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用户委员会在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委员会指导下,从 1992年以来,为提高入市农机产品的质量,开展了对部分重点农机产品进行售后故障统计与使用可靠性调查工作。 1999年继续在全国筛选了 300多个有代表性的农机公司,对当年 3~ 5月份销售的各种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及其配套柴油机等产品在售后半年内发生故障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按照原机械工业部农机行业产品可靠性标准和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产品使用可靠性指标。本文将分别就上述产品的使用可靠性指标进行阐述分析。 大中型拖拉机   大中型拖拉机共抽…  相似文献   

2.
拖拉机室内快速可靠性试验监测技术的研究周长城,徐刚,辛伯全室外实际可靠性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拖拉机的实际使用情况,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工作繁重、费时间、条件难于控制等)。而室内整机模拟加载可靠性试验方法,则弥补了现场可靠性试验的一些缺点,有其独...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拖拉机进行可靠性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定时截尾试验,即样机试验到规定的试验时间就截止,对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拖拉机可靠性考核指标的方法。当前各个拖拉机生产企业和农机试验鉴定部门主要是依据行业标准JB/T51082—2000((拖拉机产品可靠性考核》和国家推荐性标准GB/T24648.1-2009《拖拉机可靠性考核》对拖拉机的可靠性进行试验与考核,但依据该标准对拖拉机进行可靠性试验及考核时却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拖拉机使用可靠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解决拖拉机可靠性评价因素多、定量难的问题,将模糊理论应用于拖拉机可靠性评价中。给出了拖拉机可靠性特征量,以履带式拖拉机故障跟踪试验为依据,得到了可靠性特征量的计算值,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拖拉机使用可靠性进行评价,得到了拖拉机使用可靠性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5.
室内强化加载快速可靠性试验加载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拖拉机室内强化加载快速可靠性试验加载技术,对强化理论和加载技术进行了研究,对强化因素的选择、强化系数的大小、载荷谱的组成和加载的顺序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还阐明了加速系数与样本容量、试验应力、加载顺序之间的关系,最后给出了试验中所采用的加载试验时间。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了分析处理,拆检结果证实所采用的加载技术和方法是正确的,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拖拉机驾驶室可靠性疲劳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拖拉机驾驶室的振动环境,提出了一种用定频正弦振动等效模拟窄带随机振动的试验方法,编制了拖拉机驾驶室的室内可靠性疲劳试验载荷谱,达到以较少的试验投入实现拖拉机驾驶室振动环境室内疲劳模拟试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拖拉机室内在线故障监测诊断中微机应用技术研究,建立了拖拉机室内在线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对中小型拖拉机实施可靠性试验并进行连续的监测和记录其运行状态,分析,判断是否出现障碍,确定故障的种类,部位,程度和原因,并预测故障的发现和潜在危险,以采取相应措施和对策,实际试验表明,系统运行稳定,设计技术先进,对农机室可内靠性试验而言,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猪肉产品流通过程的可靠性,提出将GO法引入猪肉产品流通全过程的可靠性研究中.首先建立猪肉产品流通全过程结构模型,对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储运销售环节的影响因素进行诊断;然后运用GO法原理,将猪肉产品流通全过程转换成GO图模型,借助频数统计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故障概率,对猪肉产品流通全过程可靠性进行精确计算;最后对猪肉产品流通全过程的可靠性进行直接定性分析和重要度计算,找出影响猪肉产品流通全过程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猪肉产品流通全过程可靠性进行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结果的比较,证明GO法在猪肉产品流通全过程可靠性分析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神经网络的拖拉机可靠性模型的参数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拖拉机可靠性模型,应用数学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提出了基于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的可靠性模型参数估计方法,并用该方法给出了拖拉机首次故障时间可靠性模型参数估计,得到了拖拉机首次故障时间的可靠度函数。  相似文献   

10.
采用集对分析法(Set Pair Analysis)对拖拉机可靠性维修性进行了评估研究.总结归纳了拖拉机这种复杂可修的大型系统特点,构建了拖拉机可靠性维修性的综合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结合专家打分法将集对分析技术应用到拖拉机可靠性维修性的评价上,根据最后得出的联系度评价了拖拉机的可靠性维修性程度.同时,提出了拖拉机的可靠性维修性评价研究的新途径,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联合收割机可靠性评估过程中对使用故障数据单一化处理和评估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竞争威布尔模型的方法对联合收割机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为了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故障数据的故障机制处理方法更科学和准确,引入故障特征属性和故障信息序列等分析处理方法对其故障数据进行分类化处理。由于不同故障对联合收割机的可靠性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本文将联合收割机使用故障数据进行等级化处理,赋予相应权重并加入到故障数据预处理的计算中。通过改进的竞争威布尔可靠性评估模型的数学方法与计算公式得出联合收割机使用故障数据的模糊聚类分析,结合自助抽样法(bootstrap)对改进竞争威布尔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确定出模型参数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以此得到联合收割机的可靠度函数和平均无故障时间。最后,通过改进竞争威布尔模型的联合收割机可靠性的算例结果与单威布尔模型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针对联合收割机使用故障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基于改进竞争威布尔模型的可靠性计算结果更符合联合收割机实际使用情况;同时,对比之前联合收割机可靠性计算方法,该法避免了难度大、单一化、工作量大的故障机制探测及分析工作,更具有实际性、准确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履带式拖拉机可靠性与维修性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东方红-1002型和东方红-802型拖拉机的使用可靠性(可靠度和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维修性(维修度和平均修复时间)做了跟踪试验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拖拉机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分别为182.62h和160.2h,它们最薄弱的总成均为发动机。  相似文献   

13.
农业机械可靠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问题的提出产品的可靠性是产品质量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均把产品可靠性放在极重要位置。产品可靠性不好,就会导致产品质量低劣.农业机械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的作业对象是千差万别的农业,使用者是技术素质高低不一的农民.若产品的可靠性不好,在关键的作业季节就会贻误农时,影响全年收益,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目前农业机械产品普遍存在着可靠性差的问题,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例如:我国规定拖拉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185h,而许多西方国家已经达到30();其它机具差距更大。由于可靠性差,故障率高,导致质量纠纷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4.
以拖拉机转向机构为研究对象,对不确定因素下转向机构的运动精度进行分析,并利用概率学相关理论对转向机构运动误差和可靠性进行建模,同时采用一次二阶矩阵进行可靠性模型求解。结果表明:受转向机构工作过程可靠性不确定因素影响,拖拉机转向机构结构件误差最大时,其失效概率并未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国产拖拉机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我国拖拉机及其配套发动机的现有可靠性水平较低。本文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汽车、拖拉机故障规律的浴盆曲线分析,提出汽车、拖拉机可靠性的两个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统计和分析了1989年在平南试验站进行的小型拖拉机500小时可靠性试验的结果,表明我国小型拖拉机目前存在着密封性能差,焊接、热处理质量不好以及故障密度上升等质量问题,提出了提高小型拖拉机产品质量的一些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8.
科研院所研制的某些电子产品,具有批量小、价值高、研制周期短且设备可靠性指标要求高的特点。对小样本、高可靠性指标的电子产品,目前没有相应的标准来开展高加速寿命试验,而进行常规的可靠性验证试验耗时太长、成本高。对研制周期短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一种合适的可靠性试验方案来对此类产品的可靠性水平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基于XidML的农业装备可靠性试验数据实时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业装备试验数据采集方案为实例,提出了基于XidML文件对数据采集系统动态数据帧格式进行解析的方法,实现了包括载荷谱/环境谱田间测试、室内可靠性强化试验在内的联合收获机、拖拉机等农业装备可靠性试验的实时数据监测及其采集数据的后期回放。该方法明显提高了现场试验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车辆可靠性信息采集时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量信息流失,使故障数据不完全.利用故障信息流失补偿法分析了信息流失规律,在借鉴已有可靠性量化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平均流失率,提出累积故障信息流失的近似分布函数,讨论了流失率的处理方法.利用车辆故障信息流失补偿法进行了实际可靠性设计,研究表明基本可以克服评估结果偏高的现象,符合车辆的可靠性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