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舒尔茨的理论,知识和人力资本是促进现代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决定因素。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陕西作为我国西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业人口众多,没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大量剩余农村人口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深度与广度,加强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把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力资本,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为强大的发展动力,是促进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对促进我省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开发湖北农村人力资源 发展湖北农村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农村人力资源丰富,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对湖北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湖北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关系到农民进入小康的进程,为此,必须加大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把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本,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力,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以及扶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相对于发达的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优势集中表现在其人力和物力资源方面,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口劳动力,这些都是开发农村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围绕"加强农村资源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这一话题,以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作为研究对象,从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涵义及其特点、新时期我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新时期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内容及措施三个方面作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6):163-164
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技能与素质,将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力资本,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强大的发展动力,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全面分析"甘阿凉"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措施,对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转移进程,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充分发挥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好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不仅关系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关系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中的作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充分利用和发掘农村人力资源,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把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本,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力,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8.
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农业经济的根本,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关系到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基础。因此,文章拟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角度来探析解决农民增收之道。  相似文献   

9.
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龙彪  胡春晓  杨欢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435-2437
如何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源,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中部地区在区域间协调发展战略中处于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重中之重。笔者从中部地区农村人才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着手,分析中部地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意义,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重视农村教育、增加“三大”投入、树立新时期农民“四个理念”等几方面,提出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0.
正衡阳县辖25个乡镇、443个村、48个社区,总人口124.7万人,总面积2558平方公里。近年来,衡阳县把农村改厕工程作为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的第一要务来抓,作为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第一突破口来抓,作为"生态立县"的第一目标来抓,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责任来抓。衡阳县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有4个"突出"。  相似文献   

11.
任玉明 《新农村》2011,(11):6-7
浙江温州是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第一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曾经探索了多方面的成功经验。面对进入"十二五"发展新时期,温州市紧紧抓住国务院部署推进第二轮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机遇,把深化温州试验区工作作为农村改革发展一号工程来抓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异艳 《现代农业》2007,(10):28-29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潜在人力资源丰富,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落后,明显地降低了农业产业调整的效果,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人力资源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战略的提出为农业、农村经济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如何把我国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变为劳动力资本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提出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阿克苏地区作为新疆重要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和流通集散地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条件。近年来,阿克苏地区把设施农业做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性产业来抓,实现了建设与生产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认真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只有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源,努力构筑高等教育的"二元结构",适应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级党委牢牢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党建富民"工程,把农村基层党建的具体目标同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一根本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体现了"党建出生产力"的要求,彰显了党建工作服务"第一要务"的作为。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素质问题.东营市农村人力资源数量丰富,但整体质量不高,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老龄化问题显现,农村劳动力弱化、人才资源匮乏.综合分析,造成东营市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思想、体制、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多年来,上蔡县一直把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积极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关键点。把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作为向农村迁移先进生产力的基本手段,实现农村内生产力水平的均衡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解析"三农"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出"三农"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农民能力的缺失,导致农村人力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缺乏;培养农民的知识能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策略。而高等教育是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作为教育龙头的高等教育通向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所需要的大量中高级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