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鸡后口吸虫(Postharmostomumgallinum)的卵黄腺和虫卵超微结构。根据卵黄细胞的胞核比、粗面内质网的变化、卵黄球和类脂滴的形成,把卵黄细胞发育过程划分为3个时期,详细描述了各期的形态特征。同时还对卵黄腺内的滋养细胞,卵黄管的结构以及子宫内虫卵的结构进行了描述。本文还对卵黄腺在虫卵形成中的作用及卵黄细胞各期形态上的区别在分类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棘口属(Echinostoma)的宫川棘口吸虫(E.miyagawai),低颈属(Hypoderaeum)的似锥低颈吸虫(H.conoideum)的卵黄细胞发育超微结构变化。两种吸虫卵黄细胞发育过程比较相似。卵黄小叶外被覆一层基膜。未发育卵黄细胞含有较少细胞质,大量游离核糖体。发育期卵黄细胞含有较多细胞质,丰富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卵黄球。成熟期卵黄细胞的胞质丰富,粗面内质网减少,位于核周围和细胞边缘,胞质内还出现大量糖原和包涵体。在似锥低颈吸虫的发育期和成熟期卵黄细胞内,还出现脂滴。  相似文献   

3.
克氏原螫虾大颚器在卵巢发育周期中的组织结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克氏原螫虾的卵巢发育周期中,大颚器的组织结构呈现周期性变化:大颚器逐渐增大,颜色由白色透明变为淡土黄色;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直径和细胞间隙增大;基膜逐渐形成并增厚;颗粒血细胞逐渐增多。到卵黄发生期,大颚器的这些形态结构变化到达顶峰。产卵后大颚器细胞解体;随着卵巢的重新发育,大颚器也重新发育。同时,在卵巢发育周期中,卵黄发生期大颚器细胞直径与卵母细胞直径的线性关系最为显著,相关系数最大,r=0.926;大颚器细胞直径也最大,与其它时期相比都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克氏原螫虾的卵巢发育周期中,大颚器的组织结构呈现周期性变化:大颚器逐渐增大,颜色由白色透明变为淡土黄色;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直径和细胞间隙增大;基膜逐渐形成并增厚;颗粒血细胞逐渐增多。到卵黄发生期,大颚器的这些形态结构变化到达顶峰。产卵后大颚器细胞解体;随着卵巢的重新发育,大颚器也重新发育。同时,在卵巢发育周期中,卵黄发生期大颚器细胞直径与卵母细胞直径的线性关系最为显著,相关系数最大,r=0.926;大颚器细胞直径也最大,与其它时期相比都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鲶卵巢发育的形态结构特点,结果表明,鲶卵巢的发育可划分为6个时相,第1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细胞外仅具1层细胞质膜;第2时相卵母细胞不仅具有滤泡膜和结缔组织膜,还开始形成放射膜,第3、第4时相的卵母细胞分化明显,由散在的卵黄沉积逐渐形成的卵黄颗粒。第4时相卵母细胞的滤泡膜中具有大量的卵黄滴,滤泡细胞解体后,大分子可通过胞饮经放射膜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鲶卵巢第5时相和第6  相似文献   

6.
齐口裂腹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石蜡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法,对齐口裂腹鱼卵巢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卵母细胞的发育分为5个时相,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第2时相卵母细胞中具有卵黄核、围核透明层,并可见核仁物质外排现象;液泡中的内含物和卵黄颗粒呈现多种形态;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核仁数增加较多;卵膜由质膜和放射带组成。在第5时相成熟卵子的受精孔中仍有精孔细胞堵塞。产卵时间为2月下旬至4月下旬,属分批同步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条石鲷早期生活阶段的发育特征,丰富其发育生物学基础资料库,也为判断种苗生产工艺的培育效果与适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常规采样方法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条石鲷早期仔鱼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并对其营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条石鲷在水温(27.8±1.05)℃、pH 8.15、盐度32‰的人工培育条件下,仔鱼卵黄囊在孵化2d后消失,油球消失于孵化后第6d,卵黄囊依照先卵黄、后油球的顺序被吸收,吸收速度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初孵仔鱼在孵化后1d内生长迅速,之后生长速度减慢.仔鱼在孵出后48 h、卵黄囊消失时出现口裂,口径/全长比随时间变化一直保持上升趋势.条石鲷仔鱼的营养源可归纳为内源性营养—混合性营养—外源性营养3个阶段,分别对应于孵化后2、3~4和5d.[结论]条石鲷早期仔鱼形态发育与其摄食习性的转变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卵黄抗体治疗效果,有效收集卵黄提纯制备出高效价抗体,将其视为治疗药物。将其应用在试验感染腹泻仔猪之中。结果:经过0.5~1.0d的攻毒治疗后均表现出程度不一的腹泻情况。观察组经口服用卵黄抗体液1.0d后,腹泻状况得以明显缓解,排泄出的粪便自黄色稀便转变为黏稠软便。对照组仔猪排出水样粪便。于3d内脱水死亡。证实实施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卵黄抗体治疗猪流行性腹泻能取得满意效果。此类药物有助于改善仔猪发病状况,降低粪便指数,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棘口科、棘口属的宫川棘口吸虫,低颈属的似锥低颈吸虫的卵黄细胞发育超微结构变化。两种吸虫卵黄细胞发育过程比较相似。卵黄小叶外被覆一层基膜,未发许诺内细胞含有较少细胞质,大量游离核糖体,发育期卵黄细胞含有较多细胞质,丰富的同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卵黄球,成熟期卵黄细胞的胞质丰富,粗面内质网减少,位于核周围和细胞边缘,胞质内还出现大量糖原和包涵体,在似锥低颈吸虫的发育期和成熟期卵黄细胞内  相似文献   

10.
克氏原螯虾大颚器在卵巢发育周期中的组织结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在克氏原螯虾的卵巢发育周期中,大颚器的组织结构呈现周期性变化:大颚器逐渐增大,颜色由白色透明变为淡土黄色;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直径和细胞间隙增大;基膜逐渐形成并增厚颗粒血细胞逐渐增多。到卵黄发生期,大颚器的这些形态结构变化到达顶峰。产卵后大颚器细胞解体,随着卵巢的重新发育,大颚器也重新发育。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鳙鱼胚胎发育早期几个主要阶段发生的内部细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本文着重观察了卵黄、胚盘、分裂球和囊胚层细胞的形态结构,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卵黄多核体的形成。作者在镛鱼卵子受精后所形成的胚盘和以后产生的分裂球中都发现有卵黄颗粒的存在.因而指出,认为卵子在受精后由于卵质分离而形成的胚盘是不含卵黄的看法是不确切的。在鳙鱼胚胎发育的几个早期阶段.作者观察到在胚盘、分裂球和囊胚层细胞与卵黄这种重要物质之间有某种有机联系。本文对卵黄多核体形成的问题连行了讨论。并对前人的某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着重提到在桑椹期出现的一种深色细胞,在观察了这类细胞的发育和演变之后作者得出结论,认为它们与卵黄多核体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早熟和正常中华绒螯蟹大颚器官发育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早熟和正常发育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大颚器官(mandibularorgan,MO)进行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发现早熟蟹的MO在当年秋季已充分发育,MO细胞直径在当年11月达到最大值;而正常发育幼蟹的MO在当年细胞排列紧密,直到翌年秋季才充分发育。正常发育成蟹(二秋龄蟹)的MO细胞直径在10月达到最大值,明显大于早熟蟹(P<0.05)。表明早熟蟹MO较正常发育蟹提早一年发育,但是,秋季早熟蟹MO的发育速度和发育良好程度均不及二秋龄蟹MO的发育,这可能是早熟蟹卵黄发生过程较缓慢,较二秋龄蟹滞后约一个月达到次级卵黄发生末期的原因。中华绒螯蟹MO细胞超微结构的显著特征是丰富而形态多样的光面内质网和具小管状内嵴的线粒体,以及丰富的游离核糖体。  相似文献   

13.
对早熟和正常发育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大颚器官(mandibularorgan,MO)进行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发现早熟蟹的MO在当年秋季已充分发育,MO细胞直径在当年11月达到最大值;而正常发育幼蟹的MO在当年细胞排列紧密,直到翌年秋季才充分发育。正常发育成蟹(二秋龄蟹)的MO细胞直径在10月达到最大值,明显大于早熟蟹(P<0.05)。表明早熟蟹MO较正常发育蟹提早一年发育,但是,秋季早熟蟹MO的发育速度和发育良好程度均不及二秋龄蟹MO的发育,这可能是早熟蟹卵黄发生过程较缓慢,较二秋龄蟹滞后约一个月达到次级卵黄发生末期的原因。中华绒螯蟹MO细胞超微结构的显著特征是丰富而形态多样的光面内质网和具小管状内嵴的线粒体,以及丰富的游离核糖体。  相似文献   

14.
选取日本冲绳地区雌性蜂巢石斑鱼为对象,描述与分析了HCG与LHRHa对该鱼催产效果的差异及注射后所引起的性腺发育变化和排卵相关的性类固醇变化,希望能为蜂巢石斑鱼的人工繁殖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以及在实践生产中的重要参考。结果表明,HCG与LHRHa均显著促进了决定排卵的性成熟诱导物质MIS的释放以及鱼的产卵; 产卵后的蜂巢石斑鱼雌二酮E2的水平显著下降,验证了蜂巢石斑鱼卵巢发育及产卵随月亮周期变化的周期性; 在渔业生产中注射催产药物前,确定对象鱼卵泡发育阶段对于提高催产成功率十分重要。在LHRHa注射组,完成卵黄化的蜂巢石斑鱼催产效果最佳,卵黄化早期的鱼不产卵; HCG对卵泡发育初期的蜂巢石斑鱼的催产效果优于LHRHa,但催产效果仍不理想,而对于完成了卵黄化鱼的催产效果不如LHRHa。结合LHRHa的其他优势,本研究认为在具备检验鱼体卵巢发育阶段实验技术的条件下,更加推荐LHRHa作为雌性蜂巢石斑鱼的催产药物。  相似文献   

15.
福寿螺卵巢发育与卵子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e卵巢发育各期的主要典型特征。【方法】采用组织切片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对入侵生物福寿螺的卵巢发育过程、卵母细胞发育各期的显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根据福寿螺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特征,将其发育过程分为5个时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在卵巢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结构变化,最终发育为成熟的卵子。福寿螺卵子的形成依次经过卵原细胞期、卵黄合成前期、卵黄合成后期和成熟期。【结论】研究探明了福寿螺的卵巢为管状分支型腺体,卵原细胞经历了5个发育时期形成了成熟的卵子,并分析了福寿螺强大生殖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观察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卵子发生过程,为进一步了解龟纹瓢虫的生殖生物学奠定基础。【方法】对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龟纹瓢虫卵巢做石蜡切片,光镜下观察其卵子发生过程。【结果】第1阶段,在卵原区可见分化的卵母细胞和滋养细胞,卵母细胞正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第2阶段,卵母细胞向生长区移动,细胞体积逐渐增大,细胞核形成胚泡,前滤泡细胞逐渐分布于卵母细胞之间;第3阶段,卵母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呈圆球形,前滤泡细胞分化形成滤泡细胞,呈单层扁平细胞包围卵母细胞,胚泡移动到卵母细胞的一侧;第4阶段,滤泡细胞呈立方形,此时卵母细胞仍然通过营养索与滋养细胞相连;第5阶段,卵母细胞不再与滋养细胞连接,滤泡细胞由立方形变为扁平状,在卵母细胞质的边缘处出现细小的卵黄颗粒;第6阶段,卵黄颗粒逐渐充满整个卵母细胞,胚泡退化;第7阶段,卵母细胞表面形成卵黄膜和卵壳,滤泡细胞逐渐与卵母细胞分离,卵母细胞发育为成熟的卵子。【结论】龟纹瓢虫卵子发生过程可明显划分为卵母细胞分化期、卵母细胞生长期、卵黄形成及卵子成熟期3个时期,并可进一步分为7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应用组织切片、组织化学技术,对日本沼虾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卵巢发育周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沼虾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卵巢外被结缔组织膜与生殖上皮。日本沼虾的卵巢发育具有明显的色泽与体积的变化,根据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将其划分为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成熟期和恢复期5个时期。卵子发生可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卵黄发生后期4个时期。卵黄发生前期的卵母细胞为小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胞质嗜碱性,无卵黄颗粒曰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为大生长期卵母细胞,胞质嗜酸性,早期含卵黄颗粒,后期转变为卵黄块,核位于卵母细胞中央曰卵黄发生后期卵母细胞为成熟期卵母细胞,体积长足,核移动到卵母细胞周边,最终核生发泡破裂,核膜消失,卵周围滤泡细胞层变得极薄,等待排卵。  相似文献   

18.
利用HE染色方法对拟黑多刺蚁卵子发生进行显微研究。结果发现,拟黑多刺蚁卵子发生可以分为3个时期11个阶段,即卵母细胞分化期、卵母细胞生长期和卵母细胞卵黄形成期。在卵子发生的整个过程中,卵母细胞、滋养细胞及滤泡细胞形态均有明显变化;在卵母细胞生长及卵黄形成期,滋养细胞核内的多核仁现象、灯刷染色体与旺盛的物质合成有关;卵母细胞本身也合成一些物质;滤泡细胞参与卵黄蛋白的合成,并为外源性卵黄蛋白提供通道。因此,卵母细胞内卵黄蛋白的形成是自体合成和外源合成同时并存;滤泡细胞还参与了卵黄膜及卵壳的形成。并发现,拟黑多刺蚁与果蝇卵子发生有相似的卵母细胞凋亡现象,主要发生在卵黄形成前期,这种凋亡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即生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隆肛蛙卵巢类固醇激素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隆肛蛙不同发育时期卵泡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进行了定位检测。结果表明,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主要在卵黄合成和卵黄合成后期的滤泡细胞中表达;3种激素受体在各期卵母细胞胞质中均有表达,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卵黄合成和卵黄合成后期表达强烈;3种类固醇激素受体在卵母细胞核膜中都有表达。这些结果说明,在隆肛蛙卵母细胞生长发育和成熟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主要调控卵黄合成及合成后期雌二醇和孕酮的合成与分泌,其受体可能通过基因组和非基因组两种机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胚胎不同时期VEGF、KDR和CD34在人卵黄囊中的表达情况,了解胚胎造血的发育过程和机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卵黄囊冰冻切片进行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发现在第3 ̄4周的人卵黄囊低表达VEGF和KDR,不表达CD34。4 ̄6周组强表达VEGF、KDR和CD34。在血岛内阳性细胞大而圆,成簇或分散聚集,有些细胞沿血岛边缘形成血管样结构。6周以后,卵黄囊弱表达VEGF、KDR和CD34。上述结果提示卵黄囊可表达造血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随胚胎发育呈阶段性表达。卵黄囊中出现造血干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