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2015年度的耕地地力调查点位数据,进行耕地资源管理单元数据更新.运用2010年耕地地力评价时建立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耕地地力综合指数,采用累积曲线分级法划分耕地等级,分析了耕地地力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选择了成土母质、质地、坡度、坡向、障碍层类型、灌溉保证率、排涝模数、pH值、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水溶态硼等12个因素作为耕地地力评价因子,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CLRMI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软件技术支撑将各种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与整合,将溧阳市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并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同时针对不同地力等级的耕地提出生产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耕地地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广东省2次耕地地力评价的指标组成和权重,并分析了博罗县2次耕地地力评价等级面积与比例出现差异的原因,提出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剔除有效磷、速效钾等稳定性较差的指标;而有机质和全氮中应选取土壤全氮作为评价指标,并相应提高其权重,以实现优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获得的数据,筛选出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pH值、土壤质地、成土母质、耕层厚度、障碍因素、农田建设、灌溉能力等10个评价因子,组成昭平县耕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将昭平县14 173.9 hm~2耕地地力分为7个等级。实践表明,以"3S"技术进行耕地地力评价能准确地反映耕地地力状况,对耕地的高效、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获得的数据,筛选出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pH值、土壤质地、成土母质、耕层厚度、障碍因素、农田建设、灌溉能力等10个评价因子,组成昭平县耕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将昭平县14173.9hm2耕地地力分为七个等级。实践表明,以“3S”技术进行耕地地力评价能准确地反映耕地地力状况,对耕地的高效、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借用机器学习算法——判别分析算法来简化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探索区域尺度上机器学习方法在地力评价应用的新途径。[方法]基于辉县市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项目耕地地力评价工作获取的基础数据,依据我国农业部标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 1634—2008)和该市耕地地力评价实践经验,选取研究区表层土壤质地、土壤剖面特征、地表砾石度、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灌溉保证率、排涝能力、地貌类型、坡度等10个土壤和立地条件因素作为耕地地力水平的判别变量,构建Fisher典则判别函数模型,对5 922个评价单元的耕地地力状况进行判断分析和归类分级。[结果]经对判别结果进行统计验证和回代验证,显示预测判别正确率高达91.4%。[结论]在耕地地力评价与分级标准确定的前提下,判别分析算法在区域尺度上对分析耕地地力状况、预测耕地地力等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实施县域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现“藏粮于地”,以平阳县耕地质量等级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耕地地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平阳县耕地地力总体上处于中高水平,质量较好。近30 a来,有机质和速效磷都呈增加趋势,但土壤酸化趋势明显,速效钾有所下降。土壤酸化、耕作层较薄和排水不畅或水土流失已成为影响该县地力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建议进一步采取分区耕地整治等措施,健全耕地质量动态管理与服务体系,从科技、工程、资金配套等方面加大耕地质量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新疆新和县耕地地力等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新和县为例,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取得的基础数据,筛选了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有效锌、电导率和pH值等可量化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和特尔斐法建立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因子的层次分析模型。以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和空间分析模块为平台,应用克里金插值获取各评价因子的评价信息,根据加法模型以栅格形式计算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划分耕地地力等级。由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将本研究的评价方法和GIS技术相结合运用到耕地地力评价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陆建中 《浙江农业科学》2014,(2):259-260,269
对凤桥镇2009和2012年采集的213个土样数据作养分和地力等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平均为35.59 g·kg-1,全氮2.17 g·kg-1,速效磷41.92 mg·kg-1,速效钾117.4 mg·kg-1,处于高氮高磷中钾的水平。采用耕地地力综合指数进行等级评价,凤桥镇1等田占74.7%,2等田占25.3%,无3等田。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利用耕地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需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和分等定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利用建议。以江苏省溧阳市为研究区域;选择了成土母质、质地、坡度、坡向、障碍层类型、灌溉保证率、排涝模数、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水溶态硼等12个因素作为耕地地力评价因子;应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数学分析原理,建立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耕地地力等级评价的方法;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CLRMI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软件技术支撑将各种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与整合,将溧阳市58611.1 hm2耕地地力划分等级。结果表明,溧阳市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等地9905.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6.9%;二等地17759.1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0.3%;三等地22272.2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8.0%;四等地8557.2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4.6%;五等地117.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0.2%。由此得出,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完全依据耕地自然要素评价地力,由此获得的评价结果既克服了凭经验确定分级指数主观方法的弊端,又避免了纯数学方法带有较大盲目性的弱点,能更准确地反映耕地的地力等级差异;同时,根据评价结果显示,耕地地力分级基本符合溧阳的实际,同时反映出溧阳市耕地地力的整体水平较高。提出生产利用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山东省测土配方施肥相关数据资料,运用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法对山东棕壤耕地地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利用方式、养分和限制因素等特征。结果表明:山东棕壤耕地高、中、低等级地面积分别为42.96万、52.53万hm2和32.66万hm2,分别占棕壤耕地总面积的33.52%、41.00%和25.48%,其中高等级地主要分布于鲁中南山地区的西侧和东侧外缘以及东部丘陵区西南、东北侧,中等级地主要分布于鲁东西部、中东部和鲁中南东部、东北部部分地区,低等级地主要分布于鲁东和鲁中南地区中部;各等级耕地土壤属性差异明显。从利用情况看,水浇地主要分布于一、二、三级高等级地,旱地地力等级分布较为宽泛,从三级到八级,灌溉水田则集中分布于五级地和四级地。棕壤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有效磷含量高于全省平均,pH值则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等级地耕地地力主要受土壤钾含量限制,中等级地除土壤速效钾偏低外,还受耕层质地偏砂影响,低等级地则存在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养分含量、灌溉能力等诸多限制。该研究较好理清了山东棕壤耕地地力状况及特征,对棕壤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改进的SVM算法的耕地地力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将计算机智能技术与农业技术相结合,提出基于改进的SVM算法建立标准农田地力等级的评价模型,在评价模型中利用频繁闭集挖掘算法获取特征向量集合,再利用SVM算法建立耕地地力评价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并且与传统的评价模型相比,该模型对非线性特征值评价评价中精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以青岛市为研究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县域耕地资源评价系统的支持下,建立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综合指数(IFI)法和累积曲线分级法对青岛市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以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灌溉保证率、土壤物理状况作为限制性主导因子,对青岛市耕地进行改良利用分区。结果表明,青岛市耕地地力由高到低等级可划分为6级,其中1~4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说明青岛市耕地地力整体较好;改良利用分区结果显示,青岛市耕地可划分为土壤培肥、自然环境条件改善、土体整治 3种改良利用分区类型,不同分区类型耕地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提高其产出水平。本研究可为青岛市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改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借助GIS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通过方法改进、数据更新和因子体系完善等手段,重新评价区域耕地等别,并与旧分等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区域耕地分等改进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闽侯县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以中低质量等别耕地占优势;评定方法改进后闽侯县高、中、低质量等别耕地地理空间分布更合理,质量等别与实际土种类型的肥力和产出水平也更加吻合;耕地分等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和硕县耕地地力评价与耕地土壤改良分区制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和硕县耕地地力进行定量评价,并基于GIS方法对区域内耕地土壤改良利用进行分区.[方法]应用和硕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利用专题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11728个,选取了土壤管理、物理及剖面性状、化学性状等12个影响因子,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对和硕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运用GIS手段实现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空间制图.[结果]和硕县耕地总面积为30 073.32 hm2,根据地力水平分为四个等级,一至四级地分别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0.47;、34.91;、38.18;和16.43;.[结论]从耕地自然条件出发,得到了和硕县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利用区、耕地土壤微肥改良利用区、耕地环境条件改良利用区和耕地土壤不良质地构型的空间分布.和硕县耕地大部分属于中等水平,土壤改良分区的空间表达有助于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6.
空心村土壤肥力质量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正常居住房、荒地、耕地作对比,研究废弃宅基地土壤肥力状况。[方法]应用Fuzzy综合评判法即运用模糊数学和相关分析的原理,对土壤肥力进行数值化的综合评价。[结果]耕地中土壤肥力质量主要集中在Ⅳ等级(占38.10%),Ⅰ等级占4.76%;荒地和居住房的土壤肥力质量没有Ⅰ、Ⅱ等级,荒地的土壤肥力质量Ⅲ等级最大(占32.00%),居住房的土壤肥力质量Ⅳ等级最大(占43.75%)。废弃宅基地的土壤肥力质量Ⅰ、Ⅱ、Ⅲ等级的百分比都高于耕地、荒地和居住房,3个等级的百分比和达到64.29%,分别是耕地、荒地和居住房3个等级的百分比和的1.69、2.01、3.43倍。[结论]该研究为空心村土地的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响水县耕地地力变化趋势及应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苏省响水县1984年与2010年2次地力评价所涉及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pH值、耕层厚度等评价指标因子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响水县耕地地力总体呈上升趋势。针对该县地力变化趋势,提出了增施有机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进行深耕深松、系统地进行耕地质量监测等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昌图县土壤养分现状及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基于GIS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的CLRMIS(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对辽宁省昌图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82—2007年昌图县土壤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而速效钾含量明显下降。目前2、3等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8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