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水稻品种多样性与稻瘟病菌群体变异的关系,采用rep-PCR分子指纹对分离自贵州省雷山县和湄潭县水稻间栽组合上的4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40个单孢菌株分别扩增出5~9条谱带,大小为0.5~15 kb,80%左右的条带集中在1~10 kb;在0.74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可划分为6个遗传宗谱,菌株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其寄主品种相关,3个间栽组合主栽品种上的11个菌株分属5个宗谱4个亚宗谱,净栽主栽品种上的14个菌株分属4个宗谱3个亚宗谱,而净栽糯稻上的8个菌株和间栽糯稻上的7个菌株则分属4个宗谱及3个宗谱3个亚宗谱.结论:间栽田块稻瘟病菌遗传宗谱组成较净栽田块丰富,水稻品种混合间栽有利于增加田间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降低寄主遗传背景单一化对稻瘟病菌的定向选择风险.  相似文献   

2.
提取棉花枯萎菌CF3中的15个单孢菌系基因组DNA,用RFLP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可以将15个单孢菌系划分为2个杂交类型。致病性测定没有差异。对于1号和6号单孢菌系中新出现的DNA片断的功能还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
利用Rep-PCR分子指纹对2003~2004年采自贵州7个地区22个县(市)的200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在83%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被划分为87个单元型,17个宗谱。从稻瘟病菌遗传宗谱的组成与分布来看,时空特性表现较为明显。在空间上,各地区既有相同的优势单元型和优势宗谱,又有自己的特异性单元型与宗谱,且各地区病菌群体遗传结构与该地区的水稻品种布局相关;在时间上,不同年度的稻瘟病菌在遗传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亲缘关系,各年度的特异性宗谱因当年水稻品种的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应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00~2002年采自四川6个自然生态稻作区的137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谱型分析。以0.19遗传相似水平将供试菌株划分成37个遗传宗谱,层次较为丰富。结果表明,各稻作区稻瘟病菌遗传宗谱丰富,它们既有相同的遗传宗谱(即宗谱SCL36、37),又具有自己的特异性宗谱。在杂交稻和常规稻上检测出8个共同稻瘟病菌遗传宗谱,表明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不同的宗谱在杂交稻与常规稻上的分布存在差异,有着自己的优势寄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抗瘟水稻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有效措施,了解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是抗病品种合理布局的重要基础。【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在湖南桃江病圃采集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稻瘟菌病样,用单孢分离法分离稻瘟病菌单孢并纯化获得92个单孢菌株,利用14对SSR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0.19相似水平,92个供试菌株可被划分在同一遗传宗谱内;在0.70相似水平,92个菌株可被划分成26个遗传宗谱,优势宗谱XIX内含有17个菌株,占总菌株数的18.48%,宗谱Ⅳ、XVIII中分布包含10、9个菌株,分别占总菌株数的10.87%、9.78%;其他23个宗谱内各含1~5个菌株。【结论】综合表明,湖南桃江病圃的稻瘟病菌遗传差异较大,个别菌株亲缘关系较远,遗传结构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宗谱组成与水稻品种布局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ep-PCR分子指纹对来自贵州的200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0.83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被划分为87个单元型,17个宗谱;同时,病菌群体遗传宗谱的组成与各地区水稻品种的布局有极大的相关性.以杂交稻为主栽品种的几个地区,如遵义、黔东南、黔西南等,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宗谱相对单一,且多为优势宗谱GZL17;以地方品种或粳稻为主栽品种的地区,如六盘水和毕节,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宗谱较为分散,各个宗谱所占的比例相对均匀,没有优势或次优势宗谱,显示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可促使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背景趋于一致,增加稻瘟病的成灾风险.  相似文献   

7.
水稻稻瘟病病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菌(Ph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是全球水稻产区最为流行、最具有破坏性的病原体,也是研究病原菌和寄主互作的主要模式病原菌。世界各国科学家对稻瘟病菌全面系统地进行了研究。就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致病性和遗传宗谱的关系、稻瘟病菌功能基因和基因组的研究进行了归纳论述。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世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可以根据鉴别品种(系)的选择水平分为4个发展阶段:(1)根据人们的经验选择抗病基因组成不清楚的鉴别品种;(2)通过水稻品种的抗病基因分析构建每个品种具有已知抗病基因的品种;(3)利用籼粳稻品种作为抗源供体,以感病籼稻品种CO39为轮回亲本,培育具有CO39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4)以普感的粳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为轮回亲本育成的单基因的中国近等基因系和日本-IRRI单基因系。本文简要讨论了稻瘟病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将稻瘟病菌的遗传宗谱与致病型之间的关系归纳为3种观点:(1)稻瘟病菌菌株的遗传宗谱与致病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2)二者之间没有对应关系;(3)遗传宗谱与致病型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得出有关它们遗传规律的明确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广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遗传结构,为今后水稻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我国7个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和SSR对广西2012~2014年分离获得的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分别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2012-2014年分离获得的142株稻瘟病菌菌株分成ZA、ZB、ZC、ZD、ZE、ZF、ZG 7群24个生理小种,其中优势种群为ZB,出现频率67.61%,优势生理小种为ZB_9和ZB_(13),出现频率均为19.01%。运用UPGMA法对其中107个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0.88的相似水平上划分为14个遗传宗谱。其中,宗谱L01为优势宗谱,占供试菌株比例为44.86%;其次为宗谱L03、L06和L11,占供试菌株比例分别为19.63%、13.08%和10.28%。对每个遗传宗谱所包含的菌株及对应生理小种进行统计,发现稻瘟病菌遗传宗谱与生理小种之间未存在相关性。【结论】2012-2014年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种群为ZB,优势生理小种为ZB9和ZB13,其遗传宗谱与生理小种之间未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部分病圃稻瘟菌的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在湖南省安化,桃江和松柏3县稻瘟病圃内采集稻瘟病标样并分离鉴别其交配型和中国稻瘟病菌的致病型.用经过筛选的13对RAPD引物分析了其中44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采用UPGMA法聚类,用DPS 2000软件进行分析,将测试菌株区分为6个不同的遗传宗谱,在遗传距离<8.42处的遗传宗谱Ⅳ和Ⅴ的优势群体中,分别包含11个菌株,而归属于宗谱Ⅲ的仅包含有1个具有特殊遗传背景的菌株.交配型1.1和交配型1.2的中国不同致病型菌株可归属为同一宗谱,在同一遗传宗谱内又可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研究结果证实了湖南省病圃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和致病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抗瘟水稻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有效措施,了解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是抗病品种合理布局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于2014年从湖南桃江水稻抗稻瘟病鉴定中心病圃中广谱高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上分离了12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利用14对SSR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75时,120个菌株可分成32个遗传宗谱,其中L1和L7为优势宗谱,分别含有20和16个菌株,各占总菌株数的16.67%和13.33%;宗谱L03,L04,L02分别含菌株11,11,13个,分别占总菌株数的9.17%,9.17%和10.83%;另27个宗谱分别含菌株1~6个,共占总菌株数的40.83%。对比本课题组2012、2013年对湖南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在相同的SSR引物、聚类方法以及相似系数下,其湖南桃江病圃中丽江新团黑谷上的稻瘟病菌遗传宗谱数是有所增加的,表明了该病圃中的稻瘟病菌群体复杂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湖南桃江病圃稻瘟病病菌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湖南桃江病圃稻瘟病病菌遗传多样性,选用14对SSR引物,采用SSR标记技术分析了从该病圃中丽江新团黑谷(广谱高感稻瘟病品种)上分离的89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以相似系数0.72为界,将89个菌株划分成20个遗传谱系,其中L06和L07为优势宗谱,分别含有18和13个菌株,各占总菌株数的20.2%和14.6%;有6个宗谱分别含4~7个菌株,共占总菌株数的34.8%,另12个宗谱分别含菌株1~3个,共占总菌株数的30.3%。该病圃中的稻瘟病菌群体复杂,遗传多样性丰富,湖南抗瘟品种选育和品种布局应针对L06和L07优势宗谱。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在湖南省安化 ,桃江和松柏 3县稻瘟病圃内采集稻瘟病标样并分离鉴别其交配型和中国稻瘟病菌的致病型 用经过筛选的 1 3对RAPD引物分析了其中 44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 ,采用UPGMA法聚类 ,用DPS 2 0 0 0软件进行分析 ,将测试菌株区分为 6个不同的遗传宗谱 ,在遗传距离 <8 42处的遗传宗谱Ⅳ和Ⅴ的优势群体中 ,分别包含 1 1个菌株 ,而归属于宗谱Ⅲ的仅包含有 1个具有特殊遗传背景的菌株 交配型 1 1和交配型 1 2的中国不同致病型菌株可归属为同一宗谱 ,在同一遗传宗谱内又可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 研究结果证实了湖南省病圃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和致病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性及针对稻瘟病菌群体结构特征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宗谱与致病型的相互关系,并探讨了在稻瘟病菌群体结构研究过程中需要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最近几年来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及致病型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基于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标记的分子指纹方法对由广东省2000 2002年度各83个菌株构成的试验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相似性系数为0.92时,3个年度的供试菌株分别被分为33、25和13个遗传宗谱,其宗谱频率分别为39.8%、30.1%和15.7%。由此推测,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在这3年间其遗传多样性呈减少趋势,而且2001 2002年度的减少幅度要比2000 2001年度的大。另一方面,对上述3个群体进行了基于中国鉴别品种的致病型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上述3个群体分别被划分为20、17和15个致病型,其致病型频率分别为24.4%、20.5% 和18.1%。由此说明,3个稻瘟病菌群体的致病型多样性大体上也呈减少趋势。本文对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与致病型结构的互动关系,以及稻瘟病菌群体致病性遗传结构与寄主群体抗性遗传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据此推测,广东省水稻品种抗性遗传结构的稳定化和简单化是造成其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和致病型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泌  王春台    杰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249-4251
[目的]扩大鄂西地区稻瘟病菌菌库,分析其群体结构.[方法]收集鄂西不同地区2011年间的感病稻秆,分离保存稻秆上的穗颈瘟病菌,通过RAPD、rep-Pot2-PCR、REMAP 3种标记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分子标记.[结果]从9个稻秆上共分离得到29个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相似性水平在75%时,2011年供试菌株可分为5个遗传宗谱,宗谱3(7个菌株)和4(19个菌株)为优势宗谱,其余3个为稀有宗谱.[结论] 2011年鄂西地区稻瘟病菌由5个遗传宗谱组成.  相似文献   

17.
比较具不同抗稻瘟病性的30个水稻品种的稻胚凝集素(RGL)粗提液的血凝效价,发现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性与其RGL血凝效价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稻瘟病菌不同生理小种ZE_3、ZF_1和ZG_1的菌丝对具不同抗稻瘟病性的29个水稻品种RGL均能吸附结合,这种结合不表现品种特异性。水稻品种262RGL与对该品种有不同致病力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A_63、ZB_(31)、ZC_(15)、ZD_3、ZE_3、ZF_1和ZG_1的菌丝均可吸附结合,不表现生理小种特异性。研究表明品种262RGL与稻瘟病菌菌丝接触或结合后,并不影响其菌丝伸长。RGL能抑制具不同致病力的稻瘟病菌各生理小种的分生孢子发芽,但是对致病力强的生理小种的分生孢子发芽抑制作用很小。RGL对分生孢子中部细胞的发芽抑制作用最强。不同品种RGL对某些生理小种分生孢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分子标记法对吉林省稻区的87份稻瘟病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7份菌株根据带型相似度>85%的标准可划分为11个遗传宗谱;吉林省的水稻主栽品种在遗传背景上与JL01和JL04 2个优势稻瘟病菌宗谱具有相似的共进化的同源宗亲关系,这是导致品种的抗性水平不高、抗病周期较短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重复序列探针MGR586与限制性内切酶EcoR1组合,分析了在我国1980~1996年期间的17省(市)146个不同稻区475个稻瘟病菌株(下简称菌株)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依其MGR-DNA指纹(下简称指纹)的相似率,结合病菌的致病性测定,将表现为48个不同致病型的475个菌株区分为56个谱系,每个谱系的寄主范围有限,且与不同稻区稻瘟病的群体结构差异明显.菌株的指纹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稻瘟菌有远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并在适宜的气候和人工接种条件下,草瘟菌和稻瘟菌可彼此互交.文中,作者还分析了不同稻区稻瘟菌谱系和毒性之间的关系,以期明确该菌的致病性变异及其演化过程,为改进种质资源的筛选方法和持抗育种的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辽宁省稻瘟病菌遗传宗谱与致病型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rep-PCR(repetitive element-based 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14年采自辽宁省8个稻区的93株稻瘟病菌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3~14条DNA带,大小在0.4kb至23kb之间,绝大多数集中在2~5kb。经UPGMA聚类分析,在75%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93个菌株划分为17个遗传谱系,其中1,4和11为优势宗谱,分别包含13、15和27个菌株,依次占菌株总数的13.98%、16.13%和27.96%,表明了辽宁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利用中国1套7个鉴别品种,对供试93个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划分为6群27个小种,其中ZA、ZB群为优势群,ZA1、ZB1为优势小种。对比聚类分析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可知,菌株遗传宗谱与生理小种间未见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同一遗传宗谱可由多个不同的生理小种组成,而同一生理小种中的菌株亦可分属于几个不同的谱系。稻瘟病菌遗传宗谱与致病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两者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