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镶铭 《内陆水产》1993,(10):15-15
祁阳县横江桥乡培子湾村村民桂木荣承包了一口8亩水面的池塘,2年来以米糠拌酒糟为主用来喂鱼,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初投放了0.45kg的草鱼种1240尾,0.15kg左右的白鲢2168尾,0.3kg的鳙鱼102尾,端午节起水草鱼48尾,总重65.52kg,个体平均重为1.36kg,平均净增重为0.91kg,起水白鲢216尾,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通县宋庄乡小杨各庄渔场在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通县水产局帮助下,1986年6月1日,从福州市水产研究所引进规格为4公分左右革胡子鲶鱼种一万六千尾,放入水面为3.5亩、水深1.6米的五号池进行饲养。鲶鱼种入塘前在四月初该塘放养平均尾重为200克白鲢老口鱼种1000尾,重200公斤。平均亩放鲶鱼4571尾,白鲢286尾。  相似文献   

3.
池塘主养白须公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27 hm2土池进行了主养红白须公秋片鱼种试验,放养红白须公夏花33855尾,白鲢夏花6000尾,花鲢夏花2000尾。经97 d饲养,出塘红白须公秋片17360尾,1675.24 kg,平均体重96.5 g,成活率51.2%,花、白鲢秋片580 kg,平均产鱼8457.15 kg/hm2,其中红白须公占77.3%,产值达108 750元/hm2。  相似文献   

4.
为了示范利用大豆最大化全植物蛋白饲料进行草鱼从鱼种至成鱼的养殖性能,在中国广州地区进行了养殖示范试验。试验将杂交罗非鱼种放养在3口4.7亩(0.31公顷)大小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800尾/亩,并搭配放养白鲢鱼种100尾/亩(即罗非鱼12000尾/公顷和鲢鱼1500尾/公顷)。经124天饲养,杂交罗非鱼从79g/尾长至平均497g/尾。达到商品规格的平均毛产量为杂交罗非鱼390kg/亩(5851 kg/公顷)和白鲢32kg/亩(476 kg/公顷)。估算的杂交罗非鱼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1.63:1。养殖的低鱼产量和差饲料转化率是源于3口鱼池中罗非鱼的自然繁殖,这表明放养的杂交罗非鱼雄性率较低。由于罗非鱼的过度繁殖问题,在其达到6 00 g商品规格之前结束了该试验。  相似文献   

5.
在5块面积均为0.467ha的中稻田中,每块稻田分别放养6~8cm的全雄太阳鲈5000尾以及白鲢、花鲢和红鲤鱼种300尾、80尾和200尾.经过5个多月的养殖,全雄太阳鲈的平均规格达183.4g,成活率为87.92%~94.20%,平均成活率为90.73%,平均每亩产全雄太阳鲈114.12kg.另外平均每亩还产白鲢18.8kg,花鲢5.81kg和虹鲤11.01kg,稻谷546.5kg.平均每亩稻田总产值2631元,平均毛利1662元,投入和产出比为1: 2.71.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鱼受水体和饵料的限制,单位面积产量低,使得稻田这一宝贵资源处于低利用、低效益状态。为探索把池塘养鱼技术运用于稻田养鱼的新途径,提高稻田的综合利用率,我们开展了提高稻田养鱼产量试验。试验面积151.5亩(高产示范片48亩、带动片103.5亩),其中稻田110亩、莲田41.5亩,历时5个月,共起水成鱼3750 kg(高产示范片亩平均35kg、带动片亩平均20kg);12~23cm的鱼种21295尾(高产示范片亩平均200尾、带动片亩平均113尾)。共收获干谷47080kg(亩平均428kg),干莲子1141.25kg(亩平均27.5kg)。试验情况小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田在黄埠村选择旱…  相似文献   

7.
1990年6月5日,我站从广东引进胡子鲶夏花(寸尾)1万尾,由安宏乡鸭踏湖渔场支书李学文试养,夏花先入家孵产卵池肥水培育10天,由于长途运输影响,成活率很低,转塘时仅成活2270尾,分三处放养:第一处,原产卵池面积0.04亩,放养270尾,9月20日干池起水192,尾均重0.35kg,共重67kg,折合亩产1675kg;第二处,育种池3亩,套养1500尾,10月15日干塘起水780尾,尾重0.3~1.5kg,共重385kg,折合亩产128.5kg;第三处,成鱼塘1.5亩,套养500尾,10月5日干塘起水475尾,尾重0.4~1kg,共重225kg,折合亩产200kg。三处共获产量677kg,平均亩产193.4kg,获产值4062元,亩平1160元,除去成本1100元,获纯利2962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前郭热电厂家属队,利用电厂一个二千二百五十亩的循环冷却水面进行成鱼养殖,先后共投放花、白鲢夏花和秋片鱼种三百多万尾,四年来共捕捞鲜鱼三十七万斤,平均亩产四十一斤。商品鱼最大个体十七斤,一般五斤左右。除此之外,还为全地区六个县的国营渔场、站提供白鲢种鱼二千多尾。近几年来,这个厂的一千四百多名职工平均每人吃到  相似文献   

9.
为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合理配置渔业资源,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宁洱县渔业发展中心在太达村开展罗氏沼虾池塘养殖试验10亩,投放3~4 cm虾苗种42660尾,投放鲢、鳙及草鱼夏花20000尾.经过7个月的饲养,罗氏沼虾成活率达56%,平均个体重28 g,共计起捕商品虾23920尾,起捕大规格鱼种(草鱼、花鲢、白鲢)1600...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鳡鱼的网箱养殖技术,主要包括网箱设置、鱼种的来源与选择、鱼种的放养、投饲管理和鳡鱼病害防治等,试验结果表明:全长8~10cm的鳡鱼苗种进行大水面网箱养殖,期间投喂野杂鱼,经过一年半的饲养,鳡鱼体重达3.5~4kg/尾,最大大个体达5kg/尾,均重为3.75kg/尾,成活率达75%。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详述了利用盐碱水通过对南美白虾苗进行暂养及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经过4个半月的养殖期,南美白对虾平均体长达12.2cm,33尾/斤,平均亩产量达233kg,平均亩效益达2200元,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松江县昆冈公社水产大队养殖场,从1982年1月开始,利用全场10口成鱼塘,共54.09亩水面,套养仔口(1龄)青鱼4,000尾,总重量320斤,平均规格为12.5尾/斤,饲养到11月底,共起捕2龄青鱼1,998尾,总重量达3,959.5斤,平均体重1.98斤,最大个体达3.1斤。  相似文献   

13.
在家鱼池塘中分别进行了套养丁(鱼岁)鱼鱼种和商品鱼的试验.①鱼种混养:在三个塘中分别进行丁(鱼岁)鱼的鱼种单养、与白鲢鱼种混养和与草鱼鱼种混养,每个塘中平均每667m2放养的总鱼数为3万尾.到年底时,三个塘中的收获结果如下:成活率次序是草鱼塘>白鲢塘>单养塘(90.55%>88.1%>83.95%);规格大小依次为草鱼塘>白鲢塘>单养塘(41.8g>38.15g>32.0g).②成鱼混养:在白鲢主养塘和草鱼主养塘两种类型的池塘中平均每667m2放养52g左右的丁(鱼岁)鱼400尾,经12个月的饲养,在上述两种类型的池塘中混养丁(鱼岁)鱼的产量的高低次序依次是草鱼塘>白鲢塘(222>198.3kg/亩);成活率次序为草鱼塘>白鲢塘(97.9%>95%),平均规格大小的次序依次是草鱼塘>白鲢塘(0.62kg>0.599kg).  相似文献   

14.
为了示范斑点叉尾(鱼回)从鱼种至成鱼阶段生长性能,本试验在江西省吉安市通过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成鱼饲料进行了养殖试验。试验在3口2.0亩的鱼池中进行,每亩放养斑点叉尾(鱼回)600尾和白鲢100尾。经187天饲养,斑点叉尾(鱼回)从52克/尾长至平均710克/尾。斑点叉尾(鱼回)和白鲢的平均毛产量分别为415千克/亩和72千克/亩,它们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7.6%和100%。斑点叉尾(鱼回)对该豆粕型全植物性蛋白饲料的平均饲料系数为1.31:1。养殖试验的平均净利润为人民币1154元/亩,平均投资回报率为41.2%。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技术和豆粕型饲料进行的本试验,展现了斑点叉尾(鱼回)生长快、主动摄食和饲料系数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水库网箱投饵养湘云鲫,2000年网箱养殖鱼种,放养尾重为6.3g,经123d饲养,平均尾重达到128g,在水库网箱中越冬;于2001年进行成鱼养殖,网箱面积为353.4m^2,投入鱼种75000尾,重量为9602kg,经180余d喂养,共产成鱼32496.5kg,单产91.9kg/m^2,平均尾重448g;网箱最高单产124.1kg/m^2,最大个体850g;成活率为96.7%,投入产出比1:1.72。  相似文献   

16.
袁泉 《淡水渔业》2005,35(4):44-45
采取青鱼与搭配鱼重量80∶20池塘成鱼养殖法,投放120~150g/尾青鱼种,经263d的精心饲养,出池成鱼规格达到1545g/尾,亩产900.8kg,出池比例达81.2%,净增10.3倍,成活率92.5%,亩总产成鱼1109.5kg,投入产出比1∶2.29。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在江苏常州通过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成鱼饲料对团头鲂从鱼种至成鱼阶段的生长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在3口5亩的鱼池中进行,每亩放养团头鲂800尾和白鲢100尾。经188天饲养,团头鲂从50克/尾长至平均462克/尾。团头鲂和白鲢的平均毛产量分别为387千克/亩和113千克/亩,平均成活率分别为100%和95%。团头鲂对该豆粕型全植物性蛋白饲料的平均饲料转化系数为1.22:1。养殖试验的平均净利润为人民币705元/亩,平均投资回报率为34.5%。利用80:20池塘养殖技术和豆粕型饲料进行团头鲂养殖,表现了团头鲂生长快、主动摄食和饲料系数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赵金奎 《河北渔业》2000,(6):22-22,33
<正> 1 材料与方法1.1 池塘条件:试验池塘4口:包括白鲢1、2号亲鱼池,草鱼1、2号亲鱼池;对照池2口;白鲢3号和草鱼3号亲鱼池。每口池塘面积0.27hm~2,水深2.2m左右,池底淤泥厚10~20cm,注、排水管道配套。水源为陡河水库天然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二类标准。1.2 亲鱼放养:白鲢亲鱼池667m~2放养亲鱼46尾,平均体重4.3kg,搭配花鲢亲鱼5尾。草鱼亲鱼池667m~2放养亲鱼32尾,平均体重10.4kg,搭配白鲢亲鱼6尾,花鲢亲鱼1~2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江西省吉安市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的示范养殖试验,旨在示范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鱼苗和鱼种饲料养殖斑点叉尾(鱼回)鱼种的生产情况。试验在3口2亩大小的池塘内进行,放养密度为斑点叉尾(鱼回)鱼苗8000尾/亩(即120000尾/公顷),并搭配放养白鲢鱼苗1000尾/亩(或15000尾/公顷)。经109天饲养,斑点叉尾(鱼回)苗从平均1克/尾长至39克/尾。养殖的平均毛产量为斑点叉尾(鱼回)269千克/亩(4038千克/公顷)和白鲢50千克/亩(750千克/公顷)。斑点叉尾(鱼回)和鲢鱼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6.8%和6.4%。投喂豆粕型鱼苗和鱼种饲料,斑点叉尾(鱼回)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0.96:1。养殖的平均净收入为人民币1646元/亩,平均经济回报率为62.3%。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豆粕型饲料和80:20池塘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鱼回)展示了良好的生长、摄食和饲料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武岗县法相岩乡资南村村民仇小斌,去年利用1亩稻田改塘,养殖胡子鲶,亩产超过1吨。4月20日放养22厘米的革胡子鲶1500尾;7月16日起水1365尾,成活率91%,最大个体1.95公斤,平均体重0.89公斤;共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