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爱芝 《中国蔬菜》2002,1(5):47-47
食用菌生产原种和栽培种常用棉壳或木屑 ,少数使用麦粒或玉米粒等颗粒种 ,工厂化生产使用液体菌种。其实 ,食用菌生产使用稻谷颗粒种效果更好。1稻谷颗粒种制作方法稻谷用清水浸泡48~60h(小时)至吸足水分 ,用清水或人工配制的营养水煮沸 ,至米熟而不开花。滤干摊凉 ,控干表面水分 ,加入1 %~3 %石膏粉拌匀。装入盐水瓶或塑料袋 ,装量不超过半瓶或1/3袋。盐水瓶用棉塞封口 ,塑料袋折叠封口。121~125℃高温灭菌2h(小时) ,冷却后接入菌种。待菌种萌发、生长至每团菌种沾附10粒左右稻谷时 ,摇瓶或倒袋 ,将团粒摇散。…  相似文献   

2.
小集锦     
《食用菌》1991,(3)
麻秆钉菌种接种菇耳栽培袋试验为了摸索一种简单实用的接种方法,笔者利用红、黄麻秆制成种钉接种香菇,木耳菌袋,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材料和方法菌种为香菇Cr-02、毛木耳紫色变种,引自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原种制备。取红、黄麻秆断成3cm,于含2%蔗糖、2%石膏粉、0.3%尿素、0.1%KH_2PO_4的溶液中浸4~6小时。取麸皮(米糠)用以上浸液调湿至含水量60%。将浸水麻秆钉置罐头瓶中,边放料边用调湿麸皮填充间隙,装满瓶后表面覆盖一薄层麸皮,用薄膜封口。按常规灭菌、接种,于25℃下培养。(二)接种栽培香菇栽培料为棉子壳40%、木屑40%、麦麸18%、石膏粉和蔗糖各1%,含水量60%。毛木耳栽培料为棉子壳80%、麦麸18%、石膏粉和蔗糖各1%,含水量60%。栽培袋为15×55cm 聚乙烯塑料袋,每处理各装20袋,按常规灭菌。接种时一人用75%酒精棉球擦净袋表面,每袋正面接3个、反面接2个种钉。对照为常规木屑菌种,每袋按正面3穴、反面2穴,然后用胶布封穴。  相似文献   

3.
在非棉产区,用稻草粉栽培金针菇,成本低,效益高,生物转化率可达80%~100%。 (一)制二、三级菌种 选优良品种,用常规法。配方:棉子壳45kg,麸皮5kg,糖、石膏粉各500g。 (二)培养基配方 选新鲜无霉变的干稻草,用筛孔径2~3cm的饲料粉碎机粉碎成软绵的绒状。配方为:稻草粉50kg,蔗糖、石膏粉、面粉各500g,水65~70kg。 (三)装袋灭菌 用22×50×0.02cm聚丙烯筒袋,一端先扎紧再装料,料装好后,用橡皮筋把筒袋折叠圈好,上蒸锅保持100℃灭菌8~10小时。  相似文献   

4.
此法是将发好菌的黑木耳栽培袋吊挂于向日葵行间出耳,污染少,产量高。现将具体操作规程分述如下:(一)配料可采用棉籽壳或玉米芯作主料。①棉籽壳90%,麸皮8%,石膏粉1%,白糖1%;②碎玉米芯78%,麸皮20%,石膏粉1%,过磷酸钙1%。加水140%左右(水中加入1%的石灰),边喷水边搅拌,拌好后做堆覆薄膜闷一夜,第2天再将糖溶解在少量水中加入,pH 调至7(灭菌后为6左右)。(二)装袋料调好后,立即装入17×34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中,每袋装干料300~350克,边装边适度压紧,装至袋长的3/5左右时,中间戳一个直径约3厘米粗的接种穴,上口圈,加棉塞,并包好牛皮纸。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以桑枝屑为主料进行黑木耳栽培试验,成功率达80~85%,生物效率为80~110%.现将重要技术介绍如下:(一)培养料配方桑枝粉屑(修剪下的干桑枝经粉碎机粉碎)76%,米糠20%,糖1%,过磷酸钙和石膏各1.5%.(二)装袋灭菌采用双袋装料,即装料后的袋,再套经消毒处理的新袋.灭菌时料袋应品字形层层堆叠.以利蒸汽穿透.加温至100℃后,保持8~10小时,冷却后再重复一次,以确保灭菌彻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麦粒种之所以推广很快,是囚为麦粒营养丰富,麦粒种菌丝洁白、粗壮、生长快、耐保存、成活率高等优点。然而不同配制的麦粒培养基,所得到的菌种效果差异很大。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从1994年开始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培养基配方 ①对照组:麦粒90%,干牛粪8%,石膏粉、轻质碳酸钙各1%。②试验组:麦粒80%,麸皮8%,干牛粪10%,石膏粉、轻质碳酸钙各1%。 (二)菌种制作程序 ①对照组:将麦粒用1%的石灰水浸泡8~12小时,捞起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滤干放入100℃开水锅内蒸煮30分钟,焖1~2小时,而后加入石膏粉、轻质碳酸钙,拌匀后pH为7~8,装好瓶,用备好的牛粪粉封口,在压力1~1.5kg/cm~2、温度121℃条件下灭菌2~3小时,冷却至室温接种,置20  相似文献   

7.
周翠英  张华东 《蔬菜》2003,(9):37-37
绿芦笋茎嫩味美,营养价值高,是世界公认的十大名菜之一。秋季采用营养袋育苗,出苗快、出苗率高、省工、投产提早。育苗在10-11月进行,播前将种子翻晒2~3 d,种子消毒后将其置于30 ℃的温水中浸泡2~3 d,沥干置温暖处催芽,以25~30 ℃为宜,种子表面盖一层湿布保持湿润。10 %~15 %的种子萌动露白时,即可播种。营养土选用疏松肥沃土(过筛后)8份,腐熟厩肥2份配制;或用50 %的塘泥、30 %细河沙、15 %草木灰、1.5 %复合肥、0.5 %尿素、1 %磷肥、2 %氯化钾混合配制,营养土湿度以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营养袋高12 cm,直径7~10 cm,底部打1~2个洞,…  相似文献   

8.
实践表明,用塑料袋栽培猴头菇,成本低,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生物效率高,百公斤棉籽壳料可产于菇约10公斤,生物效率达100%左右。现将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一)调配基质配方为棉籽壳76%,米糠或麸皮20%、红糖1%、石膏粉1%、黄豆粉1%、过磷酸钙1%,先将米糠或麸皮、黄豆粉、石膏粉混匀,糖、过磷酸钙溶于适量水中,然后再和棉籽壳拌匀.料水比1∶1.25。(二)装袋灭菌栽培袋规格为50×12.5厘米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筒袋,每袋装量折干料500克。袋两端用线绳扎紧,并用酒精灯火焰烧熔扎头封口。然后将料袋稍压扁,等距离打3~4个直径1.8厘米、深2厘米的接种穴,穴口贴3cm~2的医用胶布.置土蒸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平菇、凤尾菇以麦粒为原料制作原种和栽培种,在生产上已逐渐显示其优势.笔者在实践中用稻谷作原料制平菇和凤尾菇原种、栽培种,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制法简介如下。(一)材料:容器以常见的罐头瓶为宜,洗净、沥干待用.稻谷要选颗粒饱满的稻谷,先用冷水或温水浸泡2~3小时(也可不浸),再置沸水中煮20~30分钟,当大部分谷粒稍有开裂时(不可煮糊)便可取出,沥干后即可装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栽培金针菇受室内环境的限制,我所于1990年11月开展了以室内培养菌丝体、野外大棚出菇的栽培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供试材料①菌种:古金1号全白金针菇菌株,本所自选.②培养料配方:棉子壳78%,麸皮20%,糖1%,石膏粉1%,含水量65~70%.③栽培袋:采用规格为35×17×0.05cm的聚丙烯塑料袋.(二)试验方法①栽培菌袋的制作:按常规法将培养料拌匀后装袋,每袋折合装干料200g,于1.5kg/cm~2下灭菌1.5小时,冷却至25℃以下后无菌操作接种,置20~25℃的室内培养,30天后菌丝长满袋.②选搭荫棚:选不积水、近水源、方便管理的冬闲稻田,整地  相似文献   

11.
我厂以往袋栽香菇都是在室内养菌室内出菇,商品菇不高.从1989年开始改为室内养菌玉米地出菇,经两年的实验,商品菇达95%以上.现将其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一)制作栽培料袋培养基为木屑60%,玉米芯粉20%,麸皮18%.石膏粉和糖各1%.另加多菌灵0.1%,水55%,pH自然.采用大锅装料灭菌,即见大气撒料,锅装满后,用塑料薄膜密闭锅盖,保持2~3小时后出锅装袋.先把规格为50×20cm的聚乙烯塑料袋放在5%的石灰水中消毒,趁热装袋,料装至袋的1/3,用手把袋口拧上,3~5个摞起来准备接种.  相似文献   

12.
一、母种培养基的制备和菌种的分离及培养〈一〉培养基配方:1.PDA 培养基(常规配制装管)。2.碎玉米培养基:把玉米粒粉碎成0.1—0.3厘米大小的碎粒,加水浸泡12小时后,煮沸10分钟,拌入2%的石膏粉,凉干表面水分即可装管灭菌。但玉米粒培养基要装至试管的一半,且不需摆斜面。〈二〉灭菌:把试管放入低于管口7厘米的金属器皿内(高于管口棉塞易受潮,加低于器皿3  相似文献   

13.
目前食用菌种植户多用土蒸锅对培养料进行灭菌。传统的做法,是将培养料加温至100℃后保持8~12小时.再停火焖锅8~20小时。培养料的灭菌是否一定要那么长时间?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培养料为棉子壳88.5%,麸皮10%,石膏粉1%,石灰0.5%,含水量65%左右。料拌匀后装入17×33cm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料折合干重300g。试验设三个处理,每处理200袋。三个处理是:待锅温达100℃后,Ⅰ保持4小时,Ⅱ保持8小时,Ⅲ保持10小时。停火后均焖锅2小时,起锅置室温20~25℃的无菌室内培养10天,观察污染情况,计算污染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紫木耳的最佳出耳方法,笔者进行了三种出耳方法比较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种 紫木耳母种引自湖南食用菌研究所.1.2 栽培料配方 棉子壳90%,麸皮8%,蔗糖1%,石膏粉0.5%,过磷酸钙0.5%.水适量.1.3 栽培袋制作 3月中旬接种制栽培袋.采用17×33×0.04cm聚丙烯袋,每袋装干料400g(不除去生理水),常压灭菌10小时.于接种室内的超净工作台上接种.室内常温墙式堆袋发菌,常规发菌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一、菌种的制作:选取直径为一厘米左右的芒秆,去掉叶和叶鞘,趁温时用剪刀或铡刀制成一端斜面、一端平整的钉料,长2~3厘米之间,晒干备用。制种时将钉浸于清水中6小时左右,捞出沥干,按82%芒秆钉、13%的木屑,3%麸皮,2%石膏粉,加适量水拌匀,然后按常规装瓶、灭菌和接种。装瓶时,应注意在培养基料面上多加一层木屑、麸应、石膏粉的培养料,以利接种后菌丝的定植。接种  相似文献   

16.
袋栽香菇防污方法与补救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袋栽香菇迅速发展。但因新菇区经验不足,老菇区环境污染等原因,往往造成污染严重,甚至全 菌"覆没。笔者在近年的大规模集中生产中,探索总结了一套较为成功的防污方法及补救措施,现将其提供给广大同仁。1 防止污染方法1 1 培养料发酵后灭菌 将培养料按配方配好拌匀后堆集发酵 3~ 5天,中间达 60~ 65℃时翻堆一次,待堆温再次升到 65℃时散堆装袋。常压灭菌 8~ 1 0小时即可,若一次性灭菌袋数较多,可适当延长灭菌时间。这样既可节省燃料,又能达到灭菌彻底的目的。但须注意:拌料时要加入 1 5%石灰水,以提高pH值,防…  相似文献   

17.
高效优质金针菇新法栽培技术(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毅  朱坚 《中国食用菌》1993,12(4):24-27
8.出菇管理(1)诱导菇蕾形成:当气温稳定在20℃以下时,将生理成熟的栽培袋置于较为明亮的散射光催蕾室内(若在培养室内。可用15瓦电灯,每日开灯一小时,连续一周即可)。随后在栽培袋表面出现淡黄色的水殊,这是子实体原基形成的预兆,若出现深褐色的水珠,可能是灭菌不彻底细菌或螨害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一)试验方法①制栽培种:取500g罐头瓶200个,分为两组。A组:棉子壳90%,麸皮10%,水130%;B组:在常规配料中添加石膏粉1%,硫酸镁0.4%,磷酸二氢钾0.1%。常规灭菌、接种(菌种为1012,引自华中农大),每瓶原种(菌龄30天)接60瓶,置23~25℃下培养。②袋式栽培:培养基为棉子壳,24×50cm袋装干料1000g,用种量10%。A组装184袋,B组装196袋。置20~23℃同等条件下培养管理。  相似文献   

19.
我区盛产糜黍,在制平菇原种和生产种中,我们试用糜黍的原粮做培养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方法是:将糜子或黍子用140℃温水浸泡5~10小时,煮沸至膨大,最好有45~60%的糜黍破肚,泻干水分,加蔗糖和石膏粉各1%拌匀,pH 值自然,按常规装瓶(或试管)、灭菌、接种,置20~25℃下培养。接种  相似文献   

20.
一、箱的制备:利用废木箱或用荆条、柳条等编织而成。箱的规格一般为内宽30厘米,长50厘米,高10厘米。每箱约装培养料3.5公斤。二、培养料配制:配方:1.木屑90%,麸皮(或米糠)10%。2.木屑85%,麸皮(或米糠)15%。3.棉籽皮79%,麸皮20%,石膏1%。配制时加水拌和均匀,使含水量达到60~65%。一般用手捏时,指缝有水滴又滴不下来为宜。三、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料每3.5公斤装入一个麻袋或布袋,放入高压灭菌锅内灭菌1.5~2小时,也可用蒸锅常压灭菌4~6小时。摆袋时,袋与袋之间要有间隙,让蒸气充分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