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塘底部增氧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推广前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塘底部管道微孔增氧技术是近两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中的一项养殖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实施池塘底部管道微孔增氧,改变传统的增氧方式,变一点增氧为全面增氧、上层增氧为底层增氧、动态增氧为静态增氧,大大优化了水产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同时,根据鱼、虾、蟹等养殖品种的生态习性、生长空间和食性特点等生物学特性,将这些养殖品种优化组合、合理配养,使其达到共生、互利和互补效果,使池塘生态系统获得更大的生产力和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就池塘底增氧技术在我区罗氏沼虾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并就该技术在我区水产养殖业中的推广前景提出我们的一些观点,供广大水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中使用微孔增氧技术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爱华 《齐鲁渔业》2010,(12):45-45
<正>微孔管道增氧养殖技术就是利用标准化池塘配套微孔增氧设施,利用科学投喂、生态防病等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它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提高养殖过程中鱼虾蟹类的成活率,控制发病率,降低饵料系数,显著增加产量和效益,被认为是一项节能、高效、生态型的实用技术。1池塘微孔管道增氧设备配套标准微孔管道增氧系统包括主机、主管道和充气管道  相似文献   

3.
李静 《中国水产》2014,(4):71-72
<正>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比较经济实用的养殖新技术,被农业部列为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推广应用技术。经过各级科研推广部门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海淡水养殖池塘中,给池塘养殖业传统的增氧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创新。与传统增氧方式作用不同点,在于它不仅仅是增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微孔增氧技术的实施,改善养殖池塘的水环境,通过自我修复,维持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确保养殖对象的生长生存安全,进而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下面笔者就海水养殖池塘应用该项技术提出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养殖使用微孔增氧技术与机械增氧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增氧新技术,虽然造价高于一般增氧机械,却有许多优点,能够使水体底层溶氧丰富均衡,多用于鱼、虾、蟹类养殖。为了将此项技术引进到"优质高效黄颡鱼池塘养殖示范"项目,2010年在江苏省涟水县马棚农场的黄颡鱼池塘高效养殖示范区,进行了微孔增氧与机械增氧机使用效果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5.
冯毅 《水产养殖》2014,(9):27-29
<正>安徽省六安市精养池塘25万多亩,中华鳖养殖是当地农民一条重要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来池塘中华鳖生态养殖在当地逐步兴起。自2010年以来,作者一直从事利用微孔增氧、生物技术改善池塘养殖环境的探索。现将池塘微孔增氧生态养殖中华鳖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养殖条件与方法1.1时间与地点养殖时间为2012年4月—2012年10月。地点为六安市帮群水产养殖公司的1—6号池塘,1—3号为微孔增氧生态养殖中华鳖试验塘,4—6号为中华鳖传统养殖对照塘。  相似文献   

6.
2009年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下达了三元区“微孔增氧技术在淡水池塘养殖中的试验”项目。项目实施面积200亩,经一年多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于忠诚 《齐鲁渔业》2008,25(8):30-31
乌鳢俗称乌鱼、黑鱼、财鱼等,是一种淡水底栖经济鱼类,且乌鳢易加工出口而有广阔的国际市场,成为重要的出口淡水养殖品种。2006年,江苏省滨海县在正红镇乌鳢养殖基地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着力推广池塘生态修复技术、水质调控技术和无公害乌鳢养殖技术,取得明显效果。现将乌鳢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微孔增氧技术在青虾养殖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富氧养殖技术是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方式,随着青虾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单独使用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已经不能满足青虾池塘立体增氧的要求。为了充分挖掘池塘的生产潜力,提高养殖效益、改善水体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我们采用微孔增氧技术,在青虾养殖中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项增氧新技术,虽然其造价高于一般增氧机械,却有许多优点,能够使水体底层溶氧丰富均衡,多用于底栖性的鱼虾蟹类的养殖。为了将此项技术引进到“优质高效黄颡鱼池塘养殖示范项目”,2010年江苏省涟水县水产工作站在涟水县马棚农场的黄颡鱼池塘高效养殖示范区进行微孔增氧与增氧机使用效果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草鱼生态高效“立体式”养殖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宇 《中国水产》2010,(9):38-39
<正>草鱼生态高效"立体式"养殖是采用"猪—沼—萍—鱼"生态食物链组合,配套以病害防治技术、池塘微孔增氧技术而形成的节能减排养殖新模式。该模式养殖具有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固氮环保、节能减排等优点,在福建三明市永安、明溪等地得到初步应用后,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如东县积极探索创新,以115亩海水池塘为实验基地,运用生态混养和微管增氧的综合方法,进行了脊尾白虾与梭子蟹生产微孔增氧高效养殖技术的试验,近期喜获成功。  相似文献   

12.
李明爽 《中国水产》2009,(11):76-76
为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江苏省如东县积极探索创新,以115亩海水池塘为实验基地,运用生态混养和微管增氧的综合方法,进行了脊尾白虾与梭子蟹生产微孔增氧高效养殖技术的试验,近期喜获成功。  相似文献   

13.
富氧养殖技术是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方式,随着青虾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单独使用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已经不能满足青虾池塘立体增氧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掘池塘生产潜力,提高养殖效益,改善水体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我们采用微孔增氧技术,在青虾养殖中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富强  樊铮 《齐鲁渔业》2014,(12):28-29
陕西省沿黄河滩涂有连片精养鱼塘1333hm2(2万多亩),是该省重要商品鱼基地之一。盐碱地池塘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作为“陕西省池塘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关键技术,对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有益微生物水质调控技术、微孔增氧技术、名优品种养殖技术、以“鱼一棉”生产模式为主的综合养鱼技术进行集成组装,在沿黄河盐碱滩涂池塘项目区推广3年,取得较好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吴宗文项目组长期从事鱼类养殖技术的研究,2011年在四川双流瑞枫红渔场池塘小网箱养殖罗非鱼过程中试验了不同微孔增氧方式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网箱外微孔增氧的生产效能比传统的网箱内微孔增氧养殖效果好。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池塘面积13亩,平均水深4米,在池塘一侧布置2排网箱(长宽深为1.5米×1.5米×2.0米),网箱有效水深1.5米。网箱间距1.5米。每排网箱中间有60厘米的人行通道,两侧网箱呈"品"字形,有利于箱体间水流交换,两排网箱相距8米。  相似文献   

16.
微孔管道增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兴化市水产养殖户张建楼,利用微孔管道增氧新技术,在西郊镇发展鱼、虾、蟹高密度高效生态混养养殖技术。在一口10亩池塘里,利用网箱集约化养殖泥鳅,箱外养殖青虾,2007年该塘生产泥鳅5250千克,平均亩单产525千  相似文献   

17.
底层微孔增氧技术在河蟹土池生态育苗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层微孔增氧技术因增氧效率高,节约用电,改善池塘底层水质效果明显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已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2010年3—5月,射阳县金海岸河蟹生态育苗专业合作社在河蟹土池生态育苗过程中进行了一个生产周期的微孔增氧应用对比试验,取得良好的推广效果,蟹苗成活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陈奋 《齐鲁渔业》2020,37(1):25-26
所谓“双微技术”,即微孔增氧与微生态制剂应用技术。随着高密度、人工投饵、高产精养模式的推广,水质调控成为池塘养殖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福建省古田县在池塘养殖中普遍推广“双微技术”,取得了可喜成绩。1微孔增氧技术采用罗茨鼓风机将空气压入输气管,由分布在池底的微孔管以微气泡形式从池底向上升腾、分散,促使氧气充分、均匀地溶入全池的水体中,同时,还可形成旋转水流和上下层水体的对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微孔增氧与普通增氧两种不同增氧模式养殖长吻鱼危的对比试验,分析采用微孔增氧技术池塘养殖长吻鱼危的效益。结果表明:体质量约50.0 g的长吻鱼危,在普通增氧模式下养殖2、4、6个月后,体质量分别为147.4、210.2、376.5 g;在池塘微孔增氧模式下养殖2、4、6个月后,体质量分别为212.3、323.4、501.0 g。微孔增氧模式下长吻鱼危的生长率比普通增氧模式高38.7%,且两种不同增氧模式对长吻鱼危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在最终成活率方面,微孔增氧模式下长吻鱼危的成活率比普通增氧模式下提高了27.9%。  相似文献   

20.
微孔曝气增氧技术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孔增氧技术与传统增氧方式相比,不仅能增加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量,尤其是中、下层水体均匀增氧,还能改善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本文主要介绍微孔增氧机的工作原理及与其他增氧设备配套使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