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锦胜 《花木盆景》2004,(12):30-30
清代汤怡纷在《画鉴析览》中写道:“山为体,石为骨,树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脉,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这段话不仅道出了鉴赏国画及绘画的原理,并且也符合盆景制作与欣赏的要求。盆景创作过程和盆景的盆面装饰同样是重要的,在盆景艺术创作中,点石、铺苔,点缀配件等,不仅可以协调重心,使盆面层次分明,更重要的是赋予盆景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从而不难看出盆景的盆面装饰艺术在整个盆景创作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相似文献   

2.
2007年3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赵庆泉、王选民应文清园江一平先生之邀,赴金坛紫薇苑别墅区考察并进行了盆景创作。王选民先生完成了对几棵黑松盆景的雕刻,取得良好效果。赵庆泉先生也稍施技艺,将几棵大坂松组合成一盆别具意境的水旱盆景佳作,现将其创作过程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方志鹏 《花木盆景》2003,(12B):16-17
在当代盆景界,上至名家巨匠,下至后学稚子,都是以追求符合自然规律的“自然式”盆景为创作目标。“自然式”盆景已形成一股主导潮流。对“自然式”的追求,给盆景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盆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盆景艺术由边缘艺术或“准艺术”走向高等艺术的必由之路。笔作为一名盆景爱好,在与盆景友人的交流、创作实践和对盆景理论的学习当中,获得了一些一知半解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4.
谢荣耀 《花卉》2009,(9):8-9
盆景的创作过程充满着辩证法。胡运骅在《盆景创作与欣赏》中说到,“要创作一盆优秀的盆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巧与拙、形与神、变化与统一、主与宾、藏与露、动势与均衡、以及景中各要素间的比例关系。”他阐述了盆景创作普遍适用原则,指出了盆景创作的各种辨证关系。岭南盆景的具体制作过程也存任不少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盆景是一门既劳力又劳心的视觉欣赏艺术,其中树桩是盆景构成的主要材料。由于树桩生长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个性形态,这种个性形态远远满足不了树桩盆景艺术的欣赏要求,使之在盆景创作中留下了许多遗憾。  相似文献   

6.
《花木盆景》2014,(4):79-81
安徽省淮北市园艺盆景协会会长张长青先生对山水、水旱盆景十分执着与热爱.经二十余年的钻研与学习,其创作技艺日臻成熟,在各类创作比赛及交流活动中获誉甚多,今刊登其一组水旱盆景创作过程,与读者共享山水、水旱盆景独有的方寸之间蕴藏的大千世界。  相似文献   

7.
盆景人在盆景创作与鉴赏活动中,经常奉为圭臬的一句话是:盆景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这说明在进行盆景创作与鉴赏活动时,既要注重盆景的思想与内涵,又要注重盆景的整体布局,注重画意的表现。这里还必须注意一种倾向,我们通过对中国画的学习,目的是创作出充满画意的盆景,而不是照着一幅画去创作盆景,虽然中国画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值得学习,但盆景绝不同于绘画。下面,就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因材巧施艺     
2007年3月,河南青年盆景作家吴德军先生应湖北武汉朋友邀请,赴武汉创作了一批盆景,今再选一件刺柏盆景的创作过程与读者交流。  相似文献   

9.
冬姿     
《花木盆景》2014,(3):34-35
陈月祝女士在其先生郑诚恭的影响下开始接触盆景,并爱上了盆景创作,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中自由挥洒。其非常醉心于杂木盆景的创作。创作的盆景注重内部结构,以骨架为主,过渡目然。  相似文献   

10.
盆景艺术,做为一种艺术创作,不仅需要有较为扎实的创作基础,还要求创作通过一种形式来表露出来。形式美也是盆景的创作来自于自然,高于自然,但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据自然形式来创造,这就要求盆景的创作必须具备较强的自身化修养和艺术的创作水平,从而通过充分表现出作所追求的创作个性,对于一盆成功的盆景作品,我们必须具备怎样的心理来观察欣赏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争议呢,这就是每个鉴赏的不同心理表现。  相似文献   

11.
美的发掘     
2006年12月,波兰青年盆景作家MARIO KOMSTA(以下简称MARIO)应常州宝盛园之邀,赴常州进行了十余天的盆景创作。MARIO是波兰人,因对盆景的热爱赴日本苔圣园学习盆景多年,此次赴常州也完成了一批盆景的创作,今仅选取其对一棵资材平庸的黄山松的创作,让我们共同感受盆景创作过程中如何利用废弃资材,如何从看似无用的资材中发掘其隐形的美。  相似文献   

12.
郑国顺先生,生于1958年,安庆市人,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安庆市盆景艺术研究会会长,安徽省盆景艺术大师。他生长在皖江文化名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盆景创作与研究上,尤其致力于松、柏盆景创作。十多年来,他潜心钻研徽派盆景的传统技法,在继承和发扬徽派盆景传统方面有所突破,创作上走出了徽派传统模式。其作品弘扬徽派雅士盆景中借景抒情的特点,在盆景艺术共性中追求自己的创作个性,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树桩盆景桩材的来源既有山野采挖的,也有苗圃中培育的,其形态都各有千秋。如何让制成的桩景保持原有的形态特色,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盆景创作水准呢?我认为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因势利导法可达此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育坯,是从事盆景创作的一种基本功。桩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制作树木盆景的桩头,它是盆景艺术作品外观形象的骨架。桩坯选不好,或修剪失误,纵有鬼斧神功之技,亦难成佳作。育坯,是盆景创作的基础技巧,万丈高楼从地起,基不牢固,难至其高。  相似文献   

15.
《花木盆景》2014,(3):15-17
园主裴清友,南阳市盆景艺术协会副会长,业余从事盆景创作二十余年,不求高、精、尖,只求在创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好的心态,能够修生养心而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遂成“知春园”。裴先生盆景创作以自然为师,结合内心感悟,作品多师法自然,因势赋型,造型各异,  相似文献   

16.
在1999年10月扬州竹西公园举办的江苏省第九届盆景艺术展览中,笔者拙作《苍翠》(真柏丛林式盆景),深受盆景同行和爱好者的喜爱,并荣获铜奖。现将本作品的创作过程和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盆景这个大家庭中,树木盆景的地们是相当重要的,树木的品种极为丰富,树木的自然生命对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其原始的姿态和各具的风韵给了盆景创作者丰富的遐想的创作加工的广阔天地。除了纯粹的树木盆景而外,在山水盆景、水旱盆景以及其它各类盆景中,往往都少不了树木,都需要对树木进行加工。这就说明,任何一个希望跨进盆景艺术殿堂的爱好者,都必须学会树木盆景加工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18.
喻荣品 《花木盆景》2003,(9):18-18,4
王宜泉同志系安徽含山县人,他在盆景界名不见经传,是一位新人。但他制作的盆景作品在艺术上有一定特点,清秀、自然,寓艺术美于自然之中,在当地已受到盆景爱好者的广泛认可和赞同。现品读他的一组盆景,意在抛砖引玉,希望盆景界关注新人的作品,注重对新人的培养,使盆景界新人辈出,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9.
松柏盆景已受到盆景爱好的广泛喜爱和青睐。一些大师或业内人士,就松柏盆景的丝雕、蟠扎、创作、养护.管理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言,对松柏盆景创作和管理的提高,起到很大推动效成。在此启蒙下,本人就针对松柏盆景的枝条蟠扎.简谈一点粗浅认识与同好商榷。  相似文献   

20.
商品盆景是盆景的一个分类,因其创作速度快、批量大、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艺术效果较差而被称为商品盆景。树种以大阪松、五针松、罗汉松、榔榆、榕树等常规树种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树龄较长的商品盆景的艺术性也逐渐增加,特别是全国第六届盆景展中,上海植物园参展的老五针松盆景,让人耳目一新,我们不能不信服盆景创作中时间功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