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西昌市巴汝乡牧民自留燕麦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药剂浸种对其萌发时α-淀粉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抗坏血酸、水杨酸、CuSO4对燕麦种子进行24 h浸种处理后测定燕麦种子发芽后的第1、3、5、7天的α-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0.1 mmoL/L的水杨酸处理燕麦种子对其α-淀粉酶活力的提高效果最佳,高浓度水杨酸(0.2 mmoL/L)抑制α-淀粉酶活力;0.3 mmoL/L的赤霉素对α-淀粉酶活力的提高作用次之;抗坏血酸溶液处理燕麦种子对α-淀粉酶活力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在一定范围内低浓度的CuSO4对燕麦种子萌发对α-淀粉酶活性的提高作用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磁化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玉米、大豆、水稻种子在磁化0、0.5、1.0、2.0h的水浸泡24h后,测定了不同处理的发芽率、生长率及淀粉酶活性。[结果]磁化水处理种子后,种子的萌发率明显提高,其中磁化时间为0.5h的磁化水处理种子萌发率最高。磁化水处理后大豆发芽率增幅最大,水稻的发芽率增幅最小。磁处理2.0h的水能促大豆明显生长,磁处理1.0h对玉米生长效果较好,水稻则不明显。经磁化水处理后,玉米和大豆种子内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所提高,0.5h处理效果最好,水稻种子内淀粉酶活性则有所降低。[结论]低强度磁化水对大豆、玉米、水稻有促进萌发和早期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开花期多裂骆驼蓬地上部的乙醇提取水溶液浸种小麦种子15h后,在室内常规培养,并在不同时期测定种子萌发速率和萌发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幼根的根系活力及幼苗培养10d时根系和茎叶的干重。结果表明,浸种处理对萌发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在培养初期(72h内)起抑制作用,且处理浓度越高,酶活性越低,但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转而变为一种激活作用;对根系活力具有促进作用,随处理浓度的增大根系活力增强;浸种处理可极显地提高幼苗植株的植物生长量,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磁化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玉米、大豆、水稻种子在磁化0、0.5、1.0、2.0h的水浸泡24h后,测定了不同处理的发芽率、生长率及淀粉酶活性。[结果]磁化水处理种子后,种子的萌发率明显提高,其中磁化时间为0.5h的磁化水处理种子萌发率最高。磁化水处理后大豆发芽率增幅最大,水稻的发芽率增幅最小。磁处理2.0h的水能促大豆明显生长,磁处理1.0h对玉米生长效果较好,水稻则不明显。经磁化水处理后,玉米和大豆种子内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所提高,0.5h处理效果最好,水稻种子内淀粉酶活性则有所降低。[结论]低强度磁化水对大豆、玉米、水稻有促进萌发和早期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牧民自留燕麦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药剂浸种对其萌发时α-淀粉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抗坏血酸、水杨酸、硫酸铜对燕麦种子进行24 h浸种处理。测定燕麦种子发芽的第1、3、5、7天α-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0.1 mmol/L水杨酸处理对燕麦α-淀粉酶活力的提高效果最佳,高浓度水杨酸(>0.2 mmol/L)对燕麦α-淀粉酶活力有抑制作用;0.3 mmol/L赤霉素对燕麦α-淀粉酶活力提高效果次之;抗坏血酸溶液对燕麦α-淀粉酶活力提高作用不明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u SO4对燕麦α-淀粉酶活性提高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多效唑对爆裂型玉米(沪爆1号)萌发出苗率影响较大。用浓度增大,萌发出苗率显著下降;50~100mg/L浸种处理可显著提高幼苗根系长度、根冠比及α-淀粉酶和α+β淀粉酶活性。对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100~300mg/L青霉素浸种处理对爆裂型玉米前发出苗率、根系生长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可显著提高α-淀粉酸及α+β-淀粉酶活性,但对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将用特效植物营养素(SPNE)在田间同一条件下进行不同处理后收获的水稻常规种、杂交种的种子和对照种子,置于实验室同一条件下用清水萌发生长,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所有用SPNE处理两代的水稻不同品种种子的发芽率、淀粉酶活力以及幼苗素质、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用SPNE处理上代的,用SPNE处理上代的均超过对照,表现SPNE产生的生理生化的表观遗传效应,其效应随着处理代数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LED光源研究了不同单色光质及其组合(红光、蓝光、红光∶蓝光=10∶1)对叶用莴苣不同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叶片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ED光源光质处理对叶用莴苣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不同单色光质对种子萌发的作用效果不同,各种光质间存在差异性.各光质处理下不同品种种子发芽率与荧光灯(CK)没有显著差异,但LED-R提高了种子的发芽活力,LED-B提高了种子发芽指数,单色光质处理下‘奶油生菜’的胚根长度均比对照增加.荧光灯有利于增强幼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蓝光下超氧化物氧化酶(SOD)活性最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低.同一光质下品种间各生长指标和酶活性有差异,光质对‘奶油生菜’在设施弱光环境下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磁场处理对土壤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磁处理对黑土、白浆土及棕壤的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磁处理可提高这两种酶的活性,但适宜的磁场强度随土壤类型、土壤湿度(风干土及20%含水量的湿土)及处理时间的不同而差别较大。磁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大于淀粉酶,但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有较好的规律性。蔗糖酶磁处理效果是风干土样>20%湿度土样,淀粉酶磁处理效果则是20%湿度土样>风干土。  相似文献   

10.
研究磁化强度对NaCI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强度的磁化NaCI胁迫溶液浸种并喷洒水稻种子及幼苗,测定种子的发芽指标和幼苗的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经0.05T的磁化强度处理后,与对照相比,水稻种子萌发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幼苗中可溶性糖含量有明显提高,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溶液经不同磁化处理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表现为酶带增多,酶带加粗;对酯酶同工酶影响不太明显。结论:研究表明一定强度的磁化处理可以提高盐胁迫下水稻种子的萌发能力和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与α-淀粉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间萌发速率与淀粉酶活性的关系和同一品种用植物激素——油菜素的内酯(BR)(0.01、0.1、1ppm)浸种后,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与淀粉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品种间种子的发芽速率与α—淀粉酶的活性成正相关。用BR浸种处理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有所提高,小麦种子的萌发速率和萌发期幼苗生长与α—淀粉酶的活性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0.10%-0.50%的羧甲基壳聚糖处理玉米种子,可以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实生苗株高,并表现与浓度有关。萌发种子胚乳的α-淀粉酶活性、α淀粉酶同工酶及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能加速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淀粉的水解,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养分,有利于幼苗生长,说明羧甲基壳聚糖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生理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多效唑对爆裂型玉米(沪爆1号)萌发出苗率影响较大,随浓度增大,萌发出苗率显著下降,50~100mg/L浸种处理不可显著提高幼苗根系长度,根冠比及α+β淀粉酶活性,对过氧化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100~300mg/L,青霉素浸种处理对爆裂型玉米萌发出苗率,根系生长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可显著提高α-淀粉酶及α+β-淀粉酶活性,但对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促进枇杷种子萌发的条件,以枇杷种子为试材,分别在不同温度(15,20,25,30,35℃)和同一温度(25℃)不同GA3浓度(50,100,200,400 mg·L-1)下进行处理,观察不同处理对枇杷种子萌发的影响,计算各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活力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5~30℃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萌发速度呈上升趋势,最适温度为25℃左右,35℃下种子不萌发;GA3处理均可促进枇杷种子的萌发速度、整齐度,以400 mg·L-1浓度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明确低温对冬小麦萌发期生长情况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并确定冬小麦萌发期受低温影响最敏感的时间。【方法】以‘航麦247’和‘济麦22’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于萌发期全程及不同萌发时间段分别进行22℃、16℃、10℃及4℃处理,测定其相关萌发指标、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结果】随着温度降低,各品种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及平均发芽速度均显著下降;苗长、根长、初生根数及单株干质量均显著下降;α-淀粉酶活力下降、脯氨酸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冬小麦种子在萌发0~24 h阶段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均大于其他萌发阶段。从品种来看,‘航麦247’在不同程度低温胁迫下的表现均优于‘济麦22’。【结论】低温胁迫显著减缓了冬小麦萌发及萌发后幼苗的生长发育速度,冬小麦萌发期受低温影响最敏感的时间为0~24 h。  相似文献   

16.
以蒸馏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将20份水稻品种种子用浓度为20%PEG-6000(聚乙二醇)的溶液处理,测定整个发芽周期内的发芽势、发芽率、根芽长、干物质变化及相关生理指标,并应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抗旱性分析、综合评价,探讨芽期抗旱性鉴定方法及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绝大部分品种发芽势、发芽率、根芽长、根芽干质量、SOD活性等,对根芽长、物质消耗的抑制作用较萌发相关指标更强;提高了剩余种子干质量、POD、CAT、MDA、β-淀粉酶、可溶性糖、脯氨酸等;除根数和可溶性糖在品种与干旱胁迫互作间、根芽比在干旱胁迫间、脯氨酸在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外,所有指标在干旱胁迫间、品种间及干旱胁迫和品种互作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应用改进的分级法、隶属函数法、主成分法分别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3种综合评价指标间均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以分级系数和隶属函数综合值评价结果优于主成分法。聚类分析表明,20个品种芽期干旱胁迫下可分为5个不同抗旱性类群,其中‘冈优99’抗旱性很强,‘德香4923’‘内6优138’‘川香优6号’‘川优6203’抗旱性较强。储藏物质转化率、活力指数、萌发抗旱系数、芽长、芽干质量与各综合指标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维多利亚”和“金皇后”为材料,研究了H2O、20%PEG6000u、2%KNO3和2%KNO3-KH2PO3引发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在高盐胁迫(0.8%NaCl)逆境下发芽及幼苗素质的影响,分别测定了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淀粉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根系脱氢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四种引发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维多利亚”、“金皇后”紫花苜蓿品种种子发芽指数,促进盐逆境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四种引发处理中,2%KNO3-KH2PO3效果最好,种子引发后显著提高了两个品种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指数、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干重,显著提高了CAT、α-淀粉酶活性和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有效成分的丸粒化水稻种子在低氧环境下的萌发和幼苗形态建成情况,以正常萌发环境作为对照,在水淹环境下,采用不添加有效成分和分别添加有效成分ABT3、调环酸钙和CaO2 4种丸粒化处理的水稻种子,观察并测定两种环境下萌发种子的发芽率、幼苗形态和种子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低氧胁迫环境下,水稻种子萌发受到抑制,通过有效成分丸粒化处理得到缓解,其发芽率均在60%以上,平均高于裸种对照18.9%;促进幼苗株高、胚芽鞘和中胚轴的伸长,与裸种对照相比,幼苗的株高增幅45.8%,幼苗的胚芽鞘长度增幅为25.8%,幼苗的中胚轴长度增幅为18.8%;与裸种对照相比,含有效成分的丸粒化水稻种子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本试验中有效成分丸粒化的处理有效地缓解低氧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提高淀粉酶活性,促进幼苗中胚轴和胚芽鞘的伸长,使得幼苗尽快伸出水面,脱离低氧环境,从而有效促进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9.
磁处理种子对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磁场对小麦的生物学性状有明显的影响。试验所采用的4个小麦品种适宜的场强分别是:铁春9号为100mT;铁春1号和辽春10号为200mT;沈免85-12为500mT。适宜的磁场处理不仅可激活种子的某些酶活生,提高发芽率等,而且有利于小麦的后期生长。在营养生长期经磁场种子的植株、茎秆粗壮,叶面积增大,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因此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增强植株的抗逆性,使小麦收获期的株重、穗重增加,行粒重略有提高。但有同一品种小麦的磁处理效果。在长势较差的年份大于长势旺盛的年份。研究发现磁处理小麦种子对其后期的N、P、K吸收量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2个甜高粱品种KF0680-1和KF0680-2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萌发特性及其α-淀粉酶表达。[方法]以甜高粱品种KF0680-1和KF0680-2为研究对象,对盐胁迫条件下甜高粱的萌发相关指标和α-淀粉酶的表达进行测定,探讨盐胁迫对2个甜高粱品种的影响。[结果]低浓度的盐胁迫对甜高粱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的盐胁迫则抑制了甜高粱萌发;在高浓度盐胁迫下根和幼苗的长度均小于水处理组,但适当的盐胁迫促进了2个品种α-淀粉酶的表达。[结论]该研究表明盐胁迫对KF0680-1和KF0680-22个甜高粱品种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在低盐浓度条件下,KF0680-2比KF0680-1具有更好的抗盐性。同时适当的盐胁迫提高了种子中α-淀粉酶的表达量。该结果为选育出适宜西北地区种植的抗盐碱甜高粱品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