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1994年,在沈阳市辽中县乌伯牛乡设置试验点,对水稻纹枯病病菌越冬菌核密度,病株初侵染病斑密度,扩展趋势,流行病情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核越冬密度与前茬水稻病情密切相尖。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始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盛发(病情走增)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沙稻孕穗期至圆秆期是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供试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有差异,但无免疫者。  相似文献   

2.
高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发生纹枯病危害,可造成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甚至植株倒伏枯死,导致严重减产。要高效防治纹枯病,必须抓好以下关键技术。一、彻底打捞菌核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21,(9)
正近年来我国水稻产业发展迅速,伴随着氮肥的大量施用、矮秆密植品种水稻大面积推广,纹枯病等病害经常发生。病害发生时如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会造成严重减产。水稻纹枯病是一种以菌丝体侵染水稻叶鞘的病害,属于土壤传播真菌性病害,与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并称为水稻三大病害。1水稻纹枯病的传播途径次级侵染源水稻纹枯病病菌主要通过越冬侵染在土壤中菌核,植株病残体和受侵染种子为初级侵染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稻纹枯病在四川巴县发生及危害情况作了报道.5月中旬病害始发,6月中下旬为横向扩展高峰期,随后病势渐向上位叶鞘扩展,7月上旬水稻破口期为纵向扩展高峰期,黄熟期病情不再发展,因此,孕穗期、破口期是纹枯病横纵扩展的关键生育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可使水稻减产4%~8%。防治方法如下: 1.插秧前后捞菌核。纹枯病的病源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水田放水后,便漂浮在水面上。因此,从本田泡田到插秧结束,打捞菌核是有效  相似文献   

6.
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四川遂宁市中区农业局蒋卫宁水稻纹枯病是发生面广危害重的常发病之一,其传播源是菌核。水稻收割后,菌核大量落在田里,成为第二年传病的主要来源。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1、消灭病源春耕灌水时,将飘浮在水面的残渣和菌核用撮箕打捞起来,...  相似文献   

7.
水稻品种、生育进程、栽培方式、施肥量及灌溉模式与姜堰区水稻纹枯病发生关系密切。姜堰区水稻纹枯病的发病高峰集中于拔节长穗期和抽穗灌浆期,发病高峰时间在8月上、中旬及8月底至9月上旬。抛秧稻的纹枯病丛发病率、株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极显著高于手插、机插与直播栽培方式,手插秧方式极显著高于直播与机插栽培方式,人工撒直播方式极显著高于机械直播方式。随着栽插密度与氮肥施用量的提高,水稻纹枯病发病率显著提高;干湿交替灌溉可减轻纹枯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正>一、水稻纹枯病及防治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常发性、普发性病害,水稻苗期至穗期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一般从分蘖期开始染病,孕穗到抽穗期形成发病高峰,到蜡熟期逐渐停止蔓延。1、发生规律水稻纹枯病的传播来源是菌核,当年水稻收割时,菌核大量落在田里,在土壤中安全越冬,成为第2年病害传播的主要来源。菌核在第2年灌水整田时与浪渣混合在一起,漂浮在水面上,随风飘移,集中到下风头田边的水面。插秧后菌  相似文献   

9.
<正>一、水稻纹枯病及防治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常发性、普发性病害,水稻苗期至穗期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一般从分蘖期开始染病,孕穗到抽穗期形成发病高峰,到蜡熟期逐渐停止蔓延。1、发生规律水稻纹枯病的传播来源是菌核,当年水稻收割时,菌核大量落在田里,在土壤中安全越冬,成为第2年病害传播的主要来源。菌核在第2年灌水整田时与浪渣混合在一起,漂浮在水面上,随风飘移,集中到下风头田边的水面。插秧后菌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源菌以菌核在稻田病残组织和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初次浸染源。菌核越冬后在温度、水份等自然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开始萌发,菌丝与水稻初次产生寄生关系,由于菌丝不断繁殖,形成再次浸染,造成水稻纹枯病在田间迅速传播蔓延。水稻受害后在稻  相似文献   

11.
水稻纹枯病菌分离,培养及人工接种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0.1%盐酸升汞液消毒1.5min或用3.75%次氯酸钠消毒7s,可以在越冬病标样上分离到纹枯病菌丝。利用无菌水漂洗菌核再加培养也可以分离到纹枯病菌丝。土壤中纹枯病菌丝可用打孔试管埋管法分离。病菌扩繁以小米培养基为好。对稻株接种可以将接种物直接置于叶鞘深处,不必保湿。  相似文献   

12.
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枯病和稻曲病是水稻主要病害,这二个病害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防治中必须予以注意: 1、水稻纹枯病 1.1常发性.田块间病情差异大。这主要是土壤带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所以年年发病都重,又由于不同田块菌源多少大不一样,老病田残留菌核量大,每年都发病严重。轻病田残菌核量少,相对发病就轻,所以重病田老病田防治要早,下药要重些。  相似文献   

13.
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水稻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近年来在吉林省暴发性大发生。该虫在吉林省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稻草茎、稻茬内越冬。越冬幼虫6月中、下旬化蛹,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产卵高峰期为7月中旬;7月中、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为害期长达2个月。田间小区药剂筛选试验表明:20%三唑磷乳油1500mL/hm2防效显著。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施肥时期对二化螟的发生为害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秆、烂脚秆,是我市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发生面广,用药次数多,危害损失重. 1发生及为害 水稻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第二年飘浮水面的菌核萌发抽出菌芽,侵入叶鞘形成病斑,病斑上再长出菌丝蔓延形成新的病斑.当菌丝落入水中又借助流水传播.当气温在22℃以上、相对湿度97%时纹枯病开始发病.菌核发育与致病温度均以28℃最为适宜,以25~31℃和饱和湿度为病害流行最为有利条件.过量施用氮肥,高密植,灌水过深过多或偏迟,均为诱发病害的因素.水稻从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前后达发病高峰期,乳熟期后病情下降.纹枯病危害后,造成烂茎,常使主茎和大部分分蘖不能正常抽穗,有的病株虽能抽穗,但每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减轻.  相似文献   

15.
1994-1996年研究结果表明:5月初始见病株,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6-32℃,伴有雨湿时,形成田间发病高峰期,此湿时值6月中旬到7月上旬。这时气温高,田间植株分蘖快、密度大,田间水肥足,加之常遇梅雨天气,发病更重,常成片枯死;当天气干燥时,菌比集结成菌核,散落土中越冬,成为次所的初侵染源。提出精选线株,轮作并合理密植,科学用水,合理施肥,辅以药剂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水稻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源菌以菌核在稻田病残组织和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初次浸染源。菌核越冬后在温度、水份等自然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开始萌发,菌丝与水稻初次产生寄生关系,由于菌丝不断繁殖,形成再次浸染,造成水稻纹枯病在田间迅速传播蔓延。水稻受害后在稻叶、叶鞘和稻穗上形成许多不规则形病斑,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水份、养分输送,造成瘪谷、死孕穗、白穗等多种症状,严重时水稻可大面积倒伏,影响水稻产量,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稻纹枯病在贵州以菌核越冬,翌年萌发菌丝侵染水稻再形成菌核完成年生活史.可见菌核和菌丝是病程的两个主体.研讨其生活习性,对病程的认识有重要意义.为此于1990-1994年对病菌在寄主地下部的习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12种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生长方面,水稻纹枯病菌在稻草煎液琼脂、水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和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而在牛肉胨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最差;在菌核形成方面,理查琼脂培养基最有利于菌核的形成,表现为菌核数量最多,质量最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武鸣县1987-1996年10年来影响大区域早稻纹枯病流行的生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纹枯病发生面积的最关键因子是6月中下旬的雨日,影响自然损失量的最关键因子是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雨量。杂优面积作为感病因子的通过关键因了间接影响纹枯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艳丽 《河南农业》2019,(22):32-32
一、发病原因(一)温湿度的影响由于中牟县近两年冬季气温大多稳定在0℃以上,早春气温回升快,2月下旬至4月上旬部分农户开始浇返青水,地表湿润,此时也正是小麦纹枯病病情回升期,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小麦纹枯病开始随水流在麦株间传播。病菌开始大量侵染小麦植株,发病率明显增加。另外,春季多雨也会造成小麦纹枯病的大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