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斑点叉尾(鱼回) 斑点叉尾(鱼回)(见图)简称沟鲶、叉斑,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鱼回)科。斑点又尾(鱼回)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鱼类,也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产量占美国淡水鱼产量的一半以上。我国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养殖,获得成功,证明斑点又尾(鱼回)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产量高和易养易捕、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肉质上乘等优点,适宜大力推广养殖。 斑点叉尾(鱼回)是杂食性鱼类,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斑点叉尾(鱼回)在营养需求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蛋白质与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与矿物质等需要量的研究进展,人工配合饵料的研制情况.对斑点叉尾(鱼回)在饲料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作了一定的分析与讨论,并就斑点叉尾(鱼回)营养和饲料研究对其在我国养殖业中产生的影响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初始体重(50.0±0.2) g的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作为试验对象,以不添加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的饲料作为对照组饲料,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3%、6%和12%的玉米DDGS替代部分豆粕作为试验组饲料,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玉米DDGS对斑点叉尾(鱼回)生长、体色、肉色、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对照组设置8个重复,每个试验组均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养殖试验在水库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共持续60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玉米DDGS替代部分豆粕对斑点叉尾(鱼回)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摄食率、肝体比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6%和12%玉米DDGS均会显著降低斑点叉尾(鱼回)侧面皮肤亮度(L*)值(P0.05),但对腹部皮肤及背部肌肉L*值无显著影响(P0.05);3个试验组的腹部和侧面皮肤及背部肌肉黄度(b*)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4(C4)及总胆汁酸(TB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玉米DDGS不会改变斑点叉尾(鱼回)肠道中的绝对优势菌,且能够提高有益菌相对丰度,降低有害菌相对丰度。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12%的DDGS替代部分豆粕不会对斑点叉尾(鱼回)的存活、生长、饲料利用、免疫力及肠道菌群结构造成不利影响,但会使其体色和肉色变黄。  相似文献   

4.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esque)属鲇形目(鱼回)科的鱼类,又名美洲鲇、沟鲇,在广东叫美国(鱼回),原产于美洲,广泛分布于美洲中部和东部的淡水和盐度0.8%以下的咸淡水中,除北美洲的大部分国家外,东南亚及西欧部分国家也有分布.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适温范围广、食性杂、生长快、制种较容易、起捕率高等很多优点,是美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5.
矿物质元素对斑点叉尾(鱼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L12(211)正交表设计11种微量、常量矿物质元素12种组合的配合饲料,进行54 d的室内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斑点叉尾(鱼回)微量、常量矿物质元素需要量的基础上,Mn、Cu、Co、Mg增加50%用量后显著促进了斑点叉尾(鱼回)的生长速度;酵母Cr的添加(0.5 mg/kg)非常显著地抑制了生长速度,在斑点叉尾(鱼回)饲料中不能添加Cr;Zn、Fe 、I用量增加显著抑制了生长速度,在实际使用时不能增加用量.Fe、Zn、I、Se、P的用量增加将使斑点叉尾(鱼回)的饲料系数也增加,尤其是Fe、Zn、I、Se较为明显;而Cu、Mn、Co、Cr、Ca、Mg用量的增加使饲料系数降低.Fe、Cu、Mn、Co、I、Mg使内脏比增加,以Fe最为明显;而Zn、Se、Cr、Ca、P使内脏比减少,以Cr最为明显.Fe、Zn、I的增加可使体长/体重比增加、使体长生长快于体重的增长,其结果使鱼体向"长条形"发展;而Cu、Mn、Co、Se、Cr、Ca、P、Mg的增加使体长/体重的值减小,可使体重的增长大于体长的生长,使鱼体向"肥"、"粗壮"体型发展.综合分析以第5组的组合最佳,使斑点叉尾(鱼回)的生长速度比第1组高30%、饲料系数低21%.  相似文献   

6.
现在已经研究确定了一些鱼类的营养需要:①斑点叉尾(鱼回)、鲑鳟类、鲤、罗非鱼和日本鳗鲡的氨基酸需要量和脂肪酸需要量;②斑点叉尾(鱼回)、鲑鳟类对大多数矿物元素、维生素的需要量;③鲤、日本鳗鲡、罗非鱼和其他有鳍鱼类、甲壳类对某些矿物元素、维生素的需要量。据此可以配制养殖鱼类的饲料。鱼类的营养需要与畜禽的主要区别在于:①鱼类要求较低的饲料能量蛋白比(鱼类:每100克饲料消化能千卡数与粗蛋白克数之比为8~10,而家畜为15~20);鱼类需  相似文献   

7.
斑点叉尾(鱼回)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由于这种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以及肉质鲜美等优点,因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斑点叉尾(鱼回)是杂食性鱼类,在自然环境中无所不吃,消化能力极强,是易于人工养殖的品种。自1984年引进我国后,很快在国内进行推广养殖。初期饲料主要是由鱼粉、肉骨粉及各种农副产品下脚料组成,虽然在低密度条件下饲养可以满足其生长的营养需要,但对其确切的营养素需要量并不清楚。在营养素中,蛋白质最重要,它是构成有机体的重要成分,所有的酶类也都是由蛋白质组成。我们根据斑点叉尾(鱼回)的食性特点,从降低饲养成本出发,选择了以植物性原料为主的配合饲料,对其蛋白质适宜需要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又名沟鲶,是一种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肉细味美、起捕率高等优点,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康升云等,2001;赵振山,2000;周国平,1999).  相似文献   

10.
21.品种名称:斑点叉尾(鱼回) 亲本来源:1984年从美国引进 选育单位:湖北省水产研究所。该品种是一种大型淡水鲶类,为杂食性鱼类,生长速度比其它种类的鲶鱼快。自引进我国后已在广东、湖北、湖南、江西、黑龙江、辽宁、海南等地推广养殖。遗传性状稳定。已成为我国淡水主要养殖种类。斑点叉尾细适应性强,既可池塘单养,又可混养,还可以进行网箱、工厂化养殖和家庭小水体养殖。斑  相似文献   

11.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esque),又称沟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rnes),(鮰)科(Ictaluridae)鱼类.具有生长快、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目前已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淡水、咸淡水水体中饲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关于斑点叉尾(鮰)的营养需求量和实用饲料的研制,不少学者已进行过研究[1~4].但因研究者所用的评定指标、试验条件、对指标值的确定方法等情况各异而结果不一.为此,我们进行了本试验,以期为研制更适合当前斑点叉尾(鮰)无公害养殖的饲料配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祥  易新文  胡毅  钟蕾 《中国饲料》2023,1(3):95-103
为精确斑点叉尾鮰蛋白需求量及其饲料中喷浆玉米皮的添加量,试验以初始体重(50.0±0.2)g的斑点叉尾鮰作为试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上添加0%(对照组,CON组)、3%(CG3组)、6%(CG6组)和9%(CG9组)的喷浆玉米皮配制成蛋白含量依次为34%、35%、33%、32%的四种饲料,研究其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体色及肠道健康的影响,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试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各组间斑点叉尾鮰增重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CG3、CG6、CG9组斑点叉尾鮰腹脂率显著降低(P <0.05),但CG3、CG6、CG9组斑点叉尾鮰背部肌肉b*值均显著提高(P <0.05);CON、CG3组斑点叉尾鮰肠道肌层厚度显著高于CG6、CG9组(P <0.05);各组间斑点叉尾鮰肠道优势菌门均为梭杆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与对照组相比,CG9组使斑点叉尾鮰肠道梭杆菌门、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下降,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上升。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喷浆玉米皮低于9%(粗蛋白质水平32%)时不影响班点叉...  相似文献   

13.
配制蛋白水平为35%的6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试验饲料。以进口鱼粉作为动物蛋白源,豆粕、棉粕、菜粕为植物蛋白源(棉粕和菜粕的比例固定),其中动物蛋白分别占总蛋白的0%、20%、40%、60%、80%、100%。在室内循环水簇缸内经过50天的人工饲养,研究了体重50g左右的斑点叉尾鮰配饵中适宜动植物蛋白比的需要。试验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占饲料总蛋白的比例为0(鱼粉含量为0%),斑点叉尾鮰的瞬间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优于动物蛋白占总蛋白20%、40%、60%的3个试验组(p<0.01),但与动物蛋白占总蛋白80%、100%的2个试验组相比,斑点叉尾鮰的瞬间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改善(p<0.05)。另外,不同的动植物蛋白比对斑点叉尾鮰的品质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斑点叉尾鮰可以使用无鱼粉的配合饲料,同样能取得较好的生长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以国产鱼粉替代进口鱼粉,设计2种等蛋白且等能量的配合饲料,投喂斑点叉尾(鮰)进行饲养对比试验,经过55 d的饲养,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投喂A料和B料)的尾相对增重率分别为150.4%和148.5%,尾平均日增质量分别为3.12和3.07 g,饲料系数分别为1.52和1.51,斑点叉尾(鮰)增质量1kg所需饲料成本分别为4.79和5.21元.试验组和对照组斑点叉尾(鮰)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丰满度和内脏比差异也不显著.通过配方调整,国产鱼粉可替代进口鱼粉而不影响斑点叉尾(鮰)的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和肉质.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水平和膨化菜籽添加量对斑点叉尾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600尾平均体质量为(42.56±0.13)g的健康斑点叉尾,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尾。试验配合饲料以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为蛋白源,设28%、32%和36%3个水平,以膨化菜籽为脂肪源,设7%、11%和15%3个添加量。结果表明:膨化菜籽组与对照组相比,当蛋白水平为28%、膨化菜籽添加量为7%时,对斑点叉尾促生长效果最好,日均增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大,饵料系数最低(P0.05);膨化菜籽组与对照组相比,对斑点叉尾脏体指数、肝指数、胆指数、脾指数和腹脂指数及斑点叉尾血清中总蛋白(C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6.
<正>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亦称沟鲶(Chan-nel Catfish),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科(Ictaluridae)鱼类。斑点叉尾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分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  相似文献   

17.
斑点叉尾鮰又名沟鲶,是鲶形目的鱼类。它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生长快、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等优点。自1984年从美国引入我国后,已经成为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下面就斑点叉尾鮰池塘标准化养殖的一些具体要求作一个简单的介绍。1池塘选择斑点叉  相似文献   

18.
斑点叉尾(Ictaluruspunctatus)又名沟鲶,是一种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肉细味美、起捕率高等优点,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康升云等,2001;赵振山,2000;周国平,1999)。1蛋白质和氨基酸1.1蛋白质斑点叉尾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与蛋白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酸酶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氮、磷排泄的影响,以确定植酸酶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选取初始均重为(1.74±0.02)g的斑点叉尾鮰幼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300、500、1 000、l...  相似文献   

20.
对斑点叉尾鮰鱼肠道中细菌种群的鉴定和统计,并投喂地锦草、板蓝根后检测斑点叉尾鮰鱼肠内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鱼肠道内优势菌群主要为Aer.和Ent..斑点叉尾鮰鱼摄入地锦草后会对肠内优势菌群之一的Aer.产生负面的影响,降低了其在肠内的组成,但另一优势菌群Ent.没有影响;摄食板蓝根后其肠道内的Aer.有所上升,但对Ent.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