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新亿丰微生物菌剂采用枯草芽孢杆菌、侧胞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等数十种有益菌所组成的复合菌群,有益菌大量繁殖,杀死有害菌或抑制有害菌生长,从而预防和减轻各种作物根部土传病害的发生,减轻重茬作物根部病害,且具有抑制根结线虫的功效。该产品同时具有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改良土壤板结状况,促进各种作物根系生长,固氮、解磷、解钾,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等作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金菌乐2号     
<正>该产品采用复合微生物协同共生技术,专门针对作物根系不良、死棵、多病害等现状,复合经过强化的多粘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等八种被农业部列为免做安全鉴定的一级菌种,复合菌活性强,菌数含量高,24小时即可对作物形成保护屏障,保护作物安全生长。功效特点1.显著激活植物防御基因,诱导抗病性,对枯黄萎、叶斑、炭疽、疫病、软  相似文献   

3.
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生防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新疆棉田中筛选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为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实验室保存的多株生防细菌的抑菌能力,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的效果。对生防细菌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与gyrA基因序列分别测序,通过BLAST在线比对,利用MEGA 7.0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该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生防细菌TWt34、HWt34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立枯病和红腐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6.74%和78.43%;在平板对峙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和拟轮枝镰孢霉(Fusarium verticilliodes)的抑菌宽度分别为8.29和6.60 mm,具有较强拮抗作用,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抑菌宽度分别为7.70 和13.15 mm,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16S rDNA与gyrA基因序列鉴定表明生防菌菌株TWt34、HWt34同属于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结论】筛选出的2株莫海威芽孢杆菌TWt34、HWt34对棉花4种主要病害的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防治2种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立枯病和红腐病)。  相似文献   

4.
解淀粉芽孢杆菌是一种作物根际促生菌。该菌可以通过产生3-吲哚乙酸以及其他代谢产物促进农作物生长,其合成的脂肽类化合物、聚酮类化合物、细菌素能够对土壤中的致病菌产生拮抗作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或繁殖,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作用。解淀粉芽孢杆菌能够调控植物自身基因表达从而增强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对调整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进行调整,降低镰刀菌属等致病菌的丰度,提升子囊菌门、接合菌门和担子菌门等腐生菌的丰度,极大改善了土壤的微生态环境。文章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几年的具体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决竹根姜土传病害,提高竹根姜产量和品质,促进竹根姜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以本地竹根姜为供试品种,在达州市经济作物示范基地进行枯草芽孢杆菌处理防治病害的田间试验,分析枯草芽孢杆菌对竹根姜生长及病害的影响。[结果]施用枯草芽孢杆菌菌肥可使病害发生率显著降低,较未处理区降低8.0%;施用枯草芽孢杆菌菌肥产量提高25%,经济效益提高71.6%。[结论]枯草芽孢杆菌可用于竹根姜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6.
正土传病害是指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蔬菜病害,一般存活于土壤中的病原体在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带来作物的根腐、枯萎等。比较常见的由腐霉菌引起的猝倒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立枯病、由镰刀菌引起的瓜类枯萎病、由轮枝菌引起的茄子黄萎病、由欧文氏菌引起的大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由瓜果腐霉菌引起的腐霉根腐病、由辣椒疫霉引起的辣椒疫病,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番茄细菌性青枯病,都是蔬菜上发生的主要土传病害。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前期预防、后期控制为主要思路,通过枯草芽孢杆菌和甲基硫菌灵的配施开展试验,探索在常年发生根腐病重病田病害防治的有效措施,为保障烟叶生产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和甲基硫菌灵的处理相较对照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更低,其中在发病胜期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方面,三次均施用甲基硫菌灵的防治效果较低;在采烤前病死率方面,在移栽后施用1~2次甲基硫菌灵处理较低;在防治成本方面,施用一次甲基硫菌灵处理较施用两次甲基硫菌灵处理低27.5元/亩。综合来看针对病害较重田块,建议在移栽后15d施用一次甲基硫菌灵以获得病害防治和成本控制最优解。  相似文献   

8.
根腐病是苹果树毁灭性病害之一,目前该病防治多化学制剂为主,导致土壤水源环境污染,果树抗病能力降低。本文旨在探索生物防治苹果根腐病新思路:通过使用生物制剂哈茨木霉菌等生防制剂代替传统化学制剂防治苹果根腐病。试验表明使用2.0亿/g哈茨木霉菌+350亿/g解淀粉芽孢杆菌+5亿/g枯草芽孢杆菌+52%矿源黄腐酸钾+35 g/L聚谷氨酸,按产品说明用量进行2次灌根处理,能够快速抑制、杀灭土壤有害菌,大幅度降低根腐病危害,提高苹果树势、产量、品质和果园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农田中施用腐秆剂能否有效地促进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进而提高作物产量一直存在争议。在全国尺度上,整合分析腐秆剂田间施用的秸秆促腐和作物增产效果,探明不同气候和土壤状况、秸秆特征以及还田条件下腐秆剂施用对还田秸秆降解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地使用腐秆剂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利用整合分析的方法(meta-analysis),系统分析了2001—2019年公开发表的腐秆剂田间应用相关研究论文(共89篇,含腐秆剂促腐秸秆数据63条、腐秆剂提高作物产量数据207条),探讨了气候类型、还田条件、秸秆种类、还田初始碳氮比(C/N)、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等6方面因素对腐秆剂促腐和增产作用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与不施腐秆剂相比,施用腐秆剂总体上可有效促进还田秸秆的降解,但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秸秆还田初始C/N≤15以及土壤为中性时,腐秆剂的促腐效应却不显著,效应值的范围分别为-0.010—0.716、-0.302—0.568和-1.01—0.475;还田条件、秸秆种类和SOM含量会显著影响腐秆剂的促腐作用强度。类似地,腐秆剂的田间施用对作物产量的作用总体也表现为显著提升,但在土壤为中性时腐秆剂的增产作用并不稳定,其效应值范围为-0.284—0.751;除了还田环境、SOM含量外,其余4方面因素均会显著改变腐秆剂的增产幅度。此外,线性拟合结果显示秸秆促腐率与作物增产率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R~2=0.307,P0.0001)。【结论】施用腐秆剂可有效促进秸秆腐解和增加作物产量,且在温带季风性气候条件下,将玉米秸秆于旱地条件下还田,在还田初始C/N大于30以及土壤呈酸或碱性时配施腐秆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镰孢菌(Fusarium)分泌多种真菌毒素引起的枯萎病、赤霉病、根腐病和穗腐病等植物病害,造成重大的作物生产损失。化学防治是防治镰孢菌的重要手段,但其带来的镰孢菌抗性和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病害管理中使用生物防治剂为控制镰孢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和可持续的手段,因此生物防治具有比化学防治更深远的优势。在生物防治剂中使用最广泛的生防微生物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成员,其可通过多种机制为植物提供有效控制镰孢菌入侵的方案。芽孢杆菌作为一种优良的生物防治剂已被广泛研究,其可通过生态位竞争、产生抗菌物质、诱导植物系统抗性和塑造根际健康微生物组来拮抗镰孢菌侵染,本文从以上4个方面对芽孢杆菌拮抗镰孢菌的机制进行综述,为农业生产中芽孢杆菌防治镰孢菌病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农田中施用腐秆剂能否有效地促进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进而提高作物产量一直存在争议。在全国尺度上,整合分析腐秆剂田间施用的秸秆促腐和作物增产效果,探明不同气候和土壤状况、秸秆特征以及还田条件下腐秆剂施用对还田秸秆降解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地使用腐秆剂提供指导。【方法】 本研究利用整合分析的方法(meta-analysis),系统分析了2001—2019年公开发表的腐秆剂田间应用相关研究论文(共89篇,含腐秆剂促腐秸秆数据63条、腐秆剂提高作物产量数据207条),探讨了气候类型、还田条件、秸秆种类、还田初始碳氮比(C/N)、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等6方面因素对腐秆剂促腐和增产作用的影响。【结果】 研究发现,与不施腐秆剂相比,施用腐秆剂总体上可有效促进还田秸秆的降解,但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秸秆还田初始C/N≤15以及土壤为中性时,腐秆剂的促腐效应却不显著,效应值的范围分别为-0.010-0.716、-0.302-0.568和-1.01-0.475;还田条件、秸秆种类和SOM含量会显著影响腐秆剂的促腐作用强度。类似地,腐秆剂的田间施用对作物产量的作用总体也表现为显著提升,但在土壤为中性时腐秆剂的增产作用并不稳定,其效应值范围为-0.284—0.751;除了还田环境、SOM含量外,其余4方面因素均会显著改变腐秆剂的增产幅度。此外,线性拟合结果显示秸秆促腐率与作物增产率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R2=0.307,P<0.0001)。【结论】 施用腐秆剂可有效促进秸秆腐解和增加作物产量,且在温带季风性气候条件下,将玉米秸秆于旱地条件下还田,在还田初始C/N大于30以及土壤呈酸或碱性时配施腐秆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枯草芽孢杆菌B29对黄瓜根际功能细菌和土壤酶活力的影响.[方法]用枯草芽孢杆菌B29菌剂和化学杀菌剂(百菌清)灌根处理黄瓜根际土壤,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对根际功能细菌和土壤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施用枯草芽孢杆菌B29菌剂后,根际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在第10、20天显著增加,第30、40天恢复到与对照一致;施用百菌清处理后,在第10、20天根际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均在0.01水平显著低于枯草芽孢杆菌B29处理组,至第30、40天恢复到与对照一致.枯草芽孢杆菌B29菌剂对黄瓜根际土壤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呈现同样趋势.[结论]施用枯草芽孢杆菌B29不仅促进黄瓜根际功能细菌的生长,而且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蜀葵-胶质芽孢杆菌联合修复土壤镉污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胶质芽孢杆菌对蜀葵修复土壤Cd污染能力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蜀葵为供试植物,研究了25 mg·kg^-1Cd胁迫下施用3、6、9 g·kg^-1的胶质芽孢杆菌对蜀葵生物量、Cd积累量、根际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mg·kg^-1Cd胁迫下,施用6 g·kg^-1胶质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蜀葵根、茎生物量(P<0.05),总生物量相比单一Cd处理提高了33.6%~73.2%;施用3、6、9 g·kg^-1的胶质芽孢杆菌,蜀葵整株Cd积累量是单一Cd处理的1.64、2.89、1.69倍,蜀葵根际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上升4.8%、13.1%和8.5%。25 mg·kg^-1Cd胁迫下施用胶质芽孢杆菌后,蜀葵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随施用浓度增加而升高,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脱氢酶活性在施用3 g·kg^-1和6 g·kg^-1胶质芽孢杆菌下活性显著增强(P<0.05);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施用胶质芽孢杆菌浓度上升而持续减弱且变化显著(P<0.05)。研究表明,25 mg·kg^-1Cd处理下施用6 g·kg^-1胶质芽孢杆菌可有效提高蜀葵修复土壤Cd污染的能力,蜀葵-胶质芽孢杆菌联合修复土壤Cd污染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3种芽孢杆菌菌剂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及其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有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病土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巨大芽孢杆菌B213、多粘类芽孢杆菌B207和枯草芽孢杆菌B204单独或联合施用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3种芽孢杆菌单独或组合施用后均可有效抑制黄瓜枯萎病的发生,并显著增加黄瓜植株的生物量,且三菌剂联用双菌剂联用单菌剂施用。在黄瓜幼苗移栽后35 d,与对照组相比,三菌剂联用组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降低了79.99%;植株干质量提高了6.92倍;植株抗性酶如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提高了60.02%、28.90%和108.60%;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下降了2个数量级。该防病促生效果可能与这3种芽孢杆菌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溶磷能力以及吲哚乙酸、蛋白酶、几丁质酶和嗜铁素的分泌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丁钱华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8):1794-1797
秸秆还田作为新耕作方式能够显著保留土壤肥力。但是,有研究报道指出,秸秆还田会富集土壤病原体,增加土壤病害的发生率。本研究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分别单独和复合施用3种芽孢杆菌,以评估其对小麦抗病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能够激发小麦免疫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小麦抗病性、达到可观的病害防治效果。单独施用胶冻样芽孢杆菌(39.7%~50.9%)对小麦病害的防治效果优于单独施用枯草芽孢杆菌(17.9%~24.8%)和巨大芽孢杆菌(7.5%~18.2%)。并且,复合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进一步优化防治效果,3种菌剂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微生物菌剂用于秸秆还田后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治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基础,为落实国家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允青  郭熙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218-2218,2220
研究了不同还田方式下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结果表明:作物秸秆的腐解速度为土埋>露天>水泡;露天、土埋状况腐秆灵处理小麦、油菜秸秆腐解速度比不施腐秆灵的对照要快,其中小麦秸秆施用腐秆灵腐解效果较好,水泡处理施腐秆灵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生物农药对西洋参(Panax quiquefolium L.)主要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了4种药剂对西洋参根病的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抑菌测定结果表明,嘧菌酯、多黏类芽孢杆菌、2%氨基寡糖素水剂、荧光假单胞杆菌4种农药对西洋参黑斑病菌菌落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嘧菌酯、2%氨基寡糖素水剂对西洋参疫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多黏类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对西洋参锈腐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杆菌250倍液对西洋参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防效最高可达95.17%。  相似文献   

18.
玉米茎腐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真菌、细菌单独或共同侵染引起玉米根腐、茎腐、鞘腐以及穗腐等症状的世界性顽疾,部分病原还能产生真菌毒素,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芽孢杆菌(Bacillus spp.)是已知的最具潜力的生防菌之一,且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深入了解生防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物质及抑菌机制,对玉米茎腐病的绿色防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重点阐述对玉米茎腐病具有生防作用的芽孢杆菌种类、防效、防控机制,及相关混合菌剂的应用现状。生防芽孢杆菌菌体悬液、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液对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TA-1的发酵液防效最佳,且对玉米具有促生长作用;蜡样芽胞杆菌B25菌体悬液浸种后显著降低了鲜玉米粒中伏马菌素的含量;贝莱斯芽孢杆菌BV23对玉米多种病原均有抑制作用;在室内及大田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发酵液均较菌体悬液和无菌发酵液的抑制效果好。多数芽孢杆菌产生的脂肽类抗菌物质能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完整性,导致禾谷镰孢菌和拟轮枝镰孢菌菌丝畸形、顶端囊泡化,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细胞质渗漏,从而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以及孢子萌发;此外,脂肽类活性物质还能使病原菌DNA二...  相似文献   

19.
防治人参根腐病的生物制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生物制剂对人参根腐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EM菌肥、解磷菌、嗜热性侧孢霉、哈茨木霉菌。其中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对人参根腐病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最强,其EC_(50)为0.17mg/L;苏云金杆菌次之,EC_(50)为707 mg/L;EM菌肥、解磷菌、嗜热性侧孢霉、哈茨木霉菌的EC_(50)分别为1 148、3 630、7 943、91 201 mg/L,抑菌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盐酸和甲醇抽提法,提取了枯草芽孢杆菌XF-1(Bacillus subtilis XF-1)的抑菌物质。以该提取物处理根肿菌孢子2 d,有50%孢子活性被抑制;处理9 d后,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提取物对三七根腐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禾谷镰刀菌、魔芋基腐菌、烟草赤星菌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1.97%、62.23%、60.96%、60.70%和57.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