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忠平  陈建祥  左群  杨秀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38-17540,17542
为探索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太子参产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太子参施肥模型,在施秉县开展太子参“3414”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对太子参肥料不同配比、产投比等一系列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建立了太子参N、P、K肥料效应模型,确定经济效益最高的处理为:N 75 kg/hm2、P2O5 90 kg/hm2和K2O 120 kg/hm2,为施秉县太子参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太子参尖孢镰刀菌的测序结果,用设计的一对特异性引物,构建其分子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不同连作年限太子参根际土壤中该尖孢镰刀菌的菌群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果表明:(1)扩增的阳性条带106 bp,特异性、敏感性结果显示,该PCR方法对太子参镰刀菌DNA的最低检测量为0.000012 ng/μL,而禾谷镰刀菌、茄病镰刀菌、黄曲霉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2)运用此方法对该太子参镰刀菌的定量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随太子参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多。该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易于操作等优点,并且实现了由定性向定量的跨越,可以为太子参根际微生态中该种病原菌的动态变化研究提供方法及依据,也为阐释太子参重茬连作时伴随爆发大规模病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将太子参分别栽植于海拔为2 157 m的高海拔地(LPS)及海拔为677 m的常规栽培海拔地(SBX),测定太子参不同生育时期的生物量、多糖含量、总皂苷含量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LPS的太子参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总皂苷含量高于SBX,而多糖含量低于SBX;LPS太子参地上、地下部分的N、P、K、Ca、Mg、Cu、Zn动态积累变化与SBX较为一致,其含量因海拔不同而有所差异;Fe、Mn、B的动态变化因海拔、植株部位及生育期不同而有所差异。高海拔种植太子参能提高其产量、皂苷含量,但不利于多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福建柘荣太子参是道地药材,但是其连作障碍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研究太子参连作障碍及其形成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柘参2号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连作对太子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测定了未种植太子参的水稻田土壤(对照)和太子参—水稻轮作土壤、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研究结果显示:连作导致太子参产量下降为1/3,其根鲜重、分根数均极显著(P<001)下降,根长显著(P<005)下降,品质指标总人参皂苷和多糖含量均极显著(P<001)下降;太子参—水稻轮作土壤、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比对照土壤的均极显著(P<001)增多,分别是对照土壤中的127和130倍,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与“太子参—水稻—太子参”轮作土壤的相比略有增多,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说明太子参连作导致其产量和品质均显著降低,连作障碍现象极严重,而尖孢镰刀菌数量增多引起太子参枯萎病,可能是太子参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太子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连作效应的发生与发展对其现代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构成威胁,探寻中药材太子参连作障碍有效的消减策略与方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太子参连作和太子参微生物菌肥文献内容进行计算与分析,分别综述了太子参连作效应与因素、太子参连作对根际土壤菌群的影响与变化、微生物菌肥在太子参连作中的应用和太子参微生物菌肥作用机理,并进行未来展望,以期为我国太子参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2009,(3):F0004-F0004
太子参是柘荣县的支柱产业,全县常年种植面积2.8万亩,总产量达3500吨,年产值5928万元,销售产值近亿元。柘荣县太子参产量占全国总产的60%,而且所产的太子参色泽晶黄、肉质肥厚、有效成分高而闻名。被国家原商业部命名为“中国太子参之乡”。2001年国家工商局授予“柘荣太子参”产地证明商标,2003年柘荣县选育的两个太子参品种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贵阳市乌当区太子参和种植土壤中 K、P、S 等14种元素的含量,以及元素对太子参道地性的影响,同时为乌当区发展太子参产业提供参考,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离子体质谱对太子参及其种植地土壤中14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乌当区太子参中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 K>P>S>Ca>Mg>Na>Fe>Zn>Cu>Ni>Co>Mo>Sn,且对 Ca、P 和 S 元素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种植土壤中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 Fe>K>Mg>Mn>P>Ca>Na>S>Zn>Ni>Cu>Co>Mo>Sn,且对 Fe、Mn、P、S、Co、Ni、Cu、Mo 和 Sn 具有一定的富集性。种植土壤与太子参中 Na太子参- Na土、Ca太子参- Ca土、Mg太子参-Ca土呈显著正相关,Zn太子参- Fe土、Mn太子参- Ca土、K太子参- Na土、Ca太子参- K土、Na太子参- Co土、Na太子参-Ni土和 Na太子参-Cu土呈显著负相关。乌当区太子参道地性与道地产区江苏句容和引种区贵州施秉的较为接近或略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太子参是保健类中草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0—2018年国内专利检索数据库所收录的以太子参为主题的领域内专利进行文献统计和可视化计量分析,以专利视角挖掘太子参信息数据,并从太子参领域专利中的专利申请趋势分析、专利申请区位分析、专利领域分析、专利发明人分析、专利权利机构分析和太子参研究热点及其演变分析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期为中药太子参专利分析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也为太子参领域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初步评价太子参在珠海生产的可能性,测定了珠海生产太子参的总灰分含量、水溶性浸出物和环肽B含量。结果表明:珠海太子参药材薄层色谱鉴别与标准药材一致,水分含量为8.4%、总灰分为2.3%、水溶性浸出物为45.6%,符合标准规定;太子参中环肽B的含量为0.0167%,且与其他产地太子参药材差异不大。结论:珠海生产太子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的相关要求,太子参在珠海种植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认识和系统分析国内太子参领域现状与研究热点,为该领域的中药资源开发和科研研究提供参考。本文作者通过检索CNKI获取主题词为太子参的研究文献对象,以共词分析为研究思维路径,采用软件Bicomb、SPSS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太子参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热点主要集中三个区域方面:太子参种植与种质资源研究、太子参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太子参药理功能与组分试验研究,进而对区域内容进行探寻,并结合分析结果针对国内太子参领域研究提出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1.
陈传艺  肖承鸿  江维克  杨昌贵  熊厚溪  艾强 《农技服务》2013,(9):1008-1009,1012
为探索太子参适宜种植区域及合理选择种植材料,以3个引种地,2种种植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太子参药材的外观性状及采用HPLC法、UV法检测药材质量,比较各引种地太子参的药材品质。结果表明:贵州贵阳(仅为块根种植)的太子参单个块根干重最高,为0.253 9 g,最低为贵州贵阳(种子种植);贵州施秉太子参药材的太子参环肽B含量最高,为0.024 4%,最低为山东嘉祥(仅为块根种植);云南石屏(仅为块根种植)的多糖含量最高,为68.68%,最低为贵州施秉;贵州施秉太子参药材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12.01%,最低为贵州贵阳(种子种植)。贵州施秉和贵阳有较适宜太子参生长的环境,种子种植的太子参可作为增加抗性、更新复壮的优良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2.
太子参别名孩儿参、童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块根入药,味甘、苦,性平,有益气生津和补益脾胃功能,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症,是健胃消食片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素有“人参之子”之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太子参的用量不断增加,但因许多药农不能掌握栽培技术而难以扩大再生产。为促进太子参生产水平的提高,现将太子参栽培与初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太子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设置不同热处理温度与时间,采用连作土壤与新茬土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土壤热处理对太子参连作障碍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加热处理新茬土壤有利于太子参的生长,但对太子参的生物量指标影响不大,且与对照各指标间差异不显著(P0.05);连作土壤经60℃加热6 h,太子参生物量指标均显著增加,90℃或120℃加热3 h时太子参的所有生物量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热处理15年连作土和8年连作土,太子参根生物量最高时可较对照分别提高444.13%和140.38%。土壤热处理通过抑制连作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而缓解太子参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太子参种植资源逐渐退化,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使得产量与销量出现大幅度的起伏,降低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太子参进行组织培养可有效减轻种植资源退化和病虫害发生,而该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本文从太子参的生长习性,我国太子参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我国太子参组织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太子参的开发应用与市场前景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国内现状,对我国太子参组织培养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调查寿宁县太子参病害种类,对其发生特点进行介绍,包括太子参花叶病、太子参叶斑病、太子参根腐病、太子参白绢病、太子参紫纹羽病,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分别测定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多糖、水溶性浸出物及总灰分含量,并测定相应土壤的理化性质,研究土壤肥力因子对太子参药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太子参质量差异显著,土壤因子对太子参质量有显著影响;太子参冷、热浸法浸出物量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极显著正相关,与p H显著负相关。通过土壤因子对太子参药材质量影响的研究,为太子参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脱毒太子参种苗繁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子参系石竹科植物,又名童参、孩儿参,以块根入药,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能,是我国传统的滋补中药材。福建省宁德市是我国太子参的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国的2/3以上,近年来该市太子参花叶病发病率高达30%—60%,造成平均减产30%,成为制约太子参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太子参常规种植是以块根进行无性繁殖,而太子参花叶病病毒可通过无性繁殖传至后代,并且逐代加重,导致种质退化、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连作年限对太子参经济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凯  赢飘  张欣  曹国璠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4):5713-5717
为实现太子参高产优质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地连作年限对太子参经济性状、产量及品质(多糖和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地连作年限的增加,太子参植株单个茎长、茎粗、鲜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单位面积鲜重产量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对药材品质中多糖和皂苷含量的综合分析显示,连作2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太子参药材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阴干、晒干、烘干、蒸后烘干(蒸法)、烫后烘干(烫法)等不同加工方法对新鲜太子参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太子参皂苷、多糖、氨基酸、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太子参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结果]太子参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综合评分值差异较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蒸法(0.746 4)>烘干(0.662 9)>晒干(0.657 1)>烫法(0.601 6)>阴干(0.401 5).[结论]蒸法为太子参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最佳工艺为取太子参鲜药材,蒸20 min,于60℃烘干.该方法能较好地控制太子参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开发太子参茎叶作为饲料新原料,研究太子参茎叶营养成分,系统分析太子参茎叶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子参茎叶营养成分含量:粗蛋白13.39%、粗脂肪2.57%、粗纤维8.32%、钙0.95%、磷0.53%;太子参茎叶总氨基酸为10.83%,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分别是4.40%和6.43%,E/T值40.6%,E/N值68.4%;太子参茎叶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氨基酸过剩最多的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太子参茎叶蛋白接近于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条件;且其氨基酸组成成分齐全、含量丰富,具有一定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