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种植效益,2021年选取淮稻26、武粳38、徐稻12、丰粳908、武育粳377、金香玉1号、扬农香28、宁香粳9号、南粳9036、泰香粳1402这10个表现较好的常规稻品种在泰州市海陵区农业开发区试验地开展了综合性状比较试验,试验期间记录10个水稻品种生长发育特点、田间病害发生情况、抗逆性表现以及产量,以综合判断各水稻品种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泰香粳1402和徐稻1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在海陵区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分期播种和人工气候室高温处理2种方法对武运粳21号、武育粳3号2个中粳水稻品种的耐高温性进行研究。人工气候箱高温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对幼穗分化发育、花粉活力、结实率均有不利影响,但是武运粳21号、武育粳3号与对照996相比对高温的适应性相当;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温度对水稻的农艺性状有影响,随着播期推迟、日平均温度升高,试验品种有株高降低、穗型变小、结实率下降的趋势,结果同样表明武运粳21号、武育粳3号与耐热对照具有相当的高温适应性。由此说明,武运粳21号、武运粳3号是性状优良的耐热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通过肥料和水分试验,对武育粳3号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食味品质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武育粳3号食味品质性状稳定性好,对肥料和水分敏感性相对较弱,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食味品质不降低。该品种对环境尤其对氮素不敏感的优异特性在稻米品质改良中有较高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北方寒地水稻新品种(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3a育成的8个水稻新品种(系)主要性状、适应性、抗逆性和产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龙粳20号、龙粳24号和龙粳21号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表现稳定,在栽培中注意各品种的自身特点,加强管理,可以搭配空育131种植。  相似文献   

5.
周岚  崔坤 《吉林农业科学》1999,24(4):22-23,27
通过对吉林地区种植的10 个水稻品种的12 个性状综合考查,利用灰色多层次分析。结果表明:通35 产量性状评价最高,华农1 号生育性状评价最高,九稻19 、超产1 号、农大3 号、吉粳69 品质及抗性较优。综合性状评价则以九稻19 最高,其排序是:九稻19> 超产1 号> 农大3 号> 吉粳69> 华农1 号> 通35 > 吉玉粳> 吉91_(26) > 吉粳65> 长选89_181。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优质单季晚粳水稻新品种的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表现,为其在无为县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年开展了单季晚粳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31、武育粳35号、青香软粳、镇稻656等品种生育期较适宜,抗性较强,丰产性好,宜在无为县作为单季晚粳主推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究3个水稻基因OsGS3、OsGW2和OsGN1a聚合敲除对水稻吉粳809的田间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将3基因聚合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在农艺性状、品质和产量上进行对比.[结果]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水稻吉粳809 OsGS3、OsGW2和OsGN1a三基因聚合定向敲除突变体的分蘖数、结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F2群体外观品质和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方法]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带有籼稻血缘的日本优质粳稻爱知106为父本,配组建立了由284个单株组成的F2群体,对群体进行外观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考查,并分析了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对F2群体外观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精米粒形性状间、垩白性状间以及粒形和垩白性状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外观品质性状与形态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株型的形态构成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外观品质性状与产量构成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则表明,多个产量相关性状与精米粒长和粒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垩白性状相关性较低。[结论]利用此分离群体解析了优良粳稻品种间杂交后代外观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在群体中的分布特征和相互联系,为高产优质型粳稻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疆不同香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筛选出适合新疆稻区种植的优质丰产香型水稻品种。【方法】以11份香型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香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和品质指标,利用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香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11份香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变异系数2.70%~69.19%,变异主要体现在穗粒数、垩白度和垩白率上。产量及品质性状间存在较多的相关关系,千粒重与粒长存在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垩白率、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得分新粳伊20号最高为2.565 9,新粳香53号最低为-2.022 6,当欧式距离为10时香型水稻品种被分为3类,第I类香型水稻品种占比63.64%,第Ⅱ类香型水稻品种占比27.27%,第Ⅲ类香型水稻品种是新粳伊20号,占比9.09%,第Ⅲ类香型水稻优质丰产性最好,第I类优质丰产性居中,第Ⅱ类最差。新粳伊20号优质丰产性最好。【结论】香型水稻品种新粳伊20号优质丰产性最好,提高穗粒数、降低垩白率可以作为新疆香型水稻产量和品质改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迟熟中粳品种武育粳3号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其食味品质优良,已在生产上应用20多年。该品种由于不抗条纹叶枯病以及产量潜力不如新育成的品种,进一步推广应用受到限制。此前,扬州大学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成功改良了武育粳3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育成抗条武育粳3号。在此基础上,2009年开始以优质籼稻品种黄华占为非轮回亲本与抗条武育粳3号杂交和回交,以期通过籼粳杂交改良武育粳3号的丰产性,选育新品种。2013年对以上籼粳杂交、回交后代在扬州和武进两地进行系统鉴定。  相似文献   

11.
盐稻9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表现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等特点。一般单产9750kg/hm2,最高单产11250kg/hm2,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优质高产多抗两系杂交水稻盐两优888选育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盐两优888及其亲本盐582S和盐恢888的系统选育过程及其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盐两优888先后通过国家和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在江苏省两年区试中平均产量达到8.59t·hm-2,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到8.56t·hm-2。在国家南方稻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高达8.84t·hm-2。该品种稻米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国标3级优质米标准,并具有抗病性强、农艺性状突出等特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粳稻品质改良的成就、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稻米品质是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越来越受到育种工作者与消费者的关注。2000年以来,江苏省的粳稻品质改良取得了显著成绩,育成了48个品质达国际三级优质稻谷标准以上的优质粳稻新品种。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江苏省粳稻品质改良现状的回顾,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并结合作者的育种实践,提出江苏省粳稻品质改良的对策,应在重视外观品质改良的基础上,特别重视食味品质和抗性的改良,提高江苏粳稻品种的综合丰产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 1 5个常规晚粳稻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演变。结果表明 :“九五”以来我省选育的晚粳稻品种的产量明显提高 ,这主要归结于品种成穗数的增加和结实率的提高。对照部颁优质米标准 ,品质差异主要体现在垩白率、垩白度等外观品质上 ,绝大多数品种的食口性不尽人意。对目前我省常规晚粳稻育种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2004-2005年江苏省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区域试验结果,比较了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与常规粳稻相比,杂粳组合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为在产量和穗粒结构上优势明显,穗大粒多,增产优势明显,但存在结实率偏低的问题;主要品质性状表现为整体水平低于常规品种,但杂交粳稻籽粒较长、较宽,具有一定的粒型优势。根据分析结果,对江苏省杂交粳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杂交晚粳与迟熟中粳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10~201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和迟熟中粳3年区域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了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与迟熟中粳相比,杂交晚粳组合表现为穗大粒多,增产优势明显,但结实率偏低;主要品质性状表现为整体水平低于常规品种,但具有一定的粒型优势,最后对江苏省杂交晚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示范片调查和定点试验, 探索了95-16 的特征特性和高产结构, 总结了以旱育壮秧扩行稀植、提高群体质量为中心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结果表明, 该品种 (系) 产量潜力大, 生育期适中, 适应性强, 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是替代武育粳3 号的主体品种。其理想的产量结构为: 有效穗330~345/m 2, 每穗总粒120~130 粒, 颖花量 (4.20~4.35) ×104/m 2, 结实率90% 以上, 每穗实粒数110~120 粒, 千粒重28 g 以上。群体质量栽培配套技术为:“壮秧, 扩行, 减苗, 控水, 调肥”  相似文献   

18.
为推广适于复杂气候生态条件直播种植的耐淹水稻品种,以近年审定的部分适合江苏地区种植的粳稻品种60份为试验材料,设置两种光照处理方式,结果表明,全黑暗处理能排除了光照强度不均匀对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并设置2cm、3 cm和5 cm3种水深处理,分别测定3种水深处理下各品种平均芽长,结果表明,只有在5 cm水深处理下,各品种平均芽长呈明显双峰分布,且60份供试品种中仅有武粳15号、武香粳9号、武育粳18号和镇稻1号的芽长超过5.00 mm,因此明确5 cm水深处理10 d后芽长>5.00 mm作为芽期耐淹性能强的水稻品种的筛选指标,实现了芽期耐淹水稻品种的实验室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19.
刘爱军  刘宣东  李祥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69-11670
水稻是江苏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目前存在新品种推广规模不大、品种抗性差、产业拉动性不强等问题。分析了江苏生产水稻的生态适宜性和区域优势,提出了水稻优势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