Sanger测序筛选MC4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采用SPSS 22.0软件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LM)对MC4R基因SNP位点与黔北麻羊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黔北麻羊MC4R基因中发现4个SNPs位点:g.59345469 C>A和g.59346773 T>C位点分别位于5'-和3'-端非编码区(UTR);g.59345871 A>C位点突变导致第37位天冬氨酸(Asp)变为丙氨酸(Ala),引起RNA二级结构及蛋白质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发生明显改变;g.59346263 A>G位点突变导致第168位异亮氨酸(Ile)变为缬氨酸(Val),对RNA二级结构和蛋白质二级结构有明显影响。关联分析结果显示,g.59345469 C>A位点对黔北麻羊体重、胸围和管围均有显著影响(P<0.05);g.59345871 A>C位点对黔北麻羊体重、体高、管围和胸围均有显著影响(P<0.05);g.59346263 A>G位点对黔北麻羊体高、体重和胸围均有显著影响(P<0.05);g.59346773 T>C位点对黔北麻羊体重和胸围均有显著影响(P<0.05)。4个SNPs位点联合共检测到9种单倍型和21种双倍型,其联合对黔北麻羊体重、体高、胸围和管围均产生显著遗传效应(P<0.05),纯合双倍型H5H5(AAAAGGCC)个体的生长性状优于其他双倍型。【结论】黔北麻羊MC4R基因存在4个SNPs位点,与黔北麻羊体重和胸围均存在显著关联,可作为黔北麻羊体重和胸围的遗传标记用于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饮用磁化水对羔羊生长、消化代谢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择12只20日龄、平均体重(5.57±0.36)kg的断奶小尾寒羊公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只。在自由采食相同日粮条件下,试验组饮用磁化水,对照组饮用普通水。在95~110(试验前期)和215~230日龄(试验后期)分别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并在240日龄进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在试验前期,磁化水组羔羊的干物质自由采食量,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钙、磷的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5.5%(P>0.05)、15.2%(P>0.05)、14.4%(P<0.05)、13.5%(P<0.05)、66.3%(P<0.05)、52.3%(P>0.05)、16.4%(P<0.05)和1.3%(P>0.05);在试验后期,分别提高15.3%(P>0.05)、9.0%(P<0.05)、8.8%(P<0.05)、7.7%(P<0.05)、20.6%(P<0.05)、33.5%(P<0.05)、9.8%(P<0.05)和14.5%(P<0.05)。在20~240日龄期间,磁化水组羔羊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40.8%(P<0.01)。磁化水组羔羊的屠宰活体重、胴体重、胴体净肉率、胴体瘦肉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0.8%(P<0.01)、52.3%(P<0.01)、8.8%(P<0.01)和66.2%(P<0.01)。综上所述,饮用磁化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羔羊日粮表观消化率和日增重,改善羔羊的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