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茶园间作绿肥生态控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茶园杂草防控方面存在费时、成本高、污染重等问题,为有效控制茶园杂草生长,改进和推广防草新技术提供依据。选用了紫云英、黑麦草、白三叶为绿肥材料,于丘陵红壤茶园套种绿肥的方式对田间杂草进行绿色生态防控。期间分别对套种绿肥茶树生长情况、杂草控制情况、茶园虫害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比较。结果表明:间作黑麦草株防效、高度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种植绿肥能有效地控制茶园害虫的发生,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说明茶园中套种或间作适宜的绿肥,能有效地提高茶园生态生物多样性,减少茶园虫害、杂草的发生,从而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选择当地适宜的绿肥种植,能很好地控制茶园杂草的危害,改善茶园微生态环境,减少茶园虫害的发生,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2.
在茶树篷尚未封行前,在幼龄茶园行间内间作适宜的中草药品种,不仅可有效地互补茶叶和中草药对光照的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茶园小气候等起到良好作用,此外,还可收获部分产品,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本文作者介绍了幼龄茶园行间间作中草药黄芪、半夏关键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  相似文献   

3.
茶园不同栽培方式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年定点定位研究了在相同的土壤、气候和施肥条件下,人工生态茶园、密植免耕茶园、常规栽培茶园3种主要栽培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生态茶园栽培方式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土壤养分有富集上升趋势;密植免耕方式虽然能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土壤肥力也得以提高,但较人工生态茶园群落结构差;常规栽培方式其土壤肥力有下降趋势。因此,综合衡量,人工生态茶园栽培是较为理想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4.
信阳茶区栗茶间作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铭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207-2211
对信阳毛是的纯茶园和栗茶间作茶园的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栗茶间作茶园能更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空气湿度及提高土壤养分.栗茶间作茶园茶叶品质较纯茶园也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纯茶园茶叶,而茶多酚含量却显著低于纯茶园茶叶.因此,栗茶间作茶园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纯茶园、茶-马尾松间作和茶-竹防护林3种不同栽培模式对茶园生态环境的季节调控,结果表明:以纯茶园为对照,茶-马尾松间作和茶-竹防护林的栽培模式在不同季节均能调节茶园的光、温、湿等生态条件,使茶园的小气候得到改善,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其中茶-马尾松间作茶园中春、夏茶茶叶的酚氨比均为最小,分别为10.98和17.86。  相似文献   

6.
幼龄茶园套种大豆种植模式可提高幼龄茶园土地综合利用率和种植效益,同时降低幼龄茶园管护成本,在幼龄茶园面积较大的贵州地区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为幼龄茶园套种大豆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从大豆品种选择、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幼龄茶园套种大豆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云南省勐海县茶叶种植区为研究基地,于2007~2009年分别对樟-茶间作茶园、芒果-茶间作茶园和纯茶园3种不同类型茶园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勐海茶区共发现节肢动物有17目61科121种,包括有害节肢动物12目41科71种,天敌类群9目20科50种;樟-茶间作茶园与芒果-茶间作茶园中节肢动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高于纯茶园。这表明复合种植能显著提高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其结构更合理。  相似文献   

8.
不同间作物对幼龄茶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幼龄茶园进行间作, 既能改变茶园的小气候,有利于茶树生长,又能增加间作物的收入.适宜幼龄茶园的间作物 ,以花生、花生-大蒜、花生-白菜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9.
茶园间作甘蔗,使主作物、间作物之间起到互补、互促的作用,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率.结果表明:①茶园间作甘蔗,荼青比纯作茶园增产273.0 kg/667 m2,增产36.95%,667 m2增产值464.10元,同时,甘蔗也获得了丰产,667 m2产原料蔗9636 kg,每667m2增加甘蔗产值2649.90元,两项合计每667 m2增加产值3114.0元,显然,经济效益显著提高.②蔗叶还田覆盖茶园行间,可减少茶园杂草丛生,防止茶园板结和冲刷,减少土壤水分蒸发.③茶园间作甘蔗,提高土壤肥力,速效N、P、K分别比纯作茶园提高39.20 mg/kg、16.85 mg/kg和23.30mg/kg,土壤有机质比纯作茶园提高1.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丽水市,地处浙江、福建两省结合处,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在其将近2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山地占据了88.42%,耕地今占5.52%。近年来,响应政府土地复垦的号召,每年有大量地形较为平坦的山林被改造为旱地,进行茶叶种植。然而,茶叶作物生长较为缓慢,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地利用率,有必要开展幼龄茶园间作套种技术。对于幼龄茶园来说,例如黄豆、绿豆、花生等豆科植物或马铃薯、甘薯等匍匐性植物都是很好的选择。本文以现代茶园管理理论和作物种植相关规律,并结合作者本人多年工作经验就新茶园实施黄豆套种技术的意义做简单阐述,并基于此,对我国新茶园套种黄豆技术做具体阐述,以期引起各方面重视。  相似文献   

11.
茶园间作甘蔗的效益分析及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园间作甘蔗,使主作物、间作物之间起到互补、互促的作用,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率。结果表明:①茶园间作甘蔗,茶青比纯作茶园增产273.0 kg/667 m2,增产36.95%,667 m2增产值464.10元,同时,甘蔗也获得了丰产,667 m2产原料蔗9636 kg,每667m2增加甘蔗产值2649.90元,两项合计每667 m2增加产值3114.0元,显然,经济效益显著提高。②蔗叶还田覆盖茶园行间,可减少茶园杂草丛生,防止茶园板结和冲刷,减少土壤水分蒸发。③茶园间作甘蔗,提高土壤肥力,速效N、P、K分别比纯作茶园提高39.20 mg/kg、16.85 mg/kg和23.30mg/kg,土壤有机质比纯作茶园提高1.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控释肥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山东茶园中分别施用茶树专用控释肥CRF(N-P2O5-K2O=25-4-11)和普通肥料CCF(尿素+复合肥+碳酸氢铵),其中CCF处理年施入纯氮量为504 kg/hm2,CRF处理设置3个水平:CRF1、CRF2和CRF3,其肥料施用量按纯氮计算分别为CCF的100%、80%、50%。两年大田试验结果表明:(1)CRF能显著提高N、P元素的有效利用,减少茶园氮磷用量;(2)CRF能显著提高茶叶产量,特别是春茶产量,同时能降低春季鲜叶酚/氨比,进一步提高山东春季绿茶品质;(3)试验茶园适宜的CRF年施用量为1 005 kg/hm2,其它茶园可以此为参照,结合土壤肥力和茶叶产量实际情况确定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13.
3种绿肥对茶园土壤pH值和交换性 阳离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种植马唐、白三叶草、油菜花等3种绿肥对茶园土壤pH值和交换性阳离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结果]随着植物的生长,茶园土壤酸化得到缓解。处理407 d后,与空白处理(CK)相比,种植马唐、白三叶草、油菜花的茶园土壤pH值分别提高了0.15、0.46、0.26;交换性酸总量分别降低了0.70、1.57、1.16 cmol·kg~(-1),其中Al~(3+)含量分别降低了0.66、1.52、1.08 cmol·kg~(-1);交换性盐基总量分别提高了0.44、2.29、1.54 cmol·kg~(-1)。相关分析表明,种植马唐、白三叶草、油菜花后,茶园土壤pH值与交换性酸总量、交换性酸总量与交换性盐基总量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种植油菜花后茶园土壤交换性酸总量与交换性盐基总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11,达极显著水平。[结论]种植这3种绿肥不仅能降低茶园土壤活性酸含量,还能减少其潜在酸含量,从而缓解茶园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共享经济的概念及特征;针对陕南茶园管理面临的困境,提出茶园管理机械共享、茶园和土地共享、茶园管理技术共享和茶园劳动力共享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遮荫处理对胶东丘陵地区设施夏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涩味是影响胶东丘陵地区夏、秋绿茶品质的主要因素。通过对6—7月的设施茶园进行遮荫处理,对遮荫后茶园的光照和土壤环境变化进行检测、对茶叶与茶汤中苦涩味相关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制作茶样进行感官评测。结果表明,遮荫处理能有效降低茶园光照强度,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温度,使夏季茶树也能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遮荫使茶叶中茶多酚含量降低,优化了氨基酸和茶多酚组分;同时叶绿素、含水量和水浸出物也增加;感官上,遮荫有效地降低了胶东丘陵地区夏茶的苦涩味,汤色更明亮,香气更持久,从而提高了胶东丘陵地区夏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梨茶间作茶园生态效应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作茶园和梨-茶间作茶园为研究对象,测定间作梨树对茶园微域气候、茶树生长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并对单作茶园和间作茶园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间作梨树可有效调节茶园光照,夏季正午时分可使茶园光照强度明显降低;也可调节茶园水分和温度,间作茶园夏季日间气温较纯茶园低1.1 ~8.2℃,空气相对湿度较纯茶园高3.0%~7.1%,改善了茶园小气候;间作茶园还可促进茶树生长,使茶树氮代谢加强,提高了茶叶品质;间作茶园还能增加茶园经济效益,使茶农增收25.2%~28.5%.说明间作梨树对茶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套种在铁观音茶园内的绿化苗木树高、地径、冠幅生长情况及套种后茶叶产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套种在铁观音茶园中的6种绿化苗木树高、地径、冠幅生长情况良好;与绿化苗木纯林比较,地径、树高生长量略低,冠幅生长量差异则不明显;套种后,茶叶产量能够保持原有水平;通过茶园套种绿化苗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林农收入。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茶园土中Al和F的污染问题,探讨利用EDTA溶液和Ca(OH)2去除茶园土壤中Al3+和F的可行性,结果表明:20 mmol/L的EDTA 溶液萃取茶园上.壤中的Al3+和F效率最高;Ca(OH)2能沉淀分离EDTA溶液中90%的Al3+,同时也能去除EDTA溶液中大部分F;Ca(OH)2 沉淀结合连续萃取能显著降低萃取液中的Al3+和F浓度,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Al和F.这说明利用EDTA和Ca(OH)2可有效地解决茶园土壤中Al和F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茶园喷灌的节能潜力很大.对茶园喷灌设备的选型和喷灌设备安装要选择最优方案,特别是输水管道合理布置对水压与能耗有直接关系,在茶园喷灌管理技术方面严格控制,根据不同茶园的土地持水量对喷头进行4种调节,可以实现茶园高产、优质、低能耗.  相似文献   

20.
对纯茶园和茶树间作巨菌草茶园的生态环境(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茶园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具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茶园间作巨菌草能有效降低茶园光照强度和空气温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说明茶树间作巨菌草可以改善茶园小气候和土壤状况,能够促进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