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中秋蚕血液型脓病暴发,损失之严重为历史之罕见.为减轻血液型脓病危害,1999年起在查清1998年中秋蚕血液型脓病暴发原因的基础上,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防病措施,血液型脓病得到迅速控制,秋蚕张产明显提高.1998年湖州市区中秋蚕血液型脓病发病损失率为15%,1999年秋蚕发病损失率下降到4.38%,2000年秋蚕又继续下降到0.95%,已基本无血液型脓病危害.2000年市区共饲养秋蚕16.5万张,平均张产33.5kg,与1998年中秋蚕平均张产29kg比,平均张产提高4.5kg.  相似文献   

2.
睢宁县农村蚕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的养蚕方式,除部分蚕农小蚕期进行联户共育外,绝大部分养蚕户都是分户饲养。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技术推广带来一定难度,致使农村蚕区蚕病病原普遍扩散。特别是近年来,蚕病危害逐年加重,夏秋蚕期经常暴发脓病及僵病。2003年中秋蚕睢宁县大面积暴发蝇蛆病,平均张产茧不足20kg;2005年中秋蚕临近上蔟前大面积暴发脓病,全县平均张产茧20余kg;2007年晚秋蚕,全县大面积暴发僵病;  相似文献   

3.
影响蚕茧稳产高产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蚕病所造成的损失。近年来,我县蚕病发生抬头,尤其是今年春蚕大面积暴发血液型脓病,发病面之广,损失之严重,为历史上罕见,发病倒蚕已成为蚕农后顾之忧,严重挫伤蚕农养蚕积极性。为控制血液型脓病的危害,以防重蹈覆辙,笔者对2006年春蚕血液型脓病暴发的原因作了如下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1 脓病暴发原因1.1 病原体存在晚秋蚕是四季蚕中最后一季蚕,与前三季间隔时间短,病原体多,病原体新鲜,毒力强。1.2 消毒不彻底经调查分析,暴发脓病的养蚕户,晚秋消毒大都是养蚕前两三天进行,有的甚至来不及消毒,小蚕已经到家,由于消毒不彻底,即使养蚕技术再高,蚕也容易暴  相似文献   

5.
2004年在我市的桑蚕主产区宜州市和环江县发生了多起参加小蚕共育的农户出现大蚕普遍暴发蚕病的罕见现象,农户养蚕几乎颗粒无收,损失惨重。经过调查诊断为家蚕中肠型脓病,本分析了参加小蚕共育的农户大蚕发生中肠型脓病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湖州市1998年迟中秋蚕血液型脓病暴发的原因,并提出了若干控制该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胡雯侠 《四川蚕业》2010,38(1):54-55
<正>当前农村的养蚕方式,除小蚕期部分蚕农进行联户共育外,大蚕期及绝大部分养蚕户的小蚕期都是分户饲养方式,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技术推广带来一定难度,致使农村蚕区蚕病病原普遍扩散,特别是近年来,蚕病危害逐年加重,夏秋蚕期经常暴发脓病及僵病,2003年中秋蚕睢宁县大面积暴发蝇蛆病,  相似文献   

8.
丰都县虎威分场连续三年共计饲育蚁量690 0多克 ,饲育农户 660多户 (次 )。近三年来该分场没有任何一户因脓病暴发而出现倒蚕的现象 ,结束了过去脓病暴发导致养蚕亏损的历史 ,科技人员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与好评。1 共育室的饲育型式共育室设在原蚕社条件适宜的农户家中。蚁蚕到共育户后 ,场内职工就蹲在共育室负责技术处理 ,直至共育结束。共育室采用地火笼暗道升温饲育 ,铁锅内盛装泥沙与水补湿。严格逐张收蚁 ,分区饲育。饲育期间的温度、湿度 ,饲料要求 ,眠期 ,换气等技术处理均按常规技术处理。三龄饷食后一对时分蚕到农户。2 脓病暴…  相似文献   

9.
血液型脓病是对养蚕生产危害最大的蚕病,2002年晚秋再次呈暴发之势,损失严重,挫伤了蚕农养蚕积极性。为防患于未然,笔者根据今年晚秋实际情况,查找脓病暴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杜绝或尽量减少脓病对蚕茧生产造成的损失。1 原因分析1.1 气候1.1.1 天气干旱造成叶质严重下降,蚕儿营养不足今年是历史上百年未遇的大早之年,对桑园影响极大。其一,气温忽高忽低及高度干旱,加速桑叶老化,桑叶含水量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蚕儿食下量、消化量和消化率,造成体质下降。其二,肥水投入不足。茧价下滑,投入减少,使桑叶不能充分合成粗蛋白和可溶性糖等营养成份。其三,虫口叶多。今秋虫类多(尤其桑蓟  相似文献   

10.
张寿彬  方承项 《广西蚕业》2008,45(3):101-102
夏季的第4、第5批蚕是一年中饲育难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这段时间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桑叶病虫害多,蚕室、桑园间病原积累多,易形成交叉传染,最易暴发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俗称铁蚕)、细菌病及僵病。此期的饲育工作重点是:降温、排湿、稀放及清洁消毒等。  相似文献   

11.
读刊有感     
为迎接《广西蚕业》更名10周年的到来,我作为一名负责技术的基层科技工作者,是《广西蚕业》的多年老读者,特谈以下几点感受,作为对庆祝《广西蚕业》更名十周年的真诚奉献!感受之一:真实、有帮助。2004年第一期刊登的《贺州市八步蚕区脓病的流行及其预防对策》一文中提到的建立小蚕共育防病技术体系等防病对策,对我们的启发很大。2003年,我镇的晚秋蚕在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血液型脓病的暴发影响下,大面积的蚕茧减产。2004年,我们多次举办秋蚕饲养技术培训班,参考《广西蚕业》期刊介绍的防病知识对小蚕共育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要求共育员把期刊上刊…  相似文献   

12.
试论血液型脓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血液型脓病的防治刘凯(弋阳县蚕桑局)家委的血液型脏病又称核型多角体病,属亚急性传染病毒病。在我县乃至我省的各蚕区不同季节都有发生。特别是夏秋期,常因气候条件较差,尤以消毒不严、管理不善,容易造成蚕病暴发,减产减收。据调查,戈阳县血液型脓病损失占蚕...  相似文献   

13.
家蚕感染脓病软化病后,能否长期潜伏于体内,并不表现病征,在遭遇不良环境条件的袭击时,这种潜伏的病毒,迅速增殖,使蚕病突然暴发呢?也就是脓病软化病有否隐性感染呢?这是探明环境诱发脓病软化病的实质的一个重要问题。Kridge(1958)提出家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云南省血液型脓病暴发的问题,2014年开始引进抗血液型脓病家蚕品种华康2号, 2015年在实验室内对华康2号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抗性进行了测定,并在陆良县、鹤庆县、祥云县、沾益县、保山市及元阳县等蚕区农村基点开展了饲养比较试验,以菁松×皓月为对照蚕品种。对BmNPV的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华康2号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的半致死浓度(LC_(50))值达到10~9数量级,而菁松×皓月仅为10~5数量级,华康2号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的LC_(50)值比菁松×皓月高出4个数量级。农村基点饲养结果显示,华康2号的虫蛹率普遍比菁松×皓月高,万蚕收茧量在15.00~22.12 kg之间,在血液型脓病暴发的情况下,华康2号的盒种产茧量比菁松×皓月高40%以上。丝质鉴定结果显示,华康2号的丝质成绩与菁松×皓月差异不大,且陆良县和鹤庆县等蚕区饲养的蚕茧均能缫6 A级高品位生丝。以上结果表明,华康2号具有较强的抗血液型脓病能力,容易饲养,茧丝质好,是优良的抗血液型脓病家蚕品种,可以在血液型脓病多发的季节和蚕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 血液型脓病发生原因分析 1.1 消毒不彻底 由于南方习惯多批次连续养蚕,蚕期批次间隙时间短,蚕前彻底消毒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有些养蚕数量少的农户根本不重视养蚕前的消毒,消毒工作马虎,给蚕病的暴发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6.
1脓病发生的原因1.1大量病原存在.成为脓病暴发的隐患由于春、夏、秋不间断养蚕,病原在各养蚕场所存在,许多蚕农懒于“回山”消毒。且养蚕前消毒不彻底。消毒时只消蚕室和部分蚕具,不消周围环境;每批养蚕结束后,蚕沙乱堆乱放或直接施人桑园;蔟具乱放等导致病源污染大环境;有的蚕农消毒技术不到位,药剂使用不当,操作不认真,消毒难以彻底,成为暴发脓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春、秋季两个蚕期,笔者与睢宁县蚕桑站及各镇农技人员对睢宁县农业现代园区、桃园镇、姚集镇、李集镇、王集镇等养蚕镇、区进行了蚕病发生情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睢宁县发生的蚕病害以血液型脓病为主。严重户发病损失率高达50%,甚至少数户因此病暴发而绝收,严重威胁蚕业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向来的经验认为,桑园施用感病(桑夷)沙,易引起暴发蚕病。为探索脓病病毒能否通过树体输导至叶片,特进行了试验。方法将脓病蚕血液稀释1000倍,分别在树干斜打2孔共注入稀液30毫升,对盆栽桑苗在离基部3厘米处打洞5个,注液60毫升;又将稀释病毒液1000毫升施于桑干基部  相似文献   

19.
蚕病是农村蚕茧生产的大敌,尽管消毒防病年年讲,季季抓,但蚕病的威胁还是不断出现.针对合肥地区蚕桑生产时常暴发以家蚕血液型脓病为主的各种蚕病的特点,安徽省蚕桑研究所会同肥西县蚕桑站联合申报了合肥市科技局重点项目,力争通过蚕病防治技术普及与推广手段解决蚕病威胁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兴化、高邮、宝应三县(市)的蚕桑生产发展迅速,1993年产茧5400吨,占全地区当年蚕茧总产量的40%以上。但是1994年兴高宝三县(市)的中秋蚕全面发生了农药中毒和暴发蚕病,农药中毒面几乎达到100%,中毒蚕体色灰白,体壁缺乏弹性,行动滞呆,假熟,熟蚕不吐丝或乱吐丝。同时由于高温与微量农药中毒,抗病能力下降,蚕病暴发,大量发生中肠型脓病和空头病。因农药中毒与蚕病暴发损失的蚕占饲养量的21%左右。能结茧的蚕其张单产只有15公斤多一点,总茧量比正常年景产茧量减少4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