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折叠式渔笼作业渔获种类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2-12月(伏季休渔期间除外)在笼捕作业渔船上采用收集渔捞日志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折叠式渔笼渔获物进行分析。共收集渔捞日志65份,抽样分析了折叠式渔笼渔获9批。对该渔获进行种类鉴定和组成分析,共分析标本重量50.15kg。结果表明:渔获物中共出现48个种,其中鱼类25种、蟹类15种、头足类3种、螺类2种、虾类2种、虾姑类1种;按重量比例为蟹类占51.27%、鱼类占41.21%、头足类占5.96%、螺类占0.92%、虾蛄类占0.57%、虾类占0.08%。  相似文献   

2.
2010年1-12月(休渔除外)在闽南海区蟹笼作业渔船上每月采样一次,分析样品10批,累计重量111.37 kg.对该渔获进行种类鉴定、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渔获物中共出现72个种,其中鱼类40种、蟹类23种、口足类3种、头足类3种、螺类2种、虾类1种;重量比例为蟹类占45.80%、鱼类占44.46%、口足类占6.47%...  相似文献   

3.
2010年1-12月(休渔除外)在闽南海区蟹笼作业渔船上每月采样一次,分析样品10批,累计重量111.37kg。对该渔获进行种类鉴定、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渔获物中共出现72个种,其中鱼类40种、蟹类23种、口足类3种、头足类3种、螺类2种、虾类1种;重量比例为蟹类占45.80%、鱼类占44.46%、口足类占6.47%、头足类占3.11%、螺类占0.12%、虾类0.04%。主要优势种为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日本(Charybdis japonica)。  相似文献   

4.
王语同  刘勇 《福建水产》2011,33(4):42-46
2010年1~5月和8~11月在闽南海区桁杆虾拖网作业渔船上每月采样一次,分析样品9批,样品数量15833个,累计重量79.66kg。对渔获物进行种类鉴定、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闽南渔场桁杆虾拖网作业渔获种类共有62种,其中鱼类35种、虾类17种、蟹类4种、头足类4种、口足类2种;渔获物以虾类为主,占总渔获重量的69.8...  相似文献   

5.
福建光诱鱿鱼敷网生产情况和渔获组成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就2001年福建海区鱿鱼旺讯期间在闽狮渔2403号船和闽狮渔2565号船上进行海上生产、渔获种类组成及有关的生物学等方面的调查,报告了当年该作业的生产情况:单位平均夜产364.72kg,平均网产60.96kg。鱿鱼平均夜产233.96kg,平均网产39.1kg,最高夜产1935kg。总渔获中鱿鱼占64.15%,鱼类占35.85%;渔获种类35种,其中头足类9种、鱼类25种、甲壳类1种。样品抽样及渔捞日记中体现,主捕的枪乌贼中主要是杜氏枪乌贼、中国枪乌贼和火枪乌贼三种,兼捕的鱼类中鲐、Shen鱼类占93.61%,带鱼占5.74%。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浅水域小型虾拖网渔获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拖虾是广东省沿海捕捞渔业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为了查明小型虾拖网的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2006年10~11月对在珠江口浅水域进行捕虾作业的虾罟网渔船进行了海上渔获组成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浅水域虾罟网的渔获种类多、组成复杂,幼鱼和副渔获的比例高;主要渔获种类是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18.57%)、矛形梭子蟹Portunus hastatoides(15.48%)、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11.50%)和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11.16%),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脊尾白虾、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海鳗Muraenesocidae和银鲳Pampusargenteus渔获100%为幼鱼,凤鲚Coiliamystus和棘头梅童鱼CoUichthys lucidus幼鱼比例分别高达87.65%和96.15%;周氏新对虾、脊尾白虾、斑节对虾为主捕对象,鱼类和蟹类是主要的副渔获种类;虾罟网捕捞对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6年8、9月选择性虾拖网与原生产网海上生产试验所捕获的渔获物进行分析比较表明:不同网袋的网目尺寸、不同袋口的装配方式,所捕捞的渔获种类比例各不相同;试验期间渔获品种79种,其中鱼类57种,虾类4种,头足类5种,蟹类10种,口足类3种;试验网袋捕获的经济鱼、虾、头足类幼体比对照网减少48.3%;平均网产增加3.82%.  相似文献   

8.
水丰水库的渔获量1961-1980年间变化于47-300t,1981-1984年增长到740-1321t,1985-2000年为2270-4926t。渔获物组成中以亚洲公鱼为主,1980-2000年亚洲蚣鱼占总渔获的29.6%-93.0%,平均为65.6%。鲁鲫鱼占6.2%-16.4%,鲢鳙鱼占8.1%-13.3%,鳊鲂占1.8%-11.3%,虾占5.9%-16.1%,其它鱼类占2.4%-9.3%。2000年大银鱼占总渔获的2.8%。1985-2000年水库鱼类资源相对稳定。亚洲公鱼、青虾和大银鱼三种小型经济鱼虾的种间关系表现为互利共生,竞争和残敌关系,可能向种间形成平衡调节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2年4月和10月拖网调查资料,分析和研究了福建兴化湾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鱼类区系特点、资源结构、密度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游泳动物有96种,其中鱼类64种、虾类11种、蟹类10种、头足类6种、口足类5种;春季游泳动物种类比秋季少。鱼类以暖水性和暖温性、底层和中上层鱼类为主,春季优势种有13种,秋季15种;春、秋季渔获的重量组成和数量组成均以鱼类为主,春季分别占64.91%和74.71%,秋季分别占79.98%和70.41%;两季游泳动物的平均重量密度为796.78 kg/km~2,平均尾数密度为72 127 ind./km~2;春季重量密度高于秋季,而尾数密度低于秋季;游泳动物种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春季均显著低于秋季。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金线鱼流刺网渔业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鹏  杨吝  张旭丰  谭永光 《南方水产》2008,4(6):101-107
根据“粤阳东18023”渔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渔获销售记录,结合春、秋2季的渔获抽样测量数据,对使用单片刺网在南海北部作业的大型金线鱼流网船的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渔获以底层和近底层种类为主,带鱼Trichiurus haumela、长尾大眼鲷Priacanthus tayenus和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为渔获优势种,占产量的29.7%、13.3%和10.5%,占产值的27.4%、24.4%和15.7%;渔船全年作业,汛期在11月至翌年3月,其中1月为旺汛期,休渔期的产量和产值在全年中所占比重很小;优势种渔获以成鱼为主,其CPUE的高值期与汛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5年秋季对九龙江口开展的桁杆拖网船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游泳生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群聚结构和多样性水平等。结果表明,2015年秋季调查海域渔获游泳生物共61种,其中鱼类种类最多,有42种;蟹类次之,有8种;虾类、口足类和头足类分别有6种、3种和2种。渔获数量平均密度指数为518 ind/h,渔获重量平均密度指数为10.29 kg/h。主要渔获优势种类为凤鲚(Coilia mystus)、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等。游泳生物种类丰富度指数D分布范围为3.112~4.682,平均为3.921;种类多样性指数H'分布范围为1.814~2.674,平均为2.390;种类均匀度指数J'分布范围为0.606~0.921,平均为0.789,多样性指数处于中度水平。  相似文献   

12.
带鱼是南海最重要的渔业捕捞对象之一。本文应用上岸渔获调查法,统计分析了2010年秋季至2013年夏季带鱼渔获量变化和季节差异,比较了拖网、刺网和钓业三种作业方式中带鱼产量所占比例的季节差异。结果表明:各季节带鱼上岸渔获量按渔获量大小排序依次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三种作业方式中,拖网是捕捞南海带鱼最主要的作业方式,拖网渔业的季节变化主导了上岸带鱼渔获量的季节变动。拖网捕捞强度高、渔获选择性差导致带鱼资源出现被捕捞过度迹象。本文建议采用功率合并方法将中小吨位拖网渔船功率指标用于新建大吨位灯光罩网渔船,以优化海区捕捞作业结构,提高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开发力度。同时,建议制定严格的渔船管理制度,结合油价补贴政策开展南海渔船渔捞日志收集工作,进一步完善南海渔业资源的监控管理体系,为带鱼资源的养护、评估与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9-2014年在南海北部生产的183艘渔船的渔捞日志,分析了南海北部海域马面鲀渔获率随作业方式、年际分布与季节分布间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渔获马面鲀主要作业类型为双拖、单拖、桁杆拖虾、围网、定置张网和刺网6种,其中单拖、双拖网作业渔获率较高;2009-2014年,南海北部马面鲀渔获率低于南海南部,整体渔获率呈逐年递减趋势,仅2011年渔获率突增,2014年马面鲀渔获率降为最低。马面鲀常年主要分布于珠江口、粤西、海南岛沿岸及北部湾海域,粤东海域偶有分布。海南岛沿岸、粤西及珠江口海域渔获率密度较大,北部湾和粤东海域渔获率密度相对较小。各区域渔获率季节变化明显,渔获率最大值常在夏季出现,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引起渔获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为自然条件与捕捞压力。本文通过对马面鲀渔获率变化及原因分析,为南海北部马面鲀合理捕捞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闽南、台浅渔场地处亚热带,地质地貌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优越,鱼类,头足类,虾类和蟹类资源丰富,是单拖作业的良好渔场,作者就闽南,台浅渔场的主要作业方式,主要网型及其特点作扼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闽东北外海蟹类种类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98—1999年在闽东北外海进行四个季度月的蟹类资源定点调查及相关资料,研究调查海区蟹类种类组成。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区蟹类组成有51种,隶属11科34属,以暖水性种类为多,具有热带与温带群落之间的过度性混合群集特点,主要渔获种类有细点圆趾蟹、光掌鲟、锈斑鲟等10种;其中细点圆趾蟹是本调查海区最主要渔获种类,主要分布于水深100—120m的海域,渔获量占蟹类总渔获量的54.4%,尚有一定资源潜力,待于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3-2002年南海区3省市渔业公司在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底拖网的生产资料和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底拖网主要渔获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动。结果表明,底拖网渔获种类组成基本相同,主要渔获经济种类有20多种,以蛇鲻属(Synodidae)、大眼鲷属(Priacanthidae)等底层鱼类为主,占总渔获物的70.9%。经济鱼类资源渔获率有明显的年间变动。底层鱼类资源除蛇鲻属和大眼鲷属外,其他种类如石斑鱼属(Serranidae)、鲱鲤属(Mullidae)、红笛鲷(L.sanguineus)、黄鳍马面纯(T.xanthopterus)、刺鲳(Psenopsis anomala)等波动很大,而中上层鱼类资源和头足类资源则相对稳定。分析认为捕捞是引起经济鱼类资源数量变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蟹类是福建海区重要的经济渔获种类之一。本文基于2009年1月-011年12月期间进行的蟹类调查资料,分析了福建中南部近海四种捕捞作业渔获物中蟹类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福建中南部近海海域有蟹类94种,隶属16科、53属,以亚热带和热带的暖水性种为主,与南海关系最为密切,而与黄、渤海关系较为疏远。从蟹种分布区域看,这些蟹类在浅海均有分布,其中26.6%的蟹类既分布于浅海又分布于潮间带。从蟹种个体大小看,福建海区蟹类多数属于中小型种类。高强度捕捞加剧了对蟹类资源的破坏,因此需要调整捕捞作业结构,拓展外海蟹类捕捞作业,开展资源动态监测和苗种放流增殖工作,并实施TAC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福建张网作业损害经济幼鱼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建沿海张网作业的渔获的包括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共计366种。其重量组成以个体小型,数量大宗的鱼虾类为主,受到损害的经济幼针,幼体占张网渔获量的20.2%,其中带鱼幼鱼占12.86%,在重要经济种中占63.66%,且年平均个体重量只有3.8克,受损害最严重。建议在规定张网渔业禁渔区,禁渔期时,优先考虑保护带鱼幼鱼资源。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2年7~10月在钓鱼岛北部海域开展的光诱敷网渔业调查资料,结合社会调查数据和以往在该渔场的相关调查资料,着重调查研究了该海域光诱敷网渔业的生产状况、渔获种类、主要渔获种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结果表明,钓鱼岛北部海域光诱敷网作业渔场面积约3.09×10^5km^2,7—10月旺汛期渔船生产规模可达200多艘,平均日产5.08t,光诱敷网作业方式捕捞效果良好,几乎常年均可作业生产,生产渔船经济效益普遍较佳,单船旺汛期产值180×10。元左右、单船旺汛期盈利40多万元;渔获种类共有27种,其中鱼类有23种、头足类有4种;主要渔获种类为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扁舵鲣(Auxis thazard)、蓝圆碜(Decapterus maruadsi)和枪乌贼类,分别占总渔获产量的36.8%、27.9%、16.2%和7.8%,这些品种都属于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资源补充量相对较大的经济种类,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大型蟹类延绳笼捕捞作业是连江县新兴的海洋捕捞作业方式,由于其主捕蟹类、头足类,渔获物选择性强,有利于近内海渔业资源、种群结构调整以及合理利用、开发、保护鱼类资源。大型蟹类延绳笼捕捞作业因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捕捞操作简单易学而深受群众的喜爱。现将其捕捞技术简述如下:一、渔具规格1、宪具:分铁骨回笼和铁笼两种。()铁骨网箱:圆柱形,直径0.85m.高0.26m,铁质圆圈2个.6ty分处各焊l&铁柱。上、下底交叉各焊1条钢筋(直径均为12mm)。外包PE42Tex/4X3的同线,以死节编结成网片,目大Zmm,宽2.18m.高1.89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