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形绿茶在我国绿茶产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代表产品有恩施玉露、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等,以外形条索纤细紧圆、挺直如针,色泽苍翠绿润等品质闻名于世。做形是形成针形绿茶独特外形品质的关键工序,通过对茶条施加不同方式、不同方向的作用力,使茶条产生塑性变形,加之茶叶一些内含成分如果胶质等的黏结作用,使形状固定下来。此外,做形过程茶条的不断旋转、摩擦使叶组织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增强了细胞膜的透性,促进了茶梗内水分和非脂型儿茶素等可溶性内含物向叶面输送,并减少苦涩味,协调茶汤呈味物质;并且损伤的叶细胞液泡中丰富的内含物在湿热条件下诱发香气,转化汤色,形成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2.
一、七境绿茶概念七境绿茶,简称七境绿,是福建传统名茶之一。七境堂位于罗源县西部,系当时程洋境、长弯境、施灞境、廷洋境、洪洋境、寿桥境等七个境的群众募资合建的泰山庙。以七境堂所产的茶叶为主,拼入部分红塔、飞竹、霍口等地的茶叶,称为七境茶,七境堂当地生产的茶叶,称“正七境茶”。二、七境绿茶品质特征传统七境绿茶属炒青绿茶,系采用当地菜茶的鲜叶为原料,叶形短小呈椭圆形,叶张肥厚,叶尖呈突尖状,制成毛茶条索紧结细短,稍弯曲,形如鞭炮引心,故当地称之“炮仗心”。色泽绿中透黄,微带灰色,有光泽,谓之“宝蓝色”…  相似文献   

3.
信阳毛尖茶属特种绿茶,被誉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外形光、圆、紧、直,形如松针,内质具有独特的板栗香气。传统的炒制工艺为生锅一熟锅—烘干。生锅主要完成杀青和茶叶初步成条,杀青是用重约1.5kg的特制茶把,通过抖散、揉捻、吞吐推作、赶条等多种手法使茶叶形成紧细的松针形。手工杀  相似文献   

4.
蒸青绿茶杀青工艺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霖 《福建茶叶》2003,(4):28-28
蒸青绿茶,是古老的茶叶种类之一。自唐代即盛行蒸青制作茶叶,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蒸青绿茶制作工艺传至日本,日本制茶业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碾茶、煎茶、玉露茶等种类,并在栽培、加工、制作方面取得发展,煎茶成了日本绿茶的当家茶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许多条煎茶生产线,蒸青绿茶生产在我国悄然兴起。蒸青绿茶讲求三绿(干茶色泽绿、浸泡汤色绿,泡后叶底绿),讲求茶的滋味甘醇、鲜爽,带海藻味的绿豆香。要达到这一质量要求,就必须在茶叶采摘、鲜叶贮存、杀青、温度控制、加工工艺掌握等方面予以重视。蒸青绿茶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对茶叶的…  相似文献   

5.
炒青绿茶干燥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炒青绿茶的干燥作业是散发水分,炒紧茶条,促进香气、滋味等内含成分转化的重要过程,不同的干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很大。为提高炒青绿茶品质,探明干燥工艺与茶叶色、香、味、形的关系,笔者对中、下档绿茶进行了试验。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选用大生产上的二级鲜叶(代表中档原料)、四级鲜叶(代表低档原料)。 试验方法:将两种供试鲜叶分别按相应的常规工艺予以贮青、杀青、摊凉和揉捻,然后分别进行烘—炒—烘、炒—烘—炒、烘—炒—炒三种组合方式的干燥工艺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6.
我国茶叶初制机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基本上能够满足茶叶初制机械化生产的要求,炒青和烘青绿茶已实现了机械化加工.但是,目前绿茶初制机械,型号繁多、规格不一、性能各异,合理选型显得特别重要,直接关系到茶叶品质和初制茶厂的经济效益,同时,茶机的选型也是初制茶厂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品质上存在外形松、扁、碎、曲,内质有烟焦味和红梗红叶等弊病还相当普遍,产生这些品质问题的原因,除了采制技术不当之外,茶机的选型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笔者就绿茶初制机械的选型问题谈些浅识,仅供参考.一、制茶机械选型的基本原则制茶机械的选型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而又十分复杂的工作,选型时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1.制茶性能要好 这是选择制茶机械的首要条件.要选制茶性能符合制茶工艺要求,并能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能够适应高、中、低档原料制作,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的机型.  相似文献   

7.
龙首金银芽     
龙首金银芽,产于霞浦县龙首山西南部的霞浦县茶科所,是县茶叶技术推广站创制的卷曲烘炒结合的特种绿茶新产品。该茶外形条紧呈螺状,毫显色金黄,似金银花,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叶底明亮匀润。1993年参加福建省农业厅名优茶评比被评为省名茶,荣获金杯奖。该茶采制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8.
绿茶干燥过程,是物理上的一个脱水反应过程。揉捻叶的脱水平衡态,经炒干时被破坏,当脱水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即经过弛豫时间,茶叶又形成新的平衡态。在这反应过程中,伴随着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复杂的能量传递及相互转换的过程。研究绿茶在脱水反应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无疑对丰富制茶工艺理论、提高制茶技术和茶叶品质具有实际意义。目前对茶叶炒干过程质热传递及物性的  相似文献   

9.
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加速技术改造,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有效途径之一。自70年代以来,我路先后从日本引进了多条煎茶生产流水线,产品全部销往日本,开拓了新的绿茶市场,创汇效果显著。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制茶工业的发展和制茶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如传动设备是的“无级变速器”已在我国各种茶机是广泛应用,简化了传动结构,降低了茶机造价;根据精揉机的作业原理,研制出了茶叶整形机,使我国扁形绿茶和针形绿茶的生产,从传统的手工操  相似文献   

10.
绿茶是我国的主要茶类之一,素以香高、味醇、色绿而著称,一直占领国际市场,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但近几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色泽不正,香气不高甚至有烟焦味,滋味不醇,外形松、扁、弯曲等等,产生这些品质缺陷的主要原因,还是初制技术方面的问题。笔者现就绿茶加工中常见的缺陷及成因作一浅析.一、外形常见状点及产生原因绿茶外形条索囫直紧缩,色泽绿润,外形条索和色泽上的常见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An门)茶条不紧:揉抢时间不够,探抬不足,微型时用力过追过轻,或炒制过程中温度稍高,失水过快.(…  相似文献   

11.
第二讲眉茶精制技术《绿茶精制技术》讲座杨伟丽(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眉茶是珍眉绿茶的简称,因其外形条索紧秀似眉而得名,以炒青为原料精制而成。是我国传统出口的大宗产品之一,眉茶主产浙江、安徽、江西三省,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福建、河南生产较...  相似文献   

12.
两类绿茶及其超微茶粉主要生化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炒青和蒸青绿茶,分别粉碎成80目和300目粉末,测定茶及其茶粉的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蒸青绿茶的叶绿素与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而炒青绿茶的茶多酚,氨基酸含量较高,另外,炒青绿茶的酚氮比值也较高,茶叶在粉碎过程中含水量下降,其他生化成分的测定值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绿茶品质,提升档次,增加经济效益,笔者于2005年在绿茶主产区涂坊镇溪源村推广高山名优绿茶采制技术,该村茶叶面积1264亩,2005年制高优茶产量3918公斤,每公斤价平均81元,产值达317.39万元,亩产值2511元。据我县调查统计,2005年全县总产茶840吨,其中绿茶181.6吨,占全县总产  相似文献   

14.
樊慈 《福建茶叶》2016,(9):57-58
茶叶作为我国的一大产业,其出口额是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绿茶作为我国的主要生产的茶叶,是我国出口的主要茶产品。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绿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么雄厚。本文拟分析世界市场和中国的绿茶出口状况,进一步地分析我国绿茶出口贸易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本文还提供了绿茶产业在国际市场中提升竞争力的方法以及解决思路,更加希望我国的绿茶能在国际市场中为出口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根师梓  屠幼英  藤岛广二 《茶叶》2010,36(3):167-171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的绿茶进口量猛增。其中从中国进口最多。但是由于2002年的农药残留问题使次年进口量减少。而且2005年以后绿茶进口量锐减了。本文以两种模式的公司为例,分析了各个公司从原料采购到销售的系统,分析确定了关于对日绿茶出口减少的成因和应对。由于对日出口缩小,外销的利润越来越少,于是把外销减少的部分转内销。但是对日出口减少的部分要远远大的多,因此库存量增加。当然造成库存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销下滑外,茶质量也是一关键因素。茶属于嗜好品,所以增加茶叶质量也是一条有效的应对措施。另外,供应原料的制茶公司和初加工厂的建设也会给对日绿茶出口带来一定的影响。作为茶叶出口企业,规范经营模式、增加茶叶品质、扩大销售面等都将成为其减少出口压力的良好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名优绿茶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茶产业复兴和名茶创制开发浪潮出现的新名词,含义非常明确,区别于炒青、珠茶等大宗绿茶产品,名优绿茶是采用高档原料加工出的优质绿茶,且具有个性化名称和品质特征,并在特定地域有较高的知名度。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名优绿茶产品,已经以占总产量38.98%的份额创造了总产值74.6%的效益。名优绿茶已经成为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名优绿茶是我国茶类的主体,为我国独有,主要供应内销市场。近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研制了一大批适合我国行业需求的茶叶加工机械,获得各类茶叶加工机械专利130多项,初步形成了茶叶加工机械的系列化。此外,绿茶加工清洁化和连续化受到行业高度重视,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加工技术体系和配套设备,开发出了炒青绿茶和黄山毛  相似文献   

17.
绿茶初制一般是杀青、揉捻、干燥三个工序。锅炒杀青绿茶由于干燥方法不同,分为炒青、烘青和晒青三类。在炒青中又因不同方法制出的外形,分为长炒青,园炒青和扁炒青三种。长炒青产区分布很广,是精制眉茶的原料,在我国出口绿茶中数量最大。其外形要求条索紧直、园润、匀整;内质要求清香持久,滋味浓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黄绿显翠。它的外形对提高眉茶精制率,充分发挥毛茶的经济价值关系极大。因此,在茶叶生产实践中,如何尽量使长炒青毛茶的外形达到紧、直、园、整,克服松、弯、扁、碎,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18.
熊伟 《福建茶叶》2016,(3):217-218
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而品种丰富的茶种,绿茶的发展至今也有数千年的历史了,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商业社会的需求,绿茶的包装也在不断地进步。在茶铺、茶叶市场、茶叶产地、茶馆我们都能随时见到各式各样设计的绿茶包装,但是在这些包装中,真正能够体现绿茶的质量、绿茶的文化价值的包装却"凤毛麟角"。本文将从绿茶的质量和文化价值出发,并基于现代绿茶的审美和价值,寻求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平衡的关系,分析和探索如何实现现代绿茶包装设计的审美观和文化价值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关于浙江茶叶出口摩洛哥市场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茶叶》2013,(12):8-11
茶叶一直是浙江省出口传统优势产品,被誉为浙江出口金名片。近几年来,浙江茶叶出口一直位居全国第一,2012年中国茶叶出口量和金额分别为31.3万吨、10.42亿美元,浙江省茶叶出口量和金额分别为15.4万吨和4.76亿美元,出口量占当年全国的49.2%,全国前五大茶叶出口企业中浙江占三家,其中浙茶股份为全国之首。浙江又是全球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浙江绿茶出口量占全国的68%,主要品种为珠茶、眉茶和蒸青茶,位居前五位出口市场是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美国、日本和俄罗斯,其中向非洲国家出口的绿茶占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我县茶平乡银螺绿茶机制产品的起源、机械选型与配套、产品与工艺特征,及其市场与效益分析,表明利用福云六号茶青机制银螺绿茶,对提高品质与效益的显著作用。1银螺产品的起源近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对茶叶品质要求也提高,用大面积推广栽培的品种福云六号茶青,按传统生产条形绿茶,外形虽呈黄绿显毫,内质却香淡味薄,除制成茶坯窨制花茶外,绿茶直销市场空间已越来越小。1997年初春,笔者根据适宜的制茶工艺可以提高茶叶品质的理论,提出利用福云六号茶青仿珠茶加工工艺开发新产品的想法,与茶平乡初制厂的徐小文、陈国爱等人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