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4海洋开发战略 2.4.1海洋开发总体战略与开发目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引领示范海洋经济——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聚集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是人均收入年增10%。  相似文献   

2.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市置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3.
信息集粹     
《齐鲁渔业》2009,(8):64-67
把握海洋经济发展新趋向,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潍坊做好“五个结合”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 一是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开发搞好结合,使北部沿海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战场。二是与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搞好结合,把蓝色产业作为高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丰富高端制造业的内容。三是与推进青潍一体化搞好结合,主动与青岛在发展蓝色经济方面开展互动与合作,在今年的青岛潍坊周上要开辟“蓝色板块”。四是与陆上产业搞好结合,围绕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植海洋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4.
侯英民 《齐鲁渔业》2011,(2):I0003-I0004
新年伊始,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这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贯彻实施好这一《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关系到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全局。全省海洋工作者倍感振奋,深受鼓舞。《规划》的颁布实施,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主要标志是:  相似文献   

5.
蓝色经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新拓展和实践新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海洋工作。胡锦涛总书记今年4月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遣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重要指示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蓝色经济理论框架,即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主攻方向,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是基本前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是根本途径,打遣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发展高端海洋产业 助推蓝色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光仿 《齐鲁渔业》2009,(11):56-59
海洋是威海最大的发展优势、最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大潜力和活力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作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指示以来,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与认真思考,认为必须全力推进高端海洋产业发展,使高端海洋产业成为蓝色经济区的优势和主导产业,使威海成为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和“深蓝区”。  相似文献   

7.
张立伟 《河北渔业》2011,(5):58-58,62
<正>近年来,垦利县抓住实施国家战略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全省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机遇,以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为中心任务,以推进集中集约用海、科学管海为重要抓手,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提高海监执法水平,有效维护了海洋开发秩序和海洋权益,促进了海洋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谐共进,提升了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促进了海洋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锐 《齐鲁渔业》2010,(3):57-57
近日,潍坊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该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与渔业重点建设项目做了认真筛选和充分论证,规划了包括潍坊渔港建设、潍坊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技术支撑能力建设、莱州湾渔业生物苗种繁育基地建设、人工鱼礁建设等42个项目。  相似文献   

9.
《江西水产科技》2009,(3):47-47
为助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山东省拟从2009年开始,利用5—10年的时间,计划总投资500多亿元,在全省组织实施海外渔业工程、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工程等十大渔业工程。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海域使用论证工作质量和水平,切实发挥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对科学管海用海的技术支撑作用,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根据国家海洋局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山东实际,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于近日推出了《山东省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是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一体两翼”整体布局中北翼的主体,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主战场之一的滨州市,拥有丰富的海洋、滩涂、荒碱地、黄河淡水、地下卤水和地热资源,发展高效生态现代渔业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12.
信息集粹     
《齐鲁渔业》2011,(5):57-60
青岛坚持“护海兴渔”,为蓝色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近年来,按照国家、山东省总队的执法要求,青岛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围绕蓝色经济区建设大局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坚持“护海兴渔”工作理念,发挥服务保障作用、海洋执法监察成效显著,强化渔业资源管理、维护海洋渔业生产秩序,加强队伍自身建设,队伍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有了新提高,为全市海洋与渔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执法保障。  相似文献   

13.
《现代渔业信息》2009,(9):28-29
从山东省渔业十大工程规划论证会议上获知,为助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山东省拟从2009年开始,利用5~10年的时间,计划总投资500多亿元,在全省组织实施海外渔业工程、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工程等十大渔业工程。  相似文献   

14.
据广东省发改委透露,近日国务院已原则上同意《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至此,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为代表的“3+N”沿海经济区发展布局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2011,(8):3-3
2011年以来,青岛市将打造“蓝色硅谷”作为发挥本土优势促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突破口,通过整合科研资源,让大批海洋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作为建设“蓝色硅谷”的重要内容,计划大力发展位于“蓝色硅谷”的核心区域的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北方基地青岛分基地、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青岛海水鱼工厂化养殖产业化基地等一批海洋种苗基地,通过发挥基地的科技资源优势,瞄准全国的种苗市场,建设现代化、大规模的育苗基地,  相似文献   

16.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已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其中海洋水产养殖业是规划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之一。水产养殖即水产生物(如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和植物)的养殖,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行业。近年来,海水养殖业已经成为沿海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被认为是海洋产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目前的海水养殖业已逐步向实现集约化、农牧化的方面发展,并以提高产量、质量和生态效益为目标。  相似文献   

17.
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与工业化养殖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霁霖 《南方水产》2012,8(3):65-70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于2011年1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上升至主题为海洋经济的国家战略。此前(2010年10月),山东、广东和浙江3省同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而且连获国家战略的批复。由此预告世界,中国的海洋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海水养殖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走海陆联动,引入高新技术,推动蓝色产业经济的高速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鲆鲽类养殖产业为例,提出了借助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契机,排除养殖空间受限的制约因素,促进养殖技术体系由低端向高端提升,走出一条工业化发展之路的构想;并对工业化养殖发展理念、战略目标、实施路径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也是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之年。山东省渔业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把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中心任务,以推进实施渔业双十工程为重要抓手,以建设现代渔业为主攻方向,推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保持全省渔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齐鲁渔业》2012,(6):57-57
月4日上午,由农业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农业部渔业局、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烟台市人民政府承办,以“养护海洋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2012渤海生物资源修复放流活动暨山东海洋增殖放流周启动仪式在蓬莱市隆重举行。开展渤海生物资源修复工作是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一项具体行动。下步工作中,全省各级海洋与渔业及相关部门将继续抓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完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我省海洋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信息集粹     
<正>山东省强力推进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质量年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海域使用论证工作质量和水平,切实发挥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对科学管海用海的技术支撑作用,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根据国家海洋局统一部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