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熟海陆种间杂种MF_1引种试验江卫,孙贞,毛正轩,黄观武四川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简阳6414001993年,四川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农业大学引进早熟海陆种间杂种(G.barbadense×G.hirsutum),被简称为M1(表格1?..  相似文献   

2.
棉属的两个二倍体栽培种——草棉和亚洲棉,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史。它们具有陆地棉所缺乏的优良性状,为了把其优良性状转育给陆地棉,需进行不同染色体倍性间的种间杂交。由于二倍体棉种与四倍体棉种间染色体数目不平衡,必须首先对二倍体棉种  相似文献   

3.
4.
研究了4个栽培棉种间叶片与花器组织解剖性状的异同及这些性状在种间杂种后代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2个二倍体栽培种与2个四倍体栽培种叶片横切面构造之间有特征性差异,前者为近等面叶,后者为背腹叶。二倍体栽培棉种与四倍体栽培棉种间的杂种F_1表现为近等面叶,并近等面叶对背腹叶为显性。叶柄横切面构造观察表明,4个栽培棉种问除叶柄直径有明显差异外,其构造基本相似,每叶柄有4~5束维管束,平均直径约265~330μm。苞叶横切面没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上、下表皮间为叶肉组织,4个栽培棉种问除苞叶厚度外基本近似。花柄的横切面构造观察表明,花柄内维管束的分布方式与叶柄截然不同,它是由平均直径约70~110μm的维管束沿花柄内径致密排列而成的,每花柄约有20~30束维管束,因棉种而异。  相似文献   

5.
花生栽培存在高产与不抗病的矛盾,在育种上需要具有高抗和适应强的“基因源”渗入栽培种。可是在育种中却面临着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花生属植物资源,具备这种“基因源”的条件。如何使野生种的抗性基因引入栽培种已为花生育种者所关注。 花生原产于南美洲,本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就已开始对花生属植物资源的利用研究.1935年Hull及Caruer以栽培种和A.glabrata杂交,未得到杂种;1946年Gregory报道他试图用花生栽培种与两个野生种(A.Villosalicarpa及A.diogoi)进行种间杂交,也未成功;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咖啡属六个二倍体种的六个种间杂种F1后代姊妹株之间生殖3障碍的各种因素。提出花粉和柱头组织的原生质渗透浓度和杂种群体自花不孕等位基因遗传变异性的降低,就是可能的生殖障碍,因而也是这些杂种不育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 马铃薯是我县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它占全年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5%以上,占旱粮作物总产量的1/3左右,是高寒山区农民的主食。马铃薯是稳产高产作物,且增产潜力大,发展马铃薯生产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发展地方工业、使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相结合,是综合利用的好门路。  相似文献   

8.
9.
本文观察了岔根甜菜(Beta Patula Ait)、叶用甜菜(B.cicla)及普通甜菜(B.vulgaris)三种间杂种的F_1、F_2及F_3的减数分裂行为。各代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联会成9个二价体。中期Ⅰ有棒状结合,也有环状结合。F_1、F_2、F_3各代中期出现单价体频率分别为0.23、0.18、1.13。后期Ⅰ出现染色体桥、落后等异常现象,各代频率分别为0.93、2.2和3.26。后期Ⅱ各代异常频率为0.41、0.75和0.32。异常四分体频率各代分别为0.16、0.13和0.66。异常频率有随世代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结果表明,B.patula、B.cicla及B.vulgaris三个种的染色体组基本上是同源的。本文还讨论了杂种减数分裂稳定性及遗传育种上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11.
陆地棉的遗传基础狭窄及其它缺陷,使人们对野生棉的利用日趋重视。当前,国内外转育野生棉有益性状的主要途径是其与陆地棉进行种间杂交,杂种染色体加倍后用陆地棉回交和连续选择。1986年11月,法国棉花及纺织纤维研究所赠给我所11份陆地棉与野生棉杂交并加倍的6倍体杂种(法国遗传学家做过细胞学鉴定),共计26粒种子。为了进行种质转育和  相似文献   

12.
小粒种咖啡Ruiru11引种试种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1年11月引进鲁伊鲁11进行试种。6种的试种结果表明:鲁伊鲁11在德宏不发生锈病,生长量、质量等均在CIFC7963和S288相近,但产量明显高于S288(高38.1%)和CIFC7963(高8.2%),投产后4年的平均产量达3313.5kg/hm^2。  相似文献   

13.
李宏斌 《中国马铃薯》2006,20(2):122-123
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过程中,为保证质量,防止病害感染,常常采用网棚隔离繁殖原原种。大同市农作物原种场依靠大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采用微型薯大田直播技术,在严格控制管理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原原种,经检测主要病毒均为0。利用大田繁殖原原种,可以节省网棚的投入,降低种薯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经过近一年的酝酿和筹备,由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和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共同发起的股份制公司——中种集团马铃薯种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4月在京成立。公司的成立,在全国种子行业率先实行了国家大型企业与国家科研育种单位以股份的形式结成实体,实行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有规范的章程,健全的决策、执行、监督机构,使公司一成立就是一个独立的、权责分明的统一体,进行合理的运转和科学管理。以“中薯”牌为商标,以病毒检测技术和脱薯毒质量监督为保证,实行种薯合格证制度。公司利用蔬菜…  相似文献   

15.
16.
花生叶斑病是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30%。据美国报导1984年该病是造成花生减产的主要病害。在我国花生产区,由于种植面积扩大,重茬地逐年增加,加剧了该病的扩散,目前主要靠农药防治,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看,不是一项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应该是将花生野生种的抗病基因引入到栽培种中,进行抗病育种,不少国家已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选出了抗花生叶斑病的品系材  相似文献   

17.
崇庆枇杷种     
四川茶区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崇庆枇杷茶是其优良茶种之一,分布在本省的崇庆、大邑等县,据传说是在180余年前由云南引进,首先播种于崇庆县的晴霞山,而后传布于其他各地。目前分布在海拔700—1,000公尺的范围内,分布区域年雨量1,000公厘以上,年平均温度15.7℃,绝对最低-2.3℃(56年)。  相似文献   

18.
3批92粒阳性反应种子检测说明,绝大多数种子子叶和胚带花生条纹病毒(PStV),仅有收获前摘取2粒未成熟种子种皮带毒。PStV种传率与品种、病毒侵染时期密切相关。参试17份花生品种和材料中,种传率最高为20.6%,最低1%。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种传率明显高于普通型和其他类型花生品种。早期感病花生PStV种传率高,花针期以后感病种传率明显下降。小粒种子PStV种传率高于大粒种子。  相似文献   

19.
花生属野生资源中,对影响花生产量的锈病和叶斑病,具有强的抗性或免疫性,把野生花生的抗性基因导入栽培种,已为广大花生育种者所重视,并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但是,野生花生资源七个区系中仅花生区系的多数二倍体种(2 n=20)与栽培花生有较好的亲和性,它们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