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农产品供应链内部,生产者与监管者、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共同决定了生产者最终行为,影响农产品的安全供给。本文研究了农产品供应链主体之间、供应链主体与消费者及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问题,结果表明,在一次性市场交易中的博弈结果为上下游企业必然选择"劣质、低价",而无限次的博弈为"优质、优价"的安全供给创造了可能性;企业也可能为了长期利益选择合作,实现食品安全供给;消费者在交易和博弈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处于弱势地位,被迫承受较低的农产品安全境况,促进了农产品生产者掺假行为。提出要依靠不断完善的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介入,采取有效政策保证农产品的安全供给。  相似文献   

2.
陈鑫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06-16808
在食品市场中,主要存在食品生产商、食品消费者和政府部门等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但是他们处在不对称的关系中。很多学者已经研究了政府与食品生产商的博弈关系。分析食品消费者和食品企业的关系,食品消费者掌握的信息很少,与食品企业的博弈中处于劣势的地位,但是理论中的4种市场区分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研究结果有助于处于信息劣势的消费者为自己谋取食品安全方面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从三个层次梳理了安全食品的消费者购买倾向动因研究,并结合中国本土相关研究的实际背景,提出了开展中国食品安全的消费者购买动因研究的建议:(1)注重基于中国的现实背景对安全食品概念的内涵进行厘清和界定;(2)注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安全食品的消费者购买倾向进行研究;(3)注重从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下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发展趋势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等方面来开展安全食品购买倾向动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谢欣沂  房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88-19089
以苏北三县(睢宁、赣榆、泗洪)为调查对象,从信息不对称问题、食品供给和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消费与食品安全问题3个方面阐述了苏北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经济学机理,从消费者的"逆向选择"和生产者的机会主义行为2个方面介绍了苏北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解决苏北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理论:一是提高消费者自身的食品安全知识;二是规范生产经营主体的行为;三是改善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现状;四是加快苏北农村经济建设,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5.
对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安全食品还没有得到消费者更清晰的认知。影响消费者对安全食品购买意愿的因素有:价格、消费者的收入和教育水平、消费者的认知与评价、社会人际评价、公共服务机构的信息的可信度等。政府应加强对安全食品的监管,提供充分、真实、可靠的信息,增强市场信心;各种媒体应强化对安全食品的宣传,提高市场认知度;企业应大力维护产品信誉,积极营销,促成购买安全食品的偏好。  相似文献   

6.
实施食品标签管理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在购买食品的时候越来越多地关注食品的质量信息(比如营养、安全等信息)。但是往往消费者很难获得这方面的信息,因为食品交易市场上买者和卖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生产商、加工商和零售商可以通过加贴自愿食品标签,或者是强制性的标签,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一、信息不对称和标签信号信息不对称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市场交易中交易双方对于交易内容拥有的信息不相等;另一种情况是经济主体在进行决策时,对于做出最优决策需要的信息掌握的不完全。关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乔治·阿克洛夫(GeorgeAkerlof)在其…  相似文献   

7.
卜凡  朱淀  吴林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2,(17):9475-9477
可追溯体系的引入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然而在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难题。在此背景下,以山东潍坊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就不同质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猪肉支付意愿展开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对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引入有较高期待;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仅有养殖信息及同时具有养殖和屠宰信息的可追溯猪肉;年龄、学历、收入水平、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家中有无孕妇等因素均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8.
信息不对称是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体现为原材料供应商与加工商之间、食品加工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政府食品监管部门和食品加工厂商之间以及政府部门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会对食品市场造成很多负面影响,例如市场失灵、道德风险以及消费者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危机等。应该加大政府惩罚力度,建立统一的食品质量标准,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水平,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平台,充分利用舆论监督力量,有效解决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9.
企业参与食品可追溯信息共享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立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食品供应链内上游供应商与下游核心企业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不同条件下各企业共享追溯信息的行为选择,在此基础上探讨促使供应链内各企业参与信息共享的边界条件与方式。结果表明:1)核心企业参与信息共享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安全食品支付意愿强度有关;2)由核心企业牵头可以带动供应链上的其他中小企业参与追溯信息共享;3)供应链的食品安全水平越高,消费者越偏好于可追溯食品,企业的信息发送成本越低,则核心企业和上游供应商的追溯信息发送量越大,收益越高;4)集中决策下的供应链整体优于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因此,应降低企业信息发送成本,提升质量控制能力,推动企业参与食品可追溯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0.
<正>一、食品安全需要公共经济主体的介入食品安全是一种典型的"后验商品",只有在消费者实现消费之后才能知道食品是否具有安全性,甚至在某些时候即使消费之后也不知道。食品的质量特性、安全特性无法从其外表看出,购买时,消费者只能凭借经验作出判断和选择。由于食品的生产供应者与消费者之间广泛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和质量责任的不可追溯性,以及政府监管的  相似文献   

11.
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山东省泰安市2003-2012年的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和人均能值生态足迹,通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生态安全现状做了动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泰安市的人均能值生态承栽力在0.3996hm2上下波动。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从5.5612hm2增至7.9506hm2,生态压力指数由11.4826增至25.5964,生态安全状态从“轻度不安全”过渡到“中度不安全”,在2012年已变为“重度不安全”状态。通过建立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泰安市2013~2022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到加22年,泰安市的人均能值生态承栽力将变为0.2137hm2,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将高达10.1461hm2,生态压力指数将增至47.4848,泰安市的生态安全将持续为“极度不安全”状态,可见,泰安市生态安全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碧江区城市居民对主要畜禽水产品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碧江区市区范围采用多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居民对主要畜禽水产品食品安全满意度.结果得出,居民对主要畜禽水产品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较高(86.75%),但满意度较低,多数处于一般满意(66.00%);居民对不安全食品的维权意识薄弱,仅有14.75%的居民选择投诉举报;46.00%的居民认为保障食品安全最重要的措施是严格监督管理.因此可知,碧江区城市居民对主要畜禽水产品食品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满意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针对食品安全市场频现“柠檬市场”现象,基于以往学者对于柠檬市场和食品安全的研究,从“柠檬市场”理论角度提出了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一些政策建议,如限定各主体的行为规范、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实施企业自检制度、推动全民参与等,为净化食品市场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长沙市消费者调查数据,分析了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的认知情况、对质量安全猪肉的支付意愿,并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消费者购买优质安全猪肉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并结合近几年的新闻事件的基础上,以安全猪肉这一安全食品为例,确定了影响消费者安全食品支付意愿的6大因素(不包含个人信息因素):主观知识、客观知识、食品标签使用频率、购买频率、公共机构信任度以及信念。基于信度分析及回归分析和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标签的使用频率和消费者信念对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而其他4项因素均对其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透过本届政府视角审视我国“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届政府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未来10年的施政之路指明了方向。以此为发展目标,对中国“三农”问题中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转基因作物、农村土地、乡村治理、农民工、乡村教育、涉农补贴和乡村污染的九大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认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认清发展目标、尊重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局部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整体的顶层设计和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在盐度26.5~27.0、温度(24.0±0.8)℃条件下,研究了重复性“饥饿—再喂食”处理对黑鲷补偿生长的影响。试验鱼的平均体重为118 g(110.5~126.8 g),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对照组C连续喂食40 d,4个处理组S1F4、S2F8、S4F16、S8F32分别为饥饿1 d喂食4 d(共8个周期)、饥饿2 d喂食8 d(共4个周期)、饥饿4 d喂食16 d(共2个周期)、饥饿8 d喂食32d(共1个周期)。主要结果为:(1)黑鲷经过重复性“饥饿-再喂食”处理后,S1F4、S2F8、S4F16、S8F32各处理组均出现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且这种效应主要是通过提高饲料转化率来实现的。(2)经过重复性“饥饿-再喂食-…”处理后,鱼体的生化组成与对照组的水平相比有所变化,即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水分和灰分含量基本不变。本实验结果可为黑鲷养殖中高效投饵技术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生产地向销售地的实体流动,位置转移的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粮食的收购、储存、运输、装卸、搬运、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有机的结合,根据粮食的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使粮食尽可能由产地通过最少的环节,以最短的物流路线,按时保质地送到用户手中。因此,对于吉林省这样一个粮食产量高的一个地区来说,粮食物流是一种重要的物流方式。吉林省粮食物流的发展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目前吉林省粮食物流现状出发,找出其存在的明显问题,从而明确吉林省粮食物流发展的方向,提出改善吉林省粮食物流的可行性对策,这一对策的提出为吉林省粮食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宁夏银川市消费者对设施蔬菜的消费情况调查,考察消费者对设施蔬菜的需求状况、质量安全认知及品牌认知程度,分析消费者购买设施蔬菜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就消费者表达的购买意愿和实际购买经历的差异进行分析.这有助于政府等有关部门在制度和政策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缓解设施蔬菜市场中由于产品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使设施蔬菜市场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